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系统串口只能接收到一次数据

带着小牛捉泥鳅 2011-08-13 08:56:39
环境如下:开发板使用/dev/ttyS0 通过串口与WINDOWS XP主机通信,主机使用调试助手。

在开发板上 配置参数如下:
int set_Parity(int fd, int databits, int stopbits, int parity)
{
struct termios options;
if (tcgetattr(fd, &options) != 0)
{
perror("SetupSerial 1");
return (1);
}
cfmakeraw(&options);
options.c_cflag &= ~CSIZE;

switch (databits)
/*设置数据位数*/
{
case 7:
options.c_cflag |= CS7;
break;
case 8:
options.c_cflag |= CS8;
break;
default:
fprintf(stderr, "Unsupported data size\n");
return (1);
}
switch (parity)
{
case 'n':
case 'N':
options.c_cflag &= ~PARENB; /* Clear parity enable */
options.c_iflag &= ~INPCK; /* Enable parity checking */
options.c_lflag &= ~(ICANON | ECHO | ECHOE | ISIG); /*Input*/
options.c_oflag &= ~OPOST; /*Output*/
break;
case 'o':
case 'O':
options.c_cflag |= (PARODD | PARENB); /* 设置为奇效验*/
options.c_iflag |= INPCK; /* Disnable parity checking */
break;
case 'e':
case 'E':
options.c_cflag |= PARENB; /* Enable parity */
options.c_cflag &= ~PARODD; /* 转换为偶效验*/
options.c_iflag |= INPCK; /* Disnable parity checking */
break;
case 'S':
case 's': /*as no parity*/
options.c_cflag &= ~PARENB;
options.c_cflag &= ~CSTOPB;
break;
default:
fprintf(stderr, "Unsupported parity\n");
return (1);
}
/* 设置停止位*/
switch (stopbits)
{
case 1:
options.c_cflag &= ~CSTOPB;
break;
case 2:
options.c_cflag |= CSTOPB;
break;
default:
fprintf(stderr, "Unsupported stop bits\n");
return (1);
}
/* Set input parity option */
if (parity != 'n')
options.c_iflag |= INPCK;

options.c_cc[VTIME] = 0; /* 设置超时15 seconds*/
options.c_cc[VMIN] = 0; /* Update the options and do it NOW */

tcflush(fd, TCIFLUSH);
if (tcsetattr(fd, TCSANOW, &options) != 0)
{
perror("SetupSerial 3");
return (1);
}
return (0);
}

然后调用读取接口(通过select(fd)的方式):
int read_datas_ttyS0(char *rcv_buf, int sec, int usec)
{
int retval;
fd_set rfds;
struct timeval tv;
int st = 0;
int ret = 0;
int pos = 0;
tv.tv_sec = sec;
tv.tv_usec = usec;

while (1)
{
FD_ZERO(&rfds);
FD_SET(g_fdSerialPort, &rfds);
retval = select(g_fdSerialPort + 1, &rfds, NULL, NULL, &tv);
if (retval == -1)
{
return -1; //有错误发生
}
else if (retval)
{
ret = read(g_fdSerialPort, rcv_buf + pos, 1024);
/*log_write(
LOG_LEVEL_TRACK,
"__FILE__:%s __LINE__:%d LEVEL:%d receive data is:%s, length is :%d\n",
__FILE__, __LINE__, LOG_LEVEL_TRACK, rcv_buf, ret);*/
if (ret >= 0)
{
/*back_light(1);
text_out(0, 0, (const unsigned char *) "read data ");
text_out(0, 20, (const unsigned char *) &rcv_buf[3]);

sleep(10);
log_write(
LOG_LEVEL_TRACK,
"__FILE__:%s __LINE__:%d LEVEL:%d receive data is:%s, length is :%d\n",
__FILE__, __LINE__, LOG_LEVEL_TRACK, rcv_buf, ret);*/
pos += ret;
st = checkProtocol(rcv_buf, pos);
if (0 == st) //表示接受到了完整的协议包
{
log_write(
LOG_LEVEL_TRACK,
"__FILE__:%s __LINE__:%d LEVEL:%d protocol is compleate\n",
__FILE__, __LINE__, LOG_LEVEL_TRACK);
return 0;
}
else
{
/*log_write(
LOG_LEVEL_TRACK,
"__FILE__:%s __LINE__:%d LEVEL:%d protocol is not compleate\n",
__FILE__, __LINE__, LOG_LEVEL_TRACK);*/
continue;
}
}
else
{
return -1;
}

}
else //超时
{

//超时之前检查是否已经读取到了完整的协议包
st = checkProtocol(rcv_buf, pos);
/*log_write(
LOG_LEVEL_TRACK,
"__FILE__:%s __LINE__:%d LEVEL:%d timeout from readttys0 st is :%d\n",
__FILE__, __LINE__, LOG_LEVEL_TRACK, pos);*/
if (0 == st) //表示接受到了完整的协议包
{
return 0;
}
else
{
return -2; //被刺监听超时
}

}
} //end while()
}

main()
{
while (g_SystemStatus.getSytemStatus()) //POS系统在线
{
lcd_clear();
back_light(1);
memset(buffer, 0, BUFFER_LENGTH); //清空缓冲区
//读串口
st = read_datas_ttyS0(buffer, 0, TTY_TIMEOUTS); //超时时间为100ms
if (0 == st) //读到指令数据
{
unsigned char txt[20] = "";
sprintf((char *) txt, "st:%d,cmd:%x,len%d", st, buffer[2],
buffer[1]);
back_light(1);
text_out(0, 40, txt);
//write_datas_tty("=====ok====", strlen("=====ok===="));
sleep(3);
log_write(
LOG_LEVEL_TRACK,
"__FILE__:%s __LINE__:%d LEVEL:%d length %d:process the user command :%x\n",
__FILE__, __LINE__, LOG_LEVEL_TRACK, buffer[1], buffer[2]);

//TODO 处理PC发送过来的指令,
//command_process(buffer);

}
else //用户没有命令过来,执行例行的操作
{
unsigned char txt[20] = "";
sprintf((char *) txt, "N:st:%d,cmd:%x,len%d", st, buffer[2],
buffer[1]);
// lcd_clear();
text_out(0, 52, txt);
//write_datas_tty("=====err====", strlen("=====err===="));
sleep(2);
//states_comman_process();
} //end else (no new command serial port )
} //end while(status == is run)
}
问题情况如下:main中只有第一次读取到的数据能接收到,read_datas_ttyS0()返回值为0,第二次以及以后都返回-2,超时,
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如果把//write_datas_tty("=====ok====", strlen("=====ok===="));
这个启用,其内部就是对write接口的封装,就又可以读取到第二次PC主机发送过来的数据了,我猜测是不是每次读取数据之前都应该配置下串口??请各位高手帮帮忙!
...全文
431 3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3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zhenghn2010 2011-08-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你注意select这块 好像你的read是通过阻塞监听来实现的。
一般使用一次后,就不要用了 要重新select来设置。
pro_or_gram 2011-08-1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是使用 polling 轮询,还是 interrupt 中断方式读取数据的呢?

代码有些乱,没注意到你使用哪种方式处理的

bjtea 2011-08-1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串口配置1次之后,只要你没改变它,不需要再第2次配置;
先把程序简化后再调试,发现问题
资源大于15MB分2次上传。 清晰度一般。加到11章 第12,13章没有。 第1章 嵌入式系统基础. 1.1 嵌入式系统简介 1.1.1 嵌入式系统定义 1.1.2 嵌入式系统与PC 1.1.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1.2.1 嵌入式系统现状 1.2.2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1.3 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实时操作系统 1.3.1 Linux 1.3.2 uC/OS 1.3.3 Windows CE 1.3.4 VxWorks 1.3.5 Palm OS 1.3.6 QNX 1.4 嵌入式系统选型 第2章 基于ARM9处理器的硬件开发平台 2.1 ARM处理器简介 2.1.1 ARM公司简介 2.1.2 ARM微处理器核 .2.2 ARM9微处理器简介 2.2.1 与ARM7处理器的比较 2.2.2 三星S3C2410X处理器详解 2.3 FS2410开发平台 第3章 创建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 3.1 嵌入式Linux的开发环境 3.2 Cygwin 3.3 虚拟机 3.4 交叉编译的预备知识 3.4.1 Make命令和Makefile文件 3.4.2 binutils工具包 3.4.3 gcc编译器 3.4.4 Glibc库 3.4.5 GDB 3.5 交叉编译 3.5.1 创建编译环境 3.5.2 编译binutils 3.5.3 编译bootstrap_gcc 3.5.4 编译Glibc 3.5.5 编译完整的gcc 3.5.6 编译GDB 3.5.7 成果 3.5.8 其他交叉编译方法 3.6 通过二进制软件包创建交叉编译环境 3.7 开发套件 第4章 调试嵌入式系统程序 4.1 嵌入式系统调试方法 4.1.1 实时在线仿真 4.1.2 模拟调试 4.1.3 软件调试 4.1.4 BDM/JTAG调试 4.2 ARM仿真器 4.2.1 techorICE ARM仿真器 4.2.2 ARM仿真器工作原理 4.2.3 ARM仿真器的系统功能层次 4.2.4 使用仿真器和ADS Debugger调试ARM开发板 4.3 JTAG接口 4.3.1 JTAG引脚定义 4.3.2 通过JTAG烧写Flash 4.3.3 烧写Flash技术内幕 第5章 Bootloader 5.1 嵌入式系统的引导代码 5.1.1 初识Bootloader 5.1.2 Bootloader的启动流程 5.2 Bootloader之vivi 5.2.1 vivi简介 5.2.2 vivi的配置与编译 5.2.3 vivi代码导读 5.3 Bootloader之U-Boot 5.3.1 U-Boot代码结构分析 5.3.2 编译U-Boot代码 5.3.3 U-Boot代码导读 5.3.4 U-Boot命令 5.4 FS2410的Bootloader 第6章 Linux系统在ARM平台的移植 6.1 移植的概念 6.2 Linux内核结构 6.3 Linux-2.4内核向ARM平台的移植 6.3.1 根目录 6.3.2 arch目录 6.3.3 arch/arm/boot目录 6.3.4 arch/arm/def-configs目录 6.3.5 arch/arm/kernel目录 6.3.6 arch/arm/mm目录 6.3.7 arch/arm/mach-s3c2410目录 6.4 Linux-2.6内核向ARM平台的移植 6.4.1 定义平台和编译器 6.4.2 arch/arm/mach-s3c2410/devs.c 6.4.3 arch/arm/mach-s3c2410/mach-fs2410.c 6.4.4 串口输出 6.5 编译Linux内核 6.5.1 代码成熟等级选项 6.5.2 通用的一些选项 6.5.3 和模块相关的选项 6.5.4 和块相关的选项 6.5.5 和系统类型相关的选项 6.5.6 和总线相关的选项 6.5.7 和内核特性相关的选项 6.5.8 和系统启动相关的选项 6.5.9 和浮点运算相关的选项 6.5.10 用户空间使用的二进制文件格式的选项 6.5.11 和电源管理相关的选项 6.5.12 和网络协议相关的选项 6.5.13 和设备驱动程序相关的选项 6.5.14 和文件系统相关的选项 6.5.15 和程序性能分析相关的选项 6.5.16 和内核调试相关的选项 6.5.17 和安全相关的选项 6.5.18 和加密算法相关的选项 6.5.19 库选项 6.5.20 保存内核配置 第7章 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7.1 设备驱动概述 7.1.1 设备驱动和文件系统的关系 7.1.2 设备类型分类 7.1.3 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7.2 设备驱动基础 7.2.1 设备驱动中关键数据结构 7.2.2 字符设备驱动开发 第8章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8.1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简介 8.1.1 device数据结构 8.1.2 sk_buff数据结构 8.1.3 内核的驱动程序接口 8.2 以太网控制器CS8900A 8.2.1 特性 8.2.2 工作原理 8.2.3 电路连接 8.2.4 引脚 8.2.5 操作模式 8.3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实例 8.3.1 初始化函数 8.3.2 打开函数 8.3.3 关闭函数 8.3.4 发送函数 8.3.5 接收函数 8.3.6 中断处理函数 第9章 USB驱动程序开发 9.1 USB驱动程序简介 9.1.1 USB背景知识 9.1.2 Linux内核对USB规范的支持 9.1.3 OHCI简介 9.2 Linux下USB系统文件结点 9.3 USB主机驱动结构 9.3.1 USB数据传输时序 9.3.2 USB设备连接/断开时序 9.4 主要数据结构及接口函数 9.4.1 数据传输管道 9.4.2 统一的USB数据传输块 9.4.3 USBD数据描述 9.4.4 USBD与HCD驱动程序接口 9.4.5 USBD层的设备管理 9.4.6 设备类驱动与USBD接口 9.5 USBD文件系统接口 9.5.1 设备驱动程序访问 9.5.2 设备拓扑访问 9.5.3 设备信息访问 9.6 设备类驱动与文件系统接口 9.7 USB HUB驱动程序 9.7.1 HUB驱动初始化 9.7.2 HUB Probe相关函数 9.8 OHCI HCD实现 9.8.1 OHCI驱动初始化 9.8.2 与USBD连接 9.8.3 OHCI根HUB 9.9 扫描仪设备驱动程序 9.9.1 USBD接口 9.9.2 文件系统接口 9.10 USB主机驱动在S3C2410X平台的实现 9.10.1 USB主机控制器简介 9.10.2 驱动程序的移植 第10章 图形用户接口 10.1 嵌入式系统中的GUI简介 10.1.1 MicroWindows 10.1.2 MiniGUI 10.1.3 Qt/Embedded 10.2 MiniGUI编程 10.2.1 MiniGUI移植 10.2.2 MiniGUI编程 10.3 初识Qt/Embedded 10.3.1 Qt介绍 10.3.2 系统要求 10.3.3 Qt的架构 10.4 Qt/Embedded嵌入式图形开发基础 10.4.1 建立Qt/Embedded 开发环境 10.4.2 认识Qt/Embedded开发环境 10.4.3 窗体 10.4.4 对话框 10.4.5 外形与感觉 10.4.6 国际化 10.5 Qt/Embedded实战演练 10.5.1 安装Qt/Embedded工具开发包 10.5.2 交叉编译Qt/Embedded库 10.5.3 Hello,World 10.5.4 发布Qt/Embedded程序到目标板 10.5.5 添加一个Qt/Embedded应用到QPE 第11章 Java虚拟机的移植 11.1 Java虚拟机概述 11.1.1 Java虚拟机的概念 11.1.2 J2ME 11.1.3 KVM 11.2 Java虚拟机的移植 11.2.1 获得源码 11.2.2 编译环境的建立 11.2.3 JDK的安装 11.2.4 KVM的移植及编译 11.2.5 KVM的测试 11.3 其他可选的虚拟机 11.4 性能优化

2,425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硬件/嵌入开发 其他硬件开发
社区管理员
  • 其他硬件开发社区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