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 欢迎讨论
以人为本 - 欢迎讨论
以下文字取自《PMT评论》R20010510(总第五期)
以人为本
现在好像流行一种观点,动不动就把流程改进、推行软件工程,或者其他质量改进活动的阻力归咎于底层技术人员的不良习惯和抵触情绪。或许,表面现象的确如此,但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抵制?技术至上、我行我素的“牛人”作风究竟是根生蒂固的顽疾,还是缺乏化解努力而造成的后果?普遍的抵制究竟是源于普遍的素质低下,还是源于改进活动本身的不得人心?甚至更具体细微一点,程序员放弃对算法的注重,如同印度人那样书写“白痴”代码是否就是改进质量的一条光明之路?在我们大呼小叫CMM 的时候,
有多少人尝试过要多去了解一些处于组织金字塔最底层的技术人员的想法。以人为本,一个被用烂了的词,但我们做了吗?
两千多年前,鲁国首先实行“初税亩”,新的生产关系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转变,“人”比“物”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据说,有一次,孔子从朝廷回来,看到马棚失火,问道:“伤人否?”,不问马。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有多少个项目经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出生于程序员),能够在项目“失火”、没日没夜加班的时候,先问一句:“伤人否?”,不问进度。
古云:“上下同欲者胜”。心中无“人”,何来同欲?《易经》上也说:“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这儿的比,有相亲相辅之意,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做到上主动亲近下,下主动服从上,相互辅助,那就是大吉。
以人为本,易乎?难乎?
==========
《PMT评论》是一份有关软件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的专业电子刊物,旨在倡导并推动软件质量改进在中国的应用。
免费下载《PMT评论》请加入以下电子小组
http://www.smiling.com.cn/search/groupinfo.ecgi?group_id=17314
或者 http://cn.egroups.com/group/pmt_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