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编程(3下) 编程实践

fmddlmyy 2005-09-27 06:50:34
一些基本的编程思想起源于更普遍的智慧。例如:

心智的活动,除了尽力产生各种简单的认识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将若干简单认识组合成一个复合认识,由此产生出各种复杂的认识。2)将两个认识放在一起对照(在这样做时并不将它们合而为一),不管它们如何简单或者复杂,由此得到有关它们的相互关系的认识。3)将有关认识与那些在实际中和它们同在的所有其他认识隔离开,这就是抽象。所有具有普遍性的认识都是这样得到的。
--- John Locke, 有关人类理解的随笔

程序员从这段1690年的文字中能看到什么。组合、对照、抽象,这些基本的思维工具同样也是程序员最基本的工具。

2 编程规则
编程是一门技艺,如同我们必须跳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我们必须多看、多写程序,才能学会编程。

任何技艺的学习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部分。知识是明确的,可以用时间换取。能力是说不清的,不易掌握的。一般而言,能力高的人能够更快地积累知识,善于从已有的实践中总结规律,善于复用已有的模式,他们能更快地对复杂的环境形成清晰的认识,用最简洁、优雅的方式解决问题。如何提高编程能力应该是因人而异,每个人应该找到自己的学习路径,有自己的规划。

编程的表象千变万化,但在表象背后,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在某些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更好一些。我们可以将这些东西称作经验、原则、规则,或者其它任何名词。

下面松散地列举了一些规则。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检验已知的规则,总结自己的规则。

规则一 这世界上唯一的真理就是不要盲目相信真理

从某种意义看,原则、规矩这类东西就是用来打破的。所谓原则,就是对历史上某种经验的总结。如果我们踏入的河流和前人非常接近,我们可以参考前人的经验。我们是主动地拿来,而不是被动的遵守。

规则二 未蕴而变,自欺也;知律而变,智者之道也

这句话谈的是学词,必须先了解格律,然后才谈得上变化,否则就是自欺欺人了。在编程上,也是一样。在有资格打破一条原则前,首先要了解这条原则。先了解事物的规律,然后才是变化和灵活的应用。不要打倒自己不了解的东西。

规则三 寻找结构和成本的平衡点。当结构不能容纳变化时,重构代码到新的平衡点

开闭原则要求:一个软件实体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即软件的结构要达到:允许在不修改软件的前提下扩展软件功能。

但好结构是要花成本的。程序员总是在折衷,寻找结构和成本的平衡点。我们会放一些余量,让结构能承受一定的变化。

规则四 要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应用编程

前面谈过了。我们总希望通过工作得到一些收获,积累一些经验。只有将代码分解成尽可能独立的模块,然后针对接口编程,才能保护我们的成果,让我们有所积累。

规则五 最少知识原则:模块对外界的了解应当尽可能少

前面也谈过了。所谓“圣人之治”,经常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让被管理的对象尽可能得弱,对象间的关系尽可能得简单,可以降低管理的成本。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组合优于继承”,就是因为继承将基类的实现细节暴露给子类,两者的耦合性太强了。另外,继承的实现是静态的,而组合可以更灵活地实现。

规则六 尊重习惯

在任何领域编程,应该尽量了解这个领域的习惯,尽量符合这些习惯。这样,别人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使用我们的程序,更不容易出错。

规则七 程序中不要出现magic number或其它神奇的东西

magic number就是诸如17、42这类数字。请用有描述性的常数名替代它们。常数名、变量名、函数名就是最好的注释。结构清晰的代码甚至可以不需要其它注释。

“需要很多注释的代码”是代码坏味道的一种,常常意味着需要重构代码,使它更容易被理解。

规则八 “两顶帽子”和“小步前进”

“两顶帽子”前面讲过了。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不仅要从结构上分解它,还要将实现步骤尽可能地分小,在一时一地以压倒性优势解决问题的一小部分。n-1个总比n个好对付,我们越来越强大,敌人越来越弱小,我们要做的只是将优势保持到最后。“保持优势”的关键是正确的理解、合理的划分。

规则九 适当地引入中间层,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这条规则是实质是“抽象”。在遇到问题时,多引入一层接口,将问题封装起来。

抽象本身并没有消除系统的复杂性,但它减少了在某个时刻需要处理的细节的数量。或者说,抽象将复杂性控制在接口和模型的后面,可以推迟我们处理这些复杂性的时刻。

这条规则的另一个说法是“多做白日梦”。假设我们已经得到了需要的东西,然后会怎么样?通过“白日梦”我们可以在更高的层次考察问题,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也有可能发现这个问题毫无价值。即使毫无收获,我们也的损失也很小。

规则十 不要依赖调试,尽可能地依赖分析和推理

我经常会在头脑中预演调试的过程,计算我要做什么,我能得到什么。“预演”的结果经常是我没有必要这样调试,或者应该试一试另一个方法。

根据测不准原理,任何实际的测量、调试都会改变、影响被研究的对象。用调试辅助、验证我们的推测,但不要依赖调试。
...全文
129 8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8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sharpshootor 2005-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好,顶
phoenix01 2005-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n!!
up
legendhui 2005-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up
bobob 2005-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等写完了汇总一下,加精
KennyLiu 2005-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好文章
老夏Max 2005-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先Mark,中午看看!
nkwesley 2005-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fmddlmyy 2005-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最近写了些讲义用于部门内部培训,这几篇是编程基础部分。大家帮着看看有什么错误和不足,谢谢。

16,471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VC/MFC相关问题讨论
社区管理员
  • 基础类社区
  • Web++
  • encoderlee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VC/MFC社区版块或许是CSDN最“古老”的版块了,记忆之中,与CSDN的年龄几乎差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MFC技术渐渐的偏离了开发主流,若干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面对着微软的这个经典之笔,内心充满着敬意,那些曾经的记忆,可以说代表着二十年前曾经的辉煌……
        向经典致敬,或许是老一代程序员内心里面难以释怀的感受。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期待着MFC技术能够恢复其曾经的辉煌,或许这个期待会永远成为一种“梦想”,或许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希望这个版块可以很好的适配Web时代,期待更好的互联网技术能够使得MFC技术框架得以重现活力,……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