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讨论:采取B/S方式设计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MIS

zhangxhsj 2002-08-27 01:49:51
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发展时期,
从当初的数据管理,到现在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

从当初的C/S结构,到现在的B/S,三层及多层结构,

从Windows DNA到J2EE。。。。

还有工作流技术。。。

针对小型及大型的MIS,应该如何设计其架构和技术引用。

谈谈大家的想法和做法,好吗?

最好能够详细一些哦。有价值的帖子高分!
...全文
1250 68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68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zxl_l 2002-09-0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做过C/S结构下的MIS开发和维护的人们对第1点体会颇深:对应用程序一个小小的改动,就必须通知或亲临每一个客户端去更新;新增或升级一台机器,都要把应用及其相关的文件安装在客户端上。如果整个系统有成千上万个客户端,可以想象维护的工作量有多大。"这现阶段已有改进,可通过网络下载最新文件进行维护.
SteveGY 2002-09-0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纠正自己的一个错误,j2ee还是有COM bridge的
http://http://developer.java.sun.com/developer/earlyAccess/j2eecas/download-com-bridge.html
可以从COM访问j2ee组件。
dolemin 2002-09-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To water6000():但你前面却说“除了呼叫中心外,你都可以用B/S结构。”
因为我正在作呼叫中心,所以还请提些指导性建议,我可以另给分,言出必行!先谢了。
wengdy2000 2002-09-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我们就是用的B/S结构
B/S结构安全性更高
方便易用
dolemin 2002-09-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To water6000():请问你了解呼叫中心吗,为什么不能使用B/S结构?
zhangxhsj 2002-09-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工作流的确很重要,任何一项管理的内容都不应该是孤立的,
都与其他的功能或其他的系统有着紧密或松散的联系,而且
工作流就是描述和处理这种复杂的联系的。

有没有成熟的工作流设计和控制产品?
1、应该是中间件平台,便于调用。
2、应该可以方便扩展。
3、适应面广,可面向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开发工具,硬件平台。
。。。。。
SteveGYCN 2002-09-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water6000推荐的那篇文章记得N年前看过了,好象记得最早是zdnet是的吧,97或是98年吗?难道是99年的?
其实98年之前似乎对C/S的定义和当时的硬件环境,还有开发工具的支持和设计概念也就在那个层次上,所以会有所谓“C/S结构的限制”。

  “网络应用绝大部分都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表现层、事务层、数据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这基本没有错。

“在C/S结构中,表现层和事务层都放在客户端,而数据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则置于服务器端。”——当今的特定客户端程序只应处理表现层,还有特殊的本地资源(例如本地文件或其他本地设备的安全访问);而事务层可以分布到网络中的应用服务器上,client程序使用某种协议与之交互,获得数据访问的事务性,并可通过分布式事务资源管理器获得自动事务处理,可以在企业环境的多个异构数据库之间保持事务的完整性。client端的程序一般使用比较高级的协议与应用服务器交互,例如CORBA或DCOM。提到“分布式事务资源管理器”(DTC),不得不提一下MS的msdtc,除了ibm以外,它是第一个实用化的、可以在PC server上运行的dtc,它发布的时候XOPEN的dtc还只是个文档而已。MTS2.0发布的时候VisiBroker大概是1.0(或2.0)?记不清楚了。

“这种组织安排带来诸多的限制:
  1、客户端很庞大,以致于应用程序升级和维护时十分困难且耗资很大;”——不知所云,客户端的大小、维护、耗资取决于应用的复杂程度,如果程序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自然会造成困难,B/S也救不了你。

  “2、事务层不能与跨平台的客户端共享;”——这似乎说中了当今事务管理器的一些问题,但这句话的本意是指由于事务层位于客户端所以不能共享。从今天的技术角度看来:所谓跨平台的客户端java应用程序,倒真的不太容易使用COM+管理的应用服务器(或许有办法,但我不清楚)。而C/C++客户端倒是可以支持CORBA/DCOM。

  “3、孤立了不同的逻辑组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这好象是设计的问题,和构架没有关系吧?

  “4、没有统一的数据逻辑层来提供不同种类的数据存储层;”——无论java或其他什么东西,这早就不是问题了吧。

  “5、C/S组织结构不支持Internet。”——怎样才算支持Internet呢?可以收发Internet邮件的Foxmail算不算?它可是标准C/S结构的;)连中间层都没有啊;)从这一点上看好象IE也不支持Internet嘛;)开玩笑吧,一点都不严肃嘛;)

  “做过C/S结构下的MIS开发和维护的人们对第1点体会颇深:对应用程序一个小小的改动,就必须通知或亲临每一个客户端去更新;新增或升级一台机器,都要把应用及其相关的文件安装在客户端上。如果整个系统有成千上万个客户端,可以想象维护的工作量有多大。”——又是一个设计的问题,产生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这个系统设计的太烂,有n+1种方法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混乱。设计模式和MVC的运用可以从设计时就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老朱有话说 2002-09-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关于呼叫中心,给你推荐一片文章,自己看一下吧!

在Call Center中的应用
(作者:祝崇)

  目前,热点的CTI应用有呼叫中心、IP电话、IP传真等。语音板卡是构筑各种系统的基础,那么怎样用它来搭建各种应用呢?《透视CTI》栏目将连续登载电话语音产品在各种CTI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将包括呼叫中心、IP电话、电话会议、七号信令等。本期介绍的是语音板卡在呼叫中心中的应用。

  Call Center———一种新型的基于CTI技术的应用服务方式,目前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正迅速发展成为全球商业与服务竞争的热点。Call Center又称作客户服务中心,它通过利用现有的各种先进的通信手段,有效地实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服务。

  随着CTI技术的发展,一些厂商纷纷推出自行开发的电话语音板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语音板卡产品中已经具有成熟的DSP(数字信号处理)、TDM(时分复用)总线交换、语音压缩、语音处理、信令处理等技术,并且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进,电话语音产品还将进一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电话语音产品一般包括语音接口卡、语音处理卡、传真卡、信令处理卡等。



典型Call Center的组成
  目前在国际上生产经营语音卡比较有影响的厂商主要有Dialogic公司和Natural MicroSystems(NMS)公司,它们在提供开放式、可扩展计算机电话语音平台及开放式通信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语音板卡在典型Call Center中的应用

 典型的Call Center是由ACD(自动呼叫分配)、IVR(交互式语音应答)、CTI、数据库系统、呼叫管理系统及业务座席(Agent)等几部分组成。

  IVR系统的硬件一般由工控机、语音接口卡、语音处理卡、传真卡等构成。对于语音板卡产品在IVR的应用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重点介绍用语音板卡产品构造Call Center系统的实现方案。下面以NMS公司的电话语音产品为例介绍一套Call Center系统的实现方案。

  实现Call Center的系统结构

  整个Call Center采用与MVIP及H.100总线完全兼容的、并建立在开发CTI应用的数据总线标准基础上的开放式模块化总体结构。


Call Center的系统结构
  该套系统采用开放式模块化设计,可以非常方便增加新的功能模块,以便于系统的扩容及新业务的开展。

  采用NMS公司的语音产品实现CallCenter的具体方案如下图所示。

  在ACD&IVR&Fax语音平台,需要呼叫处理软件、排队软件、IVR软件、传真处理软件、MVIP交换软件等系统支撑软件。下面简要说明系统的处理过程:

  1.呼叫处理模块接收用户的呼叫,同时向用户播放欢迎词及语音选单;

  2.接收用户链选信号,转入语音传真处理模块;

  3.是自动服务请求的转入IVR软件处理系统;

  4.是传真请求的转入传真软件处理;

  5.是人工服务请求的,将用户的有关信息(时隙号、主叫号码等)交给排队软件,排队软件将用户加入到排队队列中;

  6.有空闲座席时,排队软件将用户时隙号及座席端口一并通知MVIP交换软件,并将用户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传给座席微机;

  7.MVIP交换软件将用户时隙与座席相连,实现双方通话。

  Call Center的系统特点

  先进性

  整个Call Center由基于MVIP总线技术的数字中继语音模块、S-Connect座席模块等组成。通过MVIP或H.100标准数字电话总线支持单机或多机的分布式数字电路交换,可实现从512到4096个时隙的无阻塞电路交换。

  我们可以在Call Center中加入IP电话技术,可以实现两个主要功能。其一利用在数据网上传送语音,可以实现话音的异地转移,主要应用于总公司的Call Center与各地分公司的Call Center之间的话音联系。其二,用户在浏览Call Center的网页时,可以在页面上选择按钮来通过IP电话呼叫Call Center。

  开放性

  整个Call Center可以采用操作系统(Windows NT、Unix等)、数据库(SQL Server、Sybase、Oracle等)与数字中继语音模块,可实现各种交换机、各种计算机设备(集中监控网、智能网、管理网、因特网等)的互联。


采用NMS产品的Call Center具体方案
  由于系统采用开放性的结构设计,所以可以非常容易地在系统上增加新的业务功能,包括交互式电话会议、语音信箱等。

  易扩容性

  整个系统的软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利于系统的扩容。用户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任意模块进行扩充和重组,在系统配置上进行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灵活选择,因此使本系统具有可扩充性和极高的性能价格比。

  系统的易扩容性完全可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在不增加原来系统规模的前提下,只需增加语音模块即可实现。

  可靠性

  可在Call Center中增加双机热备份、磁盘冗余阵列、Hub热切换等技术,使得整个Call Center的可靠性非常高。

  MVIP总线及H.100总线

  MVIP总线是一个标准数字电话总线,用于各种基于电话的资源之间的互操作。这些资源包括:中继接口、语音、图像、传真、语音合成与识别、数据处理等。

  最初的MVIP总线规范是1990年由NMS及另外六家公司提出的。MVIP总线规范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电话系统之间互操作的标准,包括MVIP-90、H-MVIP、MC-MVIP等标准。MVIP-90是最初的MVIP标准,由16个并行的2048Mb/s的TDM线组成,可实现512时隙无阻塞交换。H-MVIP与MVIP-90是可兼容的单机架标准,它可以实现3072时隙的无阻塞交换。MC-MVIP总线是为多机架系统设计的MVIP总线,可解决由于系统容量大而分成多机架之间连接的问题。

  H.100总线规范是由ECTF组织提示的PCI总线标准。H.100总线规范融进了分布式交换及时钟信号冗余等技术,这是以MVIP的多机架MC-MVIP总线及H-MVIP总线和H-MVIP总线为基础的,其结构完全与MVIP结构一致。H.100的目的是以单一的总线规范取代现有的多种总线规范,其中包括MVIP和SCbus,H.100能提供4096个交换时隙。H.110是H.100标准的Compact PCI版。H.110标准允许在Compact PCI的机器上热交换,支持板卡的热切换、热插拔。

  除了Call Center以外,语音板卡产品在IP电话系统、语音信箱系统、IVR系统、交互式会议电话系统、七号信令网关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老朱有话说 2002-09-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water6000(),我在做B/S系统速度很慢,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不知你是用什么语言开发的? 无法给你提示。

除了呼叫中心外,你都可以用B/S结构。”

因为呼叫中心,它要处理电话信息,也就是通讯信息,这个应该是需要C/S

结构,

关于工具的问题,没什么可比的,用edit也可以编程序阿!只是高手和新手用的方式不同吧了!

关于工作流的问题:不要被这个词语所迷惑,其实,它的真正的含义就是动作,在程序里,就是函数!
laoyr 2002-09-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C/S B/S混合使用。
车东-csdn 2002-09-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遵循一些国际标准还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对WFMC感兴趣吗?
www.wfmc.org

主题:工作流是什么 1998-12-10

工作流
工作流管理
工作流管理系统
业务过程
自动与协调
监察与控制
标准化
工作流与重规划
工作流与企业工程
工作流与IT应用体系
参考


工作流 到目录

  根据 WfMC 的定义,工作流(Work Flow)就是自动运作的业务过程部分或整体,表现为参与者对文件、信息或任务按照规程采取行动,并令其在参与者之间传递。
  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我们可以将整个业务过程看作是一条河,其中流过的就是工作流。

工作流管理 到目录

  工作流管理(Workflow Management, WFM)是人与电脑共同工作的自动化协调、控制和通讯,在电脑化的业务过程上,通过在网络上运行软件,使所有命令的执行都处于受控状态。在工作流管理下,工作量可以被监督,分派工作到不同的用户达成平衡。

工作流管理系统 到目录

  根据WfMC的定义,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WFMS)通过软件定义、创建工作流并管理其执行。它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这些引擎解释对过程的定义,与工作流的参与者(包括人或软件)相互作用,并根据需要调用其他的IT工具或应用。
  总体来说,实际企业中运作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人-电脑”结合的系统。它的基本功能体现在几个方面:

定义工作流,包括具体的活动、规则等,这些定义是同时被人以及电脑所“理解”的。
遵循定义创建和运行实际的工作流。
监察、控制、管理运行中的业务(工作流),例如任务、工作量与进度的检察、平衡等。

业务过程 到目录

  业务过程(business process)就是活动的集合,这些活动均关联于特定的托付事项(commitment),为过程的产出增值。相对于“工作流”,业务过程是一个更一般化的统称,而工作流这个词,则已经不能仅从字面含义或原理上去理解,它已经被赋予了更深一层的特定含义——专指基于信息技术规划、运作、管理的业务过程。

自动与协调 到目录

  “自动”(automate)是工作流的一个特征,但这主要是指它自动进行的特征,而不是说没有人的参与。工作流实际上是一个人-电脑协调的混合过程,在一个实际的工作流中,通常总有些步骤是人完成的。协调是工作流管理的一个目标或者特征,这包括了人与人、人与电脑,电脑(软件)之间等多种层面的含义。

监察与控制 到目录

  监察(Monitoring)与控制(Contorl)是工作流系统的重要功能与特征。这不仅包括对正在发生的业务过程(工作流),还包括它的定义或改变(比如BPR的过程)。这是工作流系统带给我们的明显好处之一。

标准化 到目录

  工作流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并得到重视的同时,人们就认识到了“标准化”在其中的重要性,有关工作流的标准开发和推广,基本是与“工作流”的开发和推广同步进行的。在这方面目前的权威性机构,是“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它成立于1993年8月,目前已拥有 130 余个成员,成员包括工作流产品的供应者、应用者,有关大学和研究机构和个人,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赢利组织。在最近的投资成员(Funding members)清单中,可以看到诸如 Baan, HP, IBM, Microsoft, Oracle, Peplesoft, SAP AG, Xerox 等机构。

工作流与重规划 到目录

  从逻辑上,对工作流的关注和研究可以看作是对业务过程重规划(BPR)的一种深化。BPR的观点,要求我们将眼光投向实际业务进行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应当是什么样的,怎样分析、构造?工作流就是一个具体的、操作性的答案,它可以令我们从神秘的、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头脑风暴式”的“艺术的”业务过程创造,变成解析的、技术的、可控制和预测的工程化过程,如此,才真正体现出 re-engineering 中 engineering 的意义。
  工作流与 BPR 的概念,已经被几乎所有的研究者联系在一起研究和应用。在这个领域有一个非常活跃的组织,即国际工作流与重规划协会( Workflow And Re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WARIA)。

工作流与企业工程 到目录

  无论从理论、方法上,还是对象、内容上,我们都有理由将“工作流”看作是企业工程的一部分。实际上,已有的关于工作流体系的描述,本身就是一个通用的业务模型框架。仅仅囿于工作流是不够的,必须对整个体系的目标及所有相关要素综合考虑——这正是企业工程。

工作流与IT应用体系 到目录

  与以往已经被采用的企业 IT 应用体系,例如 MRPII 或 ERP 相比,WFMS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里程碑。(ERP的概念并不确定,我这里仅指其基本或较早期的含义而言)。从用户的角度,WFMS带来(或将要带来)的变化是极其强烈的,甚至可以形容为一种用户“梦想”的实现。

  在一些老的“模块化”的产品中,系统的设计是通常是基于任务分割的,作业项目之间是分裂的。面向对象的技术,并不能直接解决这个的问题,相反,往往使系统变得更加混乱和琐碎。从操作上,典型地,我们必须不断地在层次结构的功能表(比如下拉菜单)或对象之间“进进退退”,或者在“神出鬼没”的对象以及相关菜单中捉迷藏。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真正的“人-机”系统,用户是系统中的基本角色,是直接的任务分派对象,他或她可以直接看到电脑针对自己列出的“任务清单”,跟踪每一项任务的状态,或继续一项任务,而不必从一个模块退出,进入另一个模块,搜索相应任务的线索。前者是面向功能或对象的,而后者是直接面向用户的。这样,用户的任务分派和任务的完成状态,可以被最大程度地电脑化和受到控制。

  现在的典型工作流产品是客户-服务软件。而日益增长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万维网界面,它可以令客户或远程的职员更好地参与。工作流的定义经常是借助于图形化工具,依照业务过程实例的情况定义相应工作的安排。

参考 到目录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参考 Internet 上面所搜集的资料。在 Internet 上有关的网址、网页非常丰富,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WfMC http://www.aiim.org/wfmc/mainframe.htm

 WARIA http://www.waria.com/

 SEI 信息导航 http://www.sei.sn.cn/qtwl/compu/workf.htm

 Yahoo Catalog for Workflow 
 http://dir.yahoo.com/Business_and_Economy/Companies/Printing/Workflow_Management/


(编辑、评述:余彤鹰 1998-12-10)


--------------------------------------------------------------------------------

主目录 留言簿 导航页 友谊链 好书栏 书评栏 雕虫技 语汇表 卷首语 宗 旨 版权页 管理员

企业工程论坛 1998 - 1999 http://www.ee-forum.org

版权所有:余 彤 鹰 版权说明
老朱有话说 2002-09-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另外,忘了说明一点,

其实,需求其实很少改变的,改变的只是你对需求的理解,不要忘记收集需求信息,是你的工作。

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话,相信你会明白如何作需求分析了。
老朱有话说 2002-09-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如何使用C/S和B/S结构?

 其实非常简单阿,那就是,如果你需要进行分布式管理的话,就使用B/S,否则就用C/S,所以除了呼叫中心外,其它的都可以使用B/S结构,所谓分布式,其实就是是不同的客户端,不论你是手机,浏览器,还是应用程序,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访问你的应用。

 至于
老朱有话说 2002-09-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什么时候用C/S,和B/S结构

其实非常简单阿,就是,如果你想进行分布式管理的化,就用B/S,如果不是,就用C/S。

  B/S结构的精髓就是使多个客户端进行访问,不管你是手机,浏览器,VB的窗口。所以,除了呼叫中心外,你都可以用B/S结构。
zhangxhsj 2002-09-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于工具和目的的关系,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角度。

工具和目的有无关系呢,抛开实现来说,没什么关系。
但我要达到这个目的,是否需要更合适的工具呢,我想
这是毋庸置疑的。人类想上月球,想想就行了吗???
当然离不开工具,否则发展科技干什么?想想目的就可以了吗?

当然,首先要有目标,这是我们从事任何事情的基础,没有
目标,能干出什么东西呢?有了目标的下一步,就是要付诸行动。
拿来主义和创造性是我们的人类发展到现在的智慧所在。从利用
钻木取火,到做航天飞机到月球上走一趟,我们既利用了我们的
脑袋,同时有利用了已有的工具。当然人类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
目标来制造合适的工具。

有目标是前提,但工具是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口水喷出来是口水,咽下去就不是口水了吗?
killerdanny(我爱AC米兰) 是高人,你的理论已经高到脱离了实际。
但我想在实际操作中,你肯定不是象你说的这样,除非你不去做。

浪费了浪费了CSDN的资源???这句话从何说起??
CSDN有什么资源?CSDN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场所,但不更
是大家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态度才造就了CSDN更加丰富的资源?

killerdanny,与你有不同的看法,冒犯了。
我更希望以一个参加者的态度来维护这样的资源,而不是漠视它。

谢谢。
bbzy 2002-09-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密切关注!
Hi_greece 2002-09-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深刻同意 zhangxhsj(泡泡龙) 的高见

做MIS有时常常是为了企业领导、干部政治上的作秀
实际系统的用户的需求反而被忽略
ourwc 2002-09-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让我等新手展了不少见识,密切关注!
悠悠的爸爸 2002-09-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需求其实很少改变的,改变的只是你对需求的理解.高明。
juz_007 2002-09-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water6000(),我在做B/S系统速度很慢,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加载更多回复(48)

1,265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软件工程/管理 管理版
社区管理员
  • 研发管理社区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