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500:英特尔与AMD的博弈

zhsj64 2007-11-15 02:38:44
日前,不少的网媒和平面媒体纷纷报道了AMD四核巴塞罗纳在高性能领域应用并有可能夺取全球高性能TOP500排名冠亚军的消息,为此AMD认为高性能计算已经进入了巴塞罗纳或其Opteron的时代。对此笔者作了客观的分析,并先后根据市场存在的种种事实,撰写了AMD:《巴塞顾此失彼的背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48ba01000c8w.html;《高性能计算远未进入巴塞时代》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48ba01000c5u.html两篇分析性的文章,对于AMD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今天,最新的全球高性能计算TOP500的排名发布了,既有在情理之中的,也有出乎意料之外的。



先说说在情理之中的吧。首先,从最新的发布的TOP500所采用的处理器的市场份额看,英特尔处理器在TOP500中的份额上升到64%,创下历史新高。AMD则由半年前的21%降至16%。如果我们单从TOP500中所采用的双核处理器的份额看,英特尔的Xeon5100(Woodcrest)系列占据了43%(半年前为40.8%),AMD的Opteron Dual Core系列为13.8%(半年前为18.2%),就是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英特尔双核Xeon5100(Woodcrest)系列在TOP500中的份额增加了2.2%,而AMD Opteron Dual Core系列则下降了4.4%,所以无论是从绝对的市场占有份额还是增长率看,英特尔在TOP500双核的应用中已经大大超出了AMD,其中市场份额是AMD的3.12倍(半年前是2.24倍),增长率是AMD的1.32倍。再从应用系统的套数看,英特尔的Xeon5100(Woodcrest)为215套(半年前为204套),AMD的Opteron Dual Core为69套(半年前为91套),英特尔增加了5.1%,AMD则下降了31.8%。从套数的对比看,英特尔是AMD的3.12倍(半年前是2.24倍),英特尔从高性能计算应用的套数也正在拉开与AMD的差距。



如果说去年英特尔凭借其最新酷睿架构的Xeon5100(Woodcrest)系列牢牢掌握了企业级服务器市场的优势地位,那么已经事隔一年后的今天,高性能TOP500的市场份额再次证明了AMD已经完全淡出了企业级应用的双核市场。



Processor Generation share for 11/2007



Processor Generation
Count
Share %
Rmax Sum (GF)
Rpeak Sum (GF)
Processor Sum

Alpha
1
0.20 %
13880
20480
8192

NEC
2
0.40 %
44783
50176
5696

Itanium 2
18
3.60 %
386125
445175
71072

Pentium 4 Xeon
12
2.40 %
89843
147160
23484

Opteron
9
1.80 %
67663
104953
22752

POWER4+
3
0.60 %
29741
57407
8608

POWER5
5
1.00 %
124240
152832
20864

Xeon EM64T
4
0.80 %
78395
96778
12852

PowerPC 440
21
4.20 %
999929
1244364
444416

Cray X1
2
0.40 %
30661
36775
2034

POWER3
1
0.20 %
7304
9984
6656

PowerPC 970
8
1.60 %
161254
239245
26204

SPARC64 V
1
0.20 %
6860
13844
1664

Opteron Dual Core
69
13.80 %
1093298
1578400
313481

POWER5+
18
3.60 %
203702
240806
25746

Low Voltage Pentium Xeon
1
0.20 %
10350
14336
2560

Xeon 50xx (Dempsy)
1
0.20 %
15200
19660
3368

Xeon 51xx (Woodcrest)
215
43.00 %
1837923
3384269
306974

Xeon 53xx (Clovertown)
102
20.40 %
1472845
2314825
233632

PowerPC 450
5
1.00 %
265390
348154
102400

Itanium 2 Dual Core
1
0.20 %
12970
15360
2400

Opteron Quad Core
1
0.20 %
13460
23104
3040

Totals
500
100%
6965815.82
10558086.75
1648095

...全文
350 13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13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KARZHOU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wuyu
bwangel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jijiwawa说了一大堆,无非就是一枪手
gemenhao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jijiwawa 说了一大堆, 总结出来就是intel 四核先占据市场先机,
看看明年的TOP500在下结论
wxlfh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AMD的死穴就是产能和技术储备。
zhsj64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第三是除了对于创新、研发和生产的重视之外,睿智的市场发展和推广策略是至关重要。未来的芯片产业的竞争,将主要围绕着芯片制造工艺、处理器的微架构设计和服务器的体系结构设计展开。从全球TOP500所使用的处理器中英特尔的增和AMD的降可见一斑。从TOP500所使用的处理器的份额看,英特尔的Xeon 5300系列占绝了高性能计算市场的大部,而5300系列恰恰是采用了英特尔当时推出的全新的“酷睿”微体系架构,凭借着全新的微体系架构,英特尔将高性能计算市场的优势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在对手AMD还在畅想自己的四核巴塞罗那(Barcelona)的时候,英特尔马不停蹄地据此推出了X86领域的第一款四核处理器Clovertown,截至目前已经达到200万颗的出货量,并且已经在目前双核仍占主导的全球TOP500中使用(在TOP500排名中,有19台高性能计算机采用了英特尔的四核Clovertown,占3.8%的比例)。在这之后,英特尔又先于对手AMD推出了新的四核Tigertown。面对英特尔在四核领域的强大攻势,AMD终于推出了其拖延了近半年的四核Barcelona,但Barcelona很快就遭遇到了英特尔采用45nm制造工艺的四核Harpertown的阻击。相关的评测显示,英特尔的采用45nm的四核Harpertown在多数的性能指标评测中均取得出色的得分,超越了AMD的四核Barcelon。尽管在浮点运算上AMD的Barcelona小占优势(这恐怕也是AMD竭力去争TOP500前两名的主要原因,因为浮点运算是高性能计算比较关注的重点指标之一),即使是这样的话,在全球TOP500排名中,也阻止不了AMD下滑的趋势。众所周知,高性能计算仅仅是处理器应用的小市场,而在市场份额最大的通用X86服务器市场,Barcelona由于刚推出不久,按照以往AMD的策略,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才可以量产,而英特尔则是在发布的同时就已经实现了量产,而且是全线的产品。这是英特尔与AMD最大的不同之一。



第四,从上面英特尔四核的演进可以看出,在决定芯片未来发展的三个因素中,英特尔在芯片制造工艺、处理器的微架构两个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执行能力。反映出来的就是早已为业界熟知的Tick-Tock(钟摆模式)。有关英特尔的Tick-Tock模式详见《英特尔:Tick-Tock模式制胜AMD》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48ba01000aqu.html一文。正是凭借着Tick-Tock模式,英特尔以全新的“酷睿”架构占据了双核市场,包括高性能计算TOP500的绝对优势,同样英特尔也正在以45nm的制造工艺在多核领域延续在双核的优势。当英特尔明年45nm成为主流的时候,按照Tick-Tock的发展策略,英特尔全新的Nehalem架构将会推出,届时,在基于45nm芯片制造工艺不变的前提下,英特尔的处理器微架构再次做调整,从而让处理器的微架构再次产生质的飞跃,而Nehalem之后的2009年,英特尔将会推出采用32nm制造工艺的Westmere处理器(32nm工艺的Westmere处理器将整合20亿个晶体管,而这将是8核心版本的整合晶体管数量。目前AMD的Barcelona核心Opteron四核心处理器拥有4.63亿个晶体管,而英特尔45nm工艺的Penryn四核心处理器则整合了8.4亿个晶体管),而当32nm进入量产之后,英特尔会再次对处理器的微架构进行调整。此外,英特尔作为平台化的公司,其优势还体现在整个与处理器相关的平台优势和产业链相关厂商的合作,这也就决定了英特尔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设计上也是领先的。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英特尔领先的创新能力、资金的绝对优势、市场发展策略(Tick-Tock)的成熟和延续,加之英特尔强大的执行力(总是能够按时,甚至是提前发布和量产自己的产品)和丰富的对于芯片制造工厂管理、生产制造的经验,使得英特尔无论是在高性能计算的小市场还是在通用的X86市场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AMD仅仅以其四核Barcelona在TOP500中前2的排名就断言高性能计算领域Barcelona时代的来临颇有做秀的嫌疑,因为谁都知道,有英特尔在,AMD期待的Barcelona时代其实还远未来临。
zhsj64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笔者由此想到,一款处理器之所以能够改变着整个芯片产业的格局。关键在于创新、强大的市场研发、发展推广和保证充足量产的投入。说到研发,随着芯片产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球半导体研发费用迅速上涨已是大势所趋。仅就目前R&D和销售额的比例关系看,1996年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11.7%,到2006年研发费用已经占了销售额的16.7%,即2500亿美元产值的16.7%—417.5亿美元的研发投入。



因此要在技术上始终占据领先的位置,首先从研发的投入上,一家厂商就需要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据统计,仅仅在2006年,英特尔的研发投入就达到58.73亿美元(占其全年营业收入353.82亿美元的16.60%),与英特尔相比,尽管AMD的研发费用占到了其全部营业收入56.49亿美元的21.34%为12.05亿美元,但由于与英特尔巨大的市场营业收入的差距,英特尔的研发费用是AMD的近5倍。正是由于英特尔对于研发的重视和巨大的投入,才首先将人们带入了多核的世界,进而又会以45nm的制造工艺将芯片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说到英特尔的45nm,这里指的是全球首次45纳米芯片量产,这里笔者特别提及的是“量产”。在芯片领域,之前很多设计公司设计的产品也很多,但都不是量产的(既然不能量产满足市场需求,推出的意义何在呢?),而英特尔是量产。目前,英特尔已经在美国俄勒冈州、亚利桑拿州生产基于45nm制造工艺的处理器,到2008年还会有两个工厂,一个在以色列,另外一个是在新墨西哥州,届时总共有4个芯片厂来全速生产英特尔45nm的芯片。相比之下的AMD公司,按照其正常的进程,其第一批45nm芯片预计在2008年下半年才会开始发货(如果不像其四核Barcelona一推再推的话)。到今年年底,AMD只拥有两家具备45nm生产工艺的芯片制造厂,这之中还将一部分的芯片外包给特许半导体公司(Chartered Semiconductor)。从这个对比可以看出,英特尔除了创新的优势外,还具有充足的生产和制造能力。而这一切是以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的。众所周知,要建一个45nm芯片厂,至少需要30亿美元;研发45nm的工艺,要投入至少24亿美元;设计45纳米芯片,要2000万—5000万美元才能设计其中的一个产品。如此高的必需的投入。对于日渐亏损的AMD显然是难以承担和支撑的。事实上,AMD当前的处境可谓是腹背受敌,一方面它要承受英特尔技术上领先的压力;另一方面它还要挣扎着走出财务困境。今年前9个月,ADM在营收42.4亿美元的基础上亏损了16.1亿美元,而同期英特尔实现营收276亿美元,盈利47.7亿美元。

zhsj64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Processor Generation share for 06/2007



Processor Generation
Count
Share %
Rmax Sum (GF)
Rpeak Sum (GF)
Processor Sum

Alpha
2
0.40 %
18343
26512
11208

NEC
4
0.80 %
52899
59186
5952

Itanium 2
25
5.00 %
395990
454237
72736

POWER4
1
0.20 %
4184
8320
1600

Pentium 4 Xeon
27
5.40 %
171143
279284
47032

Opteron
16
3.20 %
94804
128924
27420

POWER4+
6
1.20 %
44067
81995
12224

POWER5
10
2.00 %
143591
173018
22770

Xeon EM64T
7
1.40 %
93167
115820
15772

PowerPC 440
34
6.80 %
854262
1078879
391168

Cray X1
2
0.40 %
30661
36775
2034

PA-8800
1
0.20 %
4424
8192
2048

PA-8900
7
1.40 %
31635
59699
13568

PA-8700+
2
0.40 %
11182
21504
6144

POWER3
2
0.40 %
14608
22272
14848

PowerPC 970
11
2.20 %
174381
262432
28932

SPARC64 V
3
0.60 %
16818
35009
5440

Opteron Dual Core
91
18.20 %
845936
1196678
242430

POWER5+
20
4.00 %
200093
238560
24682

Low Voltage Pentium Xeon
1
0.20 %
10350
14336
2560

Xeon 50xx (Dempsy)
1
0.20 %
15200
19660
3368

Xeon 51xx (Woodcrest)
204
40.80 %
1412340
2415171
212878

Xeon 53xx (Clovertown)
19
3.80 %
271836
401806
43432

PowerPC 450
1
0.20 %
20860
27850
8192

Itanium 2 Dual Core
3
0.60 %
13811
17126
2676

Totals
500
100%
4946586.05
7183245.39
1221114

zhsj64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相关阅读:《高性能计算远未进入巴塞时代》

近日,几乎所有主要的IT门户网站,纷纷以高性能计算进入巴塞罗那(Barcelona)时代或以此意义接近的标题,称AMD的9月发布的四核巴塞罗那处理器已经将高性能计算带入了巴塞的时代,其根据首先是Sun宣布将采用16000颗AMD巴塞罗那处理器来建造代号为"巡逻兵"的超级计算机,为得克萨斯高级计算中心(Texas Advanced Computing Center)提供高达500Teraflop的峰值计算能力。其次是Appro宣布赢得了国家核安全委员会(NNSA)旗下三大国家实验室的大单,通过TLCC计划,采用12096颗巴塞罗那处理器为Lawrence Livermore、Los Alamos和Sandia三大国家实验室搭建计算性能高达438 teraFLOP/s的Linux高性能计算集群。一旦推出,AMD巴塞罗那便将高性能计算的世界冠亚军收入囊中。



AMD的四核刚刚正式发布不久就取得用户的信赖并有可能囊获最新高性能TOP500的冠亚军,可喜可贺,但如果仅凭这些就断言高性能计算进入巴塞的时代,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由于最新的TOP500的排名在在11月13日才会公布,所以笔者只能以6月发布的第29届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的排名来做些说明了。



今年6月发布的TOP500的榜单中,在处理器领域,双核处理器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最瞩目的增长要数应用英特尔Wolldcrest 双核处理器的系统,其从六个月前的31个增加到了目前的205个。这使得英特尔的采用量有所增长,这份榜单中有289台,即58%的计算机应用了英特尔的处理器。而6个月前,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数量为261台,所占比例为52.5%。相比之下,AMD的Opteron处理器有105台超级计算机使用了这种芯片,占总台数的21%。这个数字较6个月前有所下滑,当时有113台,即22.6%的机器使用了AMD的芯片。在仅仅6个月的时间里,榜单上采用英特尔Woodcrest芯片计算机数量便由31台攀升到了205台。从这个统计中可以看出,在TOP500中,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比例是最高的,而且是采用AMD处理器比例的2.5倍。而英特尔正是凭借着去年Woodcrest芯片终止了AMD双核前进的势头,并且首先以四核将高性能计算带入了四核的时代。在6月发布的TOP500中,我们惊喜地看到了英特尔首款四核Clovertown的身影,在TOP500排名中,有19台高性能计算机采用了英特尔的四核Clovertown,占3.8%的比例,尽管比例很小,但英特尔首开了四核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应用的先河。与英特尔相比,AMD在TOP500中的份额正在下降。

zhsj64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巴塞:谁是做秀者 谁是创新者



就在AMD沉溺于做秀和不断失信的同时,英特尔已经在四核市场占有先机的形势下,将AMD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从目前四核的出货量看,英特尔的四核出货量已经超过200万颗,完全满足了目前市场上对于四核的需求,但令笔者不能理解的是,在此前AMD巴塞发布之时,AMD还以此产量来抨击英特尔的四核根本不是量产,那么AMD目前四核巴塞10万颗,仅仅为英特尔四核产量的1/20就是AMD的量产标准吗?AMD对自己的要求是否也太低了点。



更令业内欣喜的是,英特尔将在本周发布芯片产业和历史上首次采用45纳米制造工艺的已经可以量产的新一代处理器,届时英特尔将把市场和用户带入45纳米的全新时代,让用户得到更低功耗、更高性能的应用体验。而此时的AMD因为成本和资金的原因仍旧处在90纳米和65纳米的艰难过渡之间,而其自称的最强大的四核巴塞将在45纳米制造工艺的英特尔的Harpertown面前俯首称臣,之前众多的权威评测表明,基于45纳米制造工艺的英特尔四核Harpertown的综合测试指标已经远远领先于AMD的四核巴塞,更关键的是英特尔是量产,而AMD退一万步说是想买也买不到(因为根本没有量产),既然根本无法量产的产品对于市场和用户的意义何在呢?其次是英特尔还会按照其屡试不爽的Tick-Tock模式,在明年基于45纳米芯片制造工艺不变的前提下,推出Nehalem架构,从而让处理器的微架构再次产生质的飞跃,而Nehalem之后的2009年,英特尔将会推出采用32纳米制造工艺的Westmere处理器(32纳米工艺的Westmere处理器将整合20亿个晶体管,而这将是8核心版本的整合晶体管数量。目前AMD的Barcelona核心Opteron四核心处理器拥有4.63亿个晶体管,而英特尔45纳米工艺的Penryn四核心处理器则整合了8.4亿个晶体管),而当32纳米进入量产之后,英特尔会再次对处理器的微架构进行调整。此外,英特尔作为平台化的公司,其优势还体现在整个与处理器相关的平台优势和产业链相关厂商的合作(至少保证充足的供货吧),这也就决定了英特尔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设计上也是领先的。



笔者点评:面对英特尔强大、有序、持续的创新和市场策略以及对用户承诺的准时甚至是提前的兑现,作为落后的AMD本应将精力放在同英特尔一样的方面。其实早在双核时代,AMD就以所谓的“真假双核”来混淆市场和用户,但最终的结果是双核市场的全面失利,本以为AMD能够汲取教训,在四核来临的时代给业内和用户以惊喜,但令人遗憾的是,AMD再次剑走偏锋,将精力依然用在了市场炒作(所谓的真假四核、所谓的三核、所谓的平台化)和不断地失信(屡屡推迟发布、产能不足、测试的造假)之中,那么AMD所谓的45纳米(据称明年AMD也要发布基于45纳米制造工艺的“上海”处理器,但马上传出了有可能延期的消息),所谓的Roadmap是否是可行和可信的呢?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Roadmap执行的话,这Roadmap的意义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吗?四核巴塞顾此失彼的背后真的值得AMD好好反思,但笔者担心的是,AMD在巴塞之后还会有机会吗?

zhsj64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巴塞:顾此失彼 厂商用户是否放弃



看到最近这一系列的有关AMD四核巴塞的新闻,读者们会想到什么?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笔者联系了这几则新闻,不难看到的是,在AMD宣传高性能计算已经进入巴塞时代的代价是近28096颗四核巴塞的消耗,这目前占据了AMD四核巴塞10万颗出货量的近1/3,那么IBM得不到四核巴塞基本的出货供应来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也就不足为奇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高性能计算与X86服务器市场相比,仅仅是个非常小的市场,那么AMD为何要顾此失彼呢?笔者认为有两点可以解释AMD的行为。第一就是AMD的老大难产能问题在四核巴塞上依旧没有得到解决,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呀;其二就是AMD为了炒作(之所以称为炒作,是因为事实是TOP500的排名证明AMD处理器的占有量正呈现下降趋势,而英特尔的占有量不但是上升而且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在最新公布的“2007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排行榜”中,从处理器来看,英特尔仍然是最大的赢家,其Xeon处理器在47套系统中得到应用,AMD的Opteron处理器排名第二,仅有28套系统入选),而将OEM厂商和用户的利益于不顾。如果说前种还有情可说的话,后者是绝对不能原谅的。AMD不是自诩始终站在广大市场和用户的利益上吗?不是自诩产能没有问题吗?不是自诩自己的产品是真四核而性能出众吗?那么今天的事实如何向厂商和用户解释呢?就像当初巴塞屡屡推迟的发布,业内和用户已经给了AMD极大的宽容和耐心,但今日AMD的行为并不是在用优异的产品和最基本的产能去弥补和感谢市场和用户的耐心,而是依旧在用其最擅长的做秀来继续混淆市场和用户,AMD已经不仅仅是创新、产能、市场策略的问题,而是基本的对于市场和用户的诚信和商业道德问题。而这样做的潜在效应和最终的结果对于AMD来说将是致命的。



例如,就在IBM为其采用AMD四核巴塞的System x 3455因为AMD不能按时交付芯片而未能上市异常苦恼的时候,在日前举行的2007 IBM System x & 英特尔技术创新日大会上,IBM正式发布了基于其第四代X架构技术的System x3850 M2服务器,并采用了英特尔至强7300处理器(这是英特尔在AMD四核巴塞发布前仅提前4天发布的新一代的四核处理器),标配为双路。在TPC-C在线交易处理基准测试中,System x3850 M2(的测试性能达到了516,752 tpmC。而新的System x3950 M2的测试性能达到了841,809tpmC,比基于上一代X架构的System x3950高出63%。性能领先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均衡的系统设计,正是由于IBM在基于英特尔处理器、内存和I/O方面均衡的系统设计,才造就了值得信赖的优异性能,更为重要的是,人家的发布是已经量产的。看来IBM的选择是对的,AMD做秀和失信的行为已经开始得到市场的回应了,IBM的例子很具有代笔性,其实在当初支持巴塞的OEM厂商中,目前仅有戴尔、曙光和华硕向市场上推出了相应的服务器,那么其他的OEM厂商从中应该得到什么教训和启示呢?

zhsj64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相关阅读:《AMD:巴塞顾此失彼的背后》

日前,各大IT门户网站和平面媒体,纷纷以高性能计算进入巴塞罗那(Barcelona,以下简称巴塞)时代或以此意义接近的标题,称AMD的9月发布的四核巴塞罗那处理器已经将高性能计算带入了巴塞的时代,其根据首先是Sun宣布将采用16000颗AMD巴塞罗那处理器来建造代号为“巡逻兵”的超级计算机;其次是Appro宣布赢得了国家核安全委员会(NNSA)旗下三大国家实验室的大单,通过TLCC计划,采用12096颗巴塞罗那处理器为Lawrence Livermore、Los Alamos和Sandia三大国家实验室搭建计算性能高达438 teraFLOP/s的Linux高性能计算集群。一旦推出,AMD巴塞罗那便将TOP500高性能计算的世界冠亚军收入囊中。根据笔者的经验,知道这八成是AMD为巴塞做的市场宣传的软文。就在笔者已经淡忘了AMD四核巴塞的时候(因为自AMD在9月非常高调地发布四核巴塞之后,巴塞就几乎没有了什么市场的声音),这些非常高调的有关巴塞的新闻再度引发了笔者对于AMD的关注,为此笔者针对于写了《高性能计算远未进入巴塞时代》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48ba01000c5u.html的文章,就此报道中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后来又发生的与巴塞相关的系列事件,使笔者对于四核巴塞,甚至是AMD未来的前景产生了担忧。



巴塞:谁的期望 谁的失望



众所周知,AMD对于自己的所谓真四核巴塞给予了厚望,众多的分析机构也认为巴塞将是AMD挽回此前双核市场颓势,进而让AMD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其实笔者也是这样认为的。从巴塞因为设计上的技术问题而屡屡推迟发布及在推迟过程中AMD仍不忘屡屡宣传自己的巴塞性能何等的优异和对于用户的价值等等可见一斑。但这长达6个多月的延期,已经使得众多的业内人士和用户对于AMD四核巴塞的性能和AMD对于市场和用户承诺产生了疑问。但不管怎样,AMD的四核巴塞终于在一片质疑声中很高调地发布了,并且得到了业内主流OEM厂商IBM、戴尔、惠普、Sun、曙光等的力挺。尤其是戴尔在AMD巴塞发布的第一时间率先推出了自己的基于巴塞处理器的系列服务器产品……,发布时的种种迹象表明,AMD的四核巴塞似乎没有辜负OEM厂商和用户的期待。但在热闹的发布之后,AMD的巴塞突然陷入了沉寂,直到近日的新闻,才又让人们想起了它。但就在上述令AMD振奋的巴塞得新闻发布的同时,另外的事实让业内和笔者产生了联想。



首先是作为力挺AMD巴塞的IBM公司今年9月宣布将采用AMD四核巴塞处理器以来,IBM公司在芯片性能方面与其他Tier 1服务器厂商相比都颇具声势,IBM公司还高调宣称其基于1.9GHz巴塞的处理器平台的System x 3455是个奇迹,为其能通过标准性能评估中心的SPEC CPU2006基准测试套件而引以为傲,然而时至今日,IBM公司在基准测试上遭遇颓势,因此也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将系统提供给用户。



由于按规定,标准性能评估中心(SPEC)基准测试强调生产厂商应该在90天内发布最新测试结果。IBM公司由于缺少1.9GHz的巴塞芯片看起来已经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即使从9月10号算起,IBM公司还有90天的时间去找到合适的芯片。目前IBM公司需要更多的巴塞芯片去执行基准测试来满足用户的需求。1.9GHz芯片速度太低了,看来AMD公司将不得不提供更多数量更标准的四核芯片。与此同时,AMD公司也承认他们的四核巴塞处理器的供应出现了问题,但是如果IBM公司无法获取更多的芯片,即使是速度很低的芯片,那么谁又能呢?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AMD号称迄今为止他们已经生产了好几万个新的芯片,但是举例来说,仅是Sun单在Texas超级计算机上就消耗了16000个芯片(就是笔者上面所说的日前AMD发布的有可能在TOP500中排在第一的Sun组建的“巡逻兵”的超级计算机)。同时,AMD也承认推出的四核巴赛芯片并没像人们所知道的那样出色。IBM公司拒绝对此事予以评论,特别是去讨论最新的System x 3455什么时候推向市场。



紧接着,相关的统计显示,如果按照AMD发布巴塞的时间开始生产的话,两个月的时间里,AMD四核巴塞的出货量仅仅为10万颗,这还是按照官方的统计,如果按照AMD自己的说法,其四核巴塞早在今年的8月甚至更靠前就开始生产来计算的话,AMD四核巴塞的产量更是低得可怜。这不能不让人们再次怀疑AMD的产能问题。此前的分析机构称,AMD四核巴塞成功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一是性能;其二就是产能。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这事关AMD四核巴塞,甚至是AMD今后发展的两点上,AMD均令业内和用户失望。

zhsj64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TOP500的第3-5名全部采用了英特尔的四核处理器



Rank
Site
System
Processors
Rmax
Rpeak

1
DOE/NNSA/LLNL
United States
eServer Blue Gene Solution
IBM
212992
478200
596378

2
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 (FZJ)
Germany
Blue Gene/P Solution
IBM
65536
167300
222822

3
SGI/New Mexico Computing Applications Center (NMCAC)
United States
SGI Altix ICE 8200, Xeon quad core 3.0 GHz
SGI
14336
126900
172032

4
Computational Research Laboratories, TATA SONS
India
Cluster Platform 3000 BL460c, Xeon 53xx 3GHz, Infiniband
Hewlett-Packard
14240
117900
170880

5
Government Agency
Sweden
Cluster Platform 3000 BL460c, Xeon 53xx 2.66GHz, Infiniband
Hewlett-Packard
13728
102800
146430




其次是英特尔的四核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应用非常的迅猛。最新的TOP500显示,英特尔的四核Xeon 5300系列 (Clovertown)占据了20.4%的市场份额(半年前为3.8%),应用套数为102套(半年前为19套),AMD的四核Opteron Quad Core的市场份额为0.20%(半年前为0%),套数为1(半年前为0套)。英特尔在高性能计算的四核市场份额增长了16.6%,套数增长了83套;AMD四核市场份额仅仅是在基数为0的前提下增长了0.2%,套数也是在基数为0的基础上增加了1套。从英特尔与AMD在高性能计算四核的市场份额对比来看,英特尔是AMD的102倍,套数也是102倍。由此可以看出,在英特尔与AMD在高性能计算的四核之争中,英特尔的优势比在双核的优势还要明显,AMD的四核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基本上是无所作为,而英特尔则是在快速挺进。



第三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英特尔的四核无论是在市场份额还是套数上竟然超越了目前AMD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占据主流的双核。最新的TOP500显示,英特尔的四核Xeon 5300系列 (Clovertown)占据了20.4%的市场份额,AMD的Opteron Dual Core系列为13.8%;套数上,英特尔为102套,AMD为69套。从双方的对此看,英特尔在高性能计算四核Xeon 5300系列 (Clovertown)的市场份额是AMD双核Opteron Dual Core系列的1.48倍,套数为1.48倍。这一对比再次证明了AMD正在淡出高性能计算市场的趋势。



通过上述笔者对于最新发布的全球高性能计算TOP500排名中英特尔和AMD的情理之中的和意料之外的事实分析中,笔者认为,在当今的高性能计算市场,英特尔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而且这种优势还有扩大的趋势,并且在英特尔的推动下,高性能计算市场正在从双核向四核快速地过渡(这也是上述英特尔双核份额和套数增长减缓,而四核市场份额和套数急增的原因,与AMD无关),相比之下的AMD,无论是从自己绝对的市场份额和套数看都呈现直线下滑的趋势,如果和英特尔绝对的增长相比,AMD的下滑速度更是惊人。由此笔者认为,如果未来AMD不能有创新型的产品和遵循市场规律的市场策略出来的话,在高性能计算领域,AMD的身影很快就会消失,而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zhsj64 2007-11-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其次是和专有的Power系列相比,最新的TOP500显示,Power的市场份额为12.2%(半年前为17%),AMD的AMD x86_64的市场份额为15.8%(半年前为21.4%);二者分别下降了4.8%和5.6%。而二者半年前的市场份额差距是4.4%,目前的市场份额差距为3.6%。众所周知,作为专有的Power呈现下滑趋势已经是大势所趋,但从下滑的速度看,AMD甚至比专有的Power的下滑速度还要快,这也导致了AMD在市场份额与Power越来越接近,如果AMD不能改变这种不利的下滑态势的话,未来的高性能计算领域,不要说去和英特尔竞争了,恐怕和专有的Power的竞争中都有可能出于劣势,那么未来,AMD的处理器也可能会和Power一样被越来越边缘化而退出主流高性能计算市场。与AMD正好相反的是,英特尔的EM64T为64.4%(半年前为46.2%),市场份额上升了18.2%,与Power的市场份额相比的优势从半年前的29.2%扩大到了最新的52.2%。从与专有的Power的对比中也可以看出,英特尔相对于AMD的优势正在大幅扩大,而对AMD更为危险的是,除了自身的绝对市场占有率在大幅下降外,Power市场份额的下降部分也基本是被英特尔夺走,升降的叠加效应,更可能会加快AMD淡出高性能计算市场的速度。



Processor Family share for 11/2007



Processor Family
Count
Share %
Rmax Sum (GF)
Rpeak Sum (GF)
Processor Sum

Power
61
12.20 %
1791560
2292793
634894

Cray
2
0.40 %
30661
36775
2034

Alpha
1
0.20 %
13880
20480
8192

Intel IA-32
13
2.60 %
100193
161496
26044

NEC
2
0.40 %
44783
50176
5696

Sparc
1
0.20 %
6860
13844
1664

Intel IA-64
19
3.80 %
399095
460535
73472

Intel EM64T
322
64.40 %
3404362
5815531
556826

AMD x86_64
79
15.80 %
1174421
1706457
339273

Totals
500
100%
6965815.82
10558086.75
1648095




从这次最新的TOP500的排名看,双核处理器目前依旧是高性能计算的主流。这从英特尔的Xeon 5100系列(Woodcrest)占据了43%和AMD的Opteron Dual Core占据了13.8%,二者共计为56.8%可见一斑。如果说英特尔和AMD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双核之争已见分晓的话(上面已有充分的论述),那么双方在四核领域的争夺又如何呢?这就是笔者在此次TOP500排名中没有想到的。



第一就是这次的TOP500排名中,冠亚军并非是AMD之前大肆宣扬的采用AMD四核巴塞罗纳处理器的系统,而是IBM的eServer Blue Gene和IBM的Blue Gene/P。到是非常低调的英特尔的四核Xeon 5300系列 (Clovertown)包揽了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的系统,分别为SGI 的Altix ICE 8200;惠普的Cluster Platform 3000 BL460c和惠普的Cluster Platform 3000 BL460c(同样的系统使用主频不同的英特尔的Xeon 5300系列四核处理器)。

567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英特尔® 边缘计算,聚焦于边缘计算、AI、IoT等领域,为开发者提供丰富的开发资源、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与行业活动。
社区管理员
  • 英特尔技术社区
  • shere_lin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