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实施ERP前的基础管理薄弱策略(转)

yanlongwuhui 2010-03-29 05:39:12
  ERP项目实施了大半年,项目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到底是ERP软件问题,还是ERP实施出了问题呢?他召集全体项目组成员和ERP厂商代表开了个没完没了的会议。结果厂商实施顾问说,不是ERP软件的功能达不到,而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太差了,达不到ERP的实施要求。正如没有打好基础就直接在沙堆上建高楼大厦,发生倒塌是必然的事情。

  厂商实施顾问的这种事不关己和推卸责任的态度让他愤愤不平。在给我的电话说:“ERP不就是用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吗?为什么厂商的实施顾问要把ERP实施失败全推到企业基础管理薄弱上来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提问。那么,什么是企业基础管理呢?上ERP系统需要什么样的基础管理呢?

  一.为什么ERP实施前要做好基础管理?

  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差强人意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说是因为软件选型失败(占55%),或因为管理协调不够而失败(占25%),或因为实施失误而失败(占30%)。但却很少有人去思考,在ERP实施之前自己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否已经满足了ERP的实施要求。其实,以上的失败原因都是基于企业已经满足了实施ERP基础条件的这一假设上,但恰恰是这个假设才是ERP实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简单的说,就是基础管理才是决定或影响到企业实施ERP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管理学上,基础管理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但总的来说主要是体现在企业如何抓好日常管理,如何把企业战略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则和制度上。有一句通俗的话是这样说的:魔鬼藏于细节,说的就是细节的重要性。因此,基础管理主要是从微观上分析的,包括标准化、定额、计量、信息、规章制度等五个方面。更简单的说,基础管理就是“五化”: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

  因此,在ERP实施时有一句口诀是:企业必须先做到“流程清、数据准、规则明”。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在实施ERP之前就必须先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否则,没有良好的基础而去实施ERP,就如同在一个地基还没有建好的地方上盖摩天大厦,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

  (1)“流程清”的核心是流程标准化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许多流程所构成的,如采购、供应、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设备、销售等。实施ERP系统实际上就是将这些流程整合起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所以,企业在实施ERP 时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流程而不是软件技术。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如果说数据是ERP实施的基石,那么流程就是ERP实施的灵魂了。

  大家都知道,ERP强调的是流程的标准化和固定化,没有流程的标准化就没有ERP实施成功的可能。因此,流程缺乏标准化对于急于实施ERP的企业是致命的,因为没有先把流程合理化、标准化就去把流程固化到ERP系统里,企业在处理业务时就必然会感到不顺畅。所以,“先流程标准化,后信息化”是实施ERP倡导的一条基本原则。也只有将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都整理出来,实现标准化、程序化和书面化,把企业的业务流程从“人治”提升到“法制”的层面,实施ERP才会做到“流程清”,才会事半功倍。

  (2)“数据准”在于准确计量和定额

  说到数据在ERP应用中的重要性,大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因为没有高质量的数据,ERP应用就成了无源之水。因为数据错误的话,即使ERP上线了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会是系统失败或者掉线的导火索。

  ERP数据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业务数据。静态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和期初数据,只有准确无误的把静态数据录入ERP系统,ERP系统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否则,ERP系统在原始账目时就已经出错了。至于动态数据就有一句更通俗的话,就是“垃圾数据进,就会垃圾数据出”。因此,当没有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时,希望ERP应用能带来效率的提高也就成一句空话。所以,做好基础管理的定额和计量工作,是保证ERP数据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ERP数据质量的关键一步。

  (3)“规则明”在于制度规范化

  在ERP实施中,没有把ERP实施当作是一场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运动是大多数ERP项目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因为ERP上线是一种部门利益和人员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是规范化制度和随心所欲的管理习惯发生冲突的过程。经验告诉我们,基础管理薄弱的企业,普遍会存在“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人治”管理,这种非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是与ERP实施所要求的“法治”方式是相违背的。

  例如,当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明确时,或制度没有被有效执行时,利益冲突往往会导致ERP实施名存实亡,ERP实施也就必然会搁浅。大多数基础管理水平差的企业,ERP失败或效果不佳的症结也就在于此。因此,理顺了流程关和数据关并不代表ERP就能够顺利上线,为了ERP能顺利实施、上线及运行,必须还要用规范化的制度来保证ERP实施活动能被正确的执行。

二.企业解决基础管理薄弱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知,ERP实施强调先要打好基础管理,并不是毫无根据凭空抛出的一个概念,而是符合ERP实施要求的。因为只有加强基础管理,才能使日常工作步入专业化、制度化的轨道。所以,希望打好基础管理的企业,可参考以下的方法和策略:

  (1)从流程标准化着手,建立明确的流程框架

  据调查显示,许多准备实施ERP的企业在业务流程上还停留在“随意性强”的阶段上,因此要求企业在应用ERP之前先要把流程形成制度化、标准化以及表单化。例如,先建立以责、权、利为基础的流程框架,然后通过这种基础管理建设使企业常规的事件纳入标准化、规范化、表单化的流程管理,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以此提高ERP实施的成功率。

  (2)从制度规范化开始,做到有法可依

  当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时,千头万绪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这时企业的管理还处于“人治”的管理阶段,难度就会非常大。因此,企业需要先制定一套规范化的控制系统,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使到企业能做到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权责明晰化、措施具体化和控制过程化,最终也能确保ERP实施的顺利执行。

  (3)认真做好定额和计量,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任何数据都是由一定的“量”组成,因此为了确切地获得其真实数量值,必须要做好计量工作。正如门捷列夫所说:没有计量,便没有数据。计量是企业生产的技术基础,如从原材料的筛选到定额投料,从工艺流程监控到产品的品质检验,都离不开计量。简单的说,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当然也就无法确保ERP系统需要的高质量数据了。因此,只有认真做好计量工作,才能保证计量数据的有效性,再经过长期数据积累和统计分析,就能制定出合理的定额,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高质量的ERP数据。

  总的来说,夯实的基础管理是ERP实施成功的基石。如果企业在基础管理上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又不愿意下决心和下功夫去解决,这样就不应该匆忙的进行ERP建设,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ERP系统,效益注定是不佳的。



...全文
197 6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6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勉励前行 2010-06-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标准就是客户能否符合所谓的ERP标准。实施就是想办法让客户符合标准,不符合的地方就想办法让他符合,但一句话,标准不能变,其他都好说。

把鞋子做大一些,然后定下标准,这就是大用户的标准。因为鞋子确实够大,那脚要比鞋子大的还真少,这样也不用要求用户削足,只要用户多穿些袜子,穿进去就可以了,以后客户长大了,就脱一些袜子。帮客户穿袜子要收费,脱袜子呢当然也得收费了,但鞋子是不能换的。这就是目前ERP软件的现状。


符合标准的就是好的管理,不符合的就是差劲的。如此一刀切,难怪失败。
kanpower 2010-06-0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流程清是很难做到的,数据准差强人意,至于规则明更是无法量化的东西.国内erp实施的时候无法应付的软环节实在太多了.

ADF培训 2010-05-2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学院和理论派~~
古月一刀2005 2010-05-1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有道理,赞一个!
yanlongwuhui 2010-05-1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如何减小ERP升级中的复杂性作者: 左丘,  出处:IT专家网, 责任编辑: 李春禹,  2009-04-09 08:57 ­

  如今,大部分公司的生存、成长都离不开企业应用和系统的支持。由于ERP解决方案重要性的提高,系统升级已不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而升级权力也不再独自掌握在IT部门的手中,从企业管理层的角度看,ERP升级已经成为一种关键的战略活动。 ­

  对于想要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边际的企业来说,ERP解决方案是一股重要的推动力。从SAP到骨文,以及那些基于托管和SaaS平台的软件与应用(其中代表就是Salesforce.com)已逐渐成为企业必须部署的技术解决方案。 ­

  如今,大部分公司的生存、成长都离不开企业应用和系统的支持。由于ERP解决方案重要性的提高,系统升级已不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而升级权力也不再独自掌握在IT部门的手中,从企业管理层的角度看,ERP升级已经成为一种关键的战略活动。 ­

  如同其它企业战略一样,ERP系统的维护、升级和使用战略也不能掉以轻心。企业应了解ERP升级的必要性,如何掌握升级时机,如何沟通战略,以及升级前后需要部署些什么。资源充分、成本控制和确保商业流程不中断都是ERP升级过程中的重要考虑环节。 ­

  技术和通信的不断演化使得传统企业级系统的生命周期开始缩短,而一套企业应用内多辄数百万行的代码所滋生的复杂性及不稳定性要求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资源和精力去保持数据质量的可靠与可用,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公司每年花费软件采购价格的10%-20%去保持维护更新的原因。 ­

  ERP的升级战略首先应取得管理层的支持,然后要与企业的长期与短期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并充分考虑到未来3-5年的预算能力。至于升级的频率则应当符合公司战略文化,或对应所选软件厂商的新版本发布频率。根据统计数据,ERP升级的平均周期从两年一次到六年一次不等,具体取决于企业的保守程度。对于大型公司而言,频繁升级ERP系统是较不可行的,因为其中牵涉到的成本太高,而且会频繁导致商业流程运转中断,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平均每两年升级一次ERP是一个不错的战略。 ­

  在这里,取得参与者的上下一致是ERP升级或软件实施成功的主要驱动因素。此外,健全的ERP战略,其中包括时间跨度、资源要求、预算能力和投资回报分析,都能帮助升级工作完成地更加顺畅。积极获取反馈,并及时与分管的负责人分享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何时发生的,以及是什么原因改善了实施效果和更高的用户过渡率,从中吸收经验。 ­

  在ERP升级计划中,首先应表明ERP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产品特性、预期的变更、报表要求、以及可能触发升级行为的商业流程,然后解决数据迁移、数据整理、测试参数的开发,再将转换次序按照商业流程的先后次序划分成若干小阶段,最后制定并更新时间跨度、资源支持与监控计划。 ­

  在公司及其员工真正张开怀抱欢迎ERP升级之前,或许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鉴于企业系统能为公司成长所带来的附加值,如何加快升级流程,缩短这一阵痛期是一个值得企业去深入探讨的课题。­
yanlongwuhui 2010-04-1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1,759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企业开发 企业信息化
社区管理员
  • 企业信息化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