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谢和平院士接受媒体专访畅谈大学之道

IT_magnate 2009-10-30 11:34:41
  近日来,我校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多样化改革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各大媒体对我校进行了密集采访。10月21日,校长谢和平院士接受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从本科毕业论文制度改革谈起,畅谈大学之道。下面特转载成都商报的专访。



谢和平的大学之道

2009年10月27日 成都商报



大学教育一方面是传授知识,增强能力,提高学生的境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发挥每个人的潜质,但现行毕业论文制度很难发挥个人潜力和特质



成都商报:四川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针对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进行多样化改革,其目的和意义在什么地方?



谢和平:从实践层面看,本科毕业生需要更进一步与社会接触,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其次,从理论层面看,大学教育一方面是传授知识,增强能力,提高学生的境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发挥每个人的潜质,为今后发展提供支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质,有些人想搞科学研究,有些人想搞技术,有些人想尽快找到工作———个人的要求不一样,优势不一样,特长不一样。而我们现行的毕业论文制度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标准和要求,很难体现以人为本,发挥个人潜力和特质的作用。因此,教育的改革创新从理论层面需要突破。第三,从现实层面来看,目前社会最关注大学的学风问题。大学进行学术道德建设也需要对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进行改革。



成都商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多样化改革”思路怎样来的呢?



谢和平:实际上,我们在去年抗震救灾期间,就尝试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怎样组织川大师生参与灾后防疫和灾后重建。去年5月27日,我们出台了一个鼓励川大师生参加灾后防疫和灾后重建的相关政策文件。文件中明确规定:“本科毕业生参与抗震救灾、灾后防疫、灾后重建等各项专业志愿服务后,撰写的服务日记、总结报告或创作的文艺作品由学院审核,经学工部和校团委批准,报教务处认定,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生结合所学专业,研究抗震救灾、灾后防疫、灾后重建的重要成果或课题,经导师同意,可作为相关专业论文。”



可以说,这条规定是本科毕业论文多样化思路的一个雏形。



促成我们对全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多样化改革的关节点,是我到文学与新闻学院的一次调研。当时大家谈到实践性较强专业(比如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多样化问题,同时还就学术道德建设进行了探讨。一是教育,要教育学生有学术道德这种素质;二是提要求,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明确;第三是制度设计,不能在制度设计上逼得学生去违反学术道德。因此从制度设计上,我们要允许毕业论文(设计)多样化。



成都商报: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多样化改革,网上一片叫好声,教育部也表态支持。但同时人们也有另一种担心:改革后如何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如何避免论文、实习报告、作品的造假行为?



谢和平: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多样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高质量,而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不写论文了,学生更容易混文凭了”。



接下来,我们要针对文、理、工、医各门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多样化毕业论文(设计)提出一些具体细节、具体标准、具体规范和具体的质量要求,要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达到高质量、多样化。



在统一高考的大政方针政策之下,一定要给那些偏才、奇才、怪才留有空间、搭建平台



成都商报:最近,川大还出台了双特(特殊兴趣和特殊专业人才)生制度,这是不是另外一种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呢?



谢和平:这是我们充分挖掘具有双特潜能,开发和激活双特生个性特长,探索特殊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新途径。



双特生来源分两种:一是在高中阶段有特长的学生,经中学校长推荐,参加川大专家组的笔试、面试,认定确有特长后,给予破格录取,这个属于高校自主招生,国家有政策专门进行规范;二是川大学生入校以后,如果有一定特长,我们也可以通过一定程序发掘和选拔,把他当特长生培养。



实际上,我们在此之前有些小的改革,可以说是川大培养特长生思维的一种延续:如果你高中时托福都考了600分,大学时我们摸个底,就完全可以同意你不学英语,而腾出精力学其他东西。



双特生实际上是考试制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任何制度都有它的局限性。高考制度也是一样,需要去改革、完善。在统一高考的大政方针政策之下,一定要给那些偏才、奇才、怪才留有空间、搭建平台。



成都商报:双特生制度的意义可能大家都能理解到,但也许是社会出对于公平性缺乏的担忧,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在以前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华罗庚是一段佳话,但它破格录取90后作家蒋方舟却遭到质疑。



谢和平:我们的选拔制度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不会存在缺失公平性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掘和培养每一个人的潜质,这是川大所追求的目标



成都商报:有人认为,高职类的大学应该加强实践,可以用毕业设计来代替毕业论文,但川大是研究性大学,应该加强论文写作。



谢和平:川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纯基础类的、应用基础类的、技术类的、工程类的,各种学科都有,因此不能一刀切。



我们正在对课程安排进行改革,课程尽量前移。大一把课程排紧一些,而一些实践课、创新、创业、就业课则安排在大四进行。



过去通行的大学课程设置是前三年上课,大四第二学期实践,写毕业论文。但现在的大四学生要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自己找工作,最后一学期根本无心上课。因此我们在大三后就对学生进行分流。如果你对学术研究有兴趣,那么你就进实验室,进课题组和老师提前对接,进行学术研究;如果你对技术有兴趣,那就参加技术创新;如果想尽快就业,那就到单位去实习。



这样的制度安排正是考虑到川大这样一所综合性大学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需求。这就改变了过去统一设置课程的模式。我们的原则是:只要对学生有利,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利,对学生发展有利,学校就愿意去做。



成都商报:这几年,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感觉素质教育仍离我们很远。为什么呢?



谢和平:素质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会画点什么,会弹几首曲子。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掘和培养每一个人的潜质。这也是川大所追求的目标。



经济决定国家的今天,而教育才决定国家的明天



成都商报:近年来,教育改革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作为大学校长,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谢和平:社会关注教育,家长关注教育和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关注点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教育有个体和全体,近期和长期等问题。家长多关注个体:关注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以后有份好的工作;社会关注能不能适应需求,为其所用。教育工作者则关注个体与全体的统一性:通过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能不能发掘每个人的潜质,让其自由全面发展,更注重每个学生未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潜质的培养。家长、社会多对教育近期关注:大学能不能对口培养人才。而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近期和长远结合起来看,既要为社会培养对口人才,也要为国家长期发展培养接班人、建设者。因为,经济决定国家的今天,而教育才决定国家的明天。



我不担心川大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我担心的是修养高不高、能力强不强、视野宽不宽



成都商报:这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作为大学校长,你担心川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吗?



谢和平:像我们这样的大学,对学生的培养,当然要考虑他们的就业,但眼光决不能只盯在就业上,否则和我们的地位不相当。川大作为一所具有浓厚人文底蕴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我不担心学生学的课程不够,能不能找到工作———这个川大有保障。我担心的是学生修养高不高,能力强不强,视野宽不宽。这是除知识之外的另外三个质量关,所以我们希望川大的学生要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最具有创新意识,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我希望川大的学生都能受到一些人文的熏陶,能够将川大积淀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发扬光大。川大的学生,既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既要有智慧,更要有责任,既要学会关心自己,更要学会关心别人,既要学会关注自我,更要学会关注社会。 本报记者 马天帅 摄影 钟劼霓
...全文
87 1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1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wo594261 2009-10-3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SF

590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提出问题
其他 技术论坛(原bbs)
社区管理员
  • community_281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