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单片机/工控
帖子详情
51的IO口是5v,怎么连接3.3V的液晶板啊
wenquan836
2010-10-27 08:56:39
刚买了一个彩色液晶,工作电压是3.3V的IO电压也是3.3V的,
可是我的51学习板的IO口是5V的。
我现在在IO口对地并联15K分压到3V左右可以吗?
这个只是单向总线,不考虑从液晶到读数据的情况下。
这样是否可以?? 求高手解答
...全文
2086
32
打赏
收藏
51的IO口是5v,怎么连接3.3V的液晶板啊
刚买了一个彩色液晶,工作电压是3.3V的IO电压也是3.3V的, 可是我的51学习板的IO口是5V的。 我现在在IO口对地并联15K分压到3V左右可以吗? 这个只是单向总线,不考虑从液晶到读数据的情况下。 这样是否可以?? 求高手解答
复制链接
扫一扫
分享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配置赞助广告
用AI写文章
32 条
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打赏红包
fafafabbb
2012-03-08
打赏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7 楼 baiduluckyboy 的回复:]
加电阻是最好的办法哦,不麻烦又简单
[/Quote]加多大的电阻,串联吗?
fafafabbb
2012-03-08
打赏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9 楼 yanghaisong2000 的回复:]
两电阻分压 搞定 用个IC 麻烦
[/Quote]
怎么加2个电阻,能解释下吗?
coolouba
2010-11-26
打赏
举报
回复
看了看大家的做法,用芯片的占多数哦。其实感觉这个东西应该没必要用芯片吧,写液晶一般也用不着再回读,只要满足单向电平兼容就好了,感觉串电阻应该没多大问题。23#的做法感觉很好啊,经济哦,但不知道速度能上去不,先收下了,以后试试。大一的时候做一个比赛,曾经要用到3.3-5V,后来采用了TI的TXB0104(TX0108),自动感应方向,很好用。其实51的P1口是可以自己配置电平的,加3.3V上拉就可以了。74LVC4245貌似贵得造孽。
donda
2010-11-07
打赏
举报
回复
就用电阻分压,绝对可靠、方便
ttwuliangjun
2010-11-05
打赏
举报
回复
用电阻,或者芯片或者稳压管都行,看需求了
myeven
2010-11-05
打赏
举报
回复
用DC-DC芯片吧
TC120XX03,R1224,SPX117M3(可调),
fanxu007
2010-11-05
打赏
举报
回复
加MAX3392
amin_liu
2010-11-05
打赏
举报
回复
选一款低电压版本的51不就行了吗?
现在还是人类
2010-11-03
打赏
举报
回复
对于 5v 的 MCU 可以用 ASM117 + 74HC244 来弄
也可以直接用 3.3v 的 MCU,这样更容易操作,如 STC MCU 的 LE 系列就是 3.3v 的
milk_wong
2010-11-03
打赏
举报
回复
IO 就用245之类
milk_wong
2010-11-03
打赏
举报
回复
找片你喜欢的LDO
jnwsh
2010-11-03
打赏
举报
回复
直接驱动就行。
newstime
2010-11-02
打赏
举报
回复
接个3.3V的 转换芯片就可以了啊
yanghaisong2000
2010-11-01
打赏
举报
回复
两电阻分压 搞定 用个IC 麻烦
wenquan836
2010-10-29
打赏
举报
回复
加电阻怎么加?像我那样对地分压, 还是说IO连接线上串联电阻, 如果是串联电阻的话阻值选多大合适?
houyu123
2010-10-28
打赏
举报
回复
加电平转换芯片稳定些,加电阻也行,
lgnativs
2010-10-28
打赏
举报
回复
如果你的3.3v器件的I/O能耐5v电压,可以直连的,3.3v和5v的判断0/1的门限电压是一样的
oppddo
2010-10-28
打赏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4 楼 schlafenhamster 的回复:]
用74LVC4245是双向电平转换芯片
[/Quote]
我现在用的都的这个芯片,,简单易用性能稳定,,具体电路参考它的技术规格书就行了。
jamesliu2010
2010-10-28
打赏
举报
回复
使用74LVC4245是双向电平转换芯片,并供电3.3v
空影
2010-10-28
打赏
举报
回复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加载更多回复(10)
51
单片机驱动彩色液晶系统板资源介绍
51
单片机驱动彩色液晶系统板资源介绍,
51
单片机 TFT 触摸屏 液晶
TFT真彩液晶屏开发组件使用说明书V22
TFT真彩液晶屏开发组件使用说明书,详细介绍TFT彩屏的使用,适合初学者使用。
开发板
51
单片机
开发板
51
单片机
新编MCS-
51
单片机应用设计(清晰最新版)
本书是在第3版《MCS:
51
单片机应用设计》一书的基础上,从应用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了MCS:
51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各种硬件接
口
设计、各种常用的数据运算和处理程序、接
口
驱动程序以及MCS:
51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并对MCS:
51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以及各种新器件也作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突出了选取内容的实用性、典型性。书中的应用实例,大多来自科研工作及教学实践,且经过检验。内容丰富、详实。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单片机课程的教材以及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也可供从事自动控制、智能、仪器、仪表、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以及各类MCS:
51
单片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单片机概述 1.1 什么是单片机 1.2 单片机的历史及发展概况 1.3 8位单片机的主要生产厂家和机型 1.4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1.5 单片机的应用 1.6 MCS-
51
系列单片机 思考题及习题 第2章 MCS—
51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2.1 MCS-
51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2.2 MCS-
51
的引脚 2.2.1 电源及时钟引脚 2.2.2 控制引脚 2.2.3 I/O 引脚 2.3 MCS-
51
的微处理器 2.3.1 运算器 2.3.2 控制器 2.4 MCS-
51
存储器的结构 2.4.1 程序存储器 2.4.2 内部数据存储器 2.4.3 特殊功能寄存器(SFI{) 2.4.4 位地址空间 2.4.5 外部数据存储器 2.5 并行L/O端
口
2.5.1 P0
口
2.5.2 P1
口
2.5.3 p2
口
2.5.4 P3
口
2.5.5 PO-P3
口
电路小结 2.6 时钟电路与时序 2.6.1 时钟电路 2.6.2 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2.6.3 MCS-
51
的指令时序 2.7 MCS-
51
的复位和复位电路 2.7.1 复位操作 2.7.2 复位电路 思考题及习题 第3章 MCS—
51
单片机指令系统 3.1 指令系统概述 3.2 指令格式
3.3
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 3.4 MCS-
51
单片机指令系统分类介绍 3.4.1 数据传送类指令 3.4.2 算术操作类指令 3.4.3 逻辑运算指令 3.4.4 控制转移类指令 3.4.5 位操作指令 3.5 MCS-
51
汇编语言的伪指令 思考题及习题 第4章 MCS—
51
的中断系统 4.1 中断的概念 4.2 MCS-
51
中断系统的结构 4.3 中断请求源 4.4 扣断控制 4.4.1 中断允许寄存器m 4.4.2 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 4.5 中断响应 4.6 外部中断的响应时间 4.7 外部中断的触发方式选择 4.7.1 电平触发方式 4.7.2跳沿触发方式 4.8 中断·清求的撤消 4.9 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 4.10 多外部中断源系统设计 4.10.1 定时器/计数器作为外部中断源的使用方法 4.10.2 中断和查询结合的方法 4.10.3 用优先权编码器扩展外部中断源 思考题及习题 第5章 MCS—
51
的定时器/计数器 5.1 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 5.1.1 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 5.1.2 定时器/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CON 5.2 定时器/计数器的4种工作方式 5.2.1 方式0 5.2.2 方式1 5.2.3 方式2 5.2.4 方式3 5.3 定时器卅数器对外部计数输入信号的要求 5.4 定时器卅数器编程和应用 5.4.1 方式0应用 5.4.2 方式1应用 5.4.3 方式2的应用 5.4.4 方式3的应用 5.4.5 门控制位CATE的应用—测量脉冲宽度 5.4.6 实时时钟的设计 5.4.7 运行中读定时器/计数器 思考题及习题 第6章 MCS—
51
的串行
口
6.1 串行
口
的结构 6.1.1 串行
口
控制寄存器SCON 6.1.2 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6.2 串行
口
的4种工作方式 6.2.1 方式0 6.2.2 方式1 6.2.3 方式2 6.2.4 方式3 6.3 多机通讯 6.4 波特率的设定 6.4.1 波特率的定义 6.4.2 定时器T1产生波特率的计算 6.5 串行
口
的编程和应用 6.5.1 串行
口
方式1应用编程(双机通讯) 6.5.2 串行
口
方式2应用编程 6.5.3 串行
口
方式3应用编程(双机通讯) 思考题及习题 第7章 MCS—
51
扩展存储器的设计 7.1 概述 7.2 系统总线及总线构造 7.2.1 系统总线 7.2.2 构造系统总线 7.2.3 单片机系统的串行扩展技术 7.3 读写控制、地址空间分配和外部地址锁存器 7.3.1 存储器扩展的读写控制 7.3.2 存储器地址空间分配 7.
3.3
外部地址锁存器 7.4 程序存储器EPROM的扩展 7.4.1 EPROM芯片介绍 7.4.2 程序存储器的操作时序 7.4.3 典型的EPROM接
口
电路 7.5 静态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7.5.1 常用的静态RAM(SRAM)芯片 7.5.2 外扩数据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时序 7.5.3 典型的外扩数据存储器的接
口
电路 7.6 EPROM和RAM的综合扩展 7.6.1 综合扩展的硬件接
口
电路设计 7.6.2 外扩存储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软件设计 7.7 E2PROM的扩展 7.7.1 常用的E2PROM芯片 7.7.2 E2PROM的工作方式 7.7.3 MCS—
51
扩展Z2PROM的方法 7.8 ATMEL89C
51
/89C55单片机的片内闪烁存储器 7.8.1 89C
51
的性能及片内闪烁存储器 7.8.2 片内闪烁存储器的编程 7.9 其他的特殊存储器简介 思考题及习题 第8章 MCS—
51
的UO接
口
扩展 8.1 I/O扩展概述 8.1.1 I/O接
口
的功能 8.1.2 I/O端
口
的编址 8.1.3 I/O数据的几种传送方式 8.1.4 常用的I/O接
口
电路芯片 8.2 MCS—
51
扩展可编程并行I/O芯片8255A 8.2.1 8255A芯片介绍 8.3 MCS—
51
与可编程RAM/
IO
芯片8155H的接
口
8.3.1 8155H芯片介绍 8.3.2 MCS—
51
与8155H的接
口
及软件编程 8.4 用74LSTIL电路扩展并行I/O
口
8.4.1 用74LS377扩展8位并行输出
口
8.4.2 用74LS373扩展8位并行输入
口
8.4.3 用三态门扩展8位并行输入
口
8.4.4 采用74LSTrL的I/O接
口
扩展应用举例 8.5 用MCS—
51
的串行
口
扩展并行
口
8.5.1 用741j165扩展并行输入
口
8.5.2 用74LS164扩展并行输出
口
思考题及习题 第9章 MCS—5重与键盘、显示器、拨盘、打印机的接
口
设计 9.I LED显示器接
口
原理 9.1.1 LED显示器结构 9.1.2 LED显示器工作原理 9.2 键盘接
口
原理 9.2.1 键盘输入应解决的问题 9.2.2 键盘接
口
的工作原理 9.2.3 键盘工作方式 9.2.4 双功能键的设计 9.3 键盘/显示器接
口
设计实例 9.3.1 利用8155H芯片实现键盘/显示器接
口
9.3.2 利用8031的串行
口
实现键盘/显示器接
口
9.
3.3
利用专用键盘/显示器接
口
芯片8279实现键盘/显示器接
口
9.4 MCS-
51
与液晶显示器(比D)的接
口
9.4.1 1尤D显示的分类 9.4.2 点阵式液晶显示模块介绍 9.4.3 8031与I尤D模块(LCM)的接
口
及软件编程 9.5 MCS—
51
与微型打印机的接
口
9.5.1 MCS—
51
与TPUP—40A/16A微型打印机的接
口
9.5.2 MCS—
51
与CPl6微型打印机的接
口
9.5.3 MCS—5l与XLF微型打印机的接
口
9.6 MCS—
51
单片机与BCD码拨盘的接
口
设计 9.6.1 BCD码拨盘 9.6.2 BCD码拔盘与单片机的接
口
9.7 MCS—
51
与功能开关的接
口
设计 思考题及习题 第10章 MCS—
51
与D/A、A/D的接
口
10.1 MCS—
51
与DAC的接
口
10.1.1 D/A转换器概述 10.1.2 MCS—
51
与8位DACO832的接
口
10.1.3 MCS—
51
与12位DACl208系列的接
口
10.1.4 MCS—
51
与nACl230系列的接
口
10.2 MCS—
51
与ADC的接
口
10.2.1 A/D转换器概述 10.2.2 MCS—
51
与ADC08凹(逐次逼近型)的接
口
10.2.3 MCS-
51
与AD574(逐次逼近型)的接
口
10.2.4 MCS—
51
与A/D转换器MCl4433(双积分型)的接
口
10.2.5 MCS—
51
与ICL7135(双积分型)的接
口
10.2,6 MCS—
51
与ICL7109(双积分型)的接
口
10.3 MCS—
51
与V/F转换器的接
口
10.3.1 用V/F转换器实现A/D转换的方法 10.3.2 常用V/F转换器LMX31简介 10.
3.3
V/F转换器与MCS—
51
单片机接
口
10.3.4 LM331应用举例 思考题及习题 第11章 MCS—5亚的功率接
口
11.1 MCS—
51
输出驱动能力及其外围集成数字驱动电路 11.1.1 MCS—
51
片内I/O
口
的驱动能力 11.1.2 外围集成数字驱动电路 11.2 MCS—
51
的开关型功率接
口
11.2.1 MCS—
51
与光电耦合器的接
口
11.2.2 MCS—
51
与继电器的接
口
11.2.3 MCS—
51
与晶闸管的接
口
11.2.4 MCS—
51
与集成功率电子开关输出接
口
11.2.5 MCS—
51
与固态继电器的接
口
1.1.2.6 低压开关量信号输出技术 第12章 MCS—5重的串行通讯接
口
技术 12.1 各种标准串行通讯接
口
12.1.1 RS—232C接
口
12.1.2 lis—422A接
口
12.1.3 RS—485接
口
12.1.4 20mA电流环串行接
口
12.1.5 各种串行接
口
性能比较 12.2 MCS—
51
单片机双机串行通讯技术 12.2.1 双机通讯接
口
设计 12.2.2 双机通讯软件设计 12.3 MCS—
51
的多机通讯技术 12.3.1 多机通讯原理 12.3.2 多机通讯接
口
设计 12.
3.3
多机通讯软件设计 12.4 PC机与MCS-
51
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讯 12.4.1 PC机异步通讯适配器 12.4.2 RS-232C至RS-422/贴-485的转换方法 12.4.3 PC机与8031单片机双机通讯的接
口
设计 12.4.4 PC机与8031双机通讯的软件设计 12.5 PC机与多个M帕—
51
单片机间的串行通讯 12.5.1 多机通讯原理 12.5.2 多机通讯接
口
设计 12.5.3 多机通讯软件设计 12.6 串行通讯中的波特率设置技术 12.6.1 PC机中波特率的产生 12.6.2 MCS—
51
单片机串行通讯波特率的确定 12.6.3 波特率相对误差范围的确定方法 12.6.4 SMOD位对波特率的影响 第13章 MCS—
51
的其他扩展接
口
及实用电路 13.1 MCS—
51
单片机与日历时钟芯片的接
口
设计 13.1.1 DSl2887日历时钟芯片的性能及引脚说明 13.1.2 使用说明 13.1.3 M帕—
51
与DSl2887的接
口
设计 13.2 MCS—
51
单片机报警接
口
13.2.1 鸣音报警接
口
13.2.2 语音报警接
口
1
3.3
MCS—
51
与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芯片8253的接
口
1
3.3
.1 8253的内部结构、引脚及端
口
编址 1
3.3
.2 8253工作方式和控制字定义 1.
3.3
,3 8253的工作方式与操作时序 1
3.3
.4 MCS—
51
与8253的接
口
和编程实例 13.4 MCS—
51
与微处理器监控器MAX690A/MAX692A的接
口
13.4:1 MAX690A/MAX692A简介 13.4.2 工作原理 13.4.3 MCS—
51
单片机与MAX690A/MAX692A的接
口
13.5 高精度电压基准 13.5.1 精密电压基准MCl403(5G1403) 13.5.2 单片集成精密电压芯片AD584 13.1.3 其他电压基准 第14章 MCS—
51
程序设计及实用子程序 14.1 查表程序设计 14.2 数据极值查找和数据排序 14.2.1 数据极值查找 14.2.2 数据排序 14.3 散转程序设计 1.4.3.1 使用转移指令的散转程序 14.3.2 使用地址偏移量表的散转程序 14.
3.3
使用转向地址表的散转程序 14.3.4 利用RET指令实现的散转程序 14.4 循环程序设计 14.4.1 单循环定时程序 14.4.2 多重循环定时程序 14.5 定点数运算程序设计 14.5.1 定点数的表示方法 14.5.2 定点数加减运算 14.5.3 定点数乘法运算 14.5.4 定点数除法 14.6 浮点数运算程序设计 14.6.1 浮点数的表示 14.6.2 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 14.6.3 浮点数乘除法运算 14.6.4 定点数与浮点数的转换 14.7 码制转换 14.7.1 二进制码与ASCII码的转换 14.7.2 二进制码到BCD码的转换 14.7.3 BCD码到二进制码的转换 14.8 数字滤波 14.8.1 算术平均值法 14.8.2 滑动平均值法 14.8.3 防脉冲干扰平均值法 第15章 MCS—
51
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与调试 15.1 MCS—
51
应用系统设计 15.1.1 设计步骤 15.2 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 15.3 MCS-
51
单片机系统举例 15.3.1 89C
51
最小应用系统 15.3.2 8031最小应用系统 15.
3.3
典型应用系统 15.3.4 数据采集系统 15.4 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 15.5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调试 15.5.1 仿真开发系统简介 15.5.2 用户样机开发调试过程 第16章 MCS—
51
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 16.1 干扰的来源 16.2 供电系统干扰及抗干扰措施 16.2.1 电源噪声来源、种类及危害 16.2.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16.3 过程通道干扰的抑制措施 16.3.1 隔离措施 16.3.2 长线传输干扰的抑制 16.4 空间干扰及抗干扰措施 16.4.1 接地技术 16.4.2 屏蔽技术 16.5 反电势干扰的抑制 16,6 印刷电路板的抗干扰设计 16.6.1 地线及电源线设计 16.6.2 去耦电容的配置 16.6.3 存储器的布线 16.6.4 印制板的布线原则 16.6.5 印制板上的器件布置 16.6.6 印制板的板间配线、
连接
和安装 16.7 软件抗干扰措施 16.7.1 软件抗干扰的前提条件 16.7.2 软件抗干扰的一般方法 16.7.3 软件滤波 16.7.4 开关量输入/输出软件抗干扰设计 16.7.5 指令冗余及软件陷阱 16.8 “看门狗”技术和故障自动恢复处理 16.8.1 “看门狗”技术 参考文献
易首
51
单片机开发板(实验板学习板 )介绍和使用说明.doc
易首单片机教程网又推出一款新型单片机开发板/学习板,红外遥控/数码管显示/2路led跑马灯/光热敏/时钟/18b20温度/flash存储//键盘/AD/DA/继电器/蜂鸣器/喇叭/麦克风/TFT2.6彩色触摸屏/几种液晶显示接
口
/LED/USB通信/max232电脑串
口
通信/485工业总线通讯/SD存储卡读写文件/语音通讯/以太网网络访问/单片机web网页服务器/外接USB供电,等等全配,并有专业技术支持论坛。
单片机/工控
27,509
社区成员
28,797
社区内容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单片机/工控
硬件/嵌入开发 单片机/工控
复制链接
扫一扫
分享
社区描述
硬件/嵌入开发 单片机/工控
社区管理员
加入社区
获取链接或二维码
近7日
近30日
至今
加载中
查看更多榜单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
+ 用AI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