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作!!!公开《大道至简——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电子版!

Aiming 2005-11-07 12:20:46
好!关于这本书,我不想再描述什么,我想说的已经放在这本书的前言,以及正文,还有后语里面了。

我不能在自己的思想之上再去叙写什么。但如果这本书会给你一些思考,那么我欢迎你给我发mail来进行一些讨论。你可以给《程序员》杂志社发一些评论。——我想,我的老朋友蒋涛会很欢迎你这样做。

在这个贴子之后,以及这个论坛的任何位置,你可以写下你对这本书的想法。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都以诚挚的谢意作为回馈。^.^

你可以在这里下载这本书的电子版:
---------------
http://www.delphibbs.com/keylife/images/u40/thinking.in.flexible.engineering.zip
http://www.01cn.net/users/aimingoo/files/thinking.in.flexible.engineering.zip


请关注我的blog,以及我在01CN上发布的软件列表(“Aimingoo的Delphi项目”全站资料)。
---------------
http://www.doany.net/
http://spaces.msn.com/members/aimingoo/
http://www.01cn.net/users/aimingoo/
...全文
8948 161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161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AleTiff 2005-12-0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苍蝇怎么就指着你骂呢?连苍蝇都要骂你,就知道你TMD不是什么好人!

少见识还想出名,连我是TMD谁都不知道还起哄,滚一边去!
大雾 2005-11-2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呵呵,看来AleTiff()才是真正想出名。挺好的帖子,进来只苍蝇...
闪了
麻子 2005-11-2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路过, AleTiff好像有点过了哦, 表骂人..
qnetsoft 2005-11-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我来总结一下争论,楼主和张恂脑子都有问题,各打五十大板。
其一、楼主所谓的《大道至简》远未达到布道的程度,并且文章内容很多地方都值得商讨的(或者换个说法:只能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果取一个低调点的名字《一个软件从业人员的感悟》或许不错。所以做人如果不是为了想出名,低调一点是有好处的。
其二、张恂本人也是想出名的,第一次知道他的人肯定都是看他怎么在对别人揭短,至少我是这样知道他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想出名不是靠精修内功,做出成绩,而是是以技术揭短为手段,以出名为目标的人最大终是得不到大多数人尊重的,如果张恂很牛,完全可以去做更值得去做的事。揭人一短肯定是要树敌的。所以,一个想出名的人借楼主的光,又增加了他的名气。
其三、请看其一和其二。
由此证明楼主和张恂都有问题。
AleTiff 2005-11-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明白你个头啊!你想你想,想什么哩?你挥舞着你想这个工具,有收获你自己享受去!你TNND是君子,我不成了圣人?你是在讨论问题还是借题乱弹,地球人都明白,就你不明白?东南大学出了你这号了色,我不知道有这个大学的也多少涨了见识。

“每种工具都有自己的理论或者思想体系”、“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工具”,都是你说的,连起来就是“每种工具都有自己的工具”、“思想也是一种思想”,我靠!你什么大脑?进水了?

这里的鸡鸡湾湾就是从你开始,你倒说是只有你在讨论问题,你TNND的比芙蓉还臭美,你提出了什么经验、什么思想了?P 都没有啊。老实巴交的Aiming() 还给你点面子,我不是善类,没面子给你的!

“现代设计思想中常见的一个重点就是封装变化”,我靠!封装是封装变化?你大脑进水了不说,还一知半解故做高深,TNND,老子没空教你,留着用你的驴粪脑袋自己想(工具)去!
CDSoftwareWj 2005-11-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Waitan(大雾) 请问你在公司里是什么角色?
CDSoftwareWj 2005-11-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Waitan(大雾) 你还是不明白呀,你说的那个工具没错

照你这样说,对于老板来说,公司是他的工具,你也是他的工具,工具说大了,

你身上的零件有不是工具的吗??万事万物皆工具!(??)哈哈哈

还有什么讨论的地方?? hehe^^

不要在工具这个圈圈里跳不出来了,我们在说地球,你把全宇宙都加进来了...

你还是倒倒你的水吧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我也凑热老
大雾 2005-11-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看来我很不幸,不知道原来楼主是名人,还没等我跟楼主讨论完问题,就被他的fans骂了。呵呵。

也许大家认为我说的有些极端,不过我想如果你真的仔细考虑过并理解的话,你会有收获的。
另外,对于不能理解的人呢,以后你会明白的。
Mrkang 2005-11-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Waitan(大雾)
这个人不会是张询吧.大家小心了////////////
AleTiff 2005-11-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靠!!!

经过一番调查,原来这个叫 Waitan(大雾) 的人品这么恶劣啊!看来听其言还必须观其行哪!网络发展十几年了,早没听说这号人,到今天还有借高人出名的,CSDN 中的芙蓉姐姐非Waitan(大雾)莫属,TNND,偶CSDN混了这么多年,又开了眼界了。
syfly739 2005-11-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先学习,不加评论!
AleTiff 2005-11-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一段名人名言。

呵呵,这个FS,哪里都要插一脚,不知道他哪里来这么多名言的,性欲值都只剩下 77 了还到处灌。

(注,本帖与主题无关)
大雾 2005-11-2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哈哈哈哈
为何总是误解我的意思,我郁闷是因为我无法通过回帖来提升作者对于工具的看法,本来想就此作罢,可还是忍不住再说一遍,最后一遍
从刚才的回帖来看,作者列举了很多工具,开发的,管理的都有,可见还是用过很多工具的,可是我也发现了这些东西的共性,那就是,都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有形的。我想作者可能忽略了无形的更深层次的工具的概念。
不知道作者有没有认为面向对象是一种工具,并发是一种工具,如果意识到了,那么你应该会发现,你所列举出来的工具实际上都是基于更有深度,更有持久性的工具产生的。比如c++语言用到很多思想,这些思想才是更永久的工具。
我想作者之所以敢说自己在1、2个星期就可以使用一种新的语言,是因为它掌握了一般语言中的思想,其实也是一种工具,如果一个人从dos下转到windows下,虽然同时使用c++,而不懂得消息机制,肯定不行啊,而消息的思想,并发的思想,这才是在windows平台开发前所需要掌握的工具。作者实际上通过使用大量的终端工具,不觉已经掌握的工具背后的工具,而自己却不承认,还在说工具不重要。而我还解释不明白,因此在郁闷中。
悟道是一种思想的抽象,提炼。连对工具的理解都抽象不了,还悟什么道,估计作者在面向对象设计方面也有问题。
Aiming 2005-11-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1. 说我的书好,我还不谢,那叫我不识相,对吧。
2. 无论对书说好说坏,以真实的讨论来对话,这种态度就是该谢的,对吧。
3. 所以说谢与你说好或不说好原本是无关的,只是一方面承情,另一方面承言,故而要道谢,对吧。

:)

关于“工具”,其实 CDSoftwareWj 所说的正是我的本意。但不是“高度不同”的问题,而“角度不同”。

不同的角色会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物。这也是大家存有分歧,却又都坚持自己正确的本因。写到“语言只是工具”的时候,我其实已经是以项目经理的角色,来看待工程中的各个元素了。

这个时候象Project 2000、ClearCase或者BugTrace之类的固然是工具,Delphi/Object Pascal,UML、RUP之类的也不过是工具;在这个角色的视角里,钱固然是资源,人也是资源,时间也是资源,客户也是资源,连客户的信任和耐心也可以看作资源。你换个角度,换个角色,再用这样的观点来论述这些元素,就大大的错了。所以,你不站在项目经理或者工程管理者的角度,来论这些观点和看法,那就跟南隐说禅一样:放不下自己的,就得不到别人的。

如果语言只是(工程中的)工具,那么用或者不用这种工具,便只取决于工程本身是否需要,而不是个人的喜好了。如果开发人员只是资源,那么如果能用相应的钱去买一个Project,而不是花时间去开发,那么总的资源是节省了还是浪费了,就可以考虑得清楚了。——如果你不这样看问题,一味地听技术经理说:我们能做出来,那么结果可能是开发做完了,项目也玩完了。——公司的资源(时间、钱、客户)耗光,公司只有关张,而开发人员或者项目人员尽可以换公司继续。

所以说,角色不同,思考的角度、看事物的角度也就不同。虽然这本书是发在csdn的,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站在项目经理的角度来看,来读。

Waitan(大雾)最后这段,看起来象是彻悟,然而还是有赌气之嫌的。因为真的看开了,也就不郁闷了,就如我在书上写过的:
----------
大公司们在标准、理论、语言上的争来夺去,未必全然出于“软件实现”的考虑。对统一理论、统一工具、统一过程的企图,其最终目的是在整个软件工程体系中的全面胜出。

算盘上的绝大多数人,只是用于计算胜负的一枚算子。
----------

然而,难道我们就因此什么也不说、不想了吗?
大雾 2005-11-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说书好,就谢我了,呵呵。

以上讨论中,有谁真正理解了我对“工具”的解释?
再提升一下高度,“软件工程”是一种工具,“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工具,无论你是什么角色,你所要关心的都是工具,以及“工具背后的工具——思想”。任何人都不可能不使用工具,如果一个人说“工具不重要”,只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是工具而已。
哎,郁闷中。

todouwang 2005-11-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看了上面的贴,偶很有兴趣读一下
haha168_2002 2005-11-2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刚看了两章,有时间我会全看完的。
我刚刚开始写程序,今后的路还很长,文章里的很多东西我还很难掌握。
以后慢慢领悟了,我个人觉得是本不错的书,谢谢楼主,谢谢!
rlqiang 2005-11-2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to sea_soul:
1、楼主把自己对软工的感悟拿出来与我们分享,并心平气和的与我们交流,我想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境界。
2、我同意你的这句话:软工的精髓不在于它以什么具体的形式体现出来。
3、我想楼主的模式是你所说的具体形式的其中一种把,我想也应该是他切身实战过程中认为符合自身的。
4、楼主并没有说他的就是定律,是符合中国每一个公司的模式把。
5、没有从,就没有比,没有比,就没有北。我想你说的“画虎不成反类犬”那因为是盲从的结果把。
6、小弟劝你先不要那么狂,先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倒掉。还有,不要一棒子把所有人都赶下水。
7、不知sea_soul对于软工有何高深的见解?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么?
sea_soul 2005-11-2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窃以为楼主太执着于表象,已经偏离了悟道的方向。

国人应用软工往往徒有其表,精髓的东西学不来;软工的精髓不在于它以什么具体的形式体现出来,而在于它为什么产生,是在什么思想境界上产生的。

软工产生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怎样才能解决问题?老外因此提出了一堆的东西,但无非都是制约、规范人的东西,老外们因为很有制约规范意识,所以不但发现了软工,而且还用得好,并能与时俱进。

而国人因为欠缺这种意识(例子就不举了),所以就只能是盲目跟风,落个画虎不成反类犬(这种现象比比皆是,非IT业独有)。

以上就作为我批评楼主的注解吧
加载更多回复(141)

830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Delphi 非技术区
社区管理员
  • 非技术区社区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