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推荐一本适合自学的【离散数学】以及【配套习题】的书一本

nothingleft 2003-10-15 06:06:11
如题,请给出作者、出版社以及相关信息,谢谢。
注:最重要的是通俗易懂,适合自学。
...全文
72 6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6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sugar2008 2004-02-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离散数 上海科技出版社 左孝凌
zongta 2003-11-30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有电子版的吗?
boyxd 2003-11-0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组合 和 离散 还是差多了
建议先学离散
离散可以和近世代数一起学
组合和概率一起学
slovel 2003-10-1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建议你直接学组合数学吧,和离散的内容差不多,要不一起学也好。
computer124 2003-10-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本教材确实好
boyxd 2003-10-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离散数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左孝凌 很经典
若要习题集配套的教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方世昌的那本 教材和习题集比较配套
写的也不错
一、本的内容 目前,市面上有关计算机算法的很多,有些叙述严谨但不全面,另外一些则是容量很大但不够严谨。本将叙述的严谨性以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第1版推出后,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被各高等院校用作多种课程的教材和业界的标准参考资料。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量的算法及相关的数据结构,以及用于解决一些复杂计算问题的高级策略(如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平摊分析等),重点在于算法的分析和设计。对于每一个专题,作者都试图提供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样例解答,并通过清晰的图示来说明算法的执行过程。. 本是原的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涉及算法的作用、概率分析和随机化算法、线性规划,以及对第1版中详尽的、几乎涉及到每一小节的修订。这些修订看似细微,实际上非常重要。中引入了“循环不变式”,并贯穿始终地用来证明算法的正确性。在不改动数学和分析重点的前提下,作者将第1版中的许多数学基础知识从第一部分移到了附录中。 二、本的特点 本在进行算法分析的过程中,保持了很好的数学严谨性。中的分析和设计可以被具有各种水平的读者所理解。相对来说,每一章都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来教授或学习。中的算法以英语加伪代码的形式给出,只要有一点程序设计经验的人都能读懂,并可以用任何计算机语言(如C/C++和Java等)方便地实现。在中,作者将算法的讨论集中在一些比较现代的例子上,它们来自分子生物学(如人类基因项目)、商业和工程等领域。每一小节通常以对相关历史素材的讨论结束,讨论了在每一算法领域的原创研究。 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清晰,广度、深度兼顾。 本收集了现代计算机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作了系统而深入的介绍。对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都作了清晰的阐述,有关的定理给出了完整的证明。 2.“五个一”的描述方法。 本以相当的深度介绍了许多常用的数据结构和有效的算法。编写上采用了“五个一”,即一章介绍一个算法、一种设计技术、一个应用领域和一个相关话题。.. 3.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中的算法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说明,并采用了大量插图来说明算法是如何工作的,易于理解。 4.算法的“伪代码”形式简明实用。 中的算法均以非常简明的“伪代码”形式来设计,可以很容易地把它转化为计算机程序,直接应用。 注重算法设计的效率,对所有的算法进行了仔细、精确的运行时间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改进算法。 三、本的用法 本对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尽可能考虑到所有水平的读者。即使是初学计算机算法的人,也可以在本中找到所需的材料。 每一章都是独立的,读者只需将注意力集中到最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1.适合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 本兼顾通用性与系统性,覆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本不但阐述通俗、严谨,而且提供了大量练习和思考题。针对每一节的内容,都给出了数量和难度不等的练习题。练习题用于考察对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进行精心的研究,有时还通过思考题介绍一些新的知识。 前言回到顶部↑本提供了对当代计算机算法研究的一个全面、综合性的介绍。中给出了多个算法,并对它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使得这些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易于被各个层次的读者所理解。力求在不牺牲分析的深度和数学严密性的前提下,给出深入浅出的说明。. 中每一章都给出了一个算法、一种算法设计技术、一个应用领域或一个相关的主题。算法是用英语和一种“伪代码”来描述的,任何有一点程序设计经验的人都能看得懂。中给出了230多幅图,说明各个算法的工作过程。我们强调将算法的效率作为一种设计标准,对中的所有算法,都给出了关于其运行时间的详细分析。 本主要供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算法或数据结构课程使用。因为中讨论了算法设计中的工程问题及其数学性质,因此,本也可以供专业技术人员自学之用。 本是第2版。在这个版本里,我们对全进行了更新。所做的改动从新增了若干章,到个别语句的改写。 致使用本的教师 本的设计目标是全面、适用于多种用途。它可用于若干课程,从本科生的数据结构课程到研究生的算法课程。由于中给出的内容比较多,只讲一学期一般讲不完,因此,教师们应该将本看成是一种“缓存区”或“瑞典式自助餐”,从中挑选出能最好地支持自己希望教授的课程的内容。 教师们会发现,要围绕自己所需的各个章节来组织课程是比较容易的。中的各章都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你不必担心意想不到的或不必要的各章之间的依赖关系。每一章都是以节为单位,内容由易到难。如果将本用于本科生的课程,可以选用每一章的前面几节内容;在研究生课程中,则可以完整地讲授每一章。 全包含920多个练习题和140多个思考题。每一节结束时给出练习题,每一章结束时给出一些
一、本的内容 目前,市面上有关计算机算法的很多,有些叙述严谨但不全面,另外一些则是容量很大但不够严谨。本将叙述的严谨性以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第1版推出后,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被各高等院校用作多种课程的教材和业界的标准参考资料。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量的算法及相关的数据结构,以及用于解决一些复杂计算问题的高级策略(如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平摊分析等),重点在于算法的分析和设计。对于每一个专题,作者都试图提供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样例解答,并通过清晰的图示来说明算法的执行过程。. 本是原的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涉及算法的作用、概率分析和随机化算法、线性规划,以及对第1版中详尽的、几乎涉及到每一小节的修订。这些修订看似细微,实际上非常重要。中引入了“循环不变式”,并贯穿始终地用来证明算法的正确性。在不改动数学和分析重点的前提下,作者将第1版中的许多数学基础知识从第一部分移到了附录中。 二、本的特点 本在进行算法分析的过程中,保持了很好的数学严谨性。中的分析和设计可以被具有各种水平的读者所理解。相对来说,每一章都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来教授或学习。中的算法以英语加伪代码的形式给出,只要有一点程序设计经验的人都能读懂,并可以用任何计算机语言(如C/C++和Java等)方便地实现。在中,作者将算法的讨论集中在一些比较现代的例子上,它们来自分子生物学(如人类基因项目)、商业和工程等领域。每一小节通常以对相关历史素材的讨论结束,讨论了在每一算法领域的原创研究。 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清晰,广度、深度兼顾。 本收集了现代计算机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作了系统而深入的介绍。对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都作了清晰的阐述,有关的定理给出了完整的证明。 2.“五个一”的描述方法。 本以相当的深度介绍了许多常用的数据结构和有效的算法。编写上采用了“五个一”,即一章介绍一个算法、一种设计技术、一个应用领域和一个相关话题。.. 3.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中的算法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说明,并采用了大量插图来说明算法是如何工作的,易于理解。 4.算法的“伪代码”形式简明实用。 中的算法均以非常简明的“伪代码”形式来设计,可以很容易地把它转化为计算机程序,直接应用。 注重算法设计的效率,对所有的算法进行了仔细、精确的运行时间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改进算法。 三、本的用法 本对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尽可能考虑到所有水平的读者。即使是初学计算机算法的人,也可以在本中找到所需的材料。 每一章都是独立的,读者只需将注意力集中到最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1.适合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 本兼顾通用性与系统性,覆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本不但阐述通俗、严谨,而且提供了大量练习和思考题。针对每一节的内容,都给出了数量和难度不等的练习题。练习题用于考察对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进行精心的研究,有时还通过思考题介绍一些新的知识。 前言回到顶部↑本提供了对当代计算机算法研究的一个全面、综合性的介绍。中给出了多个算法,并对它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使得这些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易于被各个层次的读者所理解。力求在不牺牲分析的深度和数学严密性的前提下,给出深入浅出的说明。. 中每一章都给出了一个算法、一种算法设计技术、一个应用领域或一个相关的主题。算法是用英语和一种“伪代码”来描述的,任何有一点程序设计经验的人都能看得懂。中给出了230多幅图,说明各个算法的工作过程。我们强调将算法的效率作为一种设计标准,对中的所有算法,都给出了关于其运行时间的详细分析。 本主要供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算法或数据结构课程使用。因为中讨论了算法设计中的工程问题及其数学性质,因此,本也可以供专业技术人员自学之用。 本是第2版。在这个版本里,我们对全进行了更新。所做的改动从新增了若干章,到个别语句的改写。 致使用本的教师 本的设计目标是全面、适用于多种用途。它可用于若干课程,从本科生的数据结构课程到研究生的算法课程。由于中给出的内容比较多,只讲一学期一般讲不完,因此,教师们应该将本看成是一种“缓存区”或“瑞典式自助餐”,从中挑选出能最好地支持自己希望教授的课程的内容。 教师们会发现,要围绕自己所需的各个章节来组织课程是比较容易的。中的各章都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你不必担心意想不到的或不必要的各章之间的依赖关系。每一章都是以节为单位,内容由易到难。如果将本用于本科生的课程,可以选用每一章的前面几节内容;在研究生课程中,则可以完整地讲授每一章。 全包含920多个练习题和140多个思考题。每一节结束时给出练习题,每一章结束时给出一些
是数字图像处理经典著作,作者在对32个国家的134个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师,学生及自学者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编写了第三版。除保留了第二版的大部分主要内容外,还根据收集的建议从13个方面进行了修订,新增400多幅图像,200多个图表和80多道习题,同时融入了来本科学领域的重要发展,使本具有相当的特色与先进性。全分为12章,包括绪论,数字图像基础,灰度变换与空间滤波,频域滤波,图像复原与重建,彩色图像处理,小波及多分辨率处理,图像压缩,形态学图像处理,图像分割,表现与描述,目标识别。 目录编辑 前言15 致谢19 籍网站20 关于作者21 第1章引言23 1.1什么是数字图像处理?23 1.2数字图像处理的起源25 1.3使用数字图像处理的字段示例29 1.3.1伽马射线成像30 1.3.2 X射线成像31 1.3.3紫外线带成像33 1.3.4可见光和红外波段成像34 1.3.5微波波段40成像 [1] 1.3.6无线电频段的成像42 1.3.7使用其他成像模式的示例42 1.4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47 1.5图像处理系统的组件50 摘要53 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53 第2章数字图像基础知识57 2.1视觉感知的要素58 2.1.1人眼结构58 2.1.2眼睛中的图像形成60 2.1.3亮度适应和歧视61 2.2光和电磁谱65 2.3图像传感和采集68 2.3.1使用单个传感器进行图像采集70 2.3.2使用传感器条带获取图像70 2.3.3使用传感器阵列进行图像采集72 2.3.4简单的图像形成模型72 2.4图像采样和量化74 2.4.1采样和量化的基本概念74 2.4.2代表数字图像77 2.4.3空间和强度分辨率81 2.4.4图像插值87 2.5像素之间的一些基本关系90 2.5.1像素的邻居90 2.5.2邻接,连通性,区域和边界90 [1] 2.5.3距离措施93 2.6数字图像处理中使用的数学工具简介94 2.6.1数组与矩阵运算94 2.6.2线性与非线性操作95 2.6.3算术运算96 2.6.4设置和逻辑操作102 2.6.5空间操作107 2.6.6矢量和矩阵运算114 2.6.7图像变换115 2.6.8概率方法118 [1] 摘要120 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120 问题121 第3章强度变换和空间过滤126 3.1背景127 3.1.1强度变换和空间滤波的基础127 3.1.2关于本章中的示例129 3.2一些基本的强度转换函数129 3.2.1图像底片130 3。2。2日志转换131 3.2.3幂律(Gamma)变换132 3.2.4分段线性变换函数137 3.3直方图处理142 3.3.1直方图均衡144 3.3.2直方图匹配(规范)150 3.3.3局部直方图处理161 3.3.4使用直方图统计进行图像增强161 3.4空间过滤的基本原理166 3.4.1空间过滤机制167 3.4.2空间相关和卷积168 3.4.3线性滤波的矢量表示172 3.4.4生成空间滤波器掩码173 3.5平滑空间滤波器174 3.5.1平滑线性滤波器174 3.5.2订单统计(非线性)过滤器178 3.6锐化空间滤波器179 3.6.1基金会180 3.6.2使用二阶导数进行图像锐化 - 拉普拉斯算子182 3.6.3反锐化掩码和高增强滤波184 3.6.4使用一阶导数(非线性)图像锐化 - 梯度187 3.7组合空间增强方法191 [1] 3.8使用模糊技术进行强度变换和空间过滤195 3.8.1引言195 3.8.2模糊集理论的原理196 3.8.3使用模糊集200 3.8.4使用模糊集进行强度变换208 3.8.5使用模糊集进行空间过滤211 摘要214 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214 问题215 第4章频域滤波221 4.1背景222 4.1.1傅立叶级数和变换的简史222 4.1.2关于本章中的示例223 4.2初步概念224 [1] 4.2.1复数224 4.2.2傅立叶级数225 4.2.3冲动及其筛选性能225 4.2.4一个连续变量函数的傅立叶变换227 4.2.5卷积231 4.3采样和采样函数的傅立叶变换233 4.3.1抽样233 4.3.2采样函数的傅立叶变换234 4.3.3抽样定理235 4.3.4别名239 4.3.5采样数据的功能重建(恢复)241 4.4单变量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242 4.4.1从采样函数的连续变换中获取DFT 243 4.4.2采样和频率间隔之间的关系245 4.5扩展到两个变量的函数247 4.5.1二维脉冲及其筛选性质247 4.5.2二维连续傅立叶变换对248 [1] 4.5.3二维采样和二维采样定理249 4.5.4图像中的别名250 4.5.5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逆257 4.6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的一些性质258 4.6.1空间和频率间隔之间的关系258 4.6.2翻译和轮换258 4.6.3周期259 4.6.4对称性属性261 4.6.5傅里叶谱和相角267 4.6.6二维卷积定理271 4.6.7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特性总结275 4.7频域滤波的基础277 4.7.1频域的附加特性277 4.7.2频域滤波基础279 4.7.3频域滤波步骤摘要285 4.7.4空域和频域过滤之间的对应关系285 4.8使用频域滤波器进行图像平滑291 4.8.1理想的低通滤波器291 4.8.2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295 [1] 4.8.3高斯低通滤波器298 4.8.4低通滤波的其他例子299 4.9使用频域滤波器的图像锐化302 4.9.1理想的高通滤波器303 4.9.2巴特沃斯高通滤波器306 4.9.3高斯高通滤波器307 4.9.4频域308中的拉普拉斯算子 4.9.5反锐化掩模,高增强滤波和高频强调滤波310 4.9.6同态过滤311 4.10选择性过滤316 4.10.1带通和带通滤波器316 4.10.2陷波滤波器316 4.11实施320 4.11.1二维DFT 320的可分离性 4.11.2使用DFT算法计算IDFT 321 [1] 4.11.3快速傅里叶变换(FFT)321 4.11.4关于过滤器设计的一些评论325 摘要325 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326 问题326 第5章图像恢复和重建333 5.1图像降级/恢复过程的模型334 5.2噪声模型335 5.2.1噪声的空间和频率特性335 5.2.2一些重要的噪声概率密度函数336 5.2.3周期性噪声340 5.2.4噪声参数估算341 5.3仅存在噪声的情况下的恢复 - 空间过滤344 5.3.1平均滤波器344 5.3.2订单统计过滤器347 5.3.3自适应滤波器352 5.4通过频域滤波定期降低噪声357 5.4.1带状过滤器357 [1] 5.4.2带通滤波器358 5.4.3陷波滤波器359 5.4.4最佳陷波滤波360 5.5线性,位置不变的降级365 5.6估算退化函数368 5.6.1通过图像观察估计368 5.6.2通过实验估算369 5.6.3通过建模估算369 5.7反向过滤373 5.8最小均方误差(维纳)滤波374 5.9约束最小二乘滤波379 5.10几何平均滤波器383 5.11从投影中重建图像384 5.11.1引言384 5.11.2计算机断层扫描原理(CT)387 5.11.3投影和Radon变换390 5.11.4傅立叶切片定理396 5.11.5使用平行光束滤波反投影重建397 5.11.6使用扇束滤波反投影进行重建403 摘要409

590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提出问题
其他 技术论坛(原bbs)
社区管理员
  • community_281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