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析模式的应用

windyJ 2002-11-08 09:13:00
说说开发中遇到的分析模式好不好?

我用过帐务模式,发现其中的合同特别好用。
...全文
51 8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8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twinsant124 2002-11-2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mark
cxx1997 2002-11-2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听课,有点收获
webcat 2002-11-2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所谓模型,就是经验的总结,但解决问题总是要从实际出发的
jack2002 2002-11-2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所谓的稳定模型只是相对的稳定,他会随着各种各样的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然而此模型,必然还有其应用的范畴和可用性。比如说:中医中的‘望闻x切’和现在的西方医学并不冲突。只是角度与切入点的不同。

所以说:分析模型是有用的,而且是可以抽象出来的。
SHIZUMARU 2002-11-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规律是可以得到的么?

以windy所举的“打台球”的例子:你把牛顿三定律视为“公理”,用它来解释一切问题,并以为自己获得了规律。一旦速度大到了可以与光速相比的程度,你要怎么办?一旦粒度小到了可以与量子相比的程度,你要怎么办?在物理世界,这种情况尚且属于罕见;在软件世界,随时都可能出现一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约束条件,你要怎么办?

和任何科学理论一样,每个模式都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猜测,在提出解决方案的同时提出自身可以被证伪的范畴,并对未知的约束范畴保持恰当的沉默。当猜测不被证伪的时候,我们战战兢兢地继续采用它来解释现实世界;一旦猜测被证伪,我们转而寻找将其证伪的约束条件,并提出更趋于完善的猜测。如此循环往复,但永远不可能得到真理。

如果以为自己“得道”,获得了系统的“内部规律”,并用这种自以为是的规律去解释现实世界,只能阻碍知识的进步。候鸟南飞,难道真的就是因为天气变化么?
windyJ 2002-11-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多谢绯兄的批评。

那些例子,是想通过类比来说明,在许多问题的背后,有着更深的本质;分析模式面对的是业务领域的问题,业务领域的问题容易被表面现象掩盖,而分析模式关注的,是更深层,更稳定的东西,在这里的规律,确实可能会引起歧义,但我指的是更稳定的系统模型。举一个业务领域的例子,在医院里,病人需要测量血压,测量体温,测量血糖浓度,等等,那么,可以从这些现象提炼出观察模式(Observation),并且这个模式已经得到应用。

如果是规律二字让人误解的话,就如上解释了。

另外,绯兄提到“和任何科学理论一样,每个模式都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猜测,在提出解决方案的同时提出自身可以被证伪的范畴,并对未知的约束范畴保持恰当的沉默。当猜测不被证伪的时候,我们战战兢兢地继续采用它来解释现实世界;一旦猜测被证伪,我们转而寻找将其证伪的约束条件,并提出更趋于完善的猜测。如此循环往复,但永远不可能得到真理。”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看:

“这个例子可能很特别,因为这些定律已经成为公理;而在我们建造应用系统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接触到问题的本质。作为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哪怕在哪一个领域工作了很多年,我们依然受到计算机思考方式的限制,因此,要建立合理的系统模型,要得到相对稳定的模式,都需要请问题域专家参与建模,我们需要教给他们一些用来表述的注记,引导他们把问题表述出来,然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技术上的总结和提醒。系统的模型其实一直都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和问题域专家们一起,把它们从纷繁复杂的问题表象中找出来。”

windyJ 2002-11-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候鸟南飞,是因为天气变化;日落晨昏,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在自转;沙尘暴加剧,是因为植被破坏,沙漠化更严重的结果。
每一种表象的背后,有着它自然的作用规律,当我们开始用用例进行需求分析的时候,经常是得到了许多从外部角度对系统目标的描述,这些描述非常重要,但是分析模式,实际上是超越了这些外部描述而得到的系统内部规律。
phonix497 2002-11-0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up

1,265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软件工程/管理 管理版
社区管理员
  • 研发管理社区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