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评论

孟迎霞 2003-02-24 09:29:17
关于邮电出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一书,大家有什么评价?
...全文
120 7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7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realdreamer 2003-04-1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楼顶的真是扯蛋. 叽叽歪歪了一大堆抽象空洞名词的排列组合, 到最后还不知道你要讲什么. 你讲的跟这书能扯上什么关系
huaboy 2003-04-1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 》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个人上面那本书,看过,感觉没有清华这本实际!其实,这本书应该在大四的时候再讲一遍!对行业和学科有个整体的认识!大一的学生,听过后理解不深!我推荐清华这本书,应该是想学习好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四年必备图书!其实人民邮电那本, 讲的也不太好。作为大一的学生听的效果一定很不好。也就是了解专业的大概。对于行业的认识没有。可以把学校里这门课讲的好的老师,比较少。
对大学生来说,这种书是必要的。这两本书的大体内容都是一样的!人邮的在某些方面解释的稍微详细些!都是把美国的那个教学大纲拿过来。其实,这些东西,稍微有点责任心的老师都应该,追踪的东西。现在反而拿来……
中国特色!
will99031827 2003-02-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我也赞成SHANGJING()的说法,现在中国计算机的教材烂得很,枝零破碎不说,还相当成旧。
这本书倒不错,至少告诉了我计算机学科的大体概貌
与其谈什么哲学,还不如好好看看这本书
will99031827 2003-02-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我也赞成
ShangJing 2003-02-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楼上的咸鱼丸好像是一个“哲学”大家,洋洋洒洒几百字让人好生难懂。是否是在与别人讨论什么“科学”、“哲学”之类的问题。
这本书我也略为浏览,是否没那么深奥,适合作为学计算机的man的入门引导。
Schlemiel 2003-02-2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SHIZUMARU 2003-02-2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先来抛块砖:

在这本书中,作者为“科学问题”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第17页):“科学问题是认识的一种形式,它既包含先前的实践和认知的基础,又预示着进一步的实践和认识的方向”。不知为何,这个定义让我想起一些熟悉的人。维特根斯坦说“能够被实践经验证实的理论就是有意义的”,卡尔纳普和他的维也纳小组将这个划界方式奉为圭臬,发展出一套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从这个“科学问题”的定义来看,本书作者与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一脉相承的。

只是,这样的划界方法让我迷惑不解:在这样一个定义之下,如何能将占星术排除于科学之外(既然占星术也是一种能够被实践检验的认知)?如何能将广义相对论包含在科学之内(既然广义相对论仍然几乎没有任何实践意义)?如何划清达尔文主义与生物科学之间的界限(既然形而上学同样是可以指导实践的认知)?

正如卡尔·波普所说,将“实证”作为科学的划界条件,这个范围既过宽又过窄。不过,这种“实践和认知”的科学划界倒是很有中国特色,因为借助这样一个划界可以很轻松地将马克思主义归于科学范畴之中。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展现了他的文采,但如果不借助于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划界法,任他舌灿莲花怕也无法把社会主义描述成一种科学。

实际上,作者很清楚地认识到:软件学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学科。也就是说,软件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工程学科。“实践和认知”的哲学指导,对于工程学科来说应该是相当恰当的,而作者却偏偏想拉“科学”这面大旗。且不论其内容组织究竟如何,单就这样一种“科学技术哲学”就足以令我倒了胃口——就像读黑格尔的《哲学导论》一样,他对牛顿的批评方式就已经令人难以继续读完全书。

如果作者确实希望像某教授评价的那样“成功地将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从纯粹专业层次拓展到科技哲学与科技史层次”,我会建议他首先读一读北大出版社的《科学技术哲学丛书》,搞清楚“究竟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再说——同样的建议,也适用于拿“科技哲学”这个词去评价别人的教授们。

662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提出问题
其他 技术论坛(原bbs)
社区管理员
  • community_281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