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水平何以日趋下降?(转贴自《中华读书报》)

yeka 2002-05-15 10:55:29
科技翻译水平何以日趋下降?


刘华杰

  近些年,中国科技翻译水平日趋下降是普遍现象,决不是个别科技图书翻译质量不高的问题,这应当引起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这几年我特别关注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物,也读过许多图书,可以说90%以上存在翻译问题。整体上翻译做得好的丛书几乎找不到,上海科技教育的“哲人石”丛书算是较好的。

  我已经评论过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科学的制造》在翻译上存在诸多常识性错误(曾写过三篇评论,但只正式刊出一篇,另两篇可从网上找到)。我与该社和译者无冤无仇,但因翻译错得也太不像话了只好站出来说几句,如把“美国科学促进会”译成“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把玻意耳的“气体理论”译成“燃烧理论”,把“体质人类学”译成“物理人类学”,等等。还有江苏人民出版社译出的“剑桥文丛”,这套书原书是相当好的,名气很大,但译成现在这样子,实在对不起读者,也对不起原书出版单位及作者。我翻过几本,译者想删就删,参考文献都没了,把“文摘”译成了“消化”,把“洛伦兹吸引子”译成了“隆·兰哲引力物”。东北某出版社把约定俗成的原美国副总统“戈尔”竟然译成了“高瑞”!我虽然认识这家出版社的编辑,但还是要指出,这样的错误实在不可原谅,出于朋友的考虑,在这里指出更有助于当事的朋友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些现象许多人都注意到了,这里我想谈一下导致目前局面的可能的原因。

  第一,出版主管部门、出版社领导对科技翻译重视不够,不懂科学,科学文化水平低劣是导致近些年科技翻译水平日益下降的直接原因。当前不少人对科技翻译存在错误认识,以为科技翻译总该比文学翻译要容易得多,其实不然。文学作品的翻译要达到较高的境界,非常困难,但只要外语好,译文基本正确还是可以做到的。但对于科技翻译,如果译者对内容本身没有很好的理解,就非常容易译错。另外,科技作品充满多学科专业名词,特别是许多名词表面上与日常用词一样,但在科技作品中有特定含义和标准译名,译者必须按约定俗成的译名译出,绝对不能想当然地翻译,如“运输”在统计物理中就必须译成“输运”,“work”就必须译成“功”而不是“工作”,“free path”就必须译成“自由程”而不是“自由道路”。三联书店的“科学与人文丛书”选材不错,其中的《复杂性》一书翻译却有许多问题,几乎可以说到处是错误,主要原因是译者基本科学素养不够,外语虽好,但不适合翻译科技图书。

  我为什么把上述原因列为第一呢?还以《复杂性》一书翻译为例,即使译者自然科学水平不高,出版社配备的校对和编辑人员总不该也那样吧?可实际上恰恰如此,这说明社领导对科技翻译不重视、不懂行。《复杂性》的译本如果送给稍懂点科学的人士审一下,用半个月时间就可以把绝大部分错误改正过来,可惜堂堂三联没有这样做。不但如此,此书多次重新印刷,错误照印不误,可见学风之恶劣。还有一个典型例子是商务印书馆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贝尔的作品,算是名著,但翻译较差,有不少科技名词翻译出错,如“逆矩阵”被误译成“相反的模式”,还有漏掉句子不译的现象,当年读硕士研究生时我曾核对过原文,从此对商务这个老牌子也起了疑心。后来竟发现在“汉译世界名著”中《人类理解研究》(休谟著,关文运译)一书里,“Arithmetic”(算术)竟然被译成“三角”(p.26),而且长达40年一直不改。我是不是专门喜欢找“软茄子”捏,其实不然,商务与三联还是软茄子吗?实际上正好相反,上海人民和江苏人民,也都是响当当的社。

  第二,从整个社会来看,合格的科技翻译人才早已是稀缺资源。科技翻译稿费一直很低,不可能吸引译者在这方面努力,年轻译者多数没有接受正规科技翻译的训练。以为考托福考GRE成绩好就顺理成章能译好科技图书,实大谬也。科技翻译中有一特殊部分,即计算机类图书的翻译,是相当来钱的。据说某大学的学生一天能译出两万字,收入相当可观。计算机技术类图书的确相对好译一些,但计算机理论、文化方面的图书就很难译。我曾帮助某出版社策划过一套计算机文化类丛书,翻译和编校都很差,超出了我的想像,让我很没面子(好在我只管选材,并不负责翻译)。科技翻译需要有相当的文化储备,要对科技史比较熟悉,要对所译学科的基础知识很熟悉,要对前沿动态有所了解。在一定意义上,翻译不只是语言问题,语言不过是个载体,正如哲学与语言关系甚大,但也可以说哲学思想本身依然不依赖于具体的语言,语言只是工具。如果新型的出版领导人认识到这一点,也许还有救,重要的是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年轻科技翻译和编辑队伍。

  第三,翻译和编校需要耐心,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现在出现的许多翻译错误不完全是水平差导致的,应当说翻译中出错是几乎无法完全避免的,只是要把出错压到最低。翻译中、校对中、编辑过程中多一些耐心和敬业,相当多错误是可以排除的。译者、校者、编辑多翻翻词典、科技名词对照表等是有好处的,在当前条件下多上因特网查询或者直接请教,更是有效。

  现在有两个有利条件。一个是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逐步公布了几乎所有学科的名词英汉对照表,已经出版了许多书,只要下功夫,重要名词都能查到。当然,这方面的工作还大有改进的余地,比如出版光盘版名词对照可能更有效,销路也会很好。据我估计卖出10万套不成问题,我不知道科学出版社为什么迟迟不做这一笔生意。另一个有利条件是,现在上因特网都很方便,这对科技翻译是绝大的福音,只要你愿意,几乎所有翻译上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网络解决,网络是一部活着的百科全书,学界人物也都生活在网络世界上,与他们联系、向他们请教是很容易的。当然,前提是你愿意这样做,愿意下功夫做,如果你颇自信,水平又不高,根本不把本来成问题的事情当作问题,自然也就不会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现在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分析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解决问题要扎扎实实做。书评类媒体对严重的翻译差错,也要给予暴光。





稿件来源:中华读书报
...全文
378 36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36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childchen 2002-06-20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补充一句
Addison-Wesley 1989年出版的C Traps and Pitfalls,Andrew Koenig著,180多页,30个美金
自出版至今,重刷了18次
childchen 2002-06-20
  • 打赏
  • 举报
回复
To:lu_yb(piggy)
myan的话能看出他对当今IT出版界的现状确实是很失望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其实,读者永远是没有错的,你不能对他们的意识水平提出任何的要求,你只能够努力使自己的产品适应他们的口味,继而潜移默化地改造到健康的科技文化发展方向。
倒是出版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意识水平。myan举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这本书的篇幅和定价之间的张力确实让很多出版界的朋友大跌眼镜。这种张力的形成就是内容的科技价值和作者的技术水准。说到底,是国外的出版界对这种价值基础的认同和合理的市场化。
lu_yb 2002-06-20
  • 打赏
  • 举报
回复
To childchen,

试想如果C Traps and Pitfalls在第一次印刷时销量并不好,出版社会怎么做呢?无非是两条路,再版降价或者根本就不再版了。可见,与其说时出版社对科技价值的认同,不如说是对市场的认同。出版社对书籍的定价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就好像他们可以将这本180页的书定价30美金,却绝对不敢把400页的the design and evolution of C++定90美金,而再烂的计算机类书也很少定价在十美元以下。这完全是因为市场将对类书籍的定价由一个可承受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就会被接受。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拿出一两个特例没有意义的原因。

出版社能做到的也只有对市场的认同,而到底是谁创造了市场?是谁最后认同了书籍的科技价值?是读者。真正将出版社所无法体会的科技价值转化为他们可以理解的市场价值的不是别人而是读者。现在我们的读者却在出版社和译者的双重夹击下唯有期待“活雷锋”的出现,那你们有什么理由期待一个健康的出版市场?!
zhangyan_qd 2002-06-1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盗版书卖到四折五折仍然有暴利可图,可见书页厚度在整个利润比重之小",这句话想说明什么?书籍的成本是怎么计算的?究竟是纸钱(应该)占大头还是稿酬(应该)占大头?盗版书没有稿费和渠道费用,所以才能赚钱,这么简单的道理还不明白吗?就和盗版光盘一个样,微软出的那张铝片也才值几毛钱!
我看中了一件Gucci的衬衣,但是我买不起。是因为这件衬衣布用得特别多吗?不是!是因为Gucci这个品牌值钱。再进一步想,为什么Gucci就值钱?一方面是Gucci这个品牌对质量和品位的重视在消费者中形成的口碑,也就是信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塑造Gucci这个品牌,品牌的拥有者付出了劳动和投入了资金。这和书的道理是一样的。好书和烂书,差别不在好书用纸多,而在于作者、编者付出了努力,而作者、编者的credit使书升值了。
lu_yb 2002-06-1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盗版书卖到四折五折仍然有暴利可图,可见书页厚度在整个利润比重之小",这句话想说明什么?书籍的成本是怎么计算的?究竟是纸钱(应该)占大头还是稿酬(应该)占大头?盗版书没有稿费和渠道费用,所以才能赚钱,这么简单的道理还不明白吗?就和盗版光盘一个样,微软出的那张铝片也才值几毛钱!"

这正是我想说的,我提盗版书出来,就是想说如果刨开其它方面的费用,单从纸张角度来看书的价格,和你的观点一样,我认为书页的厚度在整个书价中比重相对较小。你说的那番话,很好的证明了我的观点。

而我们的出版商是怎么做的呢?比较《设计模式》和《C++ Primer中文版》,按照各位所说的credit的标准,这两书在排除书页成本后因该相近,至少这两本书的英文原版价格是相近的。《设计模式》卖三十多元一本,那是否读者就应该相信此正版价格就已经能令出版商承担其成本并且赚钱呢?那么,成本相近的《c++ primer 中文版》为什么要卖到前者三倍以上的价格?难道读者在接受了这样的盘剥后仍然没有资格看到好的翻译,仍然需要期待你们所说的活雷锋吗?

还好,c++ primer的译本我还是相对满意的,可当我面对另一本两倍于《设计模式》价格,credit不甚高,翻译文笔甚至次于《c++编程思想》,由常在csdn露脸的某“大师”翻译的“名著”时,我只有感到无奈了。而当我看到这些被读者们热切追捧的“大师”们居然放出“你们不配看好的翻译”这样的撅词时,除了愤怒,可怜弱小的读者们还能做什么?!
zhc 2002-06-1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可以到国家图书馆借,一些书已经绝版了,希望出版社能从社会效益出发,再版一些图书。
wenliang_d 2002-06-1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to zhc(zhc):
这些书好像都买不到了?
quarky 2002-06-1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gz
celeil 2002-06-1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原创作品
  (按音序排列)
  1《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修订版),李佩珊、许良英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
  2《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刘兵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3《贝尔实验室》(世界著名实验室传记丛书),阎康年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
  4《玻尔和原子》(金苹果文库),戈革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5《超常之谜》(世纪末逆流书系——破除迷信丛书),申振钰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
  6《超导史话》(金苹果文库),刘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7《从肥皂泡到液晶生物膜》(科学家谈物理),欧阳钟灿、刘寄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8《从宇宙大爆炸谈起:元素的起源与合成》(走近化学丛书),柴之芳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9《电脑风云五十年》林立勋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年
  10《动物谋生术》(金苹果文库),王义炯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11《动物园的故事》,余振富,中国林业出版社
  12《伐木者,醒来!》(绿色经典文库),徐刚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13《飞翔的花园》(红蚂蚁自然丛书),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
  14《飞向蓝天》(金苹果文库),谢础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15《分形艺术》,刘华杰者,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16《哥德巴赫猜想》(世界数学名题欣赏丛书),陈景润、邵品琮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
  17《化学的明天》(走向科学的明天丛书),宋心琦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19《基因的故事》(青少年科学教育丛书),陈章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脊椎动物话古今》(科学家谈生物),叶祥奎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1《技术发明的故事》(中国少儿科普50年精品文库),王兰智、张京主编,大象出版社,1999年
  22《卡文迪什实验室》(世界著名实验室传记丛书),阎康年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
  23《科海求真》(金苹果文库),郭正谊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24《科学对话》(金苹果文库),王直华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25《科学怪影》(世纪末逆流书系——破除迷信丛书),郭正谊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
  26《科学随笔经典》,黎先耀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
  27《科学寻踪》(金苹果文库),王渝生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28《克丽奥眼中的科学》(新视野丛书),刘兵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29《了解生命》(金苹果文库),王谷岩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30《漫长的路:1980—1997在大熊猫中间》,潘文石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1《魔术与神功》(世纪末逆流书系—破除迷信丛书),郭正谊、傅起风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
  32《平衡生命的砝码:微量元素与健康》(走近化学丛书),唐任寰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33《奇妙的昆虫王国》(科学家爷爷谈科学丛书),张广学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4《奇异的仿生学》(科学家谈生物),戴君惕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35《青少年科技活动大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
  36《热带雨林漫游与民族森林文化趣谈》,许再富等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
  37《人机共生的智慧》(科学家爷爷谈科学丛书),戴汝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8《神奇的光:同步辐射》(科学家谈物理),冼鼎昌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39《声学漫谈》(科学家谈物理),马大猷、杨训仁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40《时间的脚印》(金苹果文库),陶世龙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41《世界科技发展史画库》,王建邦,朱正伦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42《数学的明天》(走向科学的明天丛书),张奠宙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43《数学与经济》,史树中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44《衰老与抗衰老》,郑集,科学出版社
  45《探索天空的奥秘》(科学家爷爷谈科学丛书),王绶绾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6《天文学的明天》(走向科学的明天丛书),李竞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47《通向信息世界的异端之路:维纳》(哲人科学家丛书),胡作玄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
  48《伟大的创举、精细的操作:基因工程》(科学家谈生物),盛祖嘉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49《伟大心智的漫游:马赫》(哲人科学家丛书),李醒民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
  50《问天絮语》(科学之门丛书),王绶绾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
  51《无尽的追问》(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丛书),王淦昌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
  52《现代科普教育读本》(农村版),顾冠群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53《小小物理实验室:从小学动手》(趣味数理素质教育丛书),赵孟杰著,华夏出版社,1999年
  54《玄机揭秘》(世纪末逆流书系——破除迷信丛书),祝永华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
  55《音和光的世界:从小学思考》(趣味数理素质教育丛书),钟国华著,华夏出版社,1999年
  56《宇宙博物馆》,天津教育出版社
  57《原子和分子的观察与操纵》(科学家谈物理),白春礼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58《猿猴王国》(金苹果文库),华惠伦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59《运动和力的世界:从小学观察》(趣味数理素质教育丛书),钟国华著,华夏出版社,1999年
  60《植物世界拾奇》(科学家谈生物),汪劲武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61《智慧的星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文萃》,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
  62《走出混沌:近代化学的历程》(走近化学丛书),何法信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63《最伟大的猎手——阿拉斯加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位梦华等著,商务印书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年
  翻译作品
  (按音序排列)
  64《21世纪少年儿童科学百科》,日本小学馆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65《PCR传奇:一个生物技术的故事》(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保罗.拉比诺著,朱玉贤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
  66《阿基米德的报复》(科学与人译丛),霍夫曼著,尘土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
  67《百大发明》(百大画库丛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
  68《百大人工奇观》(百大画库丛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
  69《百大医学发现》(百大画库丛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
  70《超弦: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科学与人译丛),戴维斯等编,廖力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71《超越计算》(计算机文化译丛),邓宁.迈特卡菲著,冯艺东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
  72《超越时空:通过平行宇宙、时间卷曲和第十维度的科学之旅》,加来道雄著,刘玉玺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
  73《创世纪与地质学》(三思文库.科学史经典系列),吉利思俾著,杨静一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74《攻击的秘密》(劳伦兹动物行为学著作系列),康拉德.劳伦兹著,王守珍译,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
  75《混乱的联线》(计算机文化译丛),普拉特著,郭立峰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
  76《技术的报复:墨菲法则和事与愿违》,爱德华.特纳著,徐俊培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
  77《经度》,戴瓦.索贝尔著,汤江波译,海南出版社,2000年
  78《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第一推动丛书),弗朗西斯.克里克著,汪云九等译,1999年
  79《居里传》(三思文库.科学家传记系列),玛丽.居里著,周荃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80《科学与反科学》(三思文库.科学争鸣系列),霍尔顿著,范贷年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81《夸克与美洲豹》(第一推动丛书),M.盖尔曼,杨建邺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82《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充满好奇心的费曼》理查德.费曼著,拉夫.雷顿记录,李沉简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3《牛顿传》(科学与人译丛),理查德.韦斯特福尔著,郭先林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
  84《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伊利亚.普利高津著,湛敏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
  85《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第一推动丛书),S.钱德拉塞卡著,杨建邺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86《上帝与新物理学》(第一推动丛书),戴维斯著,徐培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87《生机勃勃的尘埃: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克里斯蒂安.德迪夫著,王玉山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
  88《生命共生的行星》(科普大师佳作系列),马古利斯著,易凡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89《失败的逻辑:事情因何出错,世间有无妙策》,迪特里希.德尔纳著,王志刚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
  90《时间简史续编》(第一推动丛书),史蒂芬.霍金著,胡小明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91《天才引导的历程》(科学与人译丛),威廉.邓纳姆著,苗锋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
  92《天空中的圆周率:计数、思维及存在》(科学与人译丛),约翰.巴罗著,苗华建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
  93《我们的国家公园》(绿色经典文库),约翰.缪尔著,郭民倞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94《我们为什么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第一推动丛书),R.M.尼斯,C.C.威廉斯著,易凡、禹宽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95《我要作数学家》(三思文库.公众科学系列),保罗.哈尔莫斯著,胡作玄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96《相同与不同》(支点丛
celeil 2002-06-1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呵呵~,其实有100本哦~~
osi2002617 2002-06-1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混沌》《GEB》怎么赞美都不为过,绝对是好书,不过现在书店里比较难买到了;补充一下:《皇帝新脑》(彭罗斯著);《费曼处理器》(量子计算机的介绍性读物);《原子中的幽灵》(BBC采访量子物理学的领头科学家)
zhc 2002-06-0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
国外作品(按书名汉语拼音排列)


序号 书 名 作者 国籍 翻 译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阿哈!灵机一动》 马丁·加德那 美国 白英彩等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1
2
《从一到无穷大》 盖莫夫 美国 暴永宁 科学出版社 1978
3
《超越时空》 加来道雄 美国 刘玉玺、曹志良 上海科技教育 1999
4
《大灭绝》 许靖华 美国 任克 三联书店和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 1997
5
《大众天文学》 弗拉马利翁 法国 李珩 科学出版社 1965-1966
6
《大师的智慧》 萨沙、拉兹列 美国 刘军 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8
7
《飞向月球》 J.普特卡梅 德国 张锡声等 科学出版社 1982
8
《发现者》 布尔斯廷 美国 严撷芸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9
《混沌:开创新科学》 格莱克 美国 张淑誉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10
《黑猩猩在召唤》 珍妮·古德尔 英国 刘后一、张锋 科学出版社 1982

11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杨振宁 美国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12
《寂静的春天》 雷切尔·卡逊 美国 吕瑞兰、李长生 吉林人民 1997
13
《集异璧》 侯世达 美国 郭维德 商务印书馆 1997
14
《可怕的对称》 阿·热 美国 荀乾、劳玉军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2
15
《昆虫学忆札》 法布尔 法国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16
《科学与怪异(文集)》 阿贝尔等 美国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7
17
《科学并不神秘》 板仓圣宣 日本 鲍建成 科学出版社  
18 《魔鬼出没的世界》 卡尔·萨根 美国 李大光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6
19 《膨胀的宇宙》 爱丁顿 英国   商务印书馆 解放前
20 《千亿个太阳》 基彭哈思 德国 沈良照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6

21 《趣味地球化学》 费尔斯曼 苏联 石英等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22 《趣味物理学》 别莱利曼 苏联 符其洵、滕砥平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
23 《器具的进化》 佩卓斯基 美国 丁佩之、陈月霞 中国社科出版社 1999
24 《人的上升》 布鲁诺夫斯基 英国 任远等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25 《人类的故事》 房龙 美国 沈性仁 三联书店  
26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 沃森 美国   科学出版社 1984-1987
27 《上帝掷骰子吗?》 斯图尔特 英国 潘涛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
28 《圣诞演讲(包括蜡烛的故事、肥皂泡和它的力)》 法拉第 法国   湖南教育 1999
29 《生命之科学》 威尔斯等 英国 郭沫若(共三册) 商务印书馆 1934-1949
30 《时间简史》 霍金 美国 许明贤、吴忠超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7

31 《所罗门王的指环》 劳伦兹 奥地利 施复旭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8
32 《森林报》 比安基 苏联 王汶 上海少儿出版社 1999
33 《数字化生存》 尼葛罗庞蒂 美国 胡泳、范海燕 海南出版社 1997
34 《数学万花镜》 史坦豪斯 波兰 裘光明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35 《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亚历山大洛夫 苏联   科普 1961-1962
36 《湍鉴》 布里格斯、皮特 美国 刘华杰、潘涛 商务印书馆 1999
37 《完美的对称》 巴戈特 英国 李涛、曹志良 上海科技教育 1999
38 《物理世界奇遇记》 盖莫夫 美国 吴伯泽 科学出版社 1978
39 《物理学的进化》 爱因斯坦、英菲尔德 美国 周道巍 上海科技 1999
40 《细胞生命礼赞》 刘易斯·托马斯 美国 李绍明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2

41 《熊猫的拇指》 古尔德 美国 田洺 三联书店 1999
42 《伊甸园之河》 道金斯 英国 王直华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
43 《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 达尔文 英国   科学 1958
44 《与鸟为伴:加拉帕格斯群岛》 乔纳生·威诺 美国   江西教育 1999
45 《宇宙》 卡尔·萨根 美国 周秋麟等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46 《宇宙之大》 金斯 英国 侯硕之 开明书店 1940
47 《宇宙之海的涟漪:引力波探测》 大卫·布莱尔、麦克纳玛拉 澳大利亚   江西教育 1999
48 《宇宙的起源》 巴罗 英国 卞毓麟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5
49 《自私的基因》 道金斯 英国 卢允中等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50 《最初三分钟》 温伯格 美国 冼鼎昌 科学出版社 1981
51 《最新科学指南》 阿西莫夫 美国 李元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
zhc 2002-06-0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to kingofark(平凡的丑人)
你所说的《物理世界奇遇记》一书已经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重新编译出版的,并被纳人《世界科普名著精选》,我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见过。
celeil 2002-06-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呵呵~,都快成科普书研讨会了。
babysloth 2002-06-0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来自北欧的美国人怎么样?做出Delphi、C#、C++、Linux……的一群牛人……似乎很有灵感。
celeil 2002-05-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呵呵~,楼上的过奖了。
yu0618 2002-05-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to celeil:
"那些老的都啃不动的科学家们,想捞些外块,赚些钱,于是呼就动用他们手上的“权威”,来为自己服务"
是这样吗?
我在书店见到的科普书并不多,而且许多都是以前翻译的,现在重新出版,许多老科学家在50-60年代和80年代翻译了不少科学书籍,我学数学的,在图书馆可以看出,那两个年代确实出了不少书,其中科学出版社占了不少分量。如果真如你所说,真是可惜。不过我感觉一个新的科技书出版高潮要到来,它竟是以计算机书的出版开始的。科学出版社不是也重版了数学名著译丛了吗?
babysloth 2002-05-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2 kingofark(平凡的丑人)
刚看了几天《可怕的对称》,感觉真是很好。
celeil 2002-05-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呵呵~,楼上的,俺可不是指50~60年代及80年代的科普读物哦。你有没有看楼主的文章?楼主只得是最近这些年的现象,阁下别扯得太远哦。
  还有,很多50~60年代的科普著作,随着科学的发展,里面好多的提法现在看来都存在一些错误,里面很多的预测,现在,要么被证实了,要么被否定了。当然,这些书都很有些历史意义和价值。
  至于那些老的啃不动的家伙们,五六十年代却都是中青年专家,不可否认他们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是君不见这两年里出版的很多科普读物都不如那个年代的了吗?五六十年代是我们国家的黄金年代,所以别把那个年代扯进来,那个年代,我们国家好像还没有老的啃不动的科学家们。
  很羡慕你是学数学的。从科普的角度来说,数学做科普是比较困难得,因为很多东西,你不用公式,光讲道理,物理可以、化学可以,但数学,则很难。至于数学名著译丛,很难说那些数学名著算得上是“科普”,即便是科普,也是层次比较高的。还有,科学出版社是我们国家第三大出版社,隶属于中科院,也是非常不错的一家出版社。
marmoset 2002-05-1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我觉得电力和机械(华章)的翻译也都很认真,至少是向好的方面进步——
比如聘请真正专业对口的研究人员或者开发人员来翻译,
比起那些随便贴个小广告找几个学生就攒出一本书来不知道强多少倍。
加载更多回复(16)

662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提出问题
其他 技术论坛(原bbs)
社区管理员
  • community_281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