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刊:英特尔投资的平衡术
来源: 互联网周刊
跟独立的合伙制创投机构不同的是,赚钱并不是英特尔投资的惟一目的。
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的战略属性,使得其遥遥领先于绝大多数身为纯粹财务投资者的独立创投进入中国市场。
从1998年投资搜狐开始算起,英特尔投资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耕耘了10年。即便在所谓的网络低潮时期,英特尔投资的步伐也没有停止过。十年来,英特尔投资在中国相继投资了电讯盈科(PCCW)、亚信、双威通讯、德信无线、UT斯达康、珠海炬力等60多家公司。
英特尔自身和创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则可以追溯到40年前,当时的Santa Clara Valley 由于Silicon Valley还没有诞生而默默无闻。
内部需要
1968年,离开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开创了自己的新事业—NM电子(英特尔的前身)。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的行动得到了著名创业投资家Arthur Rock一万美元投资的支持,并且Arthur Rock当年还帮助募集了250万美元。Arthur Rock本人则被任命为英特尔的主席。
20年后,已经在半导体领域确立了领导地位的英特尔发现,自己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产业链上那些小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技术、资金等资源条件的制约,很多小企业的状态往往不能满足英特尔快速稳健发展的需要,英特尔意识到,“必须出手相助”。
1991年,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应运而生。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英特尔投资部只是对那些和英特尔自身业务有着直接密切关系的少数企业进行了有限的投资。
但是到了1995年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英特尔投资涉足的领域有了极大的延伸。各类软件、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甚至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兴服务提供商都已经开始进入英特尔投资部的视野。
英特尔投资部的活跃程度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扩张而开始显著上升。“作为底层技术和产品服务提供商,英特尔的成就有赖于整个互联网生态系统的繁荣和发展。”英特尔投资亚太区总监张仲表示,“虽然英特尔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但是仅凭一家之力显然不足以构成互联网的繁荣景象。”张仲于1983年在中国香港加入英特尔公司,先后在上海和香港等地出任过英特尔的多个管理职务。2000年2月,张仲加入英特尔投资部,负责管理英特尔在亚太地区的投资业务。
在英特尔投资部,像张仲这样的“内部人”占了绝大比例。
英特尔选择任用张仲这样的“内部人”直接负责投资业务而不是采取投资其他基金的间接模式原因在于,英特尔期望能够跟互联网上的众多优秀企业分子建立直接的联系。
海外扩张
2006年,英特尔投资在总计163个交易(其中包括91个新项目)中的投资总额达10.7亿美元。继2005年之后,2006年英特尔投资部海外投资的比重再次占到了60%。
这一比重远远高于美国独立的合伙制创投机构海外投资的平均水平。目前英特尔投资在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处,网络遍布全球主要城市。英特尔投资中国办事处分布在香港、上海和北京等3个城市。
事实上,尽管问世的时间比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KPCB等国际顶级VC晚了将近20年,但是包括英特尔投资在内的企业创业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简称:CVC)在创业资本全球化过程当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急先锋作用。原因很简单,CVC们需要配合其母公司的全球扩张行动。
例如伴随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英特尔投资早在1997年就进入了欧洲市场。1年后的1998年,英特尔投资扩展到亚太地区;同年,英特尔投资在中国完成了第一笔战略投资项目—搜狐。
“当年国内有关机构做了一个调查,为什么中国用户不使用互联网?”得到的结果是,缺乏中文内容,“因为那时候互联网上大部分内容都是英文的”。英特尔等投资搜狐后,促使当时很多门户网站也都行动了起来。没过几年,缺乏中文内容已经不再是困扰互联网用户的主要问题。
搜狐之后,英特尔投资在中国第一波互联网高潮期间又陆续投资了亚信、盈科动力等十多家公司。2000年,时任英特尔投资总裁的Leslie Vadasz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中国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两三个市场之一。”即便在随后到来的所谓互联网寒冬季节,英特尔投资抓住中国市场机会的冲动也没有消退过。
2005年6月13日,总额为2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成立,英特尔投资由此成为最早专门设立中国基金的国际创投机构之一。到目前为止,英特尔投资已经向亚太地区的160多家公司提供过资本支持,其中近20家公司从“中国技术基金”中获得过投资。
生态系统
尽管英特尔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量扩张行动,但是跟绝大多数CVC一样,英特尔投资的行动都是围绕母公司的战略展开的。英特尔投资的重点对象是,全球范围内那些有助于开发行业标准解决方案、推动全球互联网成长、促进新型使用模式以及提升计算和通信平台技术水平的现有及新兴技术公司。
按照具体目的的不同,英特尔投资将其投资对象划分成4个领域:生态系统、市场开发、弥合技术鸿沟、尖端技术。由于英特尔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战略重点,自喻为“创新激情和商业头脑”结合体的英特尔投资关注的领域也随之改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英特尔投资的策略是扶植那些能够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填补英特尔产品线空白的公司,“投资的数量也很有限”。但是随着计算和通讯领域的拓展和融合,英特尔投资的策略很快发生了变化。过去10年中,随着英特尔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英特尔投资跟着进入新兴技术和市场领域,“生态系统”范畴的企业逐渐成为英特尔投资的重点。
“我们还有一种类似‘眼睛和耳朵’的投资。”英特尔投资软件及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监莉莎·兰伯特表示,虽然这些技术公司与英特尔当前业务的关系不大,但是未来3年至5年内可能会派上用场。“这实际上就是向下一代技术投资的基金。在投资这一类型企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战略目标,也没有说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完成多少金额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