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了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或视图的最大嵌套层数(最大层数为 32)。

zhouyusunquan 2011-05-13 04:30:54
我有两个表,表里面有部分信息是一样的,我用了触发器,
create trigger Hr_Employ_t
on Hr_Employ for update

as
begin
declare @EmployID varchar(20)
declare @OrganID varchar(20)
declare @DeptID varchar(20)
declare @ResumeID varchar(20)
declare @PostID varchar(20)
declare @PostGrade varchar(20)
declare @PayID varchar(20)
declare @PayGrade varchar(20)
declare @FullName varchar(20)
declare @Sex varchar(20)
declare @default05 varchar(50)
declare @default03 varchar(1000)
select @EmployID=EmployID,@OrganID=OrganID ,@DeptID=DeptID,@ResumeID=ResumeID,@PostID=PostID,@PostGrade=PostGrade,@PayID=PayID,@PayGrade=PayGrade,@FullName=FullName,@Sex=Sex,@default05=convert (datetime,
default05),@default03=default03 from inserted
begin
update Hr_ArchiveM set OrganID=@OrganID,DeptID=@DeptID,ResumeID=@ResumeID,PostID=@PostID,PostGrade=@PostGrade,PayID=@PayID,PayGrade=@PayGrade,Name=@FullName,Sex=@Sex,brithday=@default05, where ArchiveID=@EmployID
end
end


create trigger Hr_ArchiveM_t
on Hr_ArchiveM for update

as
begin
declare @ArchiveID varchar(20)
declare @OrganID varchar(20)
declare @DeptID varchar(20)
declare @ResumeID varchar(20)
declare @PostID varchar(20)
declare @PostGrade varchar(20)
declare @PayID varchar(20)
declare @PayGrade varchar(20)
declare @Name varchar(20)
declare @Sex int
select @ArchiveID=ArchiveID,@OrganID=OrganID ,@DeptID=DeptID,@ResumeID=ResumeID,@PostID=PostID,@PostGrade=PostGrade,@PayID=PayID,@PayGrade=PayGrade,@Name=Name,@Sex=convert(int,Sex) from inserted
begin
update Hr_Employ set OrganID=@OrganID,DeptID=@DeptID,ResumeID=@ResumeID,PostID=@PostID,PostGrade=@PostGrade,PayID=@PayID,PayGrade=@PayGrade,FullName=@Name,Sex=@Sex where EmployID=@ArchiveID
end
end

这样两个表不停的触发不停的更新,死循环了
各位有没有什么办法
...全文
1151 8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8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yibey 2011-05-1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 楼 yibey 的回复:]
问题是你要他们执行几次
有一个参数表示当前的嵌套层数的
@@NESTLEVEL

如果你想它嵌套几次就限制下这个参数吧
[/Quote]

@@NESTLEVEL
这个参数代表当前嵌套层数具体怎么理解呢。给你举例吧
如果你写一个insert 语句。。那么这个insert 本身就是第0层,这个insert语句所涉及到的触发器里面的内容,那就@@NESTLEVEL+1 变成1,然后你触发器里有去更新某个表(b)了。这个表(B)又有触发器,那么@@NESTLEVEL++. 变成2了。
所以如上诉你的要求只想执行1次触发的话,那么就在2个触发器都加个判断

if @@NESTLEVEL>1
return
else
....
这样就可以了
中国风 2011-05-1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create trigger Hr_Employ_t
on Hr_Employ for update

AS
IF @@ROWCOUNT=0
RETURN
begin
--不需要賦值
update h
set OrganID=i.OrganID,DeptID=i.DeptID,ResumeID=i.ResumeID,PostID=i.PostID,PostGrade=i.PostGrade,PayID=i.PayID,PayGrade=i.PayGrade,Name=i.FullName,Sex=i.Sex,brithday=convert (datetime,default05)
............
from Hr_ArchiveM AS h,INSERTED AS i
where ArchiveID=i.EmployID
AND
(OrganID!=i.OrganID or DeptID!=i.DeptID or............)
end


create trigger Hr_ArchiveM_t
on Hr_ArchiveM for update

as

IF @@ROWCOUNT=0
RETURN

begin
update Hr_Employ
set OrganID=i.OrganID,DeptID=i.DeptID,..............
FROM Hr_Employ h,INSERTED i
where EmployID=i.ArchiveID
AND
(OrganID!=i.OrganID OR DeptID!=i.DeptID OR ..........)
end

中国风 2011-05-1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5 楼 zhouyusunquan 的回复:]

引用 4 楼 qianjin036a 的回复:
SQL code
create table tb1(id int,col1 int,col2 int)
insert into tb1 select 1,5,8 union all select 2,10,29
create table tb2(id int,col1 int,col2 int)
insert into tb2 selec……
[/Quote]

在也就兩表互相同步

你用@@rowcount判斷,在where 加上更新前后的值是否相同
zhouyusunquan 2011-05-1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4 楼 qianjin036a 的回复:]
SQL code
create table tb1(id int,col1 int,col2 int)
insert into tb1 select 1,5,8 union all select 2,10,29
create table tb2(id int,col1 int,col2 int)
insert into tb2 select 1,5,8 union all select 2……
[/Quote]
@@NESTLEVEL<=1
这个是什么意思,你这个咋就能互斥了,不会无限触发,讲解哈,q多少,发我个,大虾
-晴天 2011-05-1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create table tb1(id int,col1 int,col2 int)
insert into tb1 select 1,5,8 union all select 2,10,29
create table tb2(id int,col1 int,col2 int)
insert into tb2 select 1,5,8 union all select 2,10,29
go
create trigger ut2
on tb1
after update
as
begin
if @@NESTLEVEL<=1
update tb2 set col1=b.col1,col2=b.col2 from tb2 inner join inserted b on tb2.id=b.id
end
go
create trigger ut1
on tb2
after update
as
begin
if @@NESTLEVEL<=1
update tb1 set col1=b.col1,col2=b.col2 from tb1 inner join inserted b on tb1.id=b.id
end
go
update tb1 set col1=22 where id=1
go
select * from tb2
go
drop table tb1,tb2
-晴天 2011-05-1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相互触发倒是得要处理,不过首先看到的是这个程序用这么多的变量和赋值,觉得先得楼主说一下它的不合理性:
1.赋值语句是大多数程序语句中最慢的.
2.既然你从inserted表向另一个表更新,为什么不直接更新而要用一批变量中转呢.
3.用变量中转,对批量更新就不行了,因为获得的只是最后一行.
X_0 2011-05-1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觸發器中用delete,insert更新另一個表
yibey 2011-05-1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问题是你要他们执行几次
有一个参数表示当前的嵌套层数的
@@NESTLEVEL

如果你想它嵌套几次就限制下这个参数吧
第1章 简介 1.1 谁是本书的读者 1.2 本书的内容 1.3 需求 1.4 SQL Server 2000的新特性 1.4.1 改进了对Web的支持 1.4.2 改进了伸缩能力和可靠性 1.4.3 改进了开发和管理环境 1.5 样本数据库 1.5.1 样本数据库安装 1.5.2 样本数据库的设计目的和设计思想 1.5.3 数据库图解 1.6 小结 第2章 关系数据库概念和SQL Server环境 2.1 数据库 2.1.1 关系数据库 2.1.2 数据库对象 2.1.3 什么是存储过程 2.2 SQL Server 2000的工具 2.2.1 Service Manage 2.2.2 Query Analyze 2.2.3 Enterprise Manage 2.2.4 DTS--导入和导出数据 2.2.5 osql和isql 2.2.6 SQL Server Profile 2.2.7 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 2.2.8 帮助子系统和SQL Server Books Online 2.3 存储过程的基本操作 2.3.1 通过Query Analyzer执行存储过程 2.3.2 通过Enterprise Manager管理存储过程 2.3.3 在Enterprise Manager中编辑存储过程 2.3.4 在Query Analyzer中编辑存储过程 2.3.5 语法错误 2.3.6 Create Stored Procedure Wizar 2.4 小结 2.5 练习 第3章 存储过程设计概念 3.1 存储过程的结构 3.1.1 组成 3.1.2 功能 3.1.3 语法 3.2 存储过程的类型 3.3 编译 3.3.1 编译和执行过程 3.3.2 执行规划的重用 3.3.3 重编译存储过程 3.3.4 存储存储过程 3.4 管理存储过程 3.4.1 列举存储过程 3.4.2 查看存储过程 3.4.3 重命名存储过程 3.4.4 删除存储过程 3.4.5 查看相关和有依赖关系的对象 3.5 存储过程在数据库应用开发中的作用 3.5.1 增强数据完整性 3.5.2 复杂商业规则和约束的一致实现 3.5.3 模块化设计 3.5.4 可维护性 3.5.5 减少网络流量 3.5.6 更快的执行 3.5.7 增强了安全性 3.6 小结 3.7 练习 第4章 Transact-SQL编程基础 4.1 TSQL标识符 4.2 数据库对象限定词 4.3 数据类型 4.3.1 数据类型的分组 4.3.2 数据类型的同义词 4.3.3 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 4.4 变量 4.4.1 局部变量 4.4.2 全局变量 4.4.3 table(表)变量 4.5 流控制语句 4.5.1 注释 4.5.2 语句块-Begin...End 4.5.3 条件执行--If语句 4.5.4 循环--While语句 4.5.5 无条件执行--GoTo语句 4.5.6 调度执行--WaitFor语句 4.6 光标 4.6.1 Transact-SQL光标 4.6.2 与光标有关的语句和函数 4.6.3 使用光标带来的问题 4.6.4 合理使用光标 4.7 小结 4.8 练习 第5章 函数 5.1 使用函数 5.1.1 用于选择和赋值中 5.1.2 用于过滤规则中 5.1.3 用于表达式中 5.1.4 作为检查和默认的约束 5.1.5 替代表 5.2 函数的类型 5.2.1 标量函数 5.2.2 集合函数 5.2.3 行集合函数 5.3 小结 5.4 练习 第6章 复合Transact-SQL 结构--批处理、脚本和事务 6.1 批处理 6.1.1 使用批处理 6.1.2 批处理与出错 6.1.3 DDL批处理 6.2 脚本 6.2.1 数据库脚本编程 6.3 事务概念 6.3.1 自动提交的事务 6.3.2 显式事务 6.3.3 隐式事务 6.3.4 事务处理的结构 6.3.5 嵌套的事务 6.3.6 已命名的事务 6.3.7 保存点 6.3.8 锁定 6.3.9 事务隔离级别和提示 6.3.10 分布式事务 6.3.11 典型的出错 6.4 小结 6.5 练习 第7章 调试和出错处理 7.1 调试 7.1.1 什么是“bug” 7.1.2 调试过程 7.1.3 调试工具和技术 7.1.4 典型的出错 7.2 出错处理 7.2.1 使用出错处理 7.2.2 为何要自寻烦恼 7.2.3 出错处理的策略 7.2.4 一种通用的出错处理方法 7.2.5 XACT_ABOR 7.2.6 Raiserro 7.3 小结 7.4 练习 第8章 确定专业的编程风格 8.1 源代码控制的概念 8.1.1 Microsoft Visual SourceSafe简介 8.1.2 管理Visual SourceSafe数据库 8.1.3 往Visual SourceSafe中添加一个数据库 8.1.4 管理存储过程 8.1.5 Visual SourceSafe Explore 8.2 命名约定 8.2.1 为何要自寻烦恼 8.2.2 命名变量和对象 8.2.3 建议的命名约定 8.3 小结 第9章 特殊类型的过程 9.1 存储过程和类型 9.1.1 用户定义的存储过程 9.1.2 系统存储过程 9.1.3 扩展的存储过程 9.1.4 临时存储过程 9.1.5 全局临时存储过程 9.1.6 远程存储过程 9.2 用户定义的函数 9.2.1 用户定义函数的设计 9.2.2 表值用户定义函数 9.2.3 行内的表值用户定义函数 9.2.4 在Enterprise Manager中管理用户定义的函数 9.3 触发器 9.3.1 物理设计 9.3.2 多记录上的修改操作 9.3.3 嵌套触发器和递归触发器 9.3.4 触发器的限制 9.3.5 SQL Server 2000中的触发器 9.3.6 管理触发器 9.3.7 设计触发器的建议 9.3.8 触发器中的事务管理 9.3.9 使用触发器 9.4 小结 9.5 练习 第10章 高级存储过程编程技术 10.1 动态地构造查询 10.1.1 执行一个串 10.1.2 通过窗体查询 10.1.3 使用sp_executesql存储过程 10.2 使用时间戳的乐观锁 10.2.1 时间戳 10.2.2 TSEQUAL函数 10.2.3 时间戳转换 10.3 全文搜索和索引 10.4 嵌套存储过程 10.4.1 使用临时表来传递一个记录集给一个嵌套存储过程 10.4.2 使用光标来传递一个记录集给一个嵌套存储过程 10.5 如何处理一个存储过程的结果集 10.6 使用标识值 10.6.1 一个标准问题及解答 10.6.2 标识值与触发器 10.6.3 序列号表 10.6.4 在一个临时表中保存标识值 10.7 GUI 10.8 使用MIN或MAX函数的While循环 10.9 属性管理 10.10 小结 10.11 练习 第11章 与SQL Server环境的交互 11.1 OLE Automation对象的执行 11.1.1 sp-OACreat 11.1.2 sp-OAMetho 11.1.3 sp-OASetPropert 11.1.4 sp_OAGetPropert 11.1.5 sp-OADestro 11.1.6 sp_OAGetErrorInf 11.1.7 数据类型转换 11.2 运行程序 11.3 运行Windows脚本文件 11.4 与NT Registry的交互 11.4.1 Registry子树 11.4.2 键和子键 11.5 Registry和SQL Server 11.5.1 xp_regrea 11.5.2 xp_regwrit 11.5.3 xp_regdeletevalu 11.6 作业 11.6.1 作业的管理 11.6.2 Job Scheduler的可选方法 11.6.3 用于维护作业的存储过程 11.6.4 操作员和报警 11.7 SQL Server和Web 11.7.1 Web Assistan 11.7.2 Web任务存储过程 11.7.3 sp_makewebtas 11.7.4 sp_runwebtas 11.7.5 sp_dropwebtas 11.7.6 Web页模板 11.8 串模板 11.8.1 xp_sprint 11.8.2 xp_sscan 11.9 邮件 11.9.1 用于E-Mail工作的扩展存储过程 11.9.2 xp_sendmai 11.9.3 xp_readmai 11.9.4 sp_processmai 11.10 数据库部署 11.10.1 在以前的环境中 11.10.2 在新版本的环境中 11.11 安全 11.11.1 安全结构 11.11.2 实现安全性 11.11.3 登录和用户名的同步 11.11.4 使用存储过程、用户定义函数视图来管理应用程序安全 11.11.5 使用一个代理用户来管理应用程序安全 11.11.6 使用应用程序角色来管理应用程序安全 11.12 小结 11.13 练习 第12章 SQL Server 2000中的XML支持 12.1 XML的变迁 12.2 XML简介 12.2.1 标记语言简介 12.2.2 构造标记语言的块 12.2.3 XM 12.2.4 XML文档质量 12.2.5 XML解析器和DOM 12.2.6 XML中的链接和查询 12.2.7 转换XML 12.3 为何使用XML 12.3.1 用于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 12.3.2 信息发布 12.4 SQL Server中的XML支持 12.4.1 Transact-SQL语言扩展 12.4.2 OPENXM 12.4.3 使用XML发布数据库信息 12.5 小结 12.6 练习 附录A SQL Server 2000中的T-SQL和XML数据类型 附录B 练习答案
SQL查询相关技术,源码大放送! 10.1 SELECT子句 426   实例292 查询特定列数据 426   实例293 使用列别名 428   实例294 在列上加入计算 430 EX10_03   实例295 使用函数设置条件 431   10.2 查询常量 432   实例296 查询数字 433   实例297 查询字符串 434   实例298 查询日期数据 436   实例299 查询逻辑型数据 437   实例300 查询空数据 438   10.3 查询变量 440   实例301 利用变量查询字符串数据 440   实例302 利用变量查询数值型数据 441   实例303 利用变量查询日期型数据 442   10.4 模式查询 444   实例304 利用“_”通配符进行查询 444   实例305 利用“%”通配符进行查询 445   实例306 利用“[]”通配符进行查询 446   实例307 利用“[^]”通配符进行查询 448   实例308 复杂的模式查询 449   10.5 TOP和PERCENT限制查询结果 450   实例309 查询前10名数据 450   实例310 取出数据统计结果的前10名数据 451   实例311 查询销售量占前50%的图书信息 453   实例312 查询库存数量占后20%的图书信息 454   10.6 周期、日期查询 455   实例313 查询指定日期的数据 455   实例314 查询指定时间段的数据 457   实例315 按月查询数据 458   10.7 比较、逻辑、重复查询 460   实例316 查询数据大于指定条件的数据 460   实例317 NOT与谓词进行组合条件的查询 461   实例318 查询时不显示重复记录 463   实例319 列出数据中的重复记录和记录条数 465   10.8 在查询中使用OR和AND运算符 466   实例320 利用OR运算符进行查询 466   实例321 利用AND运算符进行查询 467   实例322 同时利用OR、AND运算符进行查询 469   10.9 排序、分组统计 471   实例323 数据分组统计(单列) 471   实例324 在分组查询中使用ALL关键字 473   实例325 在分组查询中使用CUBE运算符 475   实例326 在分组查询中使用ROLLUP 477   实例327 对数据进行降序查询 479   实例328 对数据进行多条件排序 480   实例329 对统计结果进行排序 482   实例330 按仓库分组统计图书库存(多列) 483   实例331 多表分组统计 484   实例332 使用COMPUTE 485   实例333 使用COMPUTE BY 487   10.10 聚合函数 488   实例334 利用聚合函数SUM对销售额进行汇总 488   实例335 利用聚合函数AVG求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 490   实例336 利用聚合函数MIN求销售额、利润最少的商品 492   实例337 利用聚合函数MAX求月销售额完成最多的员工 493   实例338 利用聚合函数COUNT求日销售额大于某值的商品数 495   实例339 利用聚合函数First或Last求数据表中第一条或最后一条记录 496   10.11 多表查询(连接查询) 498   实例340 利用FROM子句进行多表查询 498   实例341 使用表别名 499   实例342 合并多个结果集 501   10.12 嵌套查询 503   实例343 简单嵌套查询 503   实例344 复杂嵌套查询 504   实例345 嵌套查询在查询统计中的应用 506   10.13 子查询 508   实例346 用子查询做派生的表 508   实例347 用子查询作表达式 510   实例348 在Update语句中应用子查询 511   10.14 联合语句Union 512   实例349 使用联合查询 512   实例350 多表联合查询 514   实例351 对联合查询后的结果进行排序 515   10.15 内联接查询 517   实例352 简单内联接查询 517   实例353 复杂内联接查询 518   实例354 使用内联接选择一个表与另一个表中行相关的所有行 519   10.16 外联接查询 520   实例355 left outer join查询 521   实例356 right outer join查询 522   实例357 使用外联接进行多表联合查询 523   10.17 利用IN进行查询 525   实例358 用IN查询表中的记录信息 525   实例359 使用IN引入子查询限定查询范围 526   10.18 交叉表查询 527   实例360 利用Trasform分析数据 527   实例361 利用Trasform动态分析数据 529   实例362 静态交叉表(SQLServer 2000) 531   实例363 动态交叉表(SQLServer 2000) 533   10.19 函数查询 535   实例364 在查询语句中使用格式化函数 536   实例365 在查询语句中使用字符串函数 537   实例366 在查询中使用日期函数 538   10.20 having语句应用 540   实例367 利用having语句过滤分组数据 540   实例368 having语句应用在多表查询中 541   10.21 视图的应用 543   实例369 在C#中应用视图 543   实例370 获取数据库中的全部用户视图 544   实例371 通过视图修改数据 545   10.22 存储过程的应用 546   实例372 C#应用存储过程 546   实例373 应用存储过程添加数据 547   实例374 应用存储过程修改数据 549   实例375 应用存储过程删除数据 550   实例376 C#应用查询存储过程 551   实例377 获取数据库中全部的存储过程 552   实例378 加密存储过程 553   10.23 触发器的应用 555   实例379 Insert触发器的应用 555   实例380 Update触发器在系统日志中的应用 556   实例381 触发器嵌套使用 557   实例382 获取数据库中的触发器 559
第1章 数据库与sql基础 1 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 1.1.1 数据库的由来 1 1.1.2 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3 1.2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流程 3 1.2.1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3 1.2.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4 1.2.3 数据库的工作流程 5 1.3 数据库的发展 6 1.3.1 第一代数据库 7 1.3.2 第二代数据库 7 1.3.3 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7 1.4 关系数据库 8 1.4.1 关系模型 8 1.4.2 codd十二法则 9 1.4.3 范式 10 1.5 sql语言基础 11 1.5.1 sql的历史 11 1.5.2 sql语言的组成 12 1.5.3 sql语句的结构 13 .1.5.4 sql的优点 13 1.5.5 sql的执行 14 1.6 sql环境 15 1.6.1 环境 15 1.6.2 sql的层次结构 15 1.6.3 客户程序和服务程序系统 17 1.6.4 sql环境中对象的命名规则 18 第2章 主要的关系数据库与sql 21 2.1 sql server 21 2.1.1 sql server的结构 21 2.1.2 数据库访问标准化接口—odbc 22 2.1.3 使用查询分析器执行sql语句 22 2.2 transact-sql 24 2.2.1 transact-sql 概述 24 2.2.2 transact-sql的主要组成 25 2.2.3 transact-sql的一些重要命令 26 2.3 oracle数据库 29 2.3.1 oracle数据库软件组成 29 2.3.2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 29 2.3.3 oracle数据库系统结构 30 2.3.4 使用sql*plus执行sql语句 31 2.4 pl/sql简介 32 2.4.1 pl/sql的特点 32 2.4.2 pl/sql程序结构 33 第3章 创建、修改和删除表 37 3.1 表的基础知识 37 3.1.1 表的基本结构 37 3.1.2 表的种类 38 3.2 sql数据类型 39 3.2.1 字符型数据 39 3.2.2 数字型数据 40 3.2.3 日期数据类型 41 3.2.4 二进制数据类型 43 3.2.5 文本和图形数据类型 44 3.2.6 自定义数据类型 44 3.3 表的创建(create) 46 3.3.1 创建基本表 46 3.3.2 非空约束 47 3.3.3 default指定缺省值 49 3.4 表的修改 50 3.4.1 增加新列 50 3.4.2 删除列 51 3.4.3 修改列 53 3.5 表的删除与重命名 55 3.5.1 重命名表 55 3.5.2 删除表 56 3.6 创建、删除数据库 56 3.6.1 数据库的创建 56 3.6.2 sql server中数据库的创建 57 3.6.3 删除数据库 58 第4章 索引与视图的创建 61 4.1 索引的基础知识 61 4.1.1 索引的概念 61 4.1.2 索引的结构 61 4.2 索引的创建与销毁 63 4.2.1 基本创建语法 63 4.2.2 本章实例用到的实例表 64 4.2.3 创建简单的非簇索引 66 4.2.4 多字段非簇索引的创建 69 4.2.5 使用unique关键字创建惟一索引 70 4.2.6 使用clusterde关键字创建簇索引 71 4.2.7 索引的销毁 73 4.2.8 使用索引的几点原则 73 4.3 视图的基础知识 74 4.3.1 视图简介 74 4.3.2 视图的优缺点 74 4.4 视图的创建与销毁 75 4.4.1 基本创建语法 75 4.4.2 创建简单的视图 75 4.4.3 利用视图简化表的复杂连接 78 4.4.4 利用视图简化复杂查询 79 4.4.5 视图的销毁 81 4.4.6 使用视图的几点原则 82 第5章 简单的查询 83 5.1 查询的基本结构 83 5.1.1 select语句的结构 83 5.1.2 select语句的执行步骤 84 5.2 列的查询 84 5.2.1 本章用到的实例表 85 5.2.2 单列查询 85 5.2.3 使用distinct去除重复信息 86 5.2.4 多列查询 87 5.2.5 查询所有的列 88 5.3 排序查询结果 89 5.3.1 单列排序 89 5.3.2 多列排序 90 5.3.3 采用序号进行多列排序 91 5.3.4 反向排序 92 5.4 使用where子句定义搜索条件查询 93 5.4.1 where子句单条件查询 93 5.4.2 单值比较运算符 94 5.4.3 between运算符范围筛选 96 5.4.4 null值的判断 97 第6章 复杂搜索条件查询 99 6.1 本章用到的实例表 99 6.2 组合查询条件 100 6.2.1 and运算符 100 6.2.2 or运算符 101 6.2.3 and、or运算符的组合使用 103 6.3 in运算符 104 6.3.1 in运算符的使用 104 6.3.2 in运算符与or运算符 105 6.4 not运算符 106 6.4.1 使用not运算符 106 6.4.2 not运算符与[]运算符 108 6.5 使用like进行模糊查询 109 6.5.1 like运算符 109 6.5.2 “%”通配符 110 6.5.3 “_”通配符 112 6.5.4 “[]”通配符 114 6.5.5 使用escape定义转义符 115 第7章 连接符、数值运算与函数 117 7.1 本章实例用到的表 117 7.2 连接符 118 7.2.1 连接符的应用 118 7.2.2 使用别名 119 7.3 数值运算 121 7.3.1 数学运算符的种类 121 7.3.2 数学运算符的运用 122 7.3.3 使用cast表达式转换数据类型 123 7.3.4 使用case表达式 124 7.4 函数 126 7.4.1 有关函数的说明 126 7.4.2 字符处理函数 126 7.4.3 算术运算函数 131 7.4.4 日期时间函数 133 7.4.5 convert()函数转换日期、时间 136 第8章 聚合分析与分组 139 8.1 聚合分析的基本概念 139 8.1.1 聚合分析 139 8.1.2 聚合函数 139 8.2 聚合函数的应用 140 8.2.1 求和函数—sum() 140 8.2.2 计数函数—count() 140 8.2.3 最大/最小值函数—max()/min() 143 8.2.4 均值函数—avg() 145 8.2.5 聚合分析的重值处理 147 8.2.6 聚合函数的组合使用 148 8.3 组合查询 148 8.3.1 group by子句创建分组 149 8.3.2 group by子句根据多列组合行 150 8.3.3 rollup运算符和cube运算符 151 8.3.4 group by子句中的null值处理 153 8.3.5 having子句 153 8.3.6 having子句与where子句 154 8.3.7 select语句各查询子句总结 156 第9章 多表查询 157 9.1 本章用到的实例表 157 9.2 表的基本连接 158 9.2.1 连接表的目的 158 9.2.2 简单的二表连接 159 9.2.3 多表连接 161 9.2.4 使用表别名 162 9.2.5 采用join关键字建立连接 163 9.3 表的连接类型 163 9.3.1 自连接 163 9.3.2 自然连接(natural join) 166 9.3.3 内连接(inner join) 167 9.3.4 外连接(outer join) 170 9.3.5 交叉连接(cross join) 176 9.4 union与union join 177 9.4.1 关系的集合运算 177 9.4.2 union运算符 178 9.4.3 order by子句排序union运算结果 180 9.4.4 对多表进行union运算 181 9.4.5 union join 连接表 183 9.5 表连接的其他应用及注意问题 183 9.5.1 连接表进行聚合运算 183 9.5.2 多表连接的综合运用 185 9.5.3 多表连接注意事项 186 第10章 子查询 187 10.1 创建和使用返回单值的子查询 187 10.1.1 在多表查询中使用子查询 187 10.1.2 在子查询中使用聚合函数 188 10.2 创建和使用返回多行的子查询 190 10.2.1 in子查询 190 10.2.2 in子查询实现集合交和集合差运算 191 10.2.3 exists子查询 192 10.2.4 exists子查询实现两表交集 194 10.2.5 some/all子查询 195 10.2.6 unique子查询 197 10.3 相关子查询 198 10.3.1 使用in引入相关子查询 198 10.3.2 比较运算符引入相关子查询 200 10.3.3 在having子句中使用相关子查询 201 10.4 嵌套子查询 203 10.5 使用子查询创建视图 204 10.6 树查询 205 第11章 数据插入操作 209 11.1 插入单行记录 209 11.1.1 基本语法 209 11.1.2 整行插入 209 11.1.3 null值的插入 211 11.1.4 惟一值的插入 212 11.1.5 特定字段数据插入 213 11.1.6 通过视图插入行 214 11.2 插入多行记录 216 11.2.1 由values关键字引入多行数据插入 217 11.2.2 使用select语句插入值 217 11.3 表中数据的复制 220 11.3.1 基本语法 221 11.3.2 应用实例 221 11.4 从外部数据源导入、导出数据 222 11.4.1 access数据库数据的导出 223 11.4.2 access数据库数据的导入 225 11.4.3 sql server数据库数据导出 227 11.4.4 sql server数据库数据导入 230 第12章 数据的更新和删除 233 12.1 更新表中的数据 233 12.1.1 update语句的基本语法 233 12.1.2 update语句更新列值 234 12.1.3 利用子查询更新多行的值 237 12.1.4 依据外表值更新数据 238 12.1.5 分步更新表 239 12.2 删除表中的数据 240 12.2.1 delete语句基本语法 240 12.2.2 delete语句删除单行数据 240 12.2.3 delete语句删除多行数据 241 12.2.4 delete语句删除所有行 242 12.2.5 truncate table语句 242 12.3 通过视图更新表 243 12.3.1 可更新视图的约束 243 12.3.2 通过视图更新表数据 243 12.3.3 通过视图删除表数据 245 第13章 安全性控制 249 13.1 sql安全模式 249 13.1.1 授权id 249 13.1.2 sql的安全对象和权限 250 13.1.3 授权图 251 13.2 角色管理 251 13.2.1 create语句创建角色 252 13.2.2 drop语句删除角色 252 13.2.3 grant语句授予角色 252 13.2.4 revoke语句取消角色 253 13.3 权限管理 254 13.3.1 grant语句授予权限 254 13.3.2 revoke语句取消权限 255 13.3.3 select权限控制 256 13.3.4 insert权限控制 258 13.3.5 update权限控制 258 13.3.6 delete权限控制 259 13.4 sql server安全管理 260 13.4.1 sql server登录认证 260 13.4.2 sql server用户id的管理 261 13.4.3 sql server权限管理 263 13.4.4 sql server角色管理 266 13.5 oracle安全管理 268 13.5.1 oracle中用户、资源、概要文件、模式的概念 269 13.5.2 oracle中的用户管理 269 13.5.3 oracle中的资源管理 274 13.5.4 oracle中的权限管理 277 13.5.5 oracle中的角色管理 278 第14章 完整性控制 281 14.1 完整性约束简介 281 14.1.1 数据的完整性 281 14.1.2 完整性约束的类型 281 14.2 与表有关的约束 282 14.2.1 列约束与表约束的创建 282 14.2.2 not null(非空)约束 282 14.2.3 unique(惟一)约束 284 14.2.4 primary key(主键)约束 285 14.2.5 foreign key(外键)约束 287 14.2.6 check(校验)约束 289 14.3 深入探讨外键与完整性检查 290 14.3.1 引用完整性检查 290 14.3.2 match子句 291 14.3.3 更新、删除操作规则 293 14.4 域约束与断言 295 14.4.1 域与域约束 295 14.4.2 利用断言创建多表约束 296 14.5 sql server中的完整性控制 296 14.5.1 创建规则(rule) 297 14.5.2 规则的绑定与松绑 298 14.5.3 创建缺省值(default) 299 14.5.4 缺省值的绑定与松绑 300 第15章 存储过程函数 303 15.1 sql中的存储过程函数 303 15.2 sql server 中的流控制语句 304 15.2.1 begin…end语句 304 15.2.2 if…else语句 304 15.2.3 while、break和continue语句 304 15.2.4 declare语句 306 15.2.5 goto label语句 306 15.2.6 return语句 307 15.2.7 waitfor语句 307 15.2.8 print语句 308 15.2.9 注释 308 15.3 sql server中的存储过程函数 308 15.3.1 系统存储过程 308 15.3.2 使用create procedure创建存储过程 309 15.3.3 使用execute语句调用存储过程 310 15.3.4 使用create function创建函数 312 15.3.5 使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存储过程函数 315 15.3.6 修改和删除存储过程函数 317 15.4 oracle中的流控制语句 319 15.4.1 条件语句 319 15.4.2 循环语句 320 15.4.3 标号和goto 322 15.5 oracle数据库中的存储过程 322 15.5.1 存储过程的创建与调用 322 15.5.2 oracle中存储过程函数的管理 324 第16章 sql触发器 325 16.1 触发器的基本概念 325 16.1.1 触发器简介 325 16.1.2 触发器执行环境 325 16.2 sql server中的触发器 326 16.2.1 sql server触发器的种类 326 16.2.2 使用create trigger命令创建触发器 326 16.2.3 insert触发器 328 16.2.4 delete触发器 329 16.2.5 update触发器 330 16.2.6 instead of触发器 332 16.2.7 嵌套触发器 334 16.2.8 递归触发器 336 16.2.9 sql server中触发器的管理 338 16.3 oracle数据库中触发器的操作 340 16.3.1 oracle触发器类型 340 16.3.2 触发器的创建 341 16.3.3 创建系统触发器 342 16.3.4 触发器的触发次序和触发谓词的使用 343 16.3.5 oracle触发器的管理 346 第17章 sql中游标的使用 349 17.1 sql游标的基本概念 349 17.1.1 游标的概念 349 17.1.2 游标的作用及其应用 350 17.2 sql游标的使用 351 17.2.1 使用declare cursor语句创建游标 351 17.2.2 使用open/close语句打开/关闭游标 352 17.2.3 使用fetch语句检索数据 352 17.2.4 基于游标的定位delete语句 354 17.2.5 基于游标的定位update语句 356 17.3 sql server中游标的扩展 357 17.3.1 transact_sql扩展declare cursor语法 357 17.3.2 @@cursor_rows全局变量确定游标的行数 359 17.3.3 @@fetch_status全局变量检测fetch操作的状态 360 17.3.4 游标的关闭与释放 361 17.3.5 游标变量 362 17.3.6 使用系统过程管理游标 363 17.4 oracle中游标的使用 365 17.4.1 显式游标与隐式游标 365 17.4.2 游标的属性 366 17.4.3 %type、%rowtype定义记录变量 367 17.4.4 参数化游标 368 17.4.5 游标中的循环 369 17.4.6 游标变量 371 17.5 小结 372 第18章 事务控制与并发处理 373 18.1 sql事务控制 373 18.1.1 事务控制的引入 373 18.1.2 事务的特性 373 18.1.3 sql中与事务有关的语句 374 18.2 事务控制的具体实现 376 18.2.1 开始事务 376 18.2.2 set constraints语句设置约束的延期执行 377 18.2.3 终止事务 378 18.3 并发控制 380 18.3.1 并发操作的问题 381 18.3.2 事务隔离级别 382 18.3.3 set transaction设置事务属性 383 18.4 sql server中的并发事务控制 384 18.4.1 锁的分类 384 18.4.2 sql server中表级锁的使用 385 18.4.3 设置隔离级别实现并发控制 387 18.4.4 死锁及其预防 391 18.5 oracle中的并发事务控制 393 18.5.1 通过加锁避免写数据丢失 393 18.5.2 设置只读事务(read only) 394 18.5.3 oracle中的隔离级别 395 第19章 嵌入式sql 397 19.1 sql的调用 397 19.1.1 直接调用sql 397 19.1.2 嵌入式sql 398 19.1.3 sql调用层接口(cli) 399 19.2 嵌入式sql的使用 401 19.2.1 创建嵌入式sql语句 401 19.2.2 sql通信区 402 19.2.3 主变量 404 19.2.4 嵌入式sql中使用游标 406 19.3 检索、操作sql数据 407 19.3.1 不需要游标的sql dml操作 407 19.3.2 使用游标的sql dml操作 410 19.3.3 动态sql技术 412 19.4 sql server中嵌入式sql的编译运行 413 19.4.1 嵌入式sql代码 413 19.4.2 预编译文件 415 19.4.3 设置visual c++ 6.0连接 417 19.4.4 编译运行程序 419 19.5 oracle中嵌入式sql的编译运行 420 19.5.1 嵌入式sql代码 420 19.5.2 预编译文件 421 19.5.3 设置visual c++ 6.0编译环境 423 19.5.4 编译运行程序 424 附录a sql保留字 427 附录b 常用的sql命令 431 附录c 关于运行环境的说明 435 c.1 sql server 2000 435 c.1.1 直接访问 435 c.1.2 从企业管理器访问 436 c.2 oracle系统 436

34,838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MS-SQL Server相关内容讨论专区
社区管理员
  • 基础类社区
  • 二月十六
  • 卖水果的net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