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Linux网络编程中writev和readv函数的问题?

luo6620378xu 2011-07-22 09:43:57
问题是这个样子的,我想通过这两个函数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进行数据的读写。

我在服务器端的代码:


for(;;)
{
int confd=accept(listenfd,NULL,NULL);
struct iovec io[2];
int temp=2 ;
char *ch="luoxiongwei";

io[0].iov_base=ch;
io[0].iov_len=strlen(ch)+1;
io[1].iov_base=&temp;
io[1].iov_len=4;
writev(confd,io,2);
close(confd);


}



客户端代码:


struct iovec io[2];
char ch [20];
memset(ch,'\0',20);
int temp ;
io[0].iov_base=ch;
io[0].iov_len=20;
io[1].iov_base=&temp;
io[1].iov_len=4;
readv(handle_fd,io,2);
close(handle_fd);
cout<<"ch="<<ch<<endl;
cout<<"temp="<<temp<<endl;



结果字符串读写正常。但是那个整形变量,在客户端没有正确读取进来。
是一个随机值。

请问这两个函数是不是writev怎么写,readv就怎么读?
就是说两者的缓冲区对称就可以完成读写操作?
我这里的temp变量为什么没有读取成功?
谢谢!
...全文
409 14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14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justkk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是不是涉及网络字节序

发送之前通过htonl转换为网络字节序,客户端接收后通过ntohl转换为本机字节序
wyjq395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解决了,恭喜楼主,进来学习一把。
luo6620378xu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9 楼 qq120848369 的回复:]

很明显不是这个原因啊,客户端哪里知道服务端要发给你多少数据?

再找找原因把。
[/Quote]
额,在我写的这段测试代码这里确实是这个原因,readv会依次填充缓冲区。
从io[0]~io[n-1]的顺序。
所以我设置为20的时候,那个int型存储在第一个缓冲区中了。
------------------------------------------------
客户端没法知道要传递多少字节的数据,传递倒是向你们说的可以
通信双方约定一个固定的大小。
wyjq395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struct iovec是怎么定义的啊?
io[1].iov_base=&temp;?
qq120848369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1 楼 justkk 的回复:]

哦,了解了
但是你客户端的第一个缓冲区的长度不便设置啊
你不知道服务器会发送的数据长度

还是通信双方约定一个固定大小的缓冲区,比如100个字节
服务器发送固定长度的数据,也就是说不管数据的实际长度是多少,服务器都发送100个字节
[/Quote]

对,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发送固定长度的内存,不管实际内容有多长。
justkk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哦,了解了
但是你客户端的第一个缓冲区的长度不便设置啊
你不知道服务器会发送的数据长度

还是通信双方约定一个固定大小的缓冲区,比如100个字节
服务器发送固定长度的数据,也就是说不管数据的实际长度是多少,服务器都发送100个字节
qq120848369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我查了一下APUE,writev以iov[0],iov[1]的顺序读取缓冲区数据,接收端则是先填满缓冲区iov[1],然后再填下一个,所以你改成12大小的缓冲区正好就把int落在iov[1]了。
qq120848369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很明显不是这个原因啊,客户端哪里知道服务端要发给你多少数据?

再找找原因把。
luo6620378xu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我的代码存在的问题
(1)writev和readv对应的缓冲区大小要一致,
按照我的客户端代码:


struct iovec io[2];
char ch [20];
memset(ch,'\0',20);
int temp ;
io[0].iov_base=ch;
io[0].iov_len=20;
io[1].iov_base=&temp;
io[1].iov_len=4;
readv(handle_fd,io,2);
close(handle_fd);
cout<<"ch="<<ch<<endl;
cout<<"temp="<<temp<<endl;



确实是接收到了那个整型变量,但是却存储在了第一个缓冲区里面。
所以产生了问题。
只需将
io[0].iov_len=20;
改成
io[0].iov_len=12;
即与服务器端指定的缓冲区大小一致,就可以正常接收。
两份数据都会正确存储在对应的缓冲区中。

(2)我现在的代码在大小端机器中的整型数据传递还是会有问题。
因为我现在测试是在同一台机器上,所以没有产生问题。改成下面的
文本方式传递应该在大小端机器上运行都没有问题。

服务器端:


for(;;)
{
int confd=accept(listenfd,NULL,NULL);
struct iovec io[2];
int temp=2 ;
char *ch="luoxiongwei";
char ch_int [2];
memset(ch_int,'\0',2);
sprintf(ch_int,"%d",temp);
io[0].iov_base=ch;
io[0].iov_len=strlen(ch)+1;
io[1].iov_base=ch_int;
io[1].iov_len=strlen(ch_int)+1;
writev(confd,io,2);
close(confd);


}





客户端代码:

struct iovec io[2];
char ch [20];
memset(ch,'\0',20);
char buffer [2];
memset(buffer,'\0',2);

io[0].iov_base=ch;
io[0].iov_len=12;
io[1].iov_base=buffer;
io[1].iov_len=2;
readv(handle_fd,io,2);
close(handle_fd);
cout<<"ch="<<ch<<endl;
cout<<"temp="<<atoi(buffer)<<endl;





qq120848369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感觉没有问题。
luo6620378xu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3 楼 justkk 的回复:]

是不是涉及网络字节序

发送之前通过htonl转换为网络字节序,客户端接收后通过ntohl转换为本机字节序
[/Quote]


在网络中传递数据确实涉及到字节顺序的问题。
但是我在测试的时候,是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服务器和客户端的。
luo6620378xu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2 楼 wyjq395 的回复:]

struct iovec是怎么定义的啊?
io[1].iov_base=&temp;?
[/Quote]



#define UIO_MAXIOV 1024


/* Structure for scatter/gather I/O. */
struct iovec
{
void *iov_base; /* Pointer to data. */
size_t iov_len; /* Length of data. */
};

#endif

luo6620378xu 2011-07-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2 楼 wyjq395 的回复:]

struct iovec是怎么定义的啊?
io[1].iov_base=&temp;?
[/Quote]

这个结构体是<sys/uio.h>中,系统自定义的。
luo6620378xu 2011-07-2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io[1].iov_len=sizeof(int);

也是一样的结果。
目 录 第1篇 Linux网络开发基础 第1章 Linux操作系统概述 2 1.1 Linux发展历史 2 1.1.1 Linux的诞生和发展 2 1.1.2 Linux名称的由来 1.2 Linux的发展要素 3 1.2.1 UNIX操作系统 4 1.2.2 Minix操作系统 4 1.2.3 POSIX 标准 4 1.3 Linux与UNIX的异同 5 1.4 操作系统类型选择和内核版本的选择 5 1.4.1 常见的不同公司发行的Linux异同 6 1.4.2 内核版本的选择 6 1.5 Linux的系统架构 7 1.5.1 Linux内核的主要模块 7 1.5.2 Linux的文件结构 9 1.6 GNU通用公共许可证 10 1.6.1 GPL许可证的历史 10 1.6.2 GPL的自由理念 10 1.6.3 GPL的基本条款 11 1.6.4 关于GPL许可证的争议 12 1.7 Linux软件开发的可借鉴之处 12 1.8 小结 13 第2章 Linux编程环境 14 2.1 Linux环境下的编辑器 14 2.1.1 vim使用简介 14 2.1.2 使用vim建立文件 15 2.1.3 使用vim编辑文本 16 2.1.4 vim的格式设置 18 2.1.5 vim配置文件.vimrc 19 2.1.6 使用其他编辑器 19 2.2 Linux下的GCC编译器工具集 19 2.2.1 GCC简介 19 2.2.2 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21 2.2.3 单个文件编译成执行文件 22 2.2.4 编译生成目标文件 22 2.2.5 多文件编译 23 2.2.6 预处理 24 2.2.7 编译成汇编语言 24 2.2.8 生成和使用静态链接库 25 2.2.9 生成动态链接库 26 2.2.10 动态加载库 29 2.2.11 GCC常用选项 31 2.2.12 编译环境的搭建 33 2.3 Makefile文件简介 34 2.3.1 一个多文件的工程例子 34 2.3.2 多文件工程的编译 36 2.3.3 Makefile的规则 37 2.3.4 Makefile使用变量 39 2.3.5 搜索路径 43 2.3.6 自动推导规则 44 2.3.7 递归make 44 2.3.8 Makefile函数 46 2.4 用GDB调试程序 47 2.4.1 编译可调试程序 48 2.4.2 使用GDB调试程序 49 2.4.3 GDB常用命令 52 2.4.4 其他的GDB 59 2.5 小结 60 第3章 文件系统简介 61 3.1 Linux下的文件系统 61 3.1.1 Linux下文件的内涵 61 3.1.2 文件系统的创建 62 3.1.3 挂接文件系统 64 3.1.4 索引节点inode 65 3.1.5 普通文件 66 3.1.6 设备文件 66 3.1.7 虚拟文件系统VFS 68 3.2 文件的通用操作方法 72 3.2.1 文件描述符 72 3.2.2 打开创建文件open()、create()函数 72 3.2.3 关闭文件close()函数 76 3.2.4 读取文件read()函数 77 3.2.5 写文件write()函数 79 3.2.6 文件偏移lseek()函数 80 3.2.7 获得文件状态fstat()函数 83 3.2.8 文件空间映射mmap()函数 85 3.2.9 文件属性fcntl()函数 88 3.2.10 文件输入输出控制ioctl()函数 92 3.3 socket文件类型 93 3.4 小结 93 第4章 程序、进程和线程 94 4.1 程序、进程和线程的概念 94 4.1.1 程序和进程的差别 94 4.1.2 Linux环境下的进程 95 4.1.3 进程和线程 96 4.2 进程产生的方式 96 4.2.1 进程号 96 4.2.2 进程复制fork() 97 4.2.3 system()方式 98 4.2.4 进程执行exec()函数系列 99 4.2.5 所有用户态进程的产生进程init 100 4.3 进程间通信和同步 101 4.3.1 半双工管道 101 4.3.2 命名管道 107 4.3.3 消息队列 108 4.3.4 消息队列的一个例子 114 4.3.5 信号量 116 4.3.6 共享内存 121 4.3.7 信号 124 4.4 Linux下的线程 127 4.4.1 多线程编程实例 127 4.4.2 Linux下线程创建函数pthread_create() 129 4.4.3 线程的结束函数pthread_join()和pthread_exit() 129 4.4.4 线程的属性 130 4.4.5 线程间的互斥 132 4.4.6 线程使用信号量 133 4.5 小结 136 第2篇 Linux用户层网络编程 第5章 TCP/IP协议族简介 138 5.1 OSI网络分层介绍 138 5.1.1 OSI网络分层结构 138 5.1.2 OSI的7层网络结构 139 5.1.3 OSI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 140 5.2 TCP/IP协议栈 141 5.2.1 TCP/IP协议栈参考模型 141 5.2.2 主机到网络层协议 143 5.2.3 IP协议 144 5.2.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146 5.2.5 传输控制协议(TCP) 150 5.2.6 用户数据报文协议(UDP) 154 5.2.7 地址解析协议(ARP) 156 5.3 IP地址分类与TCP/UDP端口 158 5.3.1 因特网IP地址的分类 159 5.3.2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address) 161 5.3.3 IP地址的配置 162 5.3.4 端口 163 5.4 主机字节序和网络字节序 163 5.4.1 字节序的含义 164 5.4.2 网络字节序的转换 164 5.5 小结 166 第6章 应用层网络服务程序简介 167 6.1 HTTP协议和服务 167 6.1.1 HTTP协议概述 167 6.1.2 HTTP协议的基本过程 168 6.2 FTP协议和服务 170 6.2.1 FTP协议概述 170 6.2.2 FTP协议的工作模式 172 6.2.3 FTP协议的传输方式 172 6.2.4 一个简单的FTP过程 173 6.2.5 常用的FTP工具 173 6.3 TELNET协议和服务 174 6.3.1 远程登录的基本概念 174 6.3.2 使用TELNET协议进行远程登录的工作过程 174 6.3.3 TELNET协议 174 6.4 NFS协议和服务 176 6.4.1 安装NFS服务器和客户端 176 6.4.2 服务器端的设定 176 6.4.3 客户端的操作 177 6.4.4 showmount命令 177 6.5 自定义网络服务 177 6.5.1 xinetd/inetd 178 6.5.2 xinetd服务配置 178 6.5.3 自定义网络服务 179 6.6 小结 180 第7章 TCP网络编程基础 181 7.1 套接字编程基础知识 181 7.1.1 套接字地址结构 181 7.1.2 用户层和内核层交互过程 183 7.2 TCP网络编程流程 184 7.2.1 TCP网络编程架构 184 7.2.2 创建网络插口函数socket() 186 7.2.3 绑定一个地址端口对bind() 189 7.2.4 监听本地端口listen 192 7.2.5 接受一个网络请求accept() 194 7.2.6 连接目标网络服务器connect() 199 7.2.7 写入数据函数write() 200 7.2.8 读取数据函数read() 201 7.2.9 关闭套接字函数close() 201 7.3 服务器/客户端的简单例子 202 7.3.1 例子功能描述 202 7.3.2 服务器网络程序 203 7.3.3 服务器读取和显示字符串 205 7.3.4 客户端的网络程序 205 7.3.5 客户端读取和显示字符串 206 7.3.6 编译运行程序 206 7.4 截取信号的例子 207 7.4.1 信号处理 207 7.4.2 信号SIGPIPE 208 7.4.3 信号SIGINT 208 7.5 小结 208 第8章 服务器和客户端信息的获取 210 8.1 字节序 210 8.1.1 大端字节序和小端字节序 210 8.1.2 字节序转换函数 212 8.1.3 一个字节序转换的例子 214 8.2 字符串IP地址和二进制IP地址的转换 217 8.2.1 inet_xxx()函数 217 8.2.2 inet_pton()和inet_ntop()函数 219 8.2.3 使用8.2.1节地址转换函数的例子 220 8.2.4 使用函数inet_pton()和函数inet_ntop()的例子 223 8.3 套接字描述符判定函数issockettype() 223 8.3.1 进行文件描述符判定的函数issockettype() 224 8.3.2 main()函数 224 8.4 IP地址与域名之间的相互转换 225 8.4.1 DNS原理 225 8.4.2 获取主机信息的函数 226 8.4.3 使用主机名获取主机信息的例子 228 8.4.4 函数gethostbyname()不可重入的例子 230 8.5 协议名称处理函数 232 8.5.1 xxxprotoxxx()函数 232 8.5.2 使用协议族函数的例子 233 8.6 小结 236 第9章 数据的IO和复用 237 9.1 IO函数 237 9.1.1 使用recv()函数接收数据 237 9.1.2 使用send()函数发送数据 239 9.1.3 使用readv()函数接收数据 240 9.1.4 使用writev()函数发送数据 240 9.1.5 使用recvmsg()函数接收数据 242 9.1.6 使用sendmsg()函数发送数据 244 9.1.7 IO函数的比较 246 9.2 使用IO函数的例子 246 9.2.1 客户端处理框架的例子 246 9.2.2 服务器端程序框架 248 9.2.3 使用recv()和send()函数 249 9.2.4 使用readv()和write()函数 251 9.2.5 使用recvmsg()和sendmsg()函数 253 9.3 IO模型 256 9.3.1 阻塞IO模型 256 9.3.2 非阻塞IO模型 257 9.3.3 IO复用 257 9.3.4 信号驱动IO模型 258 9.3.5 异步IO模型 258 9.4 select()函数和pselect()函数 259 9.4.1 select()函数 259 9.4.2 pselect()函数 261 9.5 poll()函数和ppoll()函数 262 9.5.1 poll()函数 263 9.5.2 ppoll()函数 264 9.6 非阻塞编程 264 9.6.1 非阻塞方式程序设计介绍 264 9.6.2 非阻塞程序设计的例子 264 9.7 小结 266 第10章 基于UDP协议的接收和发送 267 10.1 UDP编程框架 267 10.1.1 UDP编程框图 267
本书通过55个精彩的实例,全面剖析了在Linux下编写网络应用程序的方法,并阐述了网络协议架构和开发规范。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本书从最基本的Linux系统操作到网络技术的基本理念,逐步深入至Linux/UNIX下具体的编程实践,结合大量具体实例和编程经验,为读者展现Linux平台下网络编程的魅力。 全书由13章组成,内容涉及到Lindx系统编程基础、TCP/UDP协议、套接字编程概念及I/O模型、高级编程需要用到的进程通信同步、多路复用、多线程编程和一些高级套接字控制方法、IPv6介绍以及网络安全等。本书最后还汇集了很多网络编程的具体实例,读者可以模仿书的范例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实例典型,文字简洁流畅,边讲边练。不但是Linux应用与开发的从业人员的指导书,而且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与自学的参考书以及社会初、级培训班教材。 基础篇 第1章 linux平台环境简单回顾 1.1 文件系统及其操作 1.1.1 文件系统结构 1.1.2 文件i/o操作 1.1.3 文件、目录及操作 1.2 标推输入输出 1.2.1 流和buffer 1.2.2 i/o类型 1.3 进程概念及控制 1.3.1 进程的运行和终止 1.3.2 进程间竞争 1.3.3 wait操作 1.4 信号 1.4.1 信号屏蔽字 1.4.2 相关操作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进程间通信 2.1 管道和fif0 2.1.1 管道的创建和使用 .2.1.2 实例 2.1.3 popen和pclose函数 2.1.4 fifo的创建和使用 2.1.5 用fif0实现多客户服务 2.1.6 系统对管道和fif0的限制 2.2 消息队列 2.2.1 消息队列的数据结构 2.2.2 消息队列的创建 2.2.3 消息队列的操作 2.2.4 实例 2.2.5 消息队列的限制 2.3 信号量 2.3.1 信号量的数据结构 2.3.2 信号量的创建和操作 2.4 共享内存区 2.4.1 共享内存区的数据结构 2.4.2 共享内存区的创建和操作 2.4.3 实例 2.4.4 共享内存区的限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输层协议tcp和udp 3.1 tcp/ip基本框架 3.1.1 网络协议与层次 3.1.2 数据的封装与分用 3.1.3 客户-服务器模型 3.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3.2.1 udp首部 3.3 传输控制协议(tcp) 3.3.1 顺序传输 3.3.2 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3.3.3 双向传输 3.3.4 tcp首部 3.4 tcp连接的建立、握手与结束 3.4.1 连接的建立--三方握手 3.4.2 tcp参数 3.4.3 tcp连接的终止 3.5 端口 3.5.1 端口号的分配 3.5.2 套接字对 3.6 缓冲区 3.7 标准internet服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tcp套接字简介 4.1 套接字概述 4.2 套接字地址结构 4.3 位顺序调整 4.3.1 字节处理函数 4.3.2 地址转换函数 4.4 建立套接字 4.5 连接 4.5.1 客户端 4.5.2 服务器端 4.6 服务进程创建 4.6.1 函数介绍 4.6.2 范例 4.7 终止连接 4.8 连接地址信息获取 4.9 socket编程client/server应用简单示例 4.9.1 一个简单www浏览器 4.9.2 inetd编程 4.9.3 获取本地ip 4.9.4 dns的使用 4.9.5 从socket读出一行语句 4.9.6 处理用户登录及权限设置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tcp套接字编程实例 5.1 tcp客户--服务器实例一 5.1.1 服务器端代码-vcserver.c 5.1.2 客户端代码-vcclient.c 5.1.3 运行结果 5.2 实例之二 5.2.1 服务器端代码-tcpserver.c 5.2.2 客户端代码-tcpclient.c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udp数据报 6.1 udp通讯机制 6.1.1 基本通讯过程 6.1.2 udp与tcp的比较 6.1.3 连接的udp 6.1.4 udp应用实例 6.2 udp的应用场合 6.3 增加udp的可靠性 6.4 udp编程综合实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套接字的i/o模型 7.1 阻塞式i/o 7.1.1 读阻塞 7.1.2 写阻塞 7.1.3 会接宁建立的阻塞 7.1.4 实例一 7.1.5 实例二 7.2 非阻塞式i/o 7.2.1 读操作 7.2.2 写操作 7.2.3 建立连接过程 7.2.4 接收连接过程 7.2.5 非阻塞方式的实现 7.3 实例 7.3.1 taik实例 7.3.2 可处理并发服务的echo实例 第8章 套接字属性控制 8.1 获取和设置套接字属性 8.1.1 getsockopt函数和 setsockopt函数 8.1.2 通用套接字属性 8.2 ipv4和ipv6套接字属性 8.3 套接字属性控制 8.3.1 ioctl函数 8.3.2 fcntl函数 8.4 本章小结 提 高 篇 第9章 进程间通讯的同步 9.1 互斥锁 9.1.1 互斥锁的基本原理 9.1.2 互斥锁的基本操作函数 9.1.3 编程实例 9.2 条件变量 9.2.1 条件变量的基本过程 9.2.2 条件变量的操作函数 9.2.3 编程实例 9.3 读写锁 9.3.1 基本原理 9.3.2 读写锁的操作函数 9.4 记录上锁 9.4.1 记录上锁的基本原理 9.4.2 fcntl记录上锁 9.4.3 记录上锁应用举例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多路复用和信号驱动i/0 10.1 多路复用 10.1.1 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 10.1.2 select函数 10.1.3 select应用实例 10.2 poll函数 10.3 多路复用编程实例 10.4 信号驱动i/0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高级套接字i/0操作 11.1 send和recv函数 11.1.1 send函数 11.1.2 recv函数 11.2 readv和writev函数 11.2.1 readv函数 11.2.2 writev函数 11.3 sendto和recvfrom函数 11.3.1 sendto函数 11.3.2 recvfrom()函数 11.3.3 一个运用sendto()和recvfrom()函数的实例 11.4 recvmsg和sendmsg函数 11.5 辅助数据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多线程编程及网络应用 12.1 基本概念 12.1.1 引入多线程的原因 12.1.2 线程的基本概念 12.1.3 线程的分类 12.2 线程基础 12.2.1 线程的基本操作函数 12.2.2 简单的多线程编程 12.2.3 修改线程的属性 12.3 线程应用的同步 12.3.1 特定线程数据 12.3.2 互斥锁 12.3.3 条件变量 12.3.4 信号量 12.4 多线程编程的网络应用 12.4.1 函数的多线程安全性 12.4.2 多线程的实际应用 12.5 本章小结 第13章 ip协议及其属性 13.1 ipv4内容 13.1.1 ipv4数据报的格式 13.1.2 ipv4地址 13.1.3 ipv4选项 13.1.4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13.1.5 internet路由选择协议 13.1.6 ipv4的局限性及其缺点 13.2 ipv6内容 13.2.1 ipv6基本头部的格式 13.2.2 ipv4到ipv6的变化 13.2.3 ipv6地址 13.2.4 ipv6的扩展头部 13.2.5 ipv6路由选择 第14章 网络编程的安全性 14.1 系统子程序 14.1.1 i/0子程序 14.1.2 进程控制 14.1.3 文件属性 14.1.4 uid和gid的处理 14.2 标准c库 14.2.1 标准i/o 14.2.2 /etc/passwd处理 14.2.3 /etc/group的处理 14.2.4 加密子程序 14.2.5 运行shell 14.3 写安全的c程序 14.4 root程序的设计 14.5 本章小结 实例篇 实例一 ping 实例二 聊天室的实现 实例三 端口扫描程序 实例四 网页更新检查程序 实例五 sniffer的基本实现 实例六 ip包检查程序 实例七 ip欺骗实例 实例八 路由测试程序 实例九 linux防火墙的编写 实例十 守护进程 实例十一 普通文件传输协议(tftp) 附录 附录一 gcc命令选项 1.使用语法 2.选项 附录二 makefile文件的编写方法 1.makefile文件的基本结构 2.makefile文件编写规则 3.makefile变量 4.假象目的 5.函数 6.实用makefile举例 7.一个的功能齐全的makefile 附录三 gdb调试器 1.gdb的基本使用方法 2.gdb命令 3.在gdb下运行程序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 文件系统和进程系统  1.1 文件系统  1.1.1 文件系统的总体结构  1.1.2 文件结构和目录结构  1.2 文件系统的相关编程  1.3 进程系统  1.3.1 进程的概念  1.3.2 Linux描述进程的核心数据结构。  1.3.3 和进程相关的系统调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进程间通信和同步  2.1 信号的处理  2.1.1 Linux支持的信号  2.1.2 信号的捕获和处理  2.1.3 系统调用和信号的相互作用  2.1.4 pause和suspend函数  2.2 信号量  2.2.1 进程间的互斥  2.2.2 信号量的结构和信号量操作函数 . 2.2.3 应用示例  2.3 消息队列  2.3.1 消息队列的结构  2.3.2 消息队列的操作函数  2.3.3 应用示例  2.4 共享内存  2.4.1 共享内存的操作函数  2.4.2 应用示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CP/IP协议  3.1 OSI参考模型、协议和服务  3.2 协议和服务  3. 2.1 TCB/IP  3.2.2 TCP和UDP的比较  3.2.3 Internet上两主机进程间通信数据的封装和解包  3.2.4 IP地址、网络地址和网络掩码  3.2.5 传输层端口  3. 3 域名系统  3.4 域名解析和名字服务器  3. 4. 1 TCP协议  3.4.2 TCP的确认和超时重发机制  3.4.3 TCP头部格式(HeaderFFormat)  3.4.4 TCP连接的状态转移过程  3.5 IP数据包格式  3.6 Internet消息控制协议  本章小结 第二篇 初级应用篇  第四章 基本套接字编程实践  4.1 基本套接字函数族  4.1.1 socket编程的基本流程  4.1.2 函数socket  4.1. 3 函数connect  4.1. 4 函数bind  4.1.5 函数listen  4.1.6 函数accept  4.1.7 函数readwrite  4.1.8 函数close  4.2 应用示例  4.3 程序结果和异常说明  4.3.1 程序的运行结果  4.3. 2 程序的异常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阻塞套接字和单进程轮询服务器  5.1 无阻塞套接字  5.1.1 阻塞套接字的缺点  5.1. 2 阻塞和无阻塞的比较  5.1.3 无阻塞的实现  5.2 单进程轮询服务器工作方式  5. 3 应用示例  5.3.1 应用说明  5.3.2 应用源码  第六章 带外数据与多路复用、信号驱动的输入J输出模型  6.1 多路复用的输入/输出模型  6.1.1 多路复用模型的概念与select函数  6.1.2 应用示例  6.1.3 pselect函数对select的增强  6.2 信号驱动的输入/输出模型  6.3 系统I/O模型的总结  6.4 带外数据  6.4.1 带外数据的发送  6.4.2 带外数据的接收  6.4.3 带外数据接收方法的示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UDF数据报  7.1 UDP数据报的概述  7.2 UDP通信的过程  7.3 UDP的服务器和TCP服务器的比较  7.4 UDP的“连接”  7.5 应用示例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域名系统和通用套接字选项  8.1 域名系统  8.1.1 域名系统的回顾  8.1.2 通过地址获取主机信息  8.1.3 通过主机名获取主机信息  8.1.4 获取本地主机的信息  8.1.5 通过服务名获取服务端口  8.1.6 通过端口号获取服务名  8.2 套接字选项  8.2.1 获取和设置套接字选项  8.2.2 通用套接字选项  本章小结 第三篇 应用提高篇  第九章 高级套接字函数编程实践  9.1 函数recv和send  9.1.1 函数send  9.1.2 函数recv  9.1.3 应用示例  9.1.4 应用源码和分析  9.2 函数readv和writev  9.2.1 函数说明  9.2.2 应用示例  9.3 函数比recvmsg和sendmsg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守护进程和超级服务器inetd  10.1 守护进程的原理  10.2 编程实践  10.3 超级服务器inetd的工作原理  10.3.1 超级服务器的概念  10.3.2 超级服务器使用的配置文件  10.3.3 inetd处理并发服务的过程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数据结构的传输和xDR标准  11.1 数据结构的传送  11.1.1 数据结构传送的  11.1.2 简单的示例  11.2 XDR标准  11.2.1 XDR包含的数据类型  11.2.2 XDR实现的原理  11.2.3 XDR的转换函数库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BPC远程过程调用原理和实践  12.1 RPC的原理  12.1.1 XDR的更进一步  12.1.2 本地函数调用的过程  12.1.3 用远程调用来虚拟本地调用  12.2 RPC的实现  12.2.1 远程过程的标识  12.2.2 端口的动态映射  12.2.3 RPC的报文  12.2.4 RPC开发工具  12.2.5 设计的原则  12.3 应用示例:网络记事本  12.3.1 编写本地应用  12.3.2 Rpcgen构建RPC应用  12.3.3 编写RPC说明文件  12.3.4 修改客户端程序  12.3.5 修改服务器端程序  12.3.6 调用的完整过程  12.3.7 程序的结果、分析和总结  本章小结 第四篇 高级编程篇  第十三章 UNIX域套接字和并发服务器的预创建技术  13.1 UNIX域套接字  13.1.1 UNIX域的地址结构  13.1.2 UNIX(套接字使用的示例  13.1.3 传递文件描述符  13.2 并发服务器的预创建技术  13.2.1 预创建固定服务器进程的数量  13.2.2 动态的管理子进程  13.2.3 重用服务器子进程  本章小结  第十四章 原始套接字编程实践  14.1 原始套接字  14.1.1 原始套接字的创建  14.1.2 原始套接字的使用  14.1.3 IP包头和ICMP报文的C语言描述  14.2 Ping应用程序  14.2.1 程序设计  14.2.2 程序源码  14.3 IP套接字选项  14.3.1 IP_TTL选项  14.3.2 IP_TOS选项  14.3.3 IP_OPTIONS选项  14.3.4 IP_HDRINCL选项  本章小结  第十五章 多线程编程  15.1 线程的概念  15.1.1 线程的概念  15.1.2 线程的分类  15.1.3 线程的创建和等待函数  15.1.4 线程的属性函数  15.2 线程间的同步  15.2.1 无名信号量  15.2.2 互斥锁、条件变量和条件信号  15.2.3 线程和信号  15.3 在网络程序应用多线程  15.3.1 线程间参数的传递  15.3.2 线程安全函数的设计  15.3.3 多进程的并发服务器和多线程的并发服务器  15.3.4 客户端进程的多线程化  本章小结 第十六章 网络售票系统的简单模拟  16.1 系统的总体设计  16.1.1 应用的说明  16.1.2 数据格式的设计  16.1.3 服务器端的设计  16.1.4 客户端的设计  16.2 程序源码和解析  16.2.1 服务器端的源码  16.2.2 客户端的源码  本章小结
内容简介 《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是Linux服务器编程领域的经典著作,由资深Linux软件开发工程师撰写,从网络协议、服务器编程核心要素、原理机制、工具框架等多角度全面阐释了编写高性能Linux服务器应用的方法、技巧和思想。不仅理论全面、深入,抓住了重点和难点,还包含两个综合性案例,极具实战意义。 《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共17章,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对Linux服务器编程的核心基础——TCP/IP协议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阐述,包括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以及一个经典的TCP/IP通信案例;第二部分对高性能服务器编程的核心要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包含Linux网络编程API、高级I/O函数Linux服务器程序规范、高性能服务器程序框架、I/O复用、信号、定时器、高性能I/O框架库Libevent、多进程编程、多线程编程、进程池和线程池等内容,原理、技术与方法并重;第三部分从侧重实战的角度讲解了高性能服务器的优化与监测,包含服务器的调制、调试和测试,以及各种实用系统监测工具的使用等内容。 本书另外免费赠送一个负载均衡服务器程序的完整实际项目的源代码! 作者简介 游 双,资深Linux软件开发工程师,对Linux网络编程,尤其是服务器端的编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实战经验也十分丰富。曾就职于摩托罗拉,担任高级Linux软件工程师。此外,他还精通C++、Android、QT等相关的技术。活跃于Chinaunix等专业技术社区,发表了大量关于Linux网络编程的文章,深受社区欢迎。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TCPIP协议详解 第1章 TCPIP协议族 1.1 TCPIP协议族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协议 1.1.1 数据链路层 1.1.2 网络层 1.1.3 传输层 1.1.4 应用层 1.2 封装 1.3 分用 1.4 测试网络 1.5 ARP协议工作原理 1.5.1 以太网ARP请求应答报文详解 1.5.2 ARP高速缓存的查看和修改 1.5.3 使用tcpdump观察ARP通信过程 1.6 DNS工作原理 1.6.1 DNS查询和应答报文详解 1.6.2 Linux下访DNS服务 1.6.3 使用tcpdump观察DNS通信过程 1.7 socket和TCPIP协议族的关系 第2章 IP协议详解 2.1 IP服务的特点 2.2 IPv4头部结构 2.2.1 IPv4头部结构 2.2.2 使用tcpdump观察IPv4头部结构 2.3 IP分片 2.4 IP路由 2.4.1 IP模块工作流程 2.4.2 路由机制 2.4.3 路由表更新 2.5 IP转发 2.6 重定向 2.6.1 ICMP重定向报文 2.6.2 主机重定向实例 2.7 IPv6头部结构 2.7.1 IPv6固定头部结构 2.7.2 IPv6扩展头部 第3章 TCP协议详解 3.1 TCP服务的特点 3.2 TCP头部结构 3.2.1 TCP固定头部结构 3.2.2 TCP头部选项 3.2.3 使用tcpdump观察TCP头部信息 3.3 TCP连接的建立和关闭 3.3.1 使用tcpdump观察TCP连接的建立和关闭 3.3.2 半关闭状态 3.3.3 连接超时 3.4 TCP状态转移 3.4.1 TCP状态转移总图 3.4.2 TIME_WAIT状态 3.5 复位报文段 3.5.1 访不存在的端口 3.5.2 异常终止连接 3.5.3 处理半打开连接 3.6 TCP交互数据流 3.7 TCP成块数据流 3.8 带外数据 3.9 TCP超时重传 3.10 拥塞控制 3.10.1 拥塞控制概述 3.10.2 慢启动和拥塞避免 3.10.3 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 第4章 TCPIP通信案例:访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 4.1 实例总图 4.2 部署代理服务器 4.2.1 HTTP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4.2.2 部署squid代理服务器 4.3 使用tcpdump抓取传输数据包 4.4 访DNS服务器 4.5 本地名称查询 4.6 HTTP通信 4.6.1 HTTP请求 4.6.2 HTTP应答 4.7 实例总结 第二篇 深入解析高性能服务器编程 第5章 Linux网络编程基础API 5.1 socket地址API 5.1.1 主机字节序和网络字节序 5.1.2 通用socket地址 5.1.3 专用socket地址 5.1.4 IP地址转换函数 5.2 创建socket 5.3 命名socket 5.4 监听socket 5.5 接受连接 5.6 发起连接 5.7 关闭连接 5.8 数据读写 5.8.1 TCP数据读写 5.8.2 UDP数据读写 5.8.3 通用数据读写函数 5.9 带外标记 5.10 地址信息函数 5.11 socket选项 5.11.1 SO_REUSEADDR选项 5.11.2 SO_RCVBUF和SO_SNDBUF选项 5.11.3 SO_RCVLOWAT和SO_SNDLOWAT选项 5.11.4 SO_LINGER选项 5.12 网络信息API 5.12.1 gethostbyname和gethostbyaddr 5.12.2 getservbyname和getservbyport 5.12.3 getaddrinfo 5.12.4 getnameinfo 第6章 高级IO函数 6.1 pipe函数 6.2 dup函数和dup2函数 6.3 readv函数writev函数 6.4 sendfile函数 6.5 mmap函数和munmap函数 6.6 splice函数 6.7 tee函数 6.8 fcntl函数 第7章 Linux服务器程序规范 7.1 日志 7.1.1 Linux系统日志 7.1.2 syslog函数 7.2 用户信息 7.2.1 UID、EUID、GID和EGID 7.2.2 切换用户 7.3 进程间关系 7.3.1 进程组 7.3.2 会话 7.3.3 用ps命令查看进程关系 7.4 系统资源限制 7.5 改变工作目录和根目录 7.6 服务器程序后台化 第8章 高性能服务器程序框架 8.1 服务器模型 8.1.1 CS模型 8.1.2 P2P模型 8.2 服务器编程框架 8.3 IO模型 8.4 两种高效的事件处理模式 8.4.1 Reactor模式 8.4.2 Proactor模式 8.4.3 模拟Proactor模式 8.5 两种高效的并发模式 8.5.1 半同步半异步模式 8.5.2 领导者追随者模式 8.6 有限状态机 8.7 提高服务器性能的其他建议 8.7.1 池 8.7.2 数据复制 8.7.3 上下文切换和锁 第9章 IO复用 9.1 select系统调用 9.1.1 select API 9.1.2 文件描述符就绪条件 9.1.3 处理带外数据 9.2 poll系统调用 9.3 epoll系列系统调用 9.3.1 内核事件表 9.3.2 epoll_wait函数 9.3.3 LT和ET模式 9.3.4 EPOLLONESHOT事件 9.4 三组IO复用函数的比较 9.5 IO复用的高级应用一:非阻塞connect 9.6 IO复用的高级应用二:聊天室程序 9.6.1 客户端 9.6.2 服务器 9.7 IO复用的高级应用三:同时处理TCP和UDP服务 9.8 超级服务xinetd 9.8.1 xinetd配置文件 9.8.2 xinetd工作流程 第10章 信号 10.1 Linux信号概述 10.1.1 发送信号 10.1.2 信号处理方式 10.1.3 Linux信号 10.1.4 断系统调用 10.2 信号函数 10.2.1 signal系统调用 10.2.2 sigaction系统调用 10.3 信号集 10.3.1 信号集函数 10.3.2 进程信号掩码 10.3.3 被挂起的信号 10.4 统一事件源 10.5 网络编程相关信号 10.5.1 SIGHUP 10.5.2 SIGPIPE 10.5.3 SIGURG 第11章 定时器 11.1 socket选项SO_RCVTIMEO和SO_SNDTIMEO 11.2  SIGALRM信号 11.2.1 基于升序链表的定时器 11.2.2 处理非活动连接 11.3 IO复用系统调用的超时参数 11.4 高性能定时器 11.4.1 时间轮 11.4.2 时间堆 第12章 高性能IO框架库Libevent 12.1 IO框架库概述 12.2 Libevent源码分析 12.2.1 一个实例 12.2.2 源代码组织结构 12.2.3 event结构体 12.2.4 往注册事件队列添加事件处理器 12.2.5 往事件多路分发器注册事件 12.2.6 eventop结构体 12.2.7 event_base结构体 12.2.8 事件循环 第13章 多进程编程 13.1 fork系统调用 13.2 exec系列系统调用 13.3 处理僵尸进程 13.4 管道 13.5 信号量 13.5.1 信号量原语 13.5.2 semget系统调用 13.5.3 semop系统调用 13.5.4 semctl系统调用 13.5.5 特殊键值IPC_PRIVATE 13.6 共享内存 13.6.1 shmget系统调用 13.6.2 shmat和shmdt系统调用 13.6.3 shmctl系统调用 13.6.4 共享内存的POSIX方法 13.6.5 共享内存实例 13.7 消息队列 13.7.1 msgget系统调用 13.7.2 msgsnd系统调用 13.7.3 msgrcv系统调用 13.7.4 msgctl系统调用 13.8 IPC命令 13.9 在进程间传递文件描述符 第14章 多线程编程 14.1 Linux线程概述 14.1.1 线程模型 14.1.2 Linux线程库 14.2 创建线程和结束线程 14.3 线程属性 14.4 POSIX信号量 14.5 互斥锁 14.5.1 互斥锁基础API 14.5.2 互斥锁属性 14.5.3 死锁举例 14.6 条件变量 14.7 线程同步机制包装类 14.8 多线程环境 14.8.1 可重入函数 14.8.2 线程和进程 14.8.3 线程和信号 第15章 进程池和线程池 15.1 进程池和线程池概述 15.2 处理多客户 15.3 半同步半异步进程池实现 15.4 用进程池实现的简单CGI服务器 15.5 半同步半反应堆线程池实现 15.6 用线程池实现的简单Web服务器 15.6.1 http_conn类 15.6.2 main函数 第三篇 高性能服务器优化与监测 第16章 服务器调制、调试和测试 16.1 最大文件描述符数 16.2 调整内核参数 16.2.1 procsysfs目录下的部分文件 16.2.2 procsysnet目录下的部分文件 16.3 gdb调试 16.3.1 用gdb调试多进程程序 16.3.2 用gdb调试多线程程序 16.4 压力测试 第17章 系统监测工具 17.1 tcpdump 17.2 lsof 17.3 nc 17.4 strace 17.5 netstat 17.6 vmstat 17.7 ifstat 17.8 mpstat
目 录 译者序 译者简介 前言 第1章 UNIX基础知识 1 1.1 引言 1 1.2 登录 1 1.2.1 登录名 1 1.2.2 shell 1 1.3 文件和目录 2 1.3.1 文件系统 2 1.3.2 文件名 2 1.3.3 路径名 2 1.3.4 工作目录 4 1.3.5 起始目录 4 1.4 输入和输出 5 1.4.1 文件描述符 5 1.4.2 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 出错 5 1.4.3 不用缓存的I/O 5 1.4.4 标准I/O 6 1.5 程序和进程 7 1.5.1 程序 7 1.5.2 进程和进程ID 7 1.5.3 进程控制 7 1.6 ANSI C 9 1.6.1 函数原型 9 1.6.2 类属指针 9 1.6.3 原始系统数据类型 10 1.7 出错处理 10 1.8 用户标识 11 1.8.1 用户ID 11 1.8.2 组ID 12 1.8.3 添加组ID 12 1.9 信号 12 1.10 UNIX时间值 14 1.11 系统调用和库函数 14 1.12 小结 16 习题 16 第2章 UNIX标准化及实现 17 2.1 引言 17 2.2 UNIX标准化 17 2.2.1 ANSI C 17 2.2.2 IEEE POSIX 18 2.2.3 X/Open XPG3 19 2.2.4 FIPS 19 2.3 UNIX实现 19 2.3.1 SVR4 20 2.3.2 4.3+BSD 20 2.4 标准和实现的关系 21 2.5 限制 21 2.5.1 ANSI C限制 22 2.5.2 POSIX限制 22 2.5.3 XPG3限制 24 2.5.4 sysconf、pathconf 和fpathconf 函数 24 2.5.5 FIPS 151-1要求 28 2.5.6 限制总结 28 2.5.7 未确定的运行时间限制 29 2.6 功能测试宏 32 2.7 基本系统数据类型 32 2.8 标准之间的冲突 33 2.9 小结 34 习题 34 第3章 文件I/O 35 3.1 引言 35 3.2 文件描述符 35 3.3 open函数 35 3.4 creat函数 37 3.5 close函数 37 3.6 lseek函数 38 3.7 read函数 40 3.8 write函数 41 3.9 I/O的效率 41 3.10 文件共享 42 3.11 原子操作 45 3.11.1 添加至一个文件 45 3.11.2 创建一个文件 45 3.12 dup和dup2函数 46 3.13 fcntl函数 47 3.14 ioctl函数 50 3.15 /dev/fd 51 3.16 小结 52 习题 52 第4章 文件和目录 54 4.1 引言 54 4.2 stat, fstat和lstat函数 54 4.3 文件类型 55 4.4 设置-用户-ID和设置-组-ID 57 4.5 文件存取许可权 58 4.6 新文件和目录的所有权 60 4.7 access函数 60 4.8 umask函数 62 4.9 chmod和fchmod函数 63 4.10 粘住位 65 4.11 chown, fchown和 lchown函数 66 4.12 文件长度 67 4.13 文件截短 68 4.14 文件系统 69 4.15 link, unlink, remove和rename 函数 71 4.16 符号连接 73 4.17 symlink 和readlink函数 76 4.18 文件的时间 76 4.19 utime函数 78 4.20 mkdir和rmdir函数 79 4.21 读目录 80 4.22 chdir, fchdir和getcwd函数 84 4.23 特殊设备文件 86 4.24 sync和fsync函数 87 4.25 文件存取许可权位小结 88 4.26 小结 89 习题 89 第5章 标准I/O库 91 5.1 引言 91 5.2 流和FILE对象 91 5.3 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出错 91 5.4 缓存 91 5.5 打开流 94 5.6 读和写流 96 5.6.1 输入函数 96 5.6.2 输出函数 97 5.7 每次一行I/O 98 5.8 标准I/O的效率 99 5.9 二进制I/O 100 5.10 定位流 102 5.11 格式化I/O 103 5.11.1 格式化输出 103 5.11.2 格式化输入 103 5.12 实现细节 104 5.13 临时文件 105 5.14 标准I/O的替代软件 108 5.15 小结 108 习题 108 第6章 系统数据文件和信息 110 6.1 引言 110 6.2 口令文件 110 6.3 阴影口令 112 6.4 组文件 113 6.5 添加组ID 114 6.6 其他数据文件 115 6.7 登录会计 116 6.8 系统标识 116 6.9 时间和日期例程 117 6.10 小结 121 习题 121 第7章 UNIX进程的环境 122 7.1 引言 122 7.2 main 函数 122 7.3 进程终止 122 7.3.1 exit和_exit函数 122 7.3.2 atexit函数 124 7.4 命令行参数 125 7.5 环境表 126 7.6 C程序的存储空间布局 126 7.7 共享库 127 7.8 存储器分配 128 7.9 环境变量 130 7.10 setjmp 和longjmp函数 132 7.10.1 自动、寄存器和易失变量 134 7.10.2 自动变量的潜在 136 7.11 getrlimit 和setrlimit函数 136 7.12 小结 139 习题 140 第8章 进程控制 141 8.1 引言 141 8.2 进程标识 141 8.3 fork函数 142 8.4 vfork 函数 145 8.5 exit函数 147 8.6 wait和waitpid函数 148 8.7 wait3和wait4函数 152 8.8 竞态条件 153 8.9 exec函数 156 8.10 更改用户ID和组ID 160 8.10.1 setreuid 和setregid函数 162 8.10.2 seteuid和 setegid函数 163 8.10.3 组ID 163 8.11 解释器文件 164 8.12 system函数 167 8.13 进程会计 171 8.14 用户标识 175 8.15 进程时间 176 8.16 小结 178 习题 178 第9章 进程关系 180 9.1 引言 180 9.2 终端登录 180 9.2.1 4.3+BSD终端登录 180 9.2.2 SVR4终端登录 182 9.3 网络登录 182 9.3.1 4.3+BSD网络登录 182 9.3.2 SVR4网络登录 183 9.4 进程组 183 9.5 对话期 184 9.6 控制终端 185 9.7 tcgetpgrp 和tcsetpgrp函数 187 9.8 作业控制 187 9.9 shell执行程序 189 9.10 孤儿进程组 193 9.11 4.3+BSD实现 195 9.12 小结 197 习题 197 第10章 信号 198 10.1 引言 198 10.2 信号的概念 198 10.3 signal函数 203 10.3.1 程序起动 205 10.3.2 进程创建 206 10.4 不可靠的信号 206 10.5 断的系统调用 207 10.6 可再入函数 209 10.7 SIGCLD语义 211 10.8 可靠信号术语和语义 213 10.9 kill和raise函数 213 10.10 alarm和pause函数 214 10.11 信号集 219 10.12 sigprocmask 函数 220 10.13 sigpending函数 222 10.14 sigaction函数 223 10.15 sigsetjmp 和siglongjmp函数 226 10.16 sigsuspend函数 229 10.17 abort函数 234 10.18 system函数 235 10.19 sleep函数 240 10.20 作业控制信号 241 10.21 其他特征 243 10.21.1 信号名字 243 10.21.2 SVR4信号处理程序的附 加参数 244 10.21.3 4.3+BSD信号处理程序的附 加参数 244 10.22 小结 244 习题 244 第11章 终端I/O 246 11.1 引言 246 11.2 综述 246 11.3 特殊输入字符 250 11.4 获得和设置终端属性 254 11.5 终端选择标志 254 11.6 stty命令 258 11.7 波特率函数 259 11.8 行控制函数 260 11.9 终端标识 260 11.10 规范方式 263 11.11 非规范方式 266 11.12 终端的窗口大小 270 11.13 termcap, terminfo和 curses 271 11.14 小结 272 习题 272 第12章 高级I/O 273 12.1 引言 273 12.2 非阻塞I/O 273 12.3 记录锁 275 12.3.1 历史 276 12.3.2 fcntl记录锁 276 12.3.3 锁的隐含继承和释放 280 12.3.4 4.3+BSD的实现 281 12.3.5 建议性锁和强制性锁 284 12.4 流 288 12.4.1 流消息 289 12.4.2 putmsg和putpmsg函数 290 12.4.3 流ioctl操作 291 12.4.4 write至流设备 294 12.4.5 写方式 294 12.4.6 getmsg和getpmsg函数 294 12.4.7 读方式 295 12.5 I/O多路转接 296 12.5.1 select函数 298 12.5.2 poll函数 301 12.6 异步I/O 303 12.6.1 SVR4 303 12.6.2 4.3+BSD 303 12.7 readv和writev函数 304 12.8 readn和writen函数 306 12.9 存储映射I/O 307 12.10 小结 311 习题 311 第13章 精灵进程 312 13.1 引言 312 13.2 精灵进程的特征 312 13.3 编程规则 313 13.4 出错记录 314 13.4.1 SVR4流log驱动程序 315 13.4.2 4.3+BSD syslog设施 316 13.5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319 13.6 小结 319 习题 319 第14章 进程间通信 320 14.1 引言 320 14.2 管道 320 14.3 popen和pclose函数 325 14.4 协同进程 330 14.5 FIFO 333 14.6 系统V IPC 335 14.6.1 标识符和关键字 336 14.6.2 许可权结构 337 14.6.3 结构限制 337 14.6.4 优点和缺点 337 14.7 消息队列 338 14.8 信号量 342 14.9 共享存储 346 14.10 客户机-服务器属性 351 14.11 小结 353 习题 353 第15章 高级进程间通信 355 15.1 引言 355 15.2 流管道 355 15.3 传送文件描述符 358 15.3.1 SVR4 360 15.3.2 4.3BSD 361 15.3.3 4.3+BSD 364 15.4 open服务器第1版 366 15.5 客户机-服务器连接函数 371 15.5.1 SVR4 372 15.5.2 4.3+BSD 375 15.6 open服务器第2版 378 15.7 小结 385 习题 385 第16章 数据库函数库 386 16.1 引言 386 16.2 历史 386 16.3 函数库 386 16.4 实现概述 388 16.5 集式或非集式 390 16.6 并发 391 16.6.1 粗锁 391 16.6.2 细锁 391 16.7 源码 392 16.8 性能 409 16.8.1 单进程的结果 410 16.8.2 多进程的结果 410 16.9 小结 412 习题 412 第17章 与PostScript打印机通信 413 17.1 引言 413 17.2 PostScript通信机制 413 17.3 假脱机打印 415 17.4 源码 417 17.5 小结 434 习题 434 第18章 调制解调器拨号器 435 18.1 引言 435 18.2 历史 435 18.3 程序设计 436 18.4 数据文件 437 18.5 服务器设计 439 18.6 服务器源码 439 18.7 客户机设计 463 18.7.1 终端行规程 463 18.7.2 一个进程还是两个进程 464 18.8 客户机源码 465 18.9 小结 474 习题 474 第19章 伪终端 476 19.1 引言 476 19.2 概述 476 19.2.1 网络登录服务器 477 19.2.2 script程序 478 19.2.3 expect程序 479 19.2.4 运行协同进程 479 19.2.5 观看长时间运行程序的输出 479 19.3 打开伪终端设备 480 19.3.1 SVR4 481 19.3.2 4.3+BSD 482 19.4 pty_fork函数 484 19.5 pty程序 486 19.6 使用pty程序 489 19.6.1 utmp文件 489 19.6.2 作业控制交互 489 19.6.3 检查长时间运行程序的输出 491 19.6.4 script程序 491 19.6.5 运行协同进程 492 19.6.6 用非交互模式驱动交互式 程序 492 19.7 其他特性 494 19.7.1 打包模式 494 19.7.2 远程模式 494 19.7.3 窗口大小变化 495 19.7.4 信号发生 495 19.8 小结 495 习题 495 附录A 函数原型 497 附录B 其他源代码 512 附录C 习题答案 518 参考书目 536 本书全面介绍了UNIX系统的程序设计界面—系统调用界面和标准C库提供的许多函数。 本书的前15章着重于理论知识的阐述,主要内容包括UNIX文件和目录、进程环境、进程控制、进程间通信以及各种I/O。在此基础上,分别按章介绍了多个应用实例,包括如何创建数据库函数库,PostScript 打印机驱动程序,调制解调器拨号器及在伪终端上运行其他程序的程序等。 本书内容丰富权威,概念清晰精辟,一直以来被誉为UNIX编程的“圣经”,对于所有UNIX程序员—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家级人士—都是一本无价的参考书籍。

23,124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Linux/Unix社区 应用程序开发区
社区管理员
  • 应用程序开发区社区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