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大学教育的整体失败 ?
作者 July 2010年12月月底
--------------------------
前言:
本文全部观点是基于这一现实而言的:中国大学教育,整体上是失败的。
如果你认为,中国大学教育不是失败的,那么,此文不必再往下看。
本文全部观点,只限针对中国大学计算机专业。
本人昨晚,看了一篇名为“哈佛学生是如何度过大学四年”,颇有感触。
先截取那篇文章中的,几段观点:
1、“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2、“中国学生是刻苦学习12年,到大学休闲。美国学生是“休闲”12年,大学开始刻苦学习,玩命的学。这是走向社会前,最有价值的黄金学习阶段,这4年,他们在本领与情商的提高上会有质的飞跃。”
3、“不少中国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舒舒服服地等着毕业:上课想逃就逃;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有些家长也是从小灌输给孩子这种思想,让孩子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于是,高考结束,学习变得不再重要。”
4、“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
5、“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6、“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好了,还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限于篇幅,在此,就不再转了。
反思当今中国国内的大学教育现状:
大学生在校时,随波逐流,或闲玩,或游戏,
很多人,对自己的所学专业无半点兴趣,问他们,那为何要读计算机专业列?答曰,填志愿填的。
在校时的无所事事,直接导致了在毕业面临找工作时,所经历的尴尬与付出的代价。
太多的企业“无视”大学应届毕业生,即不当 大学生看待,到了它的公司,你还是得跟着公司培训。
即,公司,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完全忽略和蔑视你在大学里的所学。
在他们眼里,你是个零,要为公司创造利益,你还得从头学起。
侧面来说,这是中国各公司和企业对中国大学生的片面认定。
但事实与现象,又能差多远列?
..........
更多,请参考我的博文:
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chive/2010/12/23/609430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