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发明的一种独特有趣的新排序法 — 张仰彪第二排序法

zhangyangbiao513211 2008-01-16 06:34:35
引 子

去年,我曾经在CSDN的论坛里发表了我写的第一种排序法:“张仰彪排序法”,没想到就像捅了马蜂窝,在论坛里引起一场渲染大波,赞同的几乎没有,扔板砖的倒是不少,至今够盖一座楼的了。各色人等纷纷粉墨登场,说啥的都有,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不许革命!”
平心而论,倒也不能把这些唱反调的人统统与赵举人之流划为一类,因为他们说的也有一定道理,用两个数组排序确实是一个缺点,尽管瑕不掩瑜,但人家就是揪住这一点不放,唯一让他们改变观点的办法就是拿出更好的东西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的潜心研究,我还真的写出了一种新的排序法,这次是用一个数组排序,其原理和算法过程非常独特有趣,而且我在网上搜索到了很多排序算法,与我的新排序算法都截然不同,甚至不用仔细看代码,搭眼一看它们的运行例图就可以知道它们之间差距很大。因为我的新排序法在排序时几乎始终守着数据队列的头部,就像我们中国的舞龙,始终抓着龙头就把整条龙排好了,仅这一点就与其他任何一种排序法不同。
我原来写的那个“张仰彪排序法”确实有点逗乐的成分在里边,一方面活跃一下气氛、和大家认识一下,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现在写的这款新的排序法做个铺垫。
至于此新的排序法究竟如何,请看下文,各位看官您见仁见义,欢迎发表高见,无论鲜花还是板砖,在下随时恭候,统统笑纳。而且保证物尽其用:鲜花送美,板砖盖房。

...全文
24094 501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501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shellJ 2012-10-0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抽时间一定要观摩一下,创新已经是王道,顶一个
kingzylcs 2012-10-0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在507楼感觉有点高处不胜寒啊
cnmhx 2012-10-0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不敢苟同。
OliverQ 2012-10-0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典型的民间科学家。自己不懂算法发布些毫无价值的东西还觉得是别人在迫害他。
穆侠 2012-10-0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个……楼主不是我吐槽啊,这种算法……何必啊。其实它的思想就是:找出最小的那个数,让它排第一;再找第二小的数,排第二……这个思想与哪种算法相似来着,楼主仔细想想
你这算法也就是找最小数字的找法有点特别,虽然有点新意,但老是对调来对调去的,何必呢
我也不是什么高手,但关于排序,我所知的暂时只有1找最值(冒泡之类),2找位置(插入之类),3二者综合(快排之类)
endual 2012-10-0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想要效率高,必然要从空间的角度去研究,
如果空间的都没有添加,想要效率高是不太可能。
研究排序算法,多用空间的角度去研究算法,或许有突破吧。。。。
endual 2012-10-0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顶楼主,其他不多说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还是冒泡排序正点。lz的勇气可嘉。加油!你有潜质!
阿QQ 2012-04-1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简单唯美


欢迎使用本人作品【万能代码生成器】

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lzq1205/4062483
,适应任何企业和个人,自定义模板.
duguyue100 2012-04-1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USACO题库里有一个关于最少次数恢复序列的问题。
这个算法貌似只是个变种。
ceofit 2012-04-1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时间复杂度n*n吧?与算法导论里基数排序有些类似,原理差不多,只不过是时间换空间。没什么大的创新。
mylovetiantian 2012-04-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路过!
HoterSpring 2012-04-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2 楼 的回复:]

姑且不讨论程序的效率,它的正确性都不能保证;

lz你测试一下这个数据:
1 0 3 2 5 4 7 6 9 8
[/Quote] 楼主,Sb,结果:0 1 2 3 4 5 7 6 9 8!!!!!!
gfzeng 2012-04-1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就其本质是比较排序。 你只是把它变了个样子而已,而且你的变得更复杂了。
况且对于实际应用, O(n**2) 这类排序算法没有用的。
4000000个数据一个晚上.
冷月孤城 2012-04-1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是CSDN新开的笑话贴么?楼主是学冷幽默的?
某大一菜鸟 2012-04-0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建议楼主分析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DeDeWo 2012-04-0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00 楼 的回复:]

用C语言实现的代码根本就没有编译过(夹杂了多个中文符号),
更不必说调试验证分析总结了。
全无科学研究应有的态度。
[/Quote]

这点论坛惹的,不要怪责到LZ上
Buriza17 2012-04-0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我承认我回复那下脑残了
Buriza17 2012-04-0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不知道0 2 1会怎么排
hen_hao_ji 2012-04-0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贴子怎么不置顶??
加载更多回复(481)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9e7ef05254f8 【久久在线FLASH系统】是一款专为久久在线网站打造的交互式Flash平台,集成了前台展示与后台管理功能,满足内容发布、管理和用户互动的需求。Flash技术曾广泛应用于网页动画和互动内容,尤其在早期互联网时代,在游戏、广告和多媒体教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的核心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Flash技术:系统利用Flash创建动态图形、动画和交互内容,依赖Adobe Flash Player运行。其编程语言ActionScript支持面向对象开发,便于实现复杂逻辑和交互效果。 后台管理系统: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后台支持内容上传、编辑、分类、权限设置、用户管理及数据分析,确保内容的有序更与发布。 产品演示模块:用户可在线预览和体验产品功能,无需下载,通过交互式演示了解产品操作流程和优势。 数据库集成:系统与数据库紧密结合,用于存储Flash文件信息、用户数据及访问记录,实现高效的数据管理与检索。 安全性与优化:系统具备防止非访问和数据泄露的安全机制,并对Flash内容进行优化,提升加载速度与用户体验。 响应式设计:尽管Flash主要用于桌面端,系统仍考虑多设备兼容性,通过响应式设计适配不同屏幕尺寸,提供一致体验。 API接口:系统支持与其他平台或服务通过API进行数据交互,如社交媒体分享、数据分析等,拓展功能边界。 用户体验:界面设计注重交互性与视觉效果,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停留时间,增强平台吸引力。 版本控制:系统支持内容版本管理,便于追踪更历史,方便内容维护与回滚。 性能监控:内置性能监控工具,实时跟踪系统负载与资源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久久在线FLASH系统】是一个综合性解决方案,融合了前端展示、后台管理、互动体验和数据分析等功能,体现了当时Web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f989b9092fc5 BP神经网络轴承故障诊断系统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智能诊断工具,专门用于识别和分析机械设备中轴承的故障情况。该系统的核心是BP神经网络(即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它能够模拟人脑的工作方式,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从而对轴承的健康状态进行精准评估。 BP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构成。输入层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如振动数据或声音频率,这些信号反映了轴承的运行状态。隐藏层负责对输入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转换,将原始信号转化为更具价值的信息。输出层则输出最终的诊断结果,例如轴承是否正常、轻微磨损或严重损坏等。 在诊断过程中,数据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原始的振动或声学数据通常含有噪声,且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可能缺乏可比性。因此,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滤波、归一化等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预处理后的数据随后被输入到BP神经网络中。在训练阶段,网络通过反向传播算调整权重和阈值,使预测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故障类型。这一过程利用了梯度下降,通过计算误差梯度来更网络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通常是均方误差,用于衡量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P神经网络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网络结构(如隐藏层的数量和每层的神经元数量)、学习率以及训练迭代次数等。优化这些参数对于提升诊断精度和速度至关重要。此外,为了验证和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通常采用交叉验证方,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其中,训练集用于训练网络,验证集用于调整网络参数,测试集则用于评估模型在未知数据上的表现。 总体而言,BP神经网络轴承故障诊断系统凭借其强大的学习和泛化能力,通过对机械设备振动和噪声数据的分析,能够实现对轴承故障的精确识别。该系统有助于提前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对工业领域

33,027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数据结构与算法相关内容讨论专区
社区管理员
  • 数据结构与算法社区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