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Java垃圾回收器的一个问题

HoldBelief 2010-03-23 11:30:00
关于Java垃圾回收器的一个问题:

3、让相互联系的对象称为“岛”对象

Person p1 = new Person("aaa");
Person p2 = new Person("bbb");
Person p3 = new Person("ccc");
p1=p2; p2=p3; p3=p1;
p1=null; p2=null; p3=null;


在没有对p1、p2、p3置null之前,它们之间是一种三角恋关系。分别置null,三角恋关系依然存在,但是三个变量不在使用它们了。三个Person对象就组成了一个孤岛,最后死在堆上——被垃圾回收掉。

但是我觉得:
我觉得的三角恋关系是错误的, p1=p2; p2=p3; p3=p1; 之后根本没有形成三角恋关系,
因为此时 p1 = p3 = new Person("bbb");
p2 = new Person("ccc");
这里根本没有 new Person("aaa")的事情, 你自己运行一遍这个例子就知道了,
当p1=p2; p2=p3; p3=p1; 这句代码结束后, new Person("aaa")就已经被GC回收了 —— HoldBelief
...全文
118 8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8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amos1989 2010-03-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20分..太少.懒得回...
HoldBelief 2010-03-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我的意思是正好正好在此时GC工作了呢, 不必等到 p1=null; p2=null; p3=null; 之后再去回收 new Person("aaa")
Ark032425 2010-03-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楼主 holdbelief 的回复:]
关于Java垃圾回收器的一个问题:

3、让相互联系的对象称为“岛”对象

Person p1 = new Person("aaa");
Person p2 = new Person("bbb");
Person p3 = new Person("ccc");
p1=p2; p2=p3; p3=p1;
p1=null; p2=null; p3=null;


在没有对p1、p……
[/Quote]
new Person("aaa")就已经被GC回收 对这句补充:
可能被回收。因为你不知道垃圾收集器何时工作。它可能工作肯能现在还没有工作。
即使调用gc();它也不一定马上工作。
这还要看资源的使用情况。
孤独剑客 2010-03-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垃圾回收, 一个永远不过时的话题
顶上去哈
yuxingfirst 2010-03-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同意六楼
Ark032425 2010-03-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3 楼 holdbelief 的回复:]
我的意思是正好正好在此时GC工作了呢, 不必等到 p1=null; p2=null; p3=null; 之后再去回收 new Person("aaa")
[/Quote]
对的,不必等到赋null值;只要没有引用指向就可能被回收
bolink5 2010-03-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gc 是new 的时候为这个对象分配空间,gc回收是当内存不够用了,才会回收的。一般回收某个对象的时候,是当这个对象不再使用了才会回收。
我是看了think in java 后,有如上的理解。
xinguohit 2010-03-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首先声明垃圾回收器并不是一直运行的,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内存不够的时候才会运行,而对于小程序,有可能自始至终它都没有运行过。
其他的部分比较同意楼主说的,确实不存在三角恋关系....
内容概要:本文档展示了如何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 (GEE) 平台进行长时间序列陆地变化分析(LandTrendr)。它通过调用修订后的LandTrendr库,定义了研究区域(ROI)、时间范围(1984-2022年)、光谱指数(如NBR)、掩膜条件(云、阴影、雪)等参数,并构建了表面反射率集合与LandTrendr集合。随后,运行LandTrendr算法进行时间序列分割,获取RMSE和转折点信息,再对变换后的TC数据进行拟合。最后,将每年的波段数据组合成图像栈,导出为资产或图像文件,用于后续分析和可视化。 适合人群:熟悉遥感技术、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及对长时间序列陆地变化监测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通过LandTrendr算法分析特定区域多年来的土地覆盖变化情况;②生成高质量的时间序列影像产品,支持环境变化研究、生态监测等领域;③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帮助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地表特征的影响。 其他说明:此脚本适用于Guatemala地区,可以修改参数以适应其他研究区。用户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研究区域、时间范围、光谱指数等配置项。此外,还提供了不同分辨率下的数据导出功能,方便用户选择适合的应用场景。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abbae039bf2a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编译原理是研究如何将编程语言转化为机可执行代码的理论基础。其中,三地址代码(Three-Address Code,TAC)作为一种中间表示形式,在编译设计中经常被使用,尤其是在生成目标代码的阶段。本文将深入探讨三地址代码的概念、生成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编译过程中的作用。 三地址代码是一种简单的低级抽象语法树(AST)表示,每条指令涉及三个操作数,通常包括两个源操作数和一个目的操作数。这种格式简化了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的复杂性。例如,一个简单的算术表达式“x = y + z”在三地址代码中可能表示为: 在这个例子中,“t1”是一个临时变量,存储了“y + z”的结果,然后这个结果被赋值给“x”。 生成三地址代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编译的中间阶段,即语法分析之后,语义分析之前。这个阶段称为“代码生成”或“中间代码生成”。编译通过词法分析处理源代码,将其转化为标记流;接着,语法分析根据上下文无关文法将标记流解析成抽象语法树。三地址代码生成就是在这个阶段介入,它遍历AST,为每个节点生成对应的三地址指令。 在Turbo C3.0这样的编译环境下,开发者可以实现自己的三地址代码生成。虽然Turbo C3.0是一款较老的编译,但其C语言编译设计原理依然适用于现代编译开发。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下关键点: 符号表管理:符号表记录了程序中所有标识符的类型、作用域和关联地址,对于生成三地址代码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关于操作数的类型信息。 数据类型转换:编译必须处理不同数据类型的运算,确保它们在三地址代码中正确表示。例如,整型与浮点型之间的转换需要特别处理。

62,634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Java 2 Standard Edition
社区管理员
  • Java SE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