qt中如何判断excel已经处理完数据????

sunskybrave 2017-10-19 11:20:47
我在多线程中调用excel进行数据的读取,想在读取结束后返还一个信号给主线程,但是发现信号发送的时候excel并没有读取完,代码如下:
CoInitialize(NULL);

emit load_num(num_station+num_timetable);

//读取时刻表文件
load_timetable_excel();

//读取车次文件
load_train_excel();

CoUninitialize();

emit sig_load_finish(); //发出载入结束信号 注意实际此信号发出后qt并没有读取完excel文件!!!!!!!!!!!!!

我想请教下如何在excel处理完数据后才发送结束信号呢???
...全文
246 1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1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习惯就好zz 2017-10-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modelindex是类似表格的结构,这里面有API可以判断下一行是否为空。
1、概述(Introduction) 1.1测试管理过程(The Test Management Process) 1.2需求定义(Specify Requirements) 1.3测试计划(Planning Tests) 1.4测试执行(Running Tests) 1.5缺陷跟踪(Tracking Defects) 1.6 Working with Project Database 1.7用户权限(User Privileges) 1.8导出Word文档(Exporting Documents from Microsoft Word) 1.9导出Excel文档(Exporting Documents from Microsoft Excel) 1、开始(Getting Started) 1.1启动TestDirector(Starting TestDirector) 1.2 TestDirector窗口(The TestDirector Window) 1.3 TestDirector工具栏(The TestDirector Toolbar) 1.4修改密码(Changing Passwords) 1.5修改用户属性(Changing User Properties) 1.6 清除历史记录(Clearing History) 3、Working With TestDirector Data 1.1 About Working with TestDirector Data 1.2 组织列(Arranging Columns) 1.3 过滤记录(Filtering Records) 1.4高级/交叉过滤记录(Advanced/Cross Filtering Record) 1.5记录分类(Sorting Records) 1.6 刷新和清除设置(Refreshing and Clearing Settings) 1.7保存数据到文件(Saving Data to a File) 4、添加附件(Adding Attachments) 4.1 About Adding Attachments 4.2 Attaching a File 4.3 Attaching a URL 4.4 Attaching a Snapshot 4.5 Attaching System Properties 4.6 Attaching an Image from the Clipboard 4.7 Managing Attachments 5、Working With Favorite Views 4.1 About Working with Favorite Views 4.2 Adding Favorite Views 4.3 Organizing Favorite Views 6、需求定义工作流(Th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Workflow) 6.1定义测试范围(Defining the Testing Scope) 6.2创建测试需求大纲(Creating the Testing Requirements Outline) 6.3定义需求(Defining Requirements) 1.4分析需求定义(Analyzing your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7、需求模块一览(The Requirements Module at a Glance) 7.1需求模块(The 7.2 需求菜单栏(The Requirements Menu Bar) 7.3 需求工具栏(The Requirements Toolbar) 7.4需求树(Requirements Tree) 1、开发需求树(Developing Requirements Tree) 8.1关于需求树(About the Requirements Tree) 8.2 创建需求树(Creating a Requirements Tree) 8.3 在树查找需求(Finding Requirements in the Tree) 8.4查看需求树(Viewing the Requirements Tree) 8.5查看需求历史(Viewing Requirement History) 8.6 邮寄需求(Mailing Requirements) 8.7 查看关联缺陷(Viewing Associated Defects) 8.8修改需求树(Modifying the Requirements Tree) 8.9 从需求创建测试(Creating Tests from Requirements) 9、测试计划工作流(The Test Plan Workflow) 9.1定义测试策略(Defining Testing Strategy) 9.2定义测试主题(Defining Test Subjects) 9.3设计测试(Planning Tests) 9.4创建需求覆盖(Creating Requirements Coverage) 9.5设计测试步骤(Designing Test Steps) 9.6自动测试(Automating Tests) 9.7分析测试计划(Analyzing Your Test Plan) 10、测试计划模块一览(The Test Plan Module at a Glance) 10.1测试计划模块(The Test Plan Module) 10.2 测试计划菜单栏(The Test Plan Menu Bar) 10.3 测试计划工具栏(The Test Plan Toolbar) 10.4测试网格(The Test Grid) 11、开发测试计划树(Developing Test Plan Tree) 11.1关于测试计划树(About the Test Plan Tree) 11.2 创建测试计划树(Creating a Test Plan Tree) 11.3 添加测试到测试计划树(Adding Tests to a Test Plan Tree) 11.4查看测试计划树(Viewing the Test Plan Tree) 11.5关联缺陷到测试(Associating Defects with a Test) 11.6 邮寄测试(Mailing Tests) 11.7在树查找测试(Finding Tests in the Tree) 11.8排列测试计划树(Sorting a Test Plan Tree) 11.9修改测试计划树(Modifying the Test Plan Tree) 12、连接测试到需求(Linking Tests to Requirements) 12.1关于连接测试到需求(About Linking Tests to Requirements) 12.2 连接需求到一个测试(Linking Requirements to a Test) 12.3 连接测试到一个需求(Linking Tests to a Requirement) 11.4连接需求和测试覆盖(Linking Requirements and Tests Coverage) 13、构建测试(Building Tests) 13.1关于构建测试(About Building Tests) 13.2 设计测试步骤(Designing Tests Steps) 13.3 调用一个具有参数的手动测试(Calling a Manual Test with Parameters) 13.4管理测试步骤(Managing Test Steps) 14、创建自动化测试(Developing Test Plan Tree) 14.1关于创建自动化测试(About Creating Automated Tests) 14.2产生自动化测试模板(Generating Automated Test Templates) 15、Working With System Tests 15.1 About Working with Systems Tests 15.2添加系统测试到测试计划树(Adding System Tests to a Test Plan Tree) 15.3定义一个系统测试(Defining a System Test) 15.4运行一个系统测试(Running a System Test) 15.5查看系统测试结果(Viewing System Test Results) 16、测试实验室工作流(The Test Lab Workflow) 16.1创建测试集(Creating Tests Sets) 16.2制定测试运行安排(Scheduling Test Runs) 16.3运行手动测试(Running Tests Manually) 16.4运行自动测试(Running Tests Automatically) 16.5分析测试结果(Analyzing Test Results) 17、测试实验室模块一览(The Test Lab Module at a Glance) 17.1测试实验室模块(The Test Lab Module) 17.2 测试实验室菜单栏(The Test Lab Menu Bar) 17.3 测试实验室工具栏(The Test Lab Toolbars) 17.4执行网格(The Execution Grid) 17.4执行流程(The Execution Flow)
序言 7 第一章 概述 9 1.1 移动通信发展简述 10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 12 1.2.3 三大主流标准的技术比较 16 1.3 TD-SCDMA标准的形成 18 1.4 本书预览 20 第二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 21 2.1 IMT-2000的目标和要求 21 2.2 UMTS的物理结构模型 22 2.2.1 用户设备域 23 2.2.2 基本结构域 24 2.2.3 UMTS域间通信 24 2.3 IMT—2000的功能结构模型 26 2.3.1 无线资源(RRC)平面包括的功能实体 27 2.3.2 通信控制(CC)平面包括的功能实体 27 2.3.3 IMT—2000系统结构 28 2.4 TD-SCDMA网络结构 29 第三章 接入网的基本结构 34 3.1 UTRAN结构及其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34 3.3 UTRAN通用协议结构模型 41 3.4 Iu接口 42 3.4.1 Iu-CS协议结构 44 3.4.2 Iu-PS协议结构 46 3.4.3 RANAP协议及用户平面 47 3.4.4 Iu-BC及SABP协议 48 3.4.5 Iu接口的发展——Iu-flex 49 3.5 Iub接口 52 3.6 Iur接口 57 3.7 接口 Iupc 和 Iur-g 61 第四章TD-SCDMA物理层 66 4.1概述 67 4.2 物理信道及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67 4.2.1 传输信道 67 4.2.2 物理信道 68 4.2.2.1 TD-SCDMA 系统的帧结构 70 4.2.2.2 TD-SCDMA 系统的突发(burst)结构 72 4.2.2.3训练序列(midamble码) 74 4.2.2.4 物理信道 75 4.2.2.5物理信道的信标特性 78 4.2.2.6物理信道训练序列的分配 78 4.2.3 传输信道对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 78 4.3信道编码和复用 80 4.3.1 概述 80 4.3.2 信道编码和复用 82 4.3.3 不同传输信道到一个CCTrCH 的复用及一个CCTrCH 对物理信道的映射 83 4.3.5 业务复用示例 86 4.4扩频与调制 90 4.4.1数据调制 90 4.4.2扩频调制 91 4.4.2.1扩频码 92 4.4.2.2扰码 93 4.4.2.3扩频调制方法 93 4.4.3同步码 94 4.4.3.1 SYNC_DL 94 4.4.3.2 SYNC_UL 94 4.4.3.3码分配 95 4.5 物理层过程 96 4.5.1 功率控制 96 4.5.1.1上行控制 96 4.5.1.2 下行控制 97 4.5.2上行同步 97 4.5.3下行发射分集 98 4.5.4小区搜索 101 4.5.5随机接入过程 102 4.6 物理层测量 105 4.6.1小区选择/重选测量 105 4.6.2切换准备测量 106 4.6.3 DCA 测量 106 4.6.4 时间提前的测量 107 第五章 无线接口协议 108 5.1 概述 108 5.2 空接口结构 108 5.3 MAC媒体接入控制协议 110 5.3.1 MAC层介绍 110 5.3.2 信道结构及映射 111 5.3.3 MAC层功能描述 112 5.3.4 MAC层数据流操作 113 5.4 RLC 无线链路控制协议 114 5.4.1 RLC层结构及业务 114 5.4.2 RLC功能描述 115 5.4.3 RLC AM操作过程 117 5.4.4 RLC TM/UM/AM模式的性能比较 118 5.5 PDCP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118 5.5.1 PDCP结构 119 5.5.2 PDCP 功能 119 5.6 BMC 广播/多播控制协议 121 5.6.1 BMC概述及结构 121 5.6.2 BMC 功能 121 5.7 RRC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122 5.7.1 概述 122 5.7.2 RRC结构与功能 123 5.7.3 RRC状态 125 5.7.4 RRC过程 127 5.8 接入网安全 135 5.8.1 系统安全结构 135 5.8.2 接入网安全实现 137 第六章 TD-SCDMA无线射频特性 141 6.1 公共指标 141 6.1.1工作频段 141 6.1.2收发频率间隔 141 6.1.3信道分配 141 6.2 无线基站特性 142 6.2.1发射机特性 142 6.2.2接收机特性 152 6.3 用户终端特性 155 6.3.1发射机特性 155 6.3.2接收机特性 164 第七章 无线资源管理 169 7.1 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169 7.1.1 RRM模块的组成 169 7.1.2主要功能模块在系统的位置 170 7.1.3 TD-SCDMA系统RRM的特点 170 7.2 动态信道分配(DCA) 170 7.2.1 DCA概述 170 7.2.2 慢速DCA 171 7.2.3快速DCA 171 7.2.4 几种DCA算法介绍 172 7.3 越区切换原理 172 7.3.1概述 172 7.3.1.1 TD-SCDMA系统切换的功能描述 173 7.3.1.2 TD-SCDMA系统的切换算法分析 173 7.3.1.3 TD-SCDMA系统切换的测量过程 175 7.3.2接力切换原理 175 7.3.2.1概述 175 7.3.2.2接力切换的技术基础 175 7.3.2.3接力切换过程描述 176 7.2.3.4接力切换特点 177 7.3.3 TD-SCDMA系统间切换 177 7.4 智能天线对RRM的影响 178 7.4.1使用智能天线所带来的主要特点 178 7.4.2智能天线对于DCA的影响 178 7.4.3智能天线对功率控制的影响 180 7.4.4智能天线对分组调度的影响 180 7.4.5智能天线对切换控制的影响 180 第八章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 181 8.1 物理层技术 182 8.1.1 AMC 182 8.1.2 HARQ 182 8.1.3信道结构 184 1)HS-DSCH信道 184 2)HS-SCCH 186 3)HS-SICH 186 4)HSDPA的信令参数 187 8.2 MAC层技术 187 8.2.1 HSDPA MAC结构 188 8.2.2 HARQ协议 189 8.3 其他影响 190 第九章 3G核心网络及TD-SCDMA灵活的组网络方式 191 9.2 3G核心网的主要功能实体和接口 193 9.3 TD-SCDMA核心网功能 198 9.3.1 功能平台简介 198 9.3. 2 传输协议简介 199 9.3.3 智能网 200 9.3.4 3G网络的QoS 200 9.4 TD-SCDMA灵活的组网方式 205 9.4.1 网络共享的必要性 205 4. TD-SCDMA和CDMA2000共享核心网[3GPP和3GPP2 核心网融合] 207 参考文献 209 英文缩写对照 209
作  者:李小文 等 编著,超星格式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重点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技术。与其他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专著不同的是,本书把介绍的重点放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所涉及的信令体系和实现方法方面。或者说,本书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描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而对其涉及到的诸多算法并不作深入的介绍。全书按其自然结构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主要介绍了3GPP定义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及接口规范。下篇(从第6章开始)详细介绍了用户终端设备协议栈的开发流程以及开发过程使用的工具。希望读者通过对协议栈开发流程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无线空接口信令规范的理解。 本书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紧密结合,从协议栈开发的角度来阐述3GPP规范,因而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本书可供从事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教学参考和毕业论文参考。 作者简介 目录 上 篇 第1章 概述 3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3 1.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发展历史 3 1.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4 1.1.3 国际电联关于3G的频谱划分计划 5 1.1.4 3G系统的无线接口标准 6 1.2 IMT-2000介绍 6 1.2.1 TD-SCDMA(IMT-2000 CDMA TDD) 7 1.2.2 WCDMA(IMT-2000 CDMA DS) 9 1.2.3 CDMA 2000(IMT-2000 CDMA MC) 10 1.3 3GPP规范 11 1.3.1 IMT-2000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的标准化情况 11 1.3.2 IMT-2000标准化组织结构 11 1.3.3 3GPP2的标准化情况 13 1.3.4 3GPP的标准化进展 14 1.3.5 3GPP文档协议总体介绍 14 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18 1.4.1 多用户检测(Multi-user Detection) 18 1.4.2 Turbo编/译码(Turbo Encode/Decode) 24 1.4.3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 26 1.4.4 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 28 第2章 网络结构及接口 32 2.1 网络结构 32 2.1.1 UMTS的通用协议结构 32 2.1.2 UTRAN 33 2.2 Iu接口 38 2.2.1 概述 38 2.2.2 Iu接口协议的功能 41 2.2.3 Iu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44 2.2.4 Iu无线网络层用户平面协议 47 2.2.5 服务区广播协议 52 2.3 Iur接口 54 2.3.1 概述 54 2.3.2 Iur接口的协议结构 55 2.3.3 Iur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56 2.3.4 Iur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 59 2.4 Iub接口 61 2.4.1 概述 61 2.4.2 IubNode B的逻辑模型 63 2.4.3 Iub接口的协议结构 65 2.4.4 Iub接口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66 2.4.5 Iub 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 70 2.4.6 Iur/Iub DCH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 71 2.5 Uu接口 74 2.5.1 协议栈的层次结构 74 2.5.2 UE在空闲模式下的任务 74 2.5.3 UE在连接模式下的任务 81 2.6 呼叫建立过程的网络信令流 81 2.6.1 寻呼过程 81 2.6.2 RRC连接的建立过程 83 2.6.3 DCCH的直接传输过程 87 第3章 物理层规范 89 3.1 物理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89 3.1.1 控制信道 90 3.1.2 传输信道 91 3.1.3 物理层测量 94 3.2 物理信道 97 3.2.1 帧结构 98 3.2.2 时隙结构 99 3.2.3 物理信道的分类 103 3.3 信道的编码与复用 107 3.3.1 CRC校验 109 3.3.2 传输块的级连和分段 109 3.3.3 信道编码 110 3.3.4 无线帧长度均衡 115 3.3.5 第一次交织 115 3.3.6 无线帧分割 116 3.3.7 速率匹配 117 3.3.8 传输信道的复用 123 3.3.9 物理信道分割 124 3.3.10 第二次交织 124 3.3.11 子帧分割 125 3.3.12 物理信道映射 125 3.3.13 信道编码和复用举例 127 3.4 物理层控制信息的编码 131 3.4.1 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FCI) 131 3.4.2 前向物理接入信道(FPACH) 134 3.4.3 寻呼指示信道(PICH) 134 3.5 扩频、扰码和调制 135 3.5.1 比特到信号星座图的映射 135 3.5.2 扩频 136 3.5.3 扰码 137 3.5.4 SYNC-DL、SYNC-UL和Midamble码 139 3.5.5 脉冲成形滤波器 139 3.6 物理层过程 140 3.6.1 小区选择 140 3.6.2 UE的功率控制过程 142 3.6.3 上行同步建立-随机接入过程 143 3.7 信道配置举例 146 3.7.1 传输信道信息 148 3.7.2 物理信道信息单元 150 第4章 链路层规范(RLC/MAC) 153 4.1 介质接入控制(MAC)子层 153 4.1.1 MAC子层提供的服务和MAC子层的功能 153 4.1.2 MAC子层的逻辑结构 154 4.1.3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155 4.1.4 MAC实体 157 4.1.5 层间通信 163 4.1.6 对等层通信 165 4.1.7 基本过程 165 4.2 无线链路控制(RLC)子层 168 4.2.1 RLC子层的总体模型 169 4.2.2 RLC子层支持的功能 169 4.2.3 RLC子层提供给高层的服务 170 4.2.4 RLC子层与高层(RRC、PDCP、BMC)的层间通信原语 171 4.2.5 透明模式(TM)实体 172 4.2.6 非确认模式(UM)实体 175 4.2.7 确认模式(AM)实体 177 4.3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子层 188 4.3.1 协议结构 188 4.3.2 PDCP子层的功能 189 4.3.3 层间通信 190 4.3.4 对等层通信 191 4.4 广播/多播控制(BMC)子层 192 4.4.1 BMC子层的协议模型 192 4.4.2 BMC子层的服务和功能 193 4.4.3 层间通信 193 4.4.4 基本过程 195 第5章 空接口层3规范 197 5.1 无线资源控制(RRC)子层 197 5.1.1 RRC子层的协议模型 197 5.1.2 RRC子层的状态和状态转移 200 5.1.3 RRC连接管理 203 5.1.4 无线承载控制 210 5.1.5 RRC连接移动性管理 212 5.1.6 测量过程 215 5.1.7 RRC连接建立过程的消息流图 218 5.2 非接入层 224 5.2.1 移动性管理(MM) 224 5.2.2 连接管理(CM) 235 5.3 空接口的层3消息结构 243 5.3.1 基于字节的表描述 243 5.3.2 基于比特流的表描述 244 5.3.3 ASN.1描述 245 下 篇 第6章 UE任务描述 253 6.1 TSM标准 253 6.1.1 系统简介 253 6.1.2 TSM规范的结构 254 6.1.3 TSM规范与TD-SCDMA的差异 255 6.2 空闲模式 256 6.2.1 PLMN的选择过程 257 6.2.2 小区选择/重选过程 258 6.2.3 位置登记过程 261 6.3 RR连接建立 261 6.3.1 接入允许判断 262 6.3.2 上行同步的建立 262 6.3.3 随机接入 262 6.3.4 主信令链路的建立 263 6.3.5 RR连接建立过程的其他任务 263 6.4 专有模式 264 6.4.1 SACCH过程 264 6.4.2 信道指派 264 6.4.3 切换 265 6.4.4 信道模式改变 265 6.4.5 加密模式设置 266 6.4.6 类标改变 266 6.4.7 类标询问 266 6.4.8 RR连接释放 266 6.4.9 服务小区/邻近小区的测量 267 第7章 原语及状态描述 268 7.1 系统结构 268 7.1.1 系统模块组成 268 7.1.2 系统接口 270 7.2 物理控制层(HL1) 271 7.2.1 原语定义 271 7.2.2 物理控制层的状态划分 272 7.3 数据链路层(DL) 277 7.3.1 原语定义 277 7.3.2 数据链路层的状态划分 278 7.4 无线资源管理(RRM)子层 282 7.4.1 原语定义 282 7.4.2 RRM子层的状态划分 283 7.5 移动性管理(MM)子层 292 7.5.1 原语定义 292 7.5.2 MM子层的状态划分 293 7.5.3 MM子层的状态跃迁及原语 294 7.6 连接管理(CM)子层 302 7.6.1 原语定义 302 7.6.2 CC子层的状态划分及跃迁 303 第8章 规范描述语言(SDL)描述 315 8.1 SDL的基本概念 315 8.1.1 SDL结构 316 8.1.2 数据处理 321 8.2 无线链路控制层(RLC)的SDL描述 322 8.2.1 概述 322 8.2.2 功能 322 8.2.3 与3GPP RLC的比较 323 8.2.4 接口原语定义 324 8.2.5 UE端RLC的状态 325 8.2.6 SDL的实现 325 第9章 仿真及测试 363 9.1 协议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性测试 363 9.1.1 协议测试概述 363 9.1.2 协议一致性测试 363 9.1.3 互操作性测试 365 9.2 TSM终端协议测试的模型 365 9.3 TD-SCDMA终端协议测试参照的标准和主要的测试项目 367 9.3.1 CC子层的测试 367 9.3.2 MM子层的测试 367 9.3.3 RR子层的测试 368 9.3.4 L2层的测试 369 9.3.5 HL1层的测试 369 9.3.6 整体测试 370 9.4 树表结合表示法--TTCN 370 9.4.1 测试目的 371 9.4.2 测试流程 371 9.4.3 TTCN的实现 372 9.5 SDL和TTCN协仿真的结果 373 9.6 在线测试 377 9.6.1 测试环境 377 9.6.2 有限状态机实现 381 9.6.3 测试过程 383 9.6.4 测试过程举例 384 附录A SDL使用指南 387 A.1 SDL软件安装 387 A.2 操作介绍 388 A.3 生成运行代码 393 附录B TTCN使用指南 400 B.1 概述 400 B.2 几个概念 400 B.3 测试模型 401 B.4 TTCN的Test Suite结构 401 B.5 TTCN Suite的组成 402 B.6 TTCN测试例的构造过程 405 B.7 一个假想的X协议和其IUT 405 B.8 基于X协议IUT的TTCN Test Suite的实现 408 B.9 SDL到TTCN-LINK自动转换步骤 423 B.10 TTCN和SDL的协仿真 424 附录C OMAP1510简介 426 C.1 概述 426 C.2 硬件结构 426 C.2.1 OMAP1510结构 426 C.2.2 OMAP1510外围接口 427 C.3 软件结构 430 缩略语 431 参考文献 437
1 TD与QTP的连接 5 1.1 TD与QTP的连接 5 1.2 QTP自动提交错误到TD 13 1.3 本机创建,修改与提交 16 1.4 QTP fail自动截图 20 1.5 上网助手等插件对QTP的影响 23 1.6 防火墙对TD与QTP的连接的影响(瑞星2005下) 24 1.7 如何定时运行QTP 26 2 QTP的录制 29 2.1 QTP的录制方法 29 2.2 QTP录制应先作录制计划 29 2.3 关于下拉菜单的更改 30 2.4 输入法对于回放的影响 32 2.5 如何修改系统时间 32 3 QTP的自定义操作 33 3.1 手工添加步骤 33 3.2 手工识别控件 44 4 多个Action一起执行 48 4.1 为什么会用到多个Action调用 48 4.2 对被调用Action的设定 48 4.3 调用Action 52 4.4 调用Action的模式 59 4.5 copy Action与call existing Action的区别 59 5 对于QTP一些功能键的介绍 60 5.1 关于录制设置的区分web event recording configuration 60 5.2 关于QTP录制mouseover得问题 64 5.3 关于start transAction的问题 64 5.4 虚拟对象的使用 68 5.5 对于Action screen捕捉不精确的解决办法 72 5.6 QTP录制方式的分类 75 6 对于内部控件属性的一些设定 76 6.1 关于regular expressions 76 7 关于datatable 81 7.1 global与current的区别 81 7.2 import excel的问题 81 7.3 关于editing the data table 84 8 关于检查点 85 8.1 checkpoint的返回值 85 8.2 QTP检查点的设定 88 8.3 关于文字检查点得参数化 88 8.4 设立可重用检查点 94 8.5 QTP检查点添加有问题,造成无法识别控件,导致脚本无法运行的问题 96 8.6 标准检查点 96 9 关于错误报告的问题 99 9.1 关于report.ReportEvent 99 9.2 关于reporter.fiter 102 10 关于在expert操作的问题 105 10.1 关于getRoporperty ,getTopropertise, getToproperty 105 10.2 编码时在出现expect end of statement的问题 109 11 关于C/S模式的录制 113 11.1QTP是否可以cs方式下的应用系统 113

16,203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Qt 是一个跨平台应用程序框架。通过使用 Qt,您可以一次性开发应用程序和用户界面,然后将其部署到多个桌面和嵌入式操作系统,而无需重复编写源代码。
社区管理员
  • Qt
  • 亭台六七座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