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与多线程的比较

Simore 2007-06-12 09:36:55
在多核与多线程技术上我更倾向于多线程,多核在资源利用率和功耗方面都有一些浪费。

多线程更本质地解决以上两方面问题,而多核是一种利用SOC技术的快速集成手段,生产厂商更喜欢采用。

就此问题与大家讨论。
...全文
993 29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29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goldencode 2008-12-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Intel就是我欣赏的公司! 一个公司能不断为股东赚取利润,并不断地技术进步保持活力是很值得钦佩的.我就这么说了爱咋咋地. "
我又说了,你继续呕吧. 不过你要搞清楚你呕什么, 呕INTEL? 那很简单你就别用INTEL的东西好了,没人强迫你啊. 呕我? INTEL没让我这么说也没付我广告费,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喜欢的公司,我就喜欢INTEL你呕什么? :-D
goldencode 2008-12-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21 楼 Guilty 的回复:]
引用 20 楼 goldencode 的回复:
我觉得你辩论逻辑相当混乱,我已经说过了,在我04年PC和4年半后的双核做性能比较,性能持平,因为应用程序是多是单线程的。
不喜欢你这种轮轴式的辩论风格,也不喜欢你说过话就忘,非得要别人咬文嚼字贴你原话。
[/Quote]

[Quote=引用 27 楼 Guilty 的回复:]
讲性能才是逻辑,抛开软件性能谈CPU进步的人有逻辑可言吗?
其实跟你讲逻辑是我的错,我在听到你那几句令人作呕的话时候就应该明白这是对牛弹琴了,
别又问是哪几句,你忘了可以回头查。
[/Quote]
:-D :-D :-D
Guilty 2008-12-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26 楼 goldencode 的回复:]
不谈逻辑了? 逻辑错了论据也错了,你的这些结论正确与否也就不言自明了吧赫赫.
[/Quote]
讲性能才是逻辑,抛开软件性能谈CPU进步的人有逻辑可言吗?
其实跟你讲逻辑是我的错,我在听到你那几句令人作呕的话时候就应该明白这是对牛弹琴了,
别又问是哪几句,你忘了可以回头查。
goldencode 2008-12-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不谈逻辑了? 逻辑错了论据也错了,你的这些结论正确与否也就不言自明了吧赫赫.
Guilty 2008-12-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24 楼 goldencode 的回复:]
看看你自己的逻辑吧:
当别人提出CPU一直是在发展的,软件厂商也一直是在不断的跟进的并举例CPU和软件早以从8位发展到16位再发展到32位,还有各种指令集的扩展都要求软件厂商跟进. 这和现在升级到多核本质是一样的, 都是硬件厂商推动软件厂商跟进. 以此来反驳你的认为只要是需要软件厂商根据新的架构优化性能就是硬件厂商的错误的观点的. 核心是软件厂商其实一直都是在根据硬件的重大发展而改变的. 你应该举个已有的反例啊, 怎么去假设假如486是多核如何如何呢? 这不就是我们所在争论的吗怎么拿来做你的论据了? 这不典型的是为什么这样因为就是这样的逻辑吗? "轮轴式的辩论风格"?好贴切啊,看来你毕竟是这个新词的发明人还是你自己用得最好啊赫赫
我再说一遍,别人根本不在乎你喜不喜欢谁,照你说的这又不是娱乐论坛而是技术论坛,我们这里谈的是技术和逻辑.注意回贴质量啊哈哈哈
[/Quote]
抛开性能的提升,谈所有的新技术都骗局,16位到32位带来性能提升,再来看看多核。
多核实在是一无奈的“技术”,也许我不说的不准确,应该说多核在个好技术,INTEL的多核则更多是抄袭,因为这个东西用在PC上作用太有限,无数的性能测试就铁证。这东西如果在服务器或组个大型机就有用了,
多核把市面多数应用程序性能提升了,那么我就说它好,可问题在3年多来98%的程序性能完全没提升。如果说有提升,那是功耗。
不为性能,不为成本,不为环保,为技术而技术,那不是扯淡吗?
goldencode 2008-12-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21 楼 Guilty 的回复:]
我觉得你辩论逻辑相当混乱,我已经说过了,在我04年PC和4年半后的双核做性能比较,性能持平,因为应用程序是多是单线程的。
不喜欢你这种轮轴式的辩论风格,也不喜欢你说过话就忘,非得要别人咬文嚼字贴你原话。
[/Quote]
看看你自己的逻辑吧:
当别人提出CPU一直是在发展的,软件厂商也一直是在不断的跟进的并举例CPU和软件早以从8位发展到16位再发展到32位,还有各种指令集的扩展都要求软件厂商跟进. 这和现在升级到多核本质是一样的, 都是硬件厂商推动软件厂商跟进. 以此来反驳你的认为只要是需要软件厂商根据新的架构优化性能就是硬件厂商的错误的观点的. 核心是软件厂商其实一直都是在根据硬件的重大发展而改变的. 你应该举个已有的反例啊, 怎么去假设假如486是多核如何如何呢? 这不就是我们所在争论的吗怎么拿来做你的论据了? 这不典型的是为什么这样因为就是这样的逻辑吗? "轮轴式的辩论风格"?好贴切啊,看来你毕竟是这个新词的发明人还是你自己用得最好啊赫赫
我再说一遍,别人根本不在乎你喜不喜欢谁,照你说的这又不是娱乐论坛而是技术论坛,我们这里谈的是技术和逻辑.注意回贴质量啊哈哈哈
goldencode 2008-12-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9 楼 Guilty 的回复:]
INTEL的变化是
80~90年代,换个CPU,二进制代码速度直接飞跃
90~00年代,换个CPU,原程序重新编译
00~10年代,换个CPU,重写原代码
当然一种可能是严重增加软件厂商成本,原来一个人的工作现在需要两个人,原来普通技术人员的现在需要高级技术人员了。
另一种是我们已经看到的,软件厂商似乎对多核不屑一顾,微软应用软件几乎都没在多核上有性能提高,在一些PC网站做的综合性能测试上,3Ghz的双核CPU把2.33Ghz的四核远远抛在后面。当然如果有4G单核CPU,3G双核也太大意义了。
没软件厂商的支持,多核最大的“进步”是多耗电。
引用 16 楼 goldencode 的回复:
哈哈哈哈你是否认为性能提高只是硬件厂商的责任?软件性能提高就必须由硬件厂商来负责?难道CPU从8位提高到16位再提高到32位的时候软件厂商什么也没做吗? INTEL增加了MMX, SSE指令集,AMD增加了3DNOW指令集的时候软件厂商什么也没做性能就提高了吗? 实际上软件厂商都是密切配合每次硬件的发展的. 关于并行计算,还是那句话, 这个早已有之了,但能运行的平台价格昂贵且远未普及. 现在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
[/Quote]
照你这么说原来从286升级到486的时候软件公司就可以开始裁人了?或者减薪?你这不是明显地在危言耸听误导大家吗. 回贴质量啊!! :-D 还有你说的那些几十年代的也明显地是忽悠不值得一驳.
关于微软的例子, 请拿出具体的例子我们好分析一下,我目前来看你提到的这个可能存在的测试本身就有点无聊,让主频不的处理器比较想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谁也没说多核了主频就不影响性能了呀.
就微软的应用程序来说,性能对它有那么重要吗? 有竞争对手吗? 微软可以这样稳赚不代表其他小公司都可以这样吧. 就我来说,我是做系统仿真的, 原来也跟着反对MS支持开源, 但出来自己做以后呢就知道问题了, 都免费开源怎么赚钱呢? 开源喊了这么久了,赢利模式到底是什么呢.有几家公司是纯靠开源的代码赚钱的呢? 如果软件都可以免费得到,谁会为开发者自己开发的软件付钱呢? 反倒是那些有实力的大公司拿出钱来支持开源,例如INTEL,HP,IBM等等.
Intel就是我欣赏的公司! 一个公司能不断为股东赚取利润,并不断地技术进步保持活力是很值得钦佩的.我就这么说了爱咋咋地.

Guilty 2008-12-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拿4年半前主流3Ghz NORTHWOOD核心和现在主流的2.5Ghz Core CPU比
后者频率降低了,前者MOV ADD SUB 这三条使用率排前三位几乎占了指令大半的,只需要0.5时钟,而后者却要1个时钟。
当然我不否认CORE 在复杂指令方面的进步,但4年时间,单核对单核的比,性能提升可以忽略了,比做4个8086充一个386吧,应该合适。
最大问题是,98%以上软件在双核流行几年之后还没给双核优化。
Guilty 2008-12-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20 楼 goldencode 的回复:]
晕啊, 你的逻辑是只有多核是大的硬件变化,其他都不算,从而证明你自己的关于即使是硬件的大的变化也不能让软件开发商配合去提高性能而是要自动提高性能的奇怪的论调.
还有你认为多核就是多个核心拼在一起吗? 那看来你也缺乏对话的理论基础啊.
你别告诉我了,还是你自己查查吧. Intel的技术不行? 我只是实话实说,我举的哪个例子你觉得是错的你举出来再呕也不迟,这样也符合你认为的你确实没有影响CSDN的整体回贴质量.[/Quote]
我觉得你辩论逻辑相当混乱,我已经说过了,在我04年PC和4年半后的双核做性能比较,性能持平,因为应用程序是多是单线程的。
不喜欢你这种轮轴式的辩论风格,也不喜欢你说过话就忘,非得要别人咬文嚼字贴你原话。
goldencode 2008-12-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8 楼 Guilty 的回复:]
假如当年INTEL到了要推出486的时候,突然告诉大家:新的CPU里其实是多核的,集成了16个8086,你可以想象那个性能吗?
CPU的进步要两方面,一面是半导体工艺,另一面就CPU电路设计,如果486只是几十个8086的集合,那么只是前一半提高了。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甚至现在的CPU比5年前的加减速度还降低了一半。
我要告诉你286,386没人模仿,到486是兼容芯片出来,也不是模仿。286的年代MOTO和ZILOG的68000和Z8000系列性能都比INTEL的强,INTEL不是胜在技术上。
你的最后几句话太令人作呕了,不应该出现在技术论坛上。
引用 17 楼 goldencode 的回复:
[/Quote]
晕啊, 你的逻辑是只有多核是大的硬件变化,其他都不算,从而证明你自己的关于即使是硬件的大的变化也不能让软件开发商配合去提高性能而是要自动提高性能的奇怪的论调.
还有你认为多核就是多个核心拼在一起吗? 那看来你也缺乏对话的理论基础啊.
你别告诉我了,还是你自己查查吧. Intel的技术不行? 我只是实话实说,我举的哪个例子你觉得是错的你举出来再呕也不迟,这样也符合你认为的你确实没有影响CSDN的整体回贴质量.
Guilty 2008-12-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6 楼 goldencode 的回复:]
哈哈哈哈你是否认为性能提高只是硬件厂商的责任?软件性能提高就必须由硬件厂商来负责?难道CPU从8位提高到16位再提高到32位的时候软件厂商什么也没做吗? INTEL增加了MMX, SSE指令集,AMD增加了3DNOW指令集的时候软件厂商什么也没做性能就提高了吗? 实际上软件厂商都是密切配合每次硬件的发展的. 关于并行计算,还是那句话, 这个早已有之了,但能运行的平台价格昂贵且远未普及. 现在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 处理厂商已经可以提供可以普及的并行计算产品了, 以前开发者也可以开发多线程程啊, 但能发挥并行计算的平台有几个呢? 现在硬件厂商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因此对软件开发商来说也是个机遇.
[/Quote]
INTEL的变化是
80~90年代,换个CPU,二进制代码速度直接飞跃
90~00年代,换个CPU,原程序重新编译
00~10年代,换个CPU,重写原代码
当然一种可能是严重增加软件厂商成本,原来一个人的工作现在需要两个人,原来普通技术人员的现在需要高级技术人员了。
另一种是我们已经看到的,软件厂商似乎对多核不屑一顾,微软应用软件几乎都没在多核上有性能提高,在一些PC网站做的综合性能测试上,3Ghz的双核CPU把2.33Ghz的四核远远抛在后面。当然如果有4G单核CPU,3G双核也太大意义了。
没软件厂商的支持,多核最大的“进步”是多耗电。
Guilty 2008-12-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7 楼 goldencode 的回复:]
比较得好片面啊, 多数人使用电脑不会只有一个应用吧, 操作系统自己的进程就很多了. 综合比较的话, 多核肯定要比单核效率高啊, 这还是没有任何并行优化的情况呢. 现在多核了, 硬件厂商给软件开发人员的不只是两个字了,除了"兼容"还有"机遇". 现在形式很明显, 掌握并行编程才能把握住机遇. 每次时代的洗牌必然造就一些成功者也会淘汰一批弱者.
而且你看的历史太短啦. 就INTEL来说, 它是第一个集成电路专利的拥有者, 开始主要产品是存储器. 在后来当面临日本厂商凶狠的竞争的时候,推出了中央处理器,并和IBM合作设计出开放架构的个人电脑. IBM采购策略是要有备用供应商, 因此选择AMD这个原来主营销售的公司作为备用供应商品. 当286,386,486被竞争对手不断的模仿, INTEL的营销大师创造出了 INTEL INSIDE营销模式,和为芯片取名pentium. 这成功解决了INTEL做为芯片供应商不能在最终消费者当中树立品牌的营销难题. 以上每一件都是经典案例啊. 何止你所看到的286到486啊 :-D
[/Quote]
假如当年INTEL到了要推出486的时候,突然告诉大家:新的CPU里其实是多核的,集成了16个8086,你可以想象那个性能吗?
CPU的进步要两方面,一面是半导体工艺,另一面就CPU电路设计,如果486只是几十个8086的集合,那么只是前一半提高了。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甚至现在的CPU比5年前的加减速度还降低了一半。
我要告诉你286,386没人模仿,到486是兼容芯片出来,也不是模仿。286的年代MOTO和ZILOG的68000和Z8000系列性能都比INTEL的强,INTEL不是胜在技术上。
你的最后几句话太令人作呕了,不应该出现在技术论坛上。
goldencode 2008-12-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5 楼 Guilty 的回复:]
拿我08年9月买的双核笔记本电脑和04年买的单核奔腾4电脑比,多数应用只能打个平手,如果是90年代,4年时间间隔INTEL已经把性能翻了几翻了,给软件人员的就是两个字“兼容”。
286到486那种飞跃是INTEL在竞争之下曾经的辉煌。
[/Quote]
比较得好片面啊, 多数人使用电脑不会只有一个应用吧, 操作系统自己的进程就很多了. 综合比较的话, 多核肯定要比单核效率高啊, 这还是没有任何并行优化的情况呢. 现在多核了, 硬件厂商给软件开发人员的不只是两个字了,除了"兼容"还有"机遇". 现在形式很明显, 掌握并行编程才能把握住机遇. 每次时代的洗牌必然造就一些成功者也会淘汰一批弱者.
而且你看的历史太短啦. 就INTEL来说, 它是第一个集成电路专利的拥有者, 开始主要产品是存储器. 在后来当面临日本厂商凶狠的竞争的时候,推出了中央处理器,并和IBM合作设计出开放架构的个人电脑. IBM采购策略是要有备用供应商, 因此选择AMD这个原来主营销售的公司作为备用供应商品. 当286,386,486被竞争对手不断的模仿, INTEL的营销大师创造出了 INTEL INSIDE营销模式,和为芯片取名pentium. 这成功解决了INTEL做为芯片供应商不能在最终消费者当中树立品牌的营销难题. 以上每一件都是经典案例啊. 何止你所看到的286到486啊 :-D


goldencode 2008-12-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4 楼 Guilty 的回复:]
“只要软件支持”“而且如果并行编程的好”假设了不等于没说吗?谁也没把发明并行处理的功劳归于INTEL。
你拿人们最常用的应用程序MS OFFICE最新版去看,多核到底比单核有什么提高,然后你再去骂微软“软件不支持”“并行编成不好”,性能提高了你再回来说“普通人才能廉价的利用并行计算”,性能没提高光吹牛就骗局了。
起码你得考虑软件开发成本,并行编程严重地增加了开发需要的人力,
21世纪成本最高的是人力成本,基本…
[/Quote]
哈哈哈哈你是否认为性能提高只是硬件厂商的责任?软件性能提高就必须由硬件厂商来负责?难道CPU从8位提高到16位再提高到32位的时候软件厂商什么也没做吗? INTEL增加了MMX, SSE指令集,AMD增加了3DNOW指令集的时候软件厂商什么也没做性能就提高了吗? 实际上软件厂商都是密切配合每次硬件的发展的. 关于并行计算,还是那句话, 这个早已有之了,但能运行的平台价格昂贵且远未普及. 现在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 处理厂商已经可以提供可以普及的并行计算产品了, 以前开发者也可以开发多线程程啊, 但能发挥并行计算的平台有几个呢? 现在硬件厂商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因此对软件开发商来说也是个机遇.
Guilty 2008-12-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拿我08年9月买的双核笔记本电脑和04年买的单核奔腾4电脑比,多数应用只能打个平手,如果是90年代,4年时间间隔INTEL已经把性能翻了几翻了,给软件人员的就是两个字“兼容”。
286到486那种飞跃是INTEL在竞争之下曾经的辉煌。
Guilty 2008-12-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只要软件支持”“而且如果并行编程的好”假设了不等于没说吗?谁也没把发明并行处理的功劳归于INTEL。
你拿人们最常用的应用程序MS OFFICE最新版去看,多核到底比单核有什么提高,然后你再去骂微软“软件不支持”“并行编成不好”,性能提高了你再回来说“普通人才能廉价的利用并行计算”,性能没提高光吹牛就骗局了。
起码你得考虑软件开发成本,并行编程严重地增加了开发需要的人力,
21世纪成本最高的是人力成本,基本上和计算机相关的行业软件成本早就远远超过硬件了。
goldencode 2008-12-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怎么是单核处理能力提高不了了才开始采用多核的啊, 只要软件支持,并行处理性能永远要比串行处理性能更强啊. 而且并行处理技术在INTEL创立以前就出现了. 但那是超级计算机, 现在INTEL可以把多处理器集成到一个芯片上了,普通人才能廉价的利用并行计算.而且如果并行编程的好,软件还是可以随着处理器升级为更多内核而自动提高并行度从而提高性能的.
Guilty 2008-12-1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楼主在表达词汇的准确性上有点问题,但是意思应该容易了解。
其实绝大多数必须用到多线程的程序,恰恰是CPU占用率低的程序,比如网络程序。
而为多核优化去搞多线程,实在是无奈,谁让INTEL的单核能力提高不上去了呢,把性能提高的皮球踢给软件开发人员,感觉我们面对多核也没太多好办法。
nicolas 2008-12-1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在传统的单处理器上,多线程为并发执行,实质上,在同一时刻仍然是一个线程在执行,而在多核下,多线程可以真正地在同一时刻同时执行。反过来说,通过多线程可以获得并行性,充分挖掘多核的计算资源。
homesos 2008-11-1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多核与多线程 没有可比性
加载更多回复(9)

568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英特尔® 边缘计算,聚焦于边缘计算、AI、IoT等领域,为开发者提供丰富的开发资源、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与行业活动。
社区管理员
  • 英特尔技术社区
  • shere_lin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