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ium再现 Intel回归

zhsj64 2007-06-11 09:49:44
2007年6月4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Pentium品牌再度出现在市场上,产品代号为E21xx的Pentium双核产品正式发布。从此,Intel的产品线如同6年多
以前那样,在桌面领域,既有高性能的旗舰产品如酷睿2,也有经济实惠、性能还不错的低端入门级产品,如Pentium。

  统一处理器架构,兼顾不同的市场,追求性能、功耗的均衡发展,等等,预示着Intel正在回归,像我们以前看到的和想像的那样,从容而更为大气。这有点像悟出真谛的出家人,抑或是如同周星驰版的《食神》所演绎的那样,真正的神不是别人封禅的,而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我们并非要把Intel神化,只是说, Intel更从容和自信不仅是IT行业的福气,也是我们IT从业者的幸事。

  就像技术本身,不应该仅仅追求当下的第一,而需要从长计议。如果为了追求性能,而忽略与之相关的环境保护和人文关怀,那么技术必然走向它的反面。这是我们从P4时代得到的强烈教训,因而,当P4时代远去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回顾那段“势利”的历史。

P4的历史记忆

  现在来看,P4是匆忙的应急之举,或许它不应该在1999年就被推出,除了频率能够超越对手外,性能和搭配如同一个半成品,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新鲜东西,如新制造工艺、体系结构、内存等,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在增加。

我们还依稀记得820事件(虽然这时是P3平台),因为当时Rambus过于昂贵,因而Intel使用一个折衷的方式,推出一个转接桥支持DRAM。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转接桥不够稳定,在温度过高的时候,会出现内存错误,从而导致了一个巨大的召回计划,据说当时Intel为此花费2亿美元。对它的合作伙伴的影响似乎还没有完,微星主板甚至高调地免费更换主板,并且提供了一条128MB的内存……

  P4之路不平坦。它经历了相当复杂且纷乱的局面,所有问题都从内存开始,从最初的RAMBUS,到后来的DDR,直到支持DDR内存的845出现之后,P4才有了新的起色。而Intel与三星大力推广的RAMBUS,最终却没有形成气候。

  这种问题一直困扰着Intel,走在业界前面的它高估了当时业界的生产能力。此外,平台过多也是困扰Intel的一大难题。

在当时,Intel的桌面和移动以及服务器平台,相当复杂。大概在2003年左右,Intel开始念叨要在2007年整合三种平台,三个平台采用统一的架构。从数年后的今天来看,这个决定何其明智?恐怕那是P4时期,Intel做得最对的一件事。

  但P4就是P4,本身的缺陷使得它就如同Intel勉力维持的风帆一样,脆弱而且摇摆不定。早就有人提出,应该改进P3的架构,并且使用新的制造工艺,取代不成熟的P4,但当时Intel并没有太明确回应。它的寿命的延续,更与对手有关,在2003年底,AMD的Athlon64 FX系列处理器出炉,让已经失去64位桌面处理器先机的Intel再一次在性能上处于下风。为了应对这个局面,Intel采取了最为疯狂的反击措施,推出至尊版处理器应对,甚至使用了服务器领域多路架构的处理器,加上巨大的缓存,终于再度在性能上登顶,但售价也是服务器级别的,高达1000美元一样,压根就没有考虑要卖过似的。

  这个过程相当微妙而且有趣。从此,Intel就有了新的处理器系列,如同蚂蚁群里的兵蚁一样,专门是与对手作战用的。我们发现Intel过于纠缠在P4的性能之争中,而它的对手总是用一点点小手段就会把局部问题放大,刺激Intel做出过激的发应,这是作为一个领袖厂商面对挑衅的正确做法吗?

P4成为历史之镜

不是的,当时,Intel的确手忙脚乱了好多年,至少在P4占据主流的6年多里,目标变得那么肤浅。自从酷睿架构甚至是第一代迅驰推出之后,Intel才逐渐平息了在性能上被超越的愤怒,选择了一条更为长远的发展之路。

最让人高兴的是,Intel有了新的策略面对挑战,尤其是在生产和设计领域,通过交替方式的改进,循序渐进地推进,有那么一点中国哲学的处世之道。

  根据Intel方面的介绍,其CPU现在的更新周期为两年一次,在体统架构和制造工艺方面交替进行,所以每一年,我们都会看到新的东西。比如第一年提供新的架构,那么这一年不改进生产工艺,而把精力放在了提高成品率方面,从而降低成本;下一年则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继续降低成本或者生产更强悍的产品,同时为新的架构做好物质铺垫。

Intel声称,处理器架构在其生命周期内,都会得到改进,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仅仅仰赖生产工艺的提高。这是双重收获,既能保证处理器新品的推出速率,同样还能够保证足够低的成本。



回归正在进行中

  现在是Intel回归的关键时刻。按照Intel现有的工艺,并没有与IBM争夺处理器频率新标杆的机会,IBM的Power6必将给Itanium这样的处理器带来新的压力,尽管Intel证明了真假多核无意义,面对Power6这样的产品,应该还是有所忌讳的。

  但是,我们至少不会看到Intel像以前那样发狂地要攒一个处理器来专门应付Power6或者是Cell,Power6这样的产品能够如此快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与Intel无暇顾及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花那么多精力去弥补一个看上去有些偏颇的产品,实际情况可能还会有很大的改观。

  Intel也比以前有所收敛,产品命名不仅暗含了产品本身的变化,也标志着策略的不同。这种从纯粹仰赖频率的做法脱离,又回到了处理器诞生的起点那样,我们又经历了一次轮回了。同样很有趣,它的对手也改变了命名法则。

  这市场有点乱,人们被灌坏的习惯思维如同Pentium在市场上消失一段时间让人有些空空荡荡一样,重新扭转过来并不容易。P4太成功的宣传,使得频率先入为主,总需要一点时间让人们重新认定,1.86GHz的酷睿,也能跟3GHz的P4一样好,功耗还更低……

我们不敢说酷睿就一定代表了未来的方向,至少所强调的节能降耗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和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看到了这种人文化的转变,我们也希望Intel的转变能够让人们不仅仅看到IT浮躁的一面,也让他们感受到IT的优雅与从容。

转自:CCW
...全文
184 回复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568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英特尔® 边缘计算,聚焦于边缘计算、AI、IoT等领域,为开发者提供丰富的开发资源、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与行业活动。
社区管理员
  • 英特尔技术社区
  • shere_lin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