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九个世界心脏日,“改善工作环境,促进心脏健康”

mQney 2009-09-27 11:01:09
2009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为“改善工作环境,促进心脏健康”。2009年9月27日是第九个世界心脏日。

2009年9月27日是第九个世界心脏病日。世界心脏病日是世界心脏病联盟于1999年开始发起的重要活动之一,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如肥胖、营养失衡、吸烟等的关注。



据世界心脏联盟预计,2025年前,在全世界范围内,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每3人就有1人将罹患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堪称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世界心脏联盟主席Shahryar Sheikh教授说:“预测在未来一些年里,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将会增加50%,但是这种状况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那么防治前景会变好。”

关心心脏的健康,永不嫌早,永不止歇。我们要对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了如指掌,就像了解体重、身高、腰围一样,并将这些指标联系在一起,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世界心脏联盟建议的措施包括规律运动、创建无烟环境和健康饮食。在日常的饮食中,最好每天能有5~7种水果和蔬菜;多吃各种谷物;多吃鱼类、豆类、瘦肉;减少盐的摄入量;选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葵花油等食用油,这些都有助于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



预防心脏病,享受健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不健康习惯往往都会给心脏带来潜在危险,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张建卿介绍,包括暴饮暴食导致的肥胖、吸烟、酗酒、压力、极度缺乏运动、睡眠不足、情绪不佳以及环境污染等。预防心脏病首先要注意合理膳食。要增加纤维膳食,也就是多吃粗杂粮、干豆类、蔬菜、水果等,因为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应当尽量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如动物的脑子、内脏、蛋黄、贝壳类食品。还应该减少盐的摄入量,食盐过量会造成高血压。其次,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要戒烟限酒外,还要有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不要因情绪激动导致失眠,不要经常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等,这些因素可使脂肪代谢紊乱。
...全文
97 6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6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hyuknam 2009-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我永远生活在真相中。
luxiaoshuai 2009-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Raul_Gonzalez 2009-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醒人们的重视,世界心脏联盟确定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以2000年9月24日为第一个;以后则以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
RedMagus 2009-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jf
紫炎圣骑 2009-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预防心脏病,享受健康生活
铖邑 2009-09-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楼上的脸真没有语言了……
这是一套《端午食粽》教你包粽子PPT,共26页; PPT模板封面使用了卡通可爱粽子背景图片。中间填写端午食粽PPT标题文字。界面风格卡通可爱。 PowerPoint模板内容页,介绍了端午节起源、端午节风俗、粽子饮食禁忌、和多种粽子制作方法。 《端午食粽》教你包粽子PPT内容简介: 一、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2009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二、食粽典故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 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之风俗,千百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最初是作为端午节拜神祭祖的贡品;到了晋代时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并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物。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时,粽籺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明清两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五月自朔至五,以粽心草系黍,卷以柊叶。”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样子细长很像毛笔,谐音“必中”,为的是讨个口彩。 三、粽禁忌 不宜冷食 粽子一定趁热吃。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糯米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却,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 不宜多食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黐牙和不易消化,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因此正常人每次也要少吃一点,食粽的同时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但不要与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一起食用,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不宜食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 有些人喜欢把粽子放冰箱后冰一段时间再吃,这样的粽子又硬又冷,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最好取出来后,充分加热变软后再吃。 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四类人群慎食 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的糯米,性温滞气,吃多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 粽子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还有生命危险。 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 四、教你包粽子 三角粽子包法 具体步骤: 1、将两片

590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提出问题
其他 技术论坛(原bbs)
社区管理员
  • community_281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