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c++编写仿真电路的算法问题

FKunLam 2012-02-25 02:21:31
谁有这方面的了解呀????我是新手来的,想在这方面学习,我已经vc++的基本知识了,请大侠们指教。谢谢
...全文
430 11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11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cpuzer 2012-03-0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h参数模型的实现搞定了再谈别的问题
FKunLam 2012-03-0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9 楼 jennyvenus 的回复:]
估计国内也没有多少对模电大彻大悟的人物,就拿导线来说,材料、线型,宽度、厚度,布线等等所有的都会对仿真效果有影响。

怎么学可真是难了。
[/Quote]嗯嗯,我想也是这样呀,不过我就是刚刚接触的,所以了解还不是很多
hdg3707 2012-03-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6 楼 lfk0120 的回复:]
引用 4 楼 hdg3707 的回复:
看楼主想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仿真到电路是否合适,就需要精通模电,这样不光是通过画图形来显示电路,还得画波形来显示电路是否合适及干扰程序.这工作量非常大.
如果只是显示电路,就简单了,就是个画各个元件,然后显示出电路图
嗯嗯,首先就是显示电路,之后才判断电路是否合适。你说编程思路又如何呢?
[/Quote]
如果是单纯的显示电路,那就把常用的元件画出来,比如:
电阻:需要两个脚,1脚,2脚
电容:需要两个脚,1脚,2脚
电感:需要两个脚,1脚,2脚,这是最简单的电感
运放:这个复杂,把常用运放画出来,管脚数和定义看相应的手册
二极管:需要两个脚,1脚,2脚,这是最简单的二极管
相应的元件库做好后,就可以再做个类似组态软件那样的操作界面,这又是个工作量,这样,从界面拖出一个元件后就可以自动连接或手工连接,总之这个软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就是做个简单的都需要一定的工作量
用户 昵称 2012-03-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估计国内也没有多少对模电大彻大悟的人物,就拿导线来说,材料、线型,宽度、厚度,布线等等所有的都会对仿真效果有影响。

怎么学可真是难了。
FKunLam 2012-02-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4 楼 hdg3707 的回复:]
看楼主想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仿真到电路是否合适,就需要精通模电,这样不光是通过画图形来显示电路,还得画波形来显示电路是否合适及干扰程序.这工作量非常大.
如果只是显示电路,就简单了,就是个画各个元件,然后显示出电路图
[/Quote]嗯嗯,首先就是显示电路,之后才判断电路是否合适。你说编程思路又如何呢?
FKunLam 2012-02-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3 楼 jennyvenus 的回复:]
模电就是数学,先从基本的器件来写成吧,二级管就相当复杂。
[/Quote]哦哦,原来这就叫模电,谢谢,我又学到东西了,那基本的器件又怎样写呀?请指教!!!
hdg3707 2012-02-2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看楼主想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仿真到电路是否合适,就需要精通模电,这样不光是通过画图形来显示电路,还得画波形来显示电路是否合适及干扰程序.这工作量非常大.
如果只是显示电路,就简单了,就是个画各个元件,然后显示出电路图
用户 昵称 2012-02-2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模电就是数学,先从基本的器件来写成吧,二级管就相当复杂。
  • 打赏
  • 举报
回复
http://wenku.baidu.com/view/a252b3c25fbfc77da269b1c7.html
定义数据结构如下: typedef struct tagMyNode { Mytype type; //元件类型 MySubtype Subtype; //元件子类型 tagMyNode* input1; //输入端1 tagMyNode* input2; //输入端1 tagMyNode* output1; //输出端1 UINT input1value; //输入端input1的值 UINT input2value; //输入端input2的值 UINT output1value; //输出端output1的值 int inputs; //当前已经有几个输入端有值 int number; //对于输入结点的序号 CPoint Orgpoint; //记录元件左上角位置 int width; //记录元件宽度 int height; //记录元件高度 }MyNode;  元件类型:元件类型Mytype type中Mytype是一个枚举类型定义如下: enum Mytype { Node, //结点 Gate, //门 }; 分为两种类型:Node结点和Gate门。  元件子类型:元件子类型MySubtype Subtype中MySubtype也是一个枚举类 型,定义如下: enum MySubtype { Input, //输入端 Output, //输出端 ANDGate, //与门 ORGate, //或门 NOTGate, //非门 NORGate, //或非门 NANDGate, //与非门 XORGate, //异或门 };  指针连接: tagMyNode* input1; tagMyNode* input2; tagMyNode* output1 是指向此结点的指针。由于元件之间是要相互连接的,于是设置这几个指针用于元件之间的连接。其中特殊情况有: 非门:由于非门只有一个输入端,所以非门不用tagMyNode* input2; 输入结点:输入结点只有一个链接端(这里称之为触点),采用tagMyNode* output1 输出结点:同输入结点,只有一个触点,采用tagMyNode* input1;  保存触点值:由于要进行仿真计算,所以还需保存各个触点的值: UINT input1value; UINT input2value; UINT output1value; 同指针连接,有3种特殊情况: 非门:不用UINT input2value; 输入结点:采用UINT output1value; 输出结点:采用UINT input1value;  进位标志:int inputs; 在进行仿真计算时,要用进位标志辅助计算。如与门只有在两个输入端都有值时,即inputs==2时,才能进位。  输入结点序号:int number; 每个输入结点都有不同的序号,从1开始递增。  元件位置和大小: CPoint Orgpoint; int width; int height; Orgpoint用于记录元件在视图中左上角的坐标 width用于记录元件宽度 height用于记录元件高度  电路图编辑模块 电路图编辑模块又分为两个子模块:鼠标放置元件模块,鼠标连接元件模块 首先在工具栏中可以选择这两种状态,如图4 图4 在按钮上单击可以切换状态。 定义一个枚举类型MyStatus来记录当前状态: enum MyStatus { NONE, //鼠标连接元件状态 ANDGATE, ORGATE, NOTGATE, NORGATE, NANDGATE, XORGATE, NODEINPUT, NODEOUTPUT }; MyStatus Status; 其中:NONE为鼠标连接状态,其他为鼠标放置状态。  鼠标放置元件模块 其算法如图5: 图5  DrawObject函数: 首先根据Status的状态,即六个门,两个端结点。共8种来调用DrawObject函数  引入准备好的八张位图(六个门,两个端) CBitmap MyBitMap; MyBitMap.LoadBitmap (nID);  将引入的位图拷贝入窗体窗户区 BITMAP bmpInfo; MyBitMap.GetBitmap (&bmpInfo); pOldBitmap=dc.SelectObject (&MyBitMap); ClientDC.BitBlt (point.x ,point.y,bmpInfo.bmWidth ,bmpInfo.bmHeight,&dc,0,0,SRCAND); dc.SelectObject (pOldBitmap);  用全局变量bmWidth和bmHeight来保存元件的宽度和高度 bmWidth=bmpInfo.bmWidth ; bmHeight=bmpInfo.bmHeight ;  CreateMyObject函数 函数声明为:CreateMyObject(Mytype type, MySubtype Subtype, CPoint point)  初始化元件 MyNode* pNode=new MyNode; pNode->type =type; pNode->Subtype =Subtype; pNode->input1 =0; pNode->input2 =0; pNode->output1 =0; pNode->output2 =0; pNode->Orgpoint =point; pNode->width =bmWidth; pNode->height =bmHeight; pNode->input1value =0; pNode->input2value =0; pNode->output1value =0; pNode->inputs =0;  如果创建的元件为输入结点,则要创建并画输入结点前的序号,这里 采用一个全局数组CArray numpoint来记录结点前序号。 if(Subtype==Input) { //当创建Input时加入点到numpoint数组中 numpoint.Add (CPoint(point.x-15,point.y)); pNode->number =numpoint.GetSize (); //创建时重绘序号 redrawnum(); } 而redrawnum()函数就是将所有输入结点前的序号重绘。  最后将元件加入到全局链表CList MyList中。 MyList.AddTail (pNode);  鼠标连接元件模块 鼠标连接元件模块分为三个过程模块:鼠标移动模块,鼠标按下模块,鼠标抬起模块。  鼠标移动模块 其算法如图6 图6 代码如下: void CMyView::OnMouseMove(UINT nFlags, CPoint point)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此时必然是非画图状态,所以status==NONE; if(Status==NONE) { //当前点在某个物件上吗? 并且 //当前点在该物件触点上吗? if(IsPointInObject(point) && IsPointInPut(point)) { //全局变量pNodeNow是在IsPointInObject()这个函数里面记录的 //circlepoint和put是在IsInInput1() IsInInput2() IsInOutput1() //这三个函数中记录的 //判断此时触点时否己连接非常重要 if(IsPutLinked()) { //如果此时触点己连接,则退出 return; } //此时鼠标移进触点 //当前是连接态吗? if(IsLink) { //连接态画图 LinkStatusDraw(point); } //开启画圆圈态 IsDrawCircle=TRUE; //画圆圈 DrawMyCircle(); } else//此时鼠标移出触点 { //如果此时已画圆圈,则要擦除圆圈 if(IsDrawCircle==TRUE) { EraserMyCircle(); //关闭画圆圈状态 IsDrawCircle=FALSE; //重绘连接线 moveoutredrawline(); //重绘圆圈所在的那个物件,因为擦除圆圈的时候可能擦除了部分物件 //------------------- redrawMyObject(pNodeNow); //如果此时是连接状态,连接态画图 } if(IsLink) { //连接态画图 LinkStatusDraw(point); } } } CView::OnMouseMove(nFlags, point); }  两个关键状态:可连接态IsDrawCircle和正在连接态IsLink  可连接态IsDrawCircle 当且仅当鼠标移动到某个元件上的某个尚未连接的触点上,才开启可连接态IsDrawCircle。之所以取名IsDrawCircle是因为此时会在鼠标停留的尚未连接的触点上画一个黑色小圆圈。 当鼠标移动离开触点,可连接态IsDrawCircle关闭。  正在连接态IsLink 当鼠标按下(见图5)并且此时可连接态IsDrawCircle开启(为TRUE)时正在连接态IsLink开启。  判断当前点是否在某个元件函数:IsPointInObject() 其算法如图7 图7  判断当前点是否在该元件触点上函数:IsPointInPut() 其算法如图8 图8 与门与其它5个门有所不同,与门只有一个输入端,所以要分开来判断 对于输入结点,则判断当前点是否在第一个输出端触点。 对于输出结点,则判断当前点是否在第一个输入端触点。 输入结点和输出结点的这样判断,一眼看上去似乎反了,但实际上有利于整个程序的编写。可以简单地这样分类:总共只有两种端,一种输入,一种输出。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判断触点分为三个函数: IsInInput1() IsInInput2() IsInOutput1() 拿IsInInput1()来分析: centerpoint=GetCirclePoint(Input_1); if(IsInArea(point)) { //说明此时就在触点Input_1,用全局变量put记录下来 put=Input_1; //如果当前点在,则要保存触点中心点 circlepoint=centerpoint; return TRUE; } else { //如果移出触点,肯定不要再保存中心点 return FALSE; } 首先,调用函数GetCirclePoint()来取得当前触点的中心点。然后调用IsInArea(point)函数来判断当前点point是否在以当前触点中心点为中心的矩形区域内。如果是,则用一个全局枚举变量put来记录来前触点是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中哪一个。 我们看这个枚举类型: enum Myput { Input_1, Input_2, Output_1 }; 接下来用一个全局变量circlepoint来记录当前触点中心点。再返回真。 如果当前点不在以当前触点中心点为中心的矩形区域内,则返回假。这时千万不能记录当前触点中心点。这点不注意会出大错。  判断当前触点是否已连接函数:IsPutLinked() BOOL CMyView::IsPutLinked() { switch(put) { case Input_1: if(pNodeNow->input1 !=0) return TRUE; break; case Input_2: if(pNodeNow->input2 !=0) return TRUE; break; case Output_1: if(pNodeNow->output1 !=0)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这里根据全局变量put的类型和全局变量pNodeNow所指向的元件, 就可以判断当前元件的当前触点是否已连接。如果连接相应指针不为0。返回真,否则返回假。  连接态画图函数:LinkStatusDraw() void CMyView::LinkStatusDraw(CPoint point) { CClientDC clientDC(this); CPen whitepen(PS_SOLID,1,RGB(255,255,255)); CPen* pOldPen; pOldPen=clientDC.SelectObject (&whitepen); clientDC.MoveTo (startpoint); clientDC.LineTo (lastpoint); clientDC.SelectObject (pOldPen); CPen redpen(PS_DOT ,1,RGB(255,0,0)); pOldPen=clientDC.SelectObject (&redpen); clientDC.MoveTo (startpoint); clientDC.LineTo (point); clientDC.SelectObject (pOldPen); lastpoint=point; //重绘所有输入结点前的序号 redrawnum(); //重绘连接线 LinkLineRedraw(startpoint,point); //重绘物件 lineRedraw(startpoint,point); } 这里,startpoint是鼠标按下开始连接时起始元件触点中心点坐 标,lastpoint是上一次鼠标移动所停留的点。为了实在连接时鼠标移动 的动画效果,我们要先擦除上一次移动画的线(用白笔),然后再从startpoint到当前点point画线。移动时由于不信的擦除重画,可能将先前已画的元件,输入结点前的序号,和已经连接好的线擦除。于是我们需要重绘。 重绘所有输入结点前的序号 redrawnum(); void CMyView::redrawnum() { CClientDC dc(this); char buffer[20]; CPoint point; //重绘所有Input前的序号 for(int i=0;i numpoint; 而数组的下标加1就为序号。 所以每次重绘为了方便,将所有序号都重绘。 重绘连接线 void CMyView::LinkLineRedraw(CPoint startpoint, CPoint point) { //将起点startpoint到终点point扩充成一个矩形drawrect CRect drawrect(startpoint,point); //rect用于产生连接线最大矩形 CRect rect; //rectInter用于计算两个矩形的相交区域 CRect rectInter; //point1和point2用于产生连接线最大矩形 CPoint point1; CPoint point2; drawrect.NormalizeRect (); drawrect.InflateRect (1,1); //遍历MyPointList链表 POSITION pos=MyPointList.GetHeadPosition (); while(pos!=0) { //pPointArray用于指向点数组对象首址 CArray* pPointArray=MyPointList.GetNext (pos); point1=pPointArray->GetAt (0); switch(pPointArray->GetSize ()) { //分两种情况 :2个点和4,5个点的情况 case 2: //2个点时 point2=pPointArray->GetAt (1); break; default: //4,5个点时 point2=pPointArray->GetAt (3); } //用point1和point2设置矩形rect rect.left =point1.x ; rect.top =point1.y; rect.right =point2.x; rect.bottom =point2.y; rect.NormalizeRect (); rect.InflateRect (1,1); //如果两个矩形相交,则要重绘 if(rectInter.IntersectRect (&drawrect,&rect)) { DrawLinkLine(pPointArray); } } } 主要的算法思想是:将起点startpoint到当前点point扩充成一个矩形drawrect,然后遍历连接线链表,将每根连接线扩充成一个矩形rect,再判断这两个矩形是否相交,若相交,则需要重绘这根连接线。 连接线链表声明如下: CList*,CArray*> MyPointList; 链表中每个结点是一个数组对象的地址,而这个数组中每个元素是一个点。这样一个数组就表示了一根连接线,而一个链表可以遍历所以连接线。  画提示连接的小圆圈函数:DrawMyCircle() void CMyView::DrawMyCircle() { //此时全局变量circlepoint记录了要画圆圈的 //而pNodeNow指向了当前的物件 //将物件坐标中的circlepoint转换成VIEW中的坐标 int x,y; x=pNodeNow->Orgpoint .x +circlepoint.x; y=pNodeNow->Orgpoint .y +circlepoint.y; CClientDC dc(this); //创建一个黑色的画刷 CBrush brush(RGB(0,0,0)); //创建指针pOldBrush用于保存原来的画刷 CBrush* pOldBrush; //将黑色的画刷选进设备装置DC,并用pOldBrush保存原来的画刷 pOldBrush=dc.SelectObject (&brush); //画一个圆圈,圆心是(x,y) //半径是4 dc.Ellipse (x-4,y-4,x+4,y+4); //将原来的画刷选回 dc.SelectObject (pOldBrush); } 由于全局变量circlepoint保存的是元件内部的相对坐标,需要将它 转换成视图中的坐标 x=pNodeNow->Orgpoint .x +circlepoint.x; y=pNodeNow->Orgpoint .y +circlepoint.y; 以上两句完成坐标的转换。 然后以(x,y)为圆心,4为半径,画一个黑色小圆圈 dc.Ellipse (x-4,y-4,x+4,y+4)  擦除小圆圈函数:EraserMyCircle() void CMyView::EraserMyCircle() { int x,y; x=pNodeNow->Orgpoint .x +circlepoint.x; y=pNodeNow->Orgpoint .y +circlepoint.y; CClientDC dc(this); CPen whitepen(PS_SOLID,1,RGB(255,255,255)); CPen* pOldPen; pOldPen=dc.SelectObject (&whitepen); dc.Ellipse (x-4,y-4,x+4,y+4); dc.SelectObject (pOldPen); } 与画小圆圈不同的是,擦除时要选择白色的笔和白色的画刷(默认) CPen whitepen(PS_SOLID,1,RGB(255,255,255)); CPen* pOldPen; pOldPen=dc.SelectObject (&whitepen); 以上3句选择白色的笔。  鼠标移开触点重绘连接线函数:moveoutredrawline() 为什么需要这个函数,原因是在鼠标称出触点后,此时要擦除刚才画 的小圆圈,而如果此时已经生成了连接线,则会擦除掉连接线的一小部分。于是需要这个函数。 void CMyView::moveoutredrawline() { int x,y; x=pNodeNow->Orgpoint .x +circlepoint.x; y=pNodeNow->Orgpoint .y +circlepoint.y; CPoint point1; CPoint point2; point1.x=x-4; point1.y=y-4; point2.x=x+4; point2.y=y+4; LinkLineRedraw(point1,point2); } 此时pNodeNow指向刚擦除小圆圈的元件,而circlepoint则记录着 触点中心。于是只要将以ciclepoint为中心的半径为4的矩形的左上角点和右下角点为参数调用LinkLineRedraw即可。  重绘元件函数redrawMyObject() void CMyView::redrawMyObject(MyNode* pNode) { switch(pNode->Subtype ) { case ANDGate: DrawObject(pNode->Orgpoint ,IDB_ANDGATE); break; case ORGate: DrawObject(pNode->Orgpoint,IDB_ORGATE); break; case NOTGate: DrawObject(pNode->Orgpoint,IDB_NOTGATE); break; case NORGate: DrawObject(pNode->Orgpoint,IDB_NORGATE); break; case NANDGate: DrawObject(pNode->Orgpoint,IDB_NANDGATE); break; case XORGate: DrawObject(pNode->Orgpoint,IDB_XORGATE); break; case Input: DrawObject(pNode->Orgpoint,IDB_NODEINPUT); break; case Output: DrawObject(pNode->Orgpoint,IDB_NODEOUTPUT); break; } } 该函数参数为指向元件的指针,用于重绘所指向的元件。  鼠标按下模块 如图5 图5 前面已经分析了放置元件状态,现在看连接元件状态中的判断: “当前点是否在某个元件未连接的触点上”其实就是判断“可连接态”IsDrawCircle是否为真。代码如下: if(IsDrawCircle)//当前点在某个元件未连接的触点上 { //全局变量IsLink表示开始连接状态 IsLink=TRUE; //全局变量pNodeStart记录当前物件 pNodeStart=pNodeNow; //全局变量startpoint记录当前触点中心坐标(注,此时要进行坐标转换 startpoint.x=pNodeNow->Orgpoint .x +circlepoint.x; startpoint.y=pNodeNow->Orgpoint .y +circlepoint.y; //全局变量startput记录当前触点类别:Input_1,Input_2,Output_1; startput=put; //lastpoint用于鼠标移动时擦除线效果 lastpoint=startpoint; } 进行连接初始化:首先开启开始连接状态 IsLink=TRUE; 然后用全局变量pNodeStart指向当前元件 pNodeStart=pNodeNow 全局变量startpoint记录当前触点中心坐标(这时要进行坐标的转换) startpoint.x=pNodeNow->Orgpoint .x +circlepoint.x; startpoint.y=pNodeNow->Orgpoint .y +circlepoint.y; 全局变量startput记录当前触点类别 startput=put; 最后lastpoint用于鼠标移动时擦除线效果 lastpoint=startpoint;  鼠标抬起模块 其算法如图9 图9 代码如下: void CMyView::OnLButtonUp(UINT nFlags, CPoint point)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if(IsLink) { //首先擦除从startpoint到point CClientDC clientDC(this); CClientDC* pDC=&clientDC; CPen whitepen(PS_SOLID,1,RGB(255,255,255)); CPen* pOldPen; pOldPen=clientDC.SelectObject (&whitepen); clientDC.MoveTo (startpoint); clientDC.LineTo (point); clientDC.SelectObject (pOldPen); //重绘所有输入结点前的序号 redrawnum(); //重绘连接线 LinkLineRedraw(startpoint,point); //重绘物件 lineRedraw(startpoint,point); if(IsDrawCircle) { //用全局变量pNodeCurrent记录终点连接的物体 pNodeCurrent=pNodeNow; //用全局变量currentput记录终点连接的触点 currentput=put; //用全局变量currentpoint记录终点触点的中心坐标 currentpoint.x=pNodeNow->Orgpoint .x +circlepoint.x; currentpoint.y=pNodeNow->Orgpoint .y +circlepoint.y; //IsTwoObjectsCanLink()函数判断两个物件是否能连接 if(IsTwoObjectsCanLink()) { //先擦除圆圈 //EraserMyCircle();没有必要,只要鼠标移开时重绘连接线就可 //开始两个物件的画图连接 LineLink(); //开始真正连接:指针连接 RealLink(); } } //关闭连接状态: IsLink=FALSE; } CView::OnLButtonUp(nFlags, point); }  判断两个元件是否可以连接 BOOL CMyView::IsTwoObjectsCanLink() { //判断两个物件是否能连接 //这两个物件分别由pNodeStart和pNodeCurrent指向 //两个触点分别由startput和currentput标识 //若所指同一物件 if(pNodeStart==pNodeCurrent) { MessageBox("连接错误!自身物件不能相互连接"); return FALSE; } //输出直接结输出 if(startput==Output_1 && currentput==Output_1) { MessageBox("连接错误!输出端不能相互连接"); return FALSE; } //输入直接连接输入 if( (startput==Input_1 || startput==Input_2) && (currentput==Input_1||currentput==Input_2) ) { MessageBox("连接错误!输入端不能相互连接"); return FALSE; } //循环连接 if( (startput==Output_1) &&(currentput==Input_1||currentput==Input_2) ) { if(pNodeCurrent->output1 ==pNodeStart) { MessageBox("连接错误!不能循环连接"); return FALSE; } } if( (startput==Input_1||startput==Input_2) &&(currentput==Output_1) ) { if(pNodeStart->output1 ==pNodeCurrent) { MessageBox("连接错误!不能循环连接"); return FALSE; } } //如果以上情况都不发生,表示可以连接 return TRUE; } 用图来表示上述几种错误: 同一元件不能连接 图10 输出端不能连接输出端 图11 输入端不能连接输入端 图12 两个元件不能循环连接 图13  两个元件的画图连接:LineLink() 该函数调用了recordLine() 代码如下: void CMyView::recordLine () { //记录两个物件之间的连接线经过的关键点 //先动态生成一个数组CArray之对象 //记录下连接线的关键点,然后将这个数组对象之地址加入到 //CList*,CArray*> MyPointList中 int x0,y0,x1,y1,delta_x,delta_y; //(x0,y0)用于记录输出端起始点坐标 //(x1,y1)用于记录输入端终点坐标 //delta_x,delta_y用于记录x和y的偏移量 //一定是从输出端向输入端画线 if(startput==Output_1) { x0=startpoint.x; y0=startpoint.y; x1=currentpoint.x; y1=currentpoint.y; } else { x1=startpoint.x; y1=startpoint.y; x0=currentpoint.x; y0=currentpoint.y; } delta_x=5; //动态生成数组对象 CArray* pPointArray=new CArray; //根据点的位置分为三种情况:2个点,4个点,5个点 if(x0Add (CPoint(x0,y0)); pPointArray->Add (CPoint(x1,y1)); } else { //4个点情况 pPointArray->Add (CPoint(x0,y0)); pPointArray->Add (CPoint(x0+delta_x,y0)); pPointArray->Add (CPoint(x0+delta_x,y1)); pPointArray->Add (CPoint(x1,y1)); } } else if(x0==x1) { //两个点情况 pPointArray->Add (CPoint(x0,y0)); pPointArray->Add (CPoint(x1,y1)); } else //x0>x1 { //5个点情况 if(y0Add (CPoint(x0,y0)); pPointArray->Add (CPoint(x0,y0+delta_y)); pPointArray->Add (CPoint(x1-delta_x,y0+delta_y)); pPointArray->Add (CPoint(x1-delta_x,y1)); pPointArray->Add (CPoint(x1,y1)); } //加入当前数组对象地址到MyPointList MyPointList.AddTail (pPointArray); //用数组中的点画线 DrawLinkLine(pPointArray); } 首先保证从输出端向输入端画线,这样可以统一画线操作。 然后动态生成数组: CArray* pPointArray=new CArray; 用指针pPointArray指向该数组,用于存储连接线的关键点。 连接线根据位置总共有三种线型,如下图所示: (1)两个关键点的连接线: 图14 (2)4个关键点的连接线 图15 (3)5个关键点的连接线 图16  两个元件的指针连接:RealLink(); 其代码如下: void CMyView::RealLink() { //一定是输入连接输出 或 输出连接输入 if(startput==Input_1||startput==Input_2) { //输入连接输出 if(startput==Input_1) { pNodeStart->input1 =pNodeCurrent; } else { pNodeStart->input2 =pNodeCurrent; } pNodeCurrent->output1 =pNodeStart; } else//startput==Output_1 { //输出连接输入 pNodeStart->output1 =pNodeCurrent; if(currentput==Input_1) { pNodeCurrent->input1 =pNodeStart; } else { pNodeCurrent->input2 =pNodeStart; } } } 指针连接只有两种情况:输入连接输出和输出连接输入。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输入端连接输出端 图17 输出端连接输入端 图18  元件库模块 代码如下: UINT CMyView::gatefunction(MyNode *pNode) { UINT result; switch(pNode->Subtype ) { case ANDGate: result=pNode->input1value & pNode->input2value ; break; case ORGate: result=pNode->input1value | pNode->input2value ; break; case NOTGate: result=pNode->input1value ; result=1-result; break; case NORGate: result=pNode->input1value | pNode->input2value ; result=1-result; break; case NANDGate: result=pNode->input1value & pNode->input2value ; result=1-result; break; case XORGate: result=pNode->input1value ^ pNode->input2value ; } return result; } 这里pNode是指向当前元件的指针,根据当前元件的类型,及当前元件的输入端的值input1value和input2value(注:非门只有一个输入端)来返回元件的输出端的值。 各个门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1)与门 输入端1 输入端2 输出端 0 0 0 0 1 0 1 0 0 1 1 0 表1 (2)或门 输入端1 输入端2 输出端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表2 (3)非门 输入端 输出端 0 1 1 0 表3 (4)与非门 输入端1 输入端2 输出端 0 0 1 0 1 1 1 0 1 1 1 0 表4 (5)或非门 输入端1 输入端2 输出端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表5 (6)异或门 输入端1 输入端2 输出端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表6  计算结果(仿真)模块 仿真模块在整个仿真器中占有最重要的作用。 当在视图窗体上放置元件,连接元件后。接下工具栏开始按钮 开始计算结果,进行仿真。 其主要算法如图19 图19 代码如下: void CMyView::OnBegin() { //开始计算,输出真值表 //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判断是否能够连接 if(CalculateResult()==-1) { MessageBox("连接线路失败!请检查线路"); } else { //可以连接 //调用函数计算 beginCalculate(); //生成对话框对象 CMyDialog MyDialog; MyDialog.DoModal (); } } 其中判断线路是否正确调用了CalculateResult(),这是仿真中最重要的函数。它的返回值是最终输出结点的值。如果返回-1,说明线路有误。其具体的算法如图20: CalculateResult() 图20 代码如下: int CMyView::CalculateResult() { //用于从输入端开始计算输出端结果 //遍历所有输入结点 MyNode* pNode; MyNode* pNodeNext; POSITION pos=MyList.GetHeadPosition (); while(pos!=0) { pNode=MyList.GetNext (pos); //判断当前结点是否是输入结点 if(pNode->Subtype ==Input) { for(;;) { //判断当前的输入结点的输出端指向的结点是否为空 //如果为空,表示连接失败 if(pNode->output1 ==0) { //连接失败,返回-1 return -1; } //否则不为空 //输出到它指向结点的输入端 //此时要判断输入到哪个输入端:input1 OR input2; pNodeNext=pNode->output1 ; if(pNodeNext->input1 ==pNode) { //如果是输入到input1 pNodeNext->input1value =pNode->output1value ; //输入的值++,如果到了2,就可以计算进位了 pNodeNext->inputs ++; } else { //如果是输入到input2 pNodeNext->input2value =pNode->output1value ; pNodeNext->inputs ++; } //指针跳向下一个结点 pNode=pNodeNext; //判断此时是否是输出结点,如果是返回输出结点的值input1value; if(pNode->Subtype ==Output) { return pNode->input1value ; } //判断是否可以进位,对于非门,只要有一个输入值即可inputs==1 //对于其他门,要两个输入值inputs==2 if(pNode->Subtype==NOTGate) { //非门 if(pNode->inputs==1) { //可以进位 pNode->output1value =gatefunction(pNode); } else { //不能进位 break;//跳出for(;;) } } else { //其他门 if(pNode->inputs ==2) { pNode->output1value =gatefunction(pNode); } else { //不能进位 break;//跳出for(;;) } } //请空输入值个数inputs,以便下次计算 pNode->inputs =0; }//for(;;) }//判断当前结点是否是输入结点 }//while(pos!=0) //遍历完后若没有返回,说明连接失败 return -1; } 其算法主要思想是:遍历每一个输入结点,将输入结点的值送入到它所连接的元件的输入端,若此时该元件可以进位,则调用该元件进位函数gatefunction()计算该元件的输出端的值,再将该输出端的值送入它的下一个连接元件,再判断下一个元件能否进位,如此循环,直到输出结点。若此时不可以进位,则遍历下一个输入结点。 可以用下图来说明: 图21 假设此时输入结点遍历的顺序是1->2->3 (顺序不唯一)。假设此时1,2,3号输入结点取值0,1,0。首先将1号输入结点的值送入它所连接的或门的第一个输入端,即input1value=0。此时或门进位标志inputs= =1。于是不能进位。遍历下一个输入结点2,将2号1号输入结点的值送入它所连接的与门的第一个输入端,同样此时与门进位标志也为inputs= =1,不能进位。最后遍历到输入结点3,将值送入到与门的输入端2。由于此时有两个输入了,即与门进位标志inputs= =2,调用与门函数计算与门输出端output1value.然后将此值送入或门,同样或门进位标志inputs= =2,调用或门函数计算或门输出端值,最后送入输出结点,结束。 计算真值表:beginCalculate() 代码如下: void CMyView::beginCalculate() { //计算输入结点的个数,输出真值表 n=numpoint.GetSize (); //计算要进行循环的次数 int i; x=1; for(i=1;i<=n;i++) { x=x*2; } //动态生成x个字符串保存真值表 //用一个字符串格式化数据 CString str; //用一个数组I[1]~I[n]记录每个输入结点值 UINT* I=new UINT[n+1]; //用数组J[1]~J[n]辅助计算 UINT* J=new UINT[n+1]; //初始化J[1]~J[n] J[1]=1; for(i=2;i<=n;i++) { J[i]=J[i-1]*2; } //进行x次循环,计算真值表 for(i=0;i>(k-1); //将输入端1~n的值加入字符串 str.Format ("%d ",I[k]); // //连接起来 strs[i]=strs[i]+str; } //给输入结点1~n初始化值 POSITION pos=MyList.GetHeadPosition (); MyNode* pNode; while(pos!=0) { pNode=MyList.GetNext (pos); //如果结点是输入结点 if(pNode->Subtype ==Input) { //结点中的pNode->number 记录了结点序号 //给结点初始化值 pNode->output1value =I[pNode->number ]; } } //调用函数计算,将计算结果保存 int result=CalculateResult(); //生成字符串以便输出 str.Format ("%10d",result); strs[i]+=str; } } 代码分析: (1) 首先得到输入结点的个数:n=numpoint.GetSize (); 这里numpoint是记录输入结点前序号位置点的数组,而有多少个这样的点,就有多少个输入结点。 (2)然后计算真值表的行数,因为有n个输入结点,真值表就有2^n行。 x=1; for(i=1;i<=n;i++) { x=x*2; } 这里我们用x来保存真值表的行数。 (3)产生所有的输入结点值的组合。 如果有3个输入结点,它的所有组合如下表 输入3 输入2 输入1 i 0 0 0 0 0 0 1 1 0 1 0 2 0 1 1 3 1 0 0 4 1 0 1 5 1 1 0 6 1 1 1 7 我们可以从表的第四列看出可以用数字i从0到x-1来分解出这些组合。 例如:当i为2时,它在内存中最后3位为:010。 此时 输入3=010 & 100=000,再右移2位即可得到0。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输入1 & 001 再右移0位 输入2 & 010 再右移1位 输入1 & 100 再右移2位 我们用一个数组J[1]~J[n]来记录相与的数字。为1,2,4,......,2^(n-1) 初始化J[1]~J[n] J[1]=1; for(i=2;i<=n;i++) { J[i]=J[i-1]*2; } 用I[1]~I[n]记录输入1~输入n 产生一行输入值: strs.Add (CString()); for(int k=1;k<=n;k++) { I[k]=i & J[k]; //向右移位 I[k]=I[k]>>(k-1); //将输入端1~n的值加入字符串 str.Format ("%d ",I[k]); // //连接起来 strs[i]=strs[i]+str; } 给输入结点1~n初始化值 POSITION pos=MyList.GetHeadPosition (); MyNode* pNode; while(pos!=0) { pNode=MyList.GetNext (pos); //如果结点是输入结点 if(pNode->Subtype ==Input) { //结点中的pNode->number 记录了结点序号 //给结点初始化值 pNode->output1value =I[pNode->number ]; } } 调用函数计算,将计算结果保存 int result=CalculateResult(); 最后生成字符串以便输出 str.Format ("%10d",result); strs[i]+=str; 完成以上操作后,生成一个对话框,然后将字符串数组strs[]加入到列表框内。最终输出整个真值表。 参考文献: 1 Electronics Workbench 5.0 1992-1996 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 Ltd 2 MSDN Libary July 2000 Microsoft
[源代码]Python算法详解, 积分商城个人中心 首 页 资源分类 资料属性 源码 软件 教程 电路图 手册 笔记 经验 习题答案 应用设计 技术资料 电子大赛 开发板 模块 驱动开发 移动开发 加密解密 压缩解压 编译器/仿真器 多媒体处理 图形图像 游戏 音视频 传感器 连接器 软件 Altium Designer Atmel studio CAD CAM Candence CCS Codewarrior CorelDRAW IAR ISE Keil Labview Libero IDE Matlab MDK Modelsim Multisim PADS Protel proteus Quartus Source Insight Visual Studio 编程语言 C C++ C# JAVA Objective-c VB 汇编 Matlab编程 Labview编程 Verilog HDL VHDL python ruby delphi SQL CGI Perl R Swift php ASP JSP .NET HTML javascript 其他 应用 嵌入式 单片机 电源 测试测量 工业控制 汽车电子 安防监控 医疗电子 通信网络 模拟技术 机械综合 显示光电 智能小车 消费电子 物联网 智能硬件 照明 电子基础 IC设计 串口调试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ADC MOS 放大器 存储器 编解码 算法 DIY 技术热点 Android ARM AVR DSP EDA FPGA IOS Linux MIPS Msp430 Nucleus PCB PLC PLD STM Symbian ubuntu vxworks 常用软件 ebook 全部 提交最新搜索: stc32 DS18B20 数码 HDC1080 上升沿捕获转为下降沿捕获方法 防护电路 gd32l2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源码 > [源代码]Python算法详解推荐星级:12345 [源代码]Python算法详解 更新时间:2022-09-12 13:10:47大小:18M上传用户:Laspide查看TA发布的资源标签:python算法下载积分:2分评价赚积分(如何评价?)收藏评论(0)举报资料介绍基于Python分别讲解了算法是程序的灵魂,数据结构,常用的算法思想,线性表、队列和栈,树,图,查找算法,内部排序算法,经典的数据结构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经典算法问题,解决图像问题,游戏和算法等内容。以“技术解惑”贯穿全书,引领全面掌握算法的核心技术。
MATLAB 图像信号处理 小波变换(18份) MATLAB通信仿真及应用实例详解 冈萨雷斯 数字图像处理 MATLAB版 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MATLAB版图片 Visual C++ MATLAB图像处理与识别实用案例精选 MATLAB及其在电路与控制理论中的应用 MATLAB应用图像处理 北京交通大学《信号与系统》MATLAB 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 北大研究生课件 MATLAB 7.X 图像处理 贺兴华编 2006年 电路与系统分析 使用MATLAB 信号与系统分析及MATLAB实现 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系统 使用MATLAB MATLAB_usb摄像头视频获取 MATLAB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教程(17份) 神经网络理论与MATLAB 7实现 神经网络的综合基础 Matlab神经网络应用设计 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及应 遗传算法与工程设计 遗传算法与工程优化 遗传算法:理论应用及软件实现 面向MATLAB工具箱的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 Matlab 6.5 辅助神经网络设计 车间调度及其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及其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PPT教程 BP神经网络详解与实例 机器学习 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前馈神经网络工作机理分析与学习算法 MATLAB GUI 数值计算教程(21份) 清华 国防科大 中科院 建模课件合集 最全的MATLAB数学建模课件 MATLAB 7.x 界面设计与编译技巧 精通GUI 图形界面编程 MATLAB数值计算 工程计算可视化与MATLAB实现 偏微分方程的MATLAB解法 MATLAB 基础及数学软件 MATLAB工程数学应用 计算方法:算法设计及其MATLAB实现 MATLAB GUI 设计学习手记 Matlab数学建模算法全收录(数学建模比赛必备参考资料) 数理统计与MATLAB数据处理 数理统计与MATLAB数据处理 数值分析 现代数值计算方法 MATLAB和数学建模讲义 偏微分方程解的几道算例(差分、有限元) 含matlab程序 MATLAB GUI编程中文参考手册 MATLAB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应用 MATLAB接口 混合编程教程(9份) MATLAB扩展编程 MATLAB与C_C++混合编程 MATLAB混合编程与工程应用——目录在后 深入浅出 MATLAB 7.X 混合编程 C语言与MATLAB接口 编程与实例 精通Matlab与C C++ 混合程序设计 MATLAB与外部程序接口 Simulink 自动控制 电机电气教程(19份) MATLAB7 SIMULINK6 建模仿真开发与高级工程应用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Simulink建模与仿真 Simulink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 电力电子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MATLAB电机仿真精华50例 MATLAB与SIMULINK工程应用 MATLAB 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先进PID控制 MATLAB仿真 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 滑模变结构控制MATLAB仿真 系统辨识及其MATLAB仿真 Simulink建模仿真基础及实例 PPT课件 Simulink建模仿真实例详解 PPT教程 入门教程 SIMULINK仿真基础 PPT教程 精品课件 Matlab与Simulink仿真
1. C语言和汇编语言在开发单片机时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汇编语言是一种用文字助记符来表示机器指令的符号语言,是最接近机器码的一种语言。其主要优点是占用资源少、程序执行效率高。但是不同的CPU,其汇编语言可能有所差异,所以不易移植。 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高级语言。其优点是可读性好,移植容易,是普遍使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缺点是占用资源较多,执行效率没有汇编高。 对于目前普遍使用的RISC架构的8bit MCU来说,其内部ROM、RAM、STACK等资源都有限,如果使用C语言编写,一条C语言指令编译后,会变成很多条机器码,很容易出现ROM空间不够、堆栈溢出等问题。而且一些单片机厂家也不一定能提供C编译器。而汇编语言,一条指令就对应一个机器码,每一步执行什幺动作都很清楚,并且程序大小和堆栈调用情况都容易控制,调试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在单片机开发中,我们还是建议采用汇编语言比较好。 如果对单片机C语言有兴趣,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的单片机就有提供C编译器,可以到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的网站(www.holtek.com.cn )免费下载使用。 2. C或汇编语言可以用于单片机,C++能吗? 答:在单片机开发中,主要是汇编和C,没有用C++的。 3. 搞单片机开发,一定要会C吗? 答:汇编语言是一种用文字助记符来表示机器指令的符号语言,是最接近机器码的一种语言。其主要优点是占用资源少、程序执行效率高。但是不同的CPU,其汇编语言可能有所差异,所以不易移植。 对于目前普遍使用的RISC架构的8bit MCU来说,其内部ROM、RAM、STACK等资源都有限,如果使用C语言编写,一条C语言指令编译后,会变成很多条机器码,很容易出现ROM空间不够、堆栈溢出等问题。而且一些单片机厂家也不一定能提供C编译器。而汇编语言,一条指令就对应一个机器码,每一步执行什么动作都很清楚,并且程序大小和堆栈调用情况都容易控制,调试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在资源较少单片机开发中,我们还是建议采用汇编语言比较好。 而C语言是一种编译型程序设计语言,它兼顾了多种高级语言的特点,并具备汇编语言的功能。C语言有功能丰富的库函数、运算速度快、编译效率高、有良好的可移植性,而且可以直接实现对系统硬件的控制。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它支持当前程序设计中广泛采用的由顶向下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此外,C语言程序具有完善的模块程序结构,从而为软件开发中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已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主流。用C语言来编写目标系统软件,会大大缩短开发周期,且明显地增加软件的可读性,便于改进和扩充,从而研制出规模更大、性能更完备的系统。 综上所述,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是单片机开发与应用的必然趋势。所以作为一个技术全面并涉足较大规模的软件系统开发的单片机开发人员最好能够掌握基本的C语言编程。 4. 当开发一个较复杂而又开发时间短的项目时,用C还是用汇编开发好? 答:对于复杂而开发时间紧的项目时,可以采用C语言,但前提是要求对该MCU系统的C语言和C编译器非常熟悉,特别要注意该C编译系统所能支持的数据类型和算法。虽然C语言是最普遍的一种高级语言,但不同的MCU厂家其C语言编译系统是有所差别的,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功能模块的操作上。如果对这些特性不了解,那调试起来就有的烦了,到头来可能还不如用汇编来的快。 5. 在教学中要用到8088和196芯片单片机教材,请问那里可以找到关于这方面的书或资料? 答:有关这方面的教材,大学里常用的一本是《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在网上以及书店都是可以找到的,另外网上还可以搜索到很多其他的教材如:《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教程》(杨延双 张晓冬 等编著 )和《16/32 位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及接口技术》(作者: 钟晓捷 陈涛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等,可以在较大型的科技书店里查找或者直接从网上订购。 6. 初学者到底是应该先学C还是汇编? 答:对于单片机的初学者来说,应该从汇编学起。因为汇编语言是最接近机器码的一种语言,可以加深初学者对单片机各个功能模块的了解,从而打好扎实的基础。 7. 我是一名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3的学生,学了电子线路、数字逻辑、汇编和接口、C语言,但是总是感觉很迷茫,觉好象什么都不会。怎么办? 答:大学过程是一个理论过程,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往往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是国内大学教育系统的通病,不过对于学生来说切不可好高骛远。一般从大三会开始接触到一些专业课程,电子相关专业会开设相关的单片机应用课程并且会有简单的实验项目,那么要充分把握实验课的机会,多多地实际上机操作练习。平时可以多看看相关的电子技术杂志网站,看看别人的开发经验,硬件设计方案以及他人的软件设计经验。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参加一些电子设计大赛,借此机会2--3个人合作做一个完整系统,会更有帮助。到了大四毕业设计阶段,也可以选择相关的课题作些实际案例增长经验。做什么事情都有个经验的积累过程,循序渐进。 8. 请问作为学生,如何学好单片机? 答:学习好单片机,最主要的是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经验。在校学生的话,实践机会的确会比较少,但是有机会的话,可以毕业实习选择相关的课题,这样就可以接触到实际的项目。而且如果单片机微机原理是一门主课的话,相信学校会安排比较多的实践上机机会。有能力的话,可以找一些相关兼职工作做做,会更有帮助。而且单片机开发应用需要软硬件结合,所以不能只满足于编程技巧如何完美,平时也要注意硬件知识的积累,多上上电子论坛网站,买一些相关杂志。可能的话,可以到ic37去买一些小零件,自己搭一个小系统让它工作起来。 HOTLEK的单片机是RISC结构的8位单片机,它可以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安全系统、掌上游戏等方面。大概来说可以分成I/O型单片机、LCD型单片机、A/D型单片机、A/D with LCD型单片机等等。这些单片机的中文资料我们都公开在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网站www.holtek.com.cn 。 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各类单片机的使用手册下载地址: http://www.holtek.com.cn/referanc/htk_book.htm 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单片机软件/硬件应用范例下载地址: http://www.holtek.com.cn/tech/appnote/appnote.htm 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单片机支持工具下载地址: http://www.holtek.com.cn/tech/tool/tool.htm 9. 如何才能才为单片机的高手啊? 答:要成为单片机高手,应该多实践,时常关注单片机的发展趋势;经常上一些相关网站,从那里可以找到许多有用的资料。 10. 女性是否适合单片机软件编程这个行业? 答: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配合自己对软件编程的耐性,男女皆适合这个行业。 11. Holtek的数据手册在哪里下载? 答:如果对Holtek的IC感兴趣的话,相应的数据手册可以到网站上http://www.holtek.com.cn/products/index.htm去选IC资料下载。 12. 8位机还能延续多久! 答:以现在MCU产品主力还是在8位领域,主要应用于汽车应用、消费性电子、电脑及PC周边、电信与通讯、办公室自动化、工业控制等六大市场,其中车用市场多在欧、美地区,而亚太地区则以消费性电子为主, 并以量大低单价为产品主流,目前16位MCU与8位产品,还有相当幅度的价差,新的应用领域也仍在开发,业界预计,至少在2005年前8位的MCU仍是MCU产品的主流。 13. 学习ARM及嵌入式系统是否比学习其它一般单片机更有使用前景?对于一个初学者应当具备哪些相关知识? 答:一般在8位单片机与ARM方面的嵌入式系统是有层次上的差别,ARM适用于系统复杂度较大的高级产品,如PDA、手机等应用。而8位单片机因架构简单,硬件资源相对较少,适用于一般的工业控制、消费性家电等等。对于一个单片机方面的软件编程初学者,应以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系列或8051等8位单片机来做入门练习。而初学者应当具备软件编程相关知识,单片机一般软件编程是以汇编语言为主,各家有各家的语法,但大都以RISC的MCU架构为主,其中 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代表MCU的所有指令。都是利用一些简单的指令组成的,简单的指令代表 MCU 的线路可以尽量做到最佳化,而提高执行速率。另外初学者要具备单片机I/O接口的应用知识,这在于周边应用电路及各种元器件的使用,须配合自己所学的电子学及电路学等。 14. 符合44PIN的80系列8位单片机的MCU有哪些? 答:符合44PIN的80系列8位单片机有Z8674312FSC、Z86E2112FSC、Z86E2116FSC。 15. 请介绍一下MCU的测试方法。 答: MCU从生产出来到封装出货的每个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测试方法,其中主要会有两种:中测和成测。 所谓中测即是WAFER的测试,它会包含产品的功能验证及AC、DC的测试。项目相当繁多,以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产品为例最主要的几项如下:  接续性测试:检测每一根I/OPIN内接的保护用二极管是否功能无误。  功能测试:以产品设计者所提供测试资料(TEST PATTERN)灌入IC,检查其结果是否与当时SIMULATION时状态一样。  STANDBY电流测试:测量IC处于HALT模式时即每一个接点(PAD)在1态0态或Z态保持不变时的漏电流是否符合最低之规格。  耗电测试:整颗IC的静态耗电与动态耗电。  输入电压测试:测量每个输入接脚的输入电压反应特性。  输出电压测试:测量每个输出接脚的输出电压位准。  相关频率特性(AC)测试,也是通过外灌一定频率,从I/O口来看输出是否与之匹配。  为了保证IC生产的长期且稳定品质,还会做产品的可靠性测试,这些测试包括ESD测试,LATCH UP测试,温度循环测试,高温贮存测试,湿度贮存测试等。 成测则是产品封装好后的测试,即PACKAGE测试。即是所有通过中测的产品封装后的测试,方法主要是机台自动测试,但测试项目仍与WAFER TEST相同。PACKAGE TEST的目的是在确定IC在封装过程中是否有任何损坏。 16. 能否利用单片来检测手机电池的充放电时间及充放电时的电压电流变化,并利用一个I/O端口使检测结果在电脑上显示出来? 答:目前市场上的各类智能充电器,大部分都采用MCU进行充电电流和电压的控制。至于要在电脑上显示,好象并不实用,可能只有在一些专门的电池检测仪器中才会用到;对于一般的手机用户来说,谁会在充电时还需要用一台电脑来做显示呢?要实现单片机与电脑的连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采用串口通讯,但需要加一颗RS-232芯片。 17. 在ARM编程中又应当如何? 答:就以嵌入式系统观念为例,一般嵌入式处理器可以分为三类: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控制器、嵌入式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嵌入式微处理器就是和通用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对应的CPU。在应用中,一般是将微处理器装配在专门设计的电路板上,在母板上只保留和嵌入式相关的功能即可,这样可以满足嵌入式系统体积小和功耗低的要求。目前的嵌入式处理器主要包括:PowerPC、Motorola 68000、ARM系列等等。 嵌入式微控制器又称为单片机,它将CPU、存储器(少量的RAM、ROM或两者都有)和其它接口I/O封装在同一片集成电路里。常见的有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 MCU系列、Microchip MCU系列及8051等。 嵌入式DSP专门用来处理对离散时间信号进行极快的处理计算,提高编译效率和执行速度。在数字滤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频谱分析、图像处理的分析等领域,DSP正在大量进入嵌入式市场。 18. MCU在射频控制时,MCU的时钟(晶振)、数据线会辐射基频或基频的倍频,被低噪放LNA放大后进入混频,出现带内的Spur,无法滤除。除了用layout、选择低辐射MCU的方法可以减少一些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答:在设计高频电路电路板有许多注意事项,尤其是GHz等级的高频电路,更需要注意各电子组件pad与印刷pattern的长度对电路特性所造成的影响。最近几年高频电路与数位电路共享相同电路板,构成所谓的混载电路系统似乎有增加的趋势,类似如此的设计经常会造成数位电路动作时,高频电路却发生动作不稳定等现象,其中原因之一是数位电路产生的噪讯,影响高频电路正常动作所致。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除了设法分割两电路block之外,设计电路板之前充分检讨设计构想,才是根本应有的手法,基本上设计高频电路电路板必需掌握下列三大原则:  高质感。  不可取巧。  不可仓促抢时间。 以下是设计高频电路板的一些建议: (1)印刷pattern的长度会影响电路特性。尤其是传输速度为GHz高速数位电路的传输线路,通常会使用strip line,同时藉由调整配线长度补正传输延迟时间,其实这也意味着电子组件的设置位置对电路特性具有绝对性的影响。 (2)Ground作大better。铜箔面整体设置ground层,而连接via的better ground则是高频电路板与高速数位电路板共同的特征,此外高频电路板最忌讳使用幅宽细窄的印刷pattern描绘ground。 (2)电子组件的ground端子,以最短的长度与电路板的ground连接。具体方法是在电子组件的ground端子pad附近设置via,使电子组件能以最短的长度与电路板的ground连接。 (3)信号线作短配线设计。不可任意加大配线长度,尽量缩短配线长度。 (4)减少电路之间的结合。尤其是filter与amplifier输出入之间作电路分割非常重要,它相当于audio电路的cross talk对策。 (5)MCU回路Layout考量:震荡电路仅可能接近IC震荡脚位;震荡电路与VDD & VSS保持足够的距离;震荡频率大于1MHz时不需加 osc1 & osc2 电容;电源与地间要最短位置并尽量拉等宽与等距的线,于节点位置加上104/103/102等陶瓷电容。 19. Intel系列的96单片机80c196KB开发系统时,都有那些注意事项? 答:一个即时系统的软体由即时操作系统加上应用程序构成。应用程序与作业系统的接口通过系统调用来实现。用80C196KB-p.htm" target="_blank" title="80C196KB货源和PDF资料">80C196KB作业系统的MCU,只能用内部RAM作为TCB和所有系统记忆体(含各种控制表)以及各个任务的工作和资料单元。因此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各个任务分配各自的堆迭区,该堆迭区既作为任务的工作单元,也作为任务控制块的保护单元。 (2)系统的任务控制块只存放各任务的堆迭指标,而任务的状态均存放于任务椎栈中。在一个任务退出运行时,通过中断把它的状态进栈,然后把它的堆迭指标保存于系统的TCB中;再根据优先取出优先顺序最高的已就绪任务的堆迭指标SP映象值送入SP中;最后执行中断返回指令转去执行新任务。 (3)各任务的资料和工作单元尽量用堆迭实现,这样可以允许各任务使用同一个子程序。使用堆迭实现参数传递并作为工作单元,而不使用绝对地址的RAM,可实现可重入子程序。该子程序既可为各个任务所调用,也可实现递回调用。 20. 在demo板上采样电压时,不稳定,采样结果有波动,如何消除? 答:一般来说,仿真器都是工作在一个稳压的环境(通常为5V)。如果用仿真器的A/D时,要注意其A/D参考电压是由仿真器内部给出,还是需要外部提供。A/D转换需要一个连续的时钟周期,所以在仿真时不能用单步调试的方法,否则会造成A/D采样值不准。至于A/D采样不稳定,可以在A/D输入口加一电容,起到滤波作用;在软件处理时采用中值滤波的方法。 21. 在车载DVD系统中,如何设计电子防震系统? 答:在车载DVD系统,最好选择高档DVD机,因为高档DVD机都采用电子防震系统(ADVANCEDESP),当记忆缓冲区内的读数降低,先进的电子防震设计会以双速读数系统,做出比正常速度快两倍的读数速率,以减低噪声,即使连续震荡仍可避免跳线情况出现,现在就说说什幺叫电子防震。简单地说:电子防震就是一个信号的储存--释放过程,首先CD要先把信号进行提前读取,也就是我们见到机子的加速,再把信号储存在RAM中,而我们在开防震的时候所听到的就是经过RAM的声音,这样就是它的过程。当没有防震时是由于信号是1比1读取的,所以当受到冲击后,就会出现跳音。而当开了防震时,机子受到冲击后,由RAM释放出来的声音使音乐不停地播放,而与此同时,光头迅速进行复位检索,当检索到信号后立即补充,所以不会出现跳音。大概的情况就是这样。但是这样还没有满足用家的要求,由于这种的方法带来的时间短,通常只有3秒,所以跳音的机会还是蛮高,如果增大RAM又带来造价的增高因为RAM这东西价格较贵,尤其是质量好的。 22. 在电子防震技术中,有那些IC或器件可供选择? 答:在电子防震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要数是RAM技术,而一直以来都是因为它的成本问题,所以防震时间都一直不能增加,也就是说RAM本身就有限制,RAM的容量越大,造价就越高。而许多厂家就如何在RAM的限制里得到最大限度的记忆时间展开了开发研究。 23. 如何进行编程可以减少程序的bug? 答:在此提供一些建议,因系统中实际运行的参数都是有范围的。系统运行中要考虑的超范围管理参数有:  物理参数。这些参数主要是系统的输入参数,它包括激励参数、采集处理中的运行参数和处理结束的结果参数。合理设定这些边界,将超出边界的参数都视为非正常激励或非正常回应进行出错处理。  资源参数。这些参数主要是系统中的电路、器件、功能单元的资源,如记忆体容量、存储单元长度、堆迭深度。在程序设计中,对资源参数不允许超范围使用。  应用参数。这些应用参数常表现为一些单片机、功能单元的应用条件。如E2PROM的擦写次数与资料存储时间等应用参数界限。  过程参数。指系统运行中的有序变化的参数。 在上述参数群对一程序编写者而言,须养成良好习惯,在程序的开头,有顺序的用自己喜欢文字参数对应列表来替代,然后用自己定义的文字参数来编写程序,这样在做程序的修改及维护时只在程序的开头做变动即可,不用修改到程序段,才比较容易且不会出错。 24. 有人认为单片机将被ARM等系列结构的嵌入式系统所取代。单片机的生命期还有多长? 答:因为8位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的ARM在功能结构和单价的差异,故应用层次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ARM适用于系统复杂度较大的高级产品,如PDA、手机等应用。 而8位单片机因架构简单,硬件资源相对较少,适用于一般的工业控制,消费性家电……等等。评估单片机近期是否会给ARM取代,要观察两个因素:  芯片成本 因ARM的工作频率较高,电路较庞大,所需的芯片制造工艺要求在0。25U以上,成本较高。8位单片机工作频率相对较低,电路较小,所需的芯片制造工艺在0。5U 即可,成本较低。  功能定位 ARM的功能较单片机强,但两者定位不同。就如现阶段不会有人用ARM去作一个简单的工业定时开关。当然,如果两者单价相同也无不可,但现实是有很大的单价差距。 至于将来,因芯片制造成本会不断下降,上述的成本差异影响愈来愈少!但我估计在往后5年单片机仍有价格优势,仍能存活!但ARM是否会精简架构,降低成本,抢夺低阶市场?我想可能性不大,ARM应该会向上发展。同样,单片机也只能向上发展,如16位,高功能……等。 原因就是因为芯片制造工艺进步太快。压迫芯片设计往高集成发展。 25. 在单片机C编成时,如何才能使生成的代码具有和汇编一样的效率? 答:如果是使用C语言编程时,不太可能生成的代码具有1:1和汇编一样的效率。 C语言命令要被硬件识别并执行,必须通过编译器编译。编译器分为前端、中端、后端。前端与各种计算机语言写的程序打交道,后端与处理器的基本指令集接轨。所以如果使用C编程时,要达到最高的效率,最好能够很了解所使用的C编译器。先试验一下每条C语言编译以后对应的汇编语言的语句行数,这样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效率。在今后编程的时候,使用编译效率最高的语句,这样就能确保单片机C编程的时候同样的功能不同的C程序,编译效率最高。但是各家的C编译器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优秀的嵌入式系统C编译器代码长度和执行时间仅比以汇编语言编写的同样功能程度长5-20%,所以不同厂家的C编译器的编译效率也会有所不同。 26. ARM单片机和哪种内核的单片机比较接近? 答:严格的说,ARM不是单片机,是一个嵌入式的实时操作系统。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是微处理器行业的一家知名企业,设计了大量高性能、廉价、耗能低的RISC处理器、相关技术及软件。ARM将其技术授权给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半导体、软件和OEM厂商,每个厂商得到的都是一套独一无二的ARM相关技术及服务。所以市场上像Intel、IBM、LG半导体、NEC、SONY、菲利浦和国半这样的大公司都有ARM系列,现在不存在什幺ARM单片机和哪种内核的单片机比较接近的问题。而且由于厂家购买内核后会根据自己芯片应用方向的不同,自行添加不同的外挂功能模块,所以,同样内核的芯片其提供的功能是不同的。 27. 从51转到ARM会有困难吗? 答:从51转到ARM,其实编程之类的原理都是一样的,但是要注意的是ARM是一个RISC的架构,在ARM的应用开放源代码的程序很多,要想提高自己,就要多看别人的程序,linux,uc/os-II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源码。 28. 我学过MCS51单片机教材,很有兴趣,但缺乏实践经验,手头没有任何道具可供演练,资金又有限,请问该怎么办? 答:在没有任何条件进行实践时,如果真的有兴趣,可以下载一些具有软件仿真功能仿真软件进行一些编程,像一些做得比较好的51仿真软件应该具有这种功能。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的仿真软件HT-IDE3000也具有相应的功能,同时它还具有LCD软件仿真,周边电路的软件仿真。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免费下载使用:http://www.holtek.com.cn/tech/tool/ide.htm。同时可以到一些ic37去购买一些简单器件自己练习搭一下电路以加强硬件方面的知识。 29. 如果已经有了针对某MCU的C实现的某个算法,保持框架不变,对核心的部分用汇编优化,有没有一些比较通用的原则? 答:每个人的编程都有自己的风格与习惯,如果要利用别人的程序,在其中修修改改,如果他的程序并没有很好的模块化的话,建议最好不要这幺做,否则本来预期达到事倍功半,说不定反而事半功倍了。要参考他人的程序当然可以,但是首要是要看懂并理解他人程序的算法精髓,而不是在他的基础上打补丁。而关于算法方面的优化,可以购买一些数据结构的书籍,上面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30. 如果准备估计一个算法的MIPS,有什么好的途径? 答:算法的运行时间是指一个算法在计算机上运算所花费的时间。它大致等于计算机执行简单操作(如赋值操作,比较操作等)所需要的时间与算法中进行简单操作次数的乘积。通常把算法中包含简单操作次数的多少叫做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它是一个算法运行时间的相对量度,一般用数量级的形式给出。度量一个程序的执行时间通常有两种方法:  一种是事后统计的方法。因为很多计算机内部都有计时功能,不同算法的程序可通过一组或若干组相同的统计数据以分辨优劣。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必须先运行依据算法编制的程序;二是所得时间的统计量依赖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等环境因素,有时容易掩盖算法本身的优劣。因此人们常常采用另一种事前分析估算的方法。  一种是事前分析估算的方法。一个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所消耗的时间取决于下列因素: (1)依据的算法选用何种策略; (2)问题的规模。例如求100以内还是1000以内的素数; (3)书写程序的语言。对于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4)编译程序所产生的机器代码的质量。这个跟编译器有关; (5)机器执行指令的速度。 显然,同一个算法用不同的语言实现,或者用不同的编译程序进行编译,或者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时,效率均不相同。这表明使用绝对的时间单位衡量算法的效率是不合适的。撇开这些与计算机硬件、软件有关的因素,可以认为一个特定算法"运行工作量"的大小,只依赖于问题的规模(通常用整数量n表示),或者说,它是问题规模的函数。 一个算法是由控制结构(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和原操作(指固有数据类型的操作)构成的,则算法时间取决于两者的综合效果。为了便于比较同一问题的不同算法,通常的做法是,从算法中选取一种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或算法类型)来说是基本运算的原操作,以该基本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作为算法的时间度量。 算法的MIPS有专门的一门学问,可以去好好参考相关的数据结构书籍。 31. 遥控的编解码思路和设计流程是怎样的? 答:一般来说完整的遥控码分为头码、地址码、数据码和校验码四个组成部分。头码根据不同的厂家各不相同,地址码和数据码都由逻辑“1”和逻辑“0”组成。编码的设计目的,就是按照编码规则发送不同的码值。我们最常见的码型有SONY、松下、NEC等厂家型号。遥控编码芯片最常用的是在空调、DVD、车库门等遥控器上。 设计编码程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了解码型的特性。遥控码的头码和地址码(也称为客户码)是固定不变的,数据码和校验码根据不同的键值而改变。 第二部分是计算发码时间。遥控码大部分都是由逻辑“1”和逻辑“0”组成,也就是由一串固定占空比、固定周期的方波所组成。通常这些方波的周期是毫秒甚至微秒等级,需要在时间上计算的比较精确。所以选择发码单片机型号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单片机的运行速度是不是够快,以及程序运行时间够不够。 第三部分就是程序的编写。选定单片机型号之后,开始设计程序流程。一般来说我们使用I/O口就可以做发码的输出端口。发码程序一般由几个子程序组成,头码子程序、逻辑1子程序,逻辑0子程序以及校验码的算法子程序。一旦我们得到要发送码的命令后,首先调用头码子程序,然后根据客户码和键值调用逻辑1子程序或者逻辑0子程序,最后调用校验码算法子程序输出校验码。 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公司的HT48CA0/HT48RA0、HT48CA3/HT48RA3和HT48CA6是专为遥控器设计的单片机,它们具有专门红外输出口,可以实现绝大部分发码的要求。 设计解码程序也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编码波形特性。从分析编码的高、低脉冲宽度入手,了解逻辑“1”和逻辑“0”的波形占空比、周期。了解头码的特性。 第二部分确定接收方式。一般我们可以用I/O口查询方法或者INT口中断响应方法来接收编码。这两者的区别是I/O口查询方式比较耗费单片机的运行时间资源,需要不断的去侦测I/O的电平变化,以免漏掉有效的码值;而INT口中断接收方式则比较节省资源,当外部有电平变化时,单片机才需要去处理,不需要时刻进行侦测。但是INT口中断接收方式不能辨别相同周期不同占空比的波形特性,当编码所携带的逻辑“1”和逻辑“0”具有这种特性时,就无法通过INT口中断接收方式来辨别了,因为INT中断只是在上升沿或者下降沿的时候才触发。 第三部分将接收的码值存储并分析执行。根据判断高低电平的宽度(定时器或者延时),可以得到码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解码。一般我们连续收到3个相同的完整码值,就确认此码的确被发出,并接收成功。当解码结束,根据码值我们可以判断出是哪个按键被按下,由此去执行相对的按键功能。 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公司的HT48以及HT49(带LCD)系列单片机,都可以符合大多数解码的任务。 32. 在学习单片机的过程中,如何理解预分频,12时钟模式(6时钟模型)等概念? 答:预分频器的英文是prescaler。它就是将输入的频率信号分频,然后再输出。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公司有一款最基本的8位I/O型单片机HT48R05A-1,我们就以这款单片机为例说明。HT48R05A-1有一个8位向上计数的定时器Counter。系统时钟Fsys(4MHz)进入八阶预分频器(8-stage Prescaler)进行分频,再进入定时计数器Counter计数。根据软件设置,预分频器可以将Fsys进行2的n次方分频(n=1~8)。举例来说,如果软件设置为预分频器2分频,那幺预分频器输出的频率就是Fsys/2=2MHz,这个2MHz信号再进入定时计数器Counter。 如果需要HT48R05A-1或者其它各类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单片机的详细资料,可以在如下地址下载:http://www.holtek.com.cn/referanc/htk_book.htm 。 12时钟模式(6时钟模型)应该就是在MCS51系列中,12个系统时钟为一个机器周期,2个系统时钟为一个状态,即一个机器周期有6个状态。 33. A/D、D/A的采样速率与其它单片机相比有什么优势? 答: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 A/D Tyep MCU内嵌逐位逼近的A/D转换电路,精度有8bit/9bit/10bit,A/D转换时间最快为76us。 至于D/A,一般是指PWM输出,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 A/D Type MCU都带有8bit的PWM输出,但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 PWM的特点是其输出频率由系统频率决定(既系统频率选定后,PWM频率也就定了),其占空比通过对[PWM]寄存器赋值进行控制,不需要占用定时/计数器资源。 34. 采用AT89S51时,出现了按了复位按钮,RAM中的数据被修改了。这是怎么回事?注:数据放在特殊寄存器之外。 答:如果是RESET脚的复位按钮:一般MCU的RESET复位,其特殊寄存器会被重新初始化,而通用寄存器的值保持不变。 如果复位按钮是电源复位:那就是MCU的上电复位,其特殊寄存器会被初始化,而通用寄存器的值是随机数。 35. 将P2.7用来驱动一个NPN三极管,中间串接了一个1K的电阻。问题是:当我尝试向P2.7写’1’时,发现管脚只能输出大约0.5V的一个电平。这个电路的使用得妥当么?如何正确的使用IO功能? 答:是在仿真时遇到的问题,还是烧录芯片后遇到的问题? 可以先将P2.7的外部电路断开,测量输出电压是否正常。如果断开后输出电压正常,那就说明P2.7的驱动能力不够,不能驱动NPN三极管,应该改用PNP三极管(一般在MCU应用中,都采用PNP方式驱动)。如果断开后输出电压还不正常,那有可能是仿真器(或芯片)已经损坏。 36. 在做充电管理的时候,提高pwm的频率往往以牺牲精度为代价,如果用的AT90S4433(avr)、78P458(elan)频率分别做到16kHz(8bit)和32kHz(8bit),而希望做到的是100kHz(8bit以上),诸如atiny15那样。怎么办? 答:你所说的PWM是通过定时/计数器来控制其频率和占空比的,所以要提高频率,必然会降低精度。如果要提高PWM的频率,只能通过提高系统振荡频率来解决。 37. 汽车电子用的单片机是8位多,还是32位?如何看待单片机在汽车ic37中的前景? 答:现今汽车制造也是一个进步很快的工业,特别是电子应用于汽车上,令多种新功能得以实现。 总的来说,汽车电子应用分三部份。  汽车发动机控制:限速控制,涡轮增压,燃料喷注控制等。  汽车舒适装置:遥控防盗系统,自动空调系统,影音播放系统,卫星导航系统等。  汽车操控和制动:刹车防抱死系统(ABS),循迹系统(TCS),防滑系统(ASR),电子稳定系统(ESP)等。 汽车上的各系统繁多,且日新月异,故利用何种单片机是依各系统规格,要求不一,但有一样可肯定是该单片机要符工业规格,才能忍受汽车应用的恶劣环境,高温,电源干扰,可靠度要求。不同档次的汽车其功能配置相对亦有差别,故8位单片机在较低阶的系统如机械控制,遥控防盗等应该还有空间,但高阶的系统如影音、导航及将来的无人驾驶,就非一般单片机能实现。 因汽车工业现阶段由欧美日数个大集团所把持,相关的汽车电子配件各集团会挑选单片机大厂合作, 故汽车内置的电子系统亦由单片机大厂把持,市场只剩外置系统如遥控防盗,影音导航供小厂开发。 38. 在使用三星的s3c72n4时,觉得它的time/counter不够用。现在要同时用到3个counter,该怎么办? 答:您是需要三个外部counter还是需要三个定时器?如果是三个定时器标志的话,可以取这三个定时最基本的时基作为timer的基础计数,然后以这个时基来计算这三个需要的计数标志的flag,在程序中只需要查询flag是否到,再采取动作。 如果要3个外部脉冲计数的话,这个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外部脉冲不是很频繁,可以考虑通过外部中断进行,但是这个方法必须是外部脉冲的频率与MCU执行速度有一定的数量级差,否则mcu可能无法处理其它程序,一直在处理外部中断。 39. 在芯片集成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单片机的集成技术发展也很迅速,在传统的40引脚的基础上,飞利浦公司推出20引脚的单片机系列,使很多的引脚可以复用,这种复用技术的使用在实际应用中会不会影响其功能的执行? 答:现在有很多品牌的单片机都有引脚复用功能,不止飞利浦一家,应该说这个方式前几年就已经有了。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影响其功能的执行,但是要注意的是,有的MCU如果采用复用引脚的话,该引脚会有一些应用上的限制,这在相应的datasheet里面都会有描述,所以在系统规划的时候都要予以注意。 40. Delta-Sigma软件测量方式,是什么概念? 答:Delta-Sigma原理一般应用在ADC应用中。具体来说,Delta-Sigma ADC的工作原理是由差动器、积分器和比较器构成调制器,它们一起构成一个反馈环路。调制器以大大高于模拟输入信号带宽的速率运行,以便提供过采样。模拟输入与反馈信号(误差信号)进行差动 (delta)比较。该比较产生的差动输出馈送到积分器(sigma)中。然后将积分器的输出馈送到比较器中。比较器的输出同时将反馈信号(误差信号)传送到差动器,而自身被馈送到数字滤波器中。这种反馈环路的目的是使反馈信号(误差信号)趋于零。比较器输出的结果就是1/0 流。该流如果1密度较高,则意味着模拟输入电压较高;反之,0密度较高,则意味着模拟输入电压较低。接着将1/0流馈送到数字滤波器中,该滤波器通过过采样与抽样,将1/0流从高速率、低精度位流转换成低速率、高精度数字输出。 简而言之,Delta就是差动,Sigma就是积分的意思。Delta-Sigma软件测试,我的理解应该是通过软件模拟差动积分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侦测外部输入的电压(或者电流)信号变化,然后通过软件积分运算,得出外部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基本状况。 41. 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测试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 答:单片机系统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我们要保证单片机系统可靠性就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 首先在设计单片机系统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外部的各种各样可能干扰,尽量利用单片机提供的一切手段去割断或者解决不良外部干扰造成的影响。我们以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最基本的I/O单片机HT48R05A-1为例,它内部提供了看门狗定时器WDT防止单片机内部程序乱跑出错;提供了低电压复位系统LVR,当电压低于某个允许值时,单片机会自动RESET防止芯片被锁死;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也提供了最佳的外围电路连接方案,最大可能的避免外部干扰对芯片的影响。 当一个单片机系统设计完成,对于不同的单片机系统产品会有不同的测试项目和方法,但是有一些是必须测试的:  测试单片机软件功能的完善性。 这是针对所有单片机系统功能的测试,测试软件是否写的正确完整。  上电掉电测试。在使用中用户必然会遇到上电和掉电的情况,可以进行多次开关电源,测试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  老化测试。测试长时间工作情况下,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必要的话可以放置在高温,高压以及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测试。  ESD和EFT等测试。可以使用各种干扰模拟器来测试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例如使用静电模拟器测试单片机系统的抗静电ESD能力;使用突波杂讯模拟器进行快速脉冲抗干扰EFT测试等等。 当然如果没有此类条件,可以模拟人为使用中,可能发生的破坏情况。例如用人体或者衣服织物故意摩擦单片机系统的接触端口,由此测试抗静电的能力。用大功率电钻靠近单片机系统工作,由此测试抗电磁干扰能力等。 42. 在开发单片机的系统时,具体有那些是衡量系统的稳定性的标准? 答:从工业的角度来看,衡量系统稳定性的标准有很多,也针对不同的产品标准不同。下面我们大概介绍单片机系统最常用的标准。  电试验(ESD) 参考标准: IEC 61000-4-2 本试验目的为测试试件承受直接来自操作者及相对对象所产生之静电放电效应的程度。  空间辐射耐受试验(RS) 参考标准:IEC 61000-4-3 本试验为验证试件对射频产生器透过空间散射之噪声耐受程度。 测试频率:80 MHz~1000 MHz  快速脉冲抗扰测试(EFT/B) 参考标准:IEC 61000-4-4 本试验目的为验证试件之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遭受重复出现之快速瞬时丛讯时之耐受程度。  雷击试验(Surge) 参考标准 : IEC 61000-4-5 本试验为针对试件在操作状态下,承受对于开关或雷击瞬时之过电压/电流产生突波之耐受程度。  传导抗扰耐受性(CS) 参考标准:IEC 61000-4-6 本试验为验证试件对射频产生器透过电源线传导之噪声耐受程度。 测试频率范围:150 kHz~80 MHz  Impulse 脉冲经由耦合注入电源线或控制线所作的杂抗扰性试验。 43. 在设计软体时,大多单片机都设有看门狗,需要在软体适当的位置去喂狗,以防止软体复位和软体进入死循环,如何适当的喂狗,即如何精确判定软体的运行时间? 答:大多数单片机都有看门狗定时器功能(WDT,Watch Dog Timer)以避免程序跑错。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有一款基本I/O型单片机--HT48R05A-1,我们就以它为例做个说明吧。 首先了解一下WDT的基本结构,它其实是一个定时器,所谓的喂狗是指将此定时器清零。喂狗分为软件和硬件两种方法。软件喂狗就是用指令来清除WDT,即CLR WDT;硬件喂狗就是硬件复位RESET。当定时器溢出时,会造成WDT复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门狗起作用了。在程序正常执行时,我们并不希望WDT复位,所以要在看门狗溢出之前使用软件指令喂狗,也就是要计算WDT相隔多久时间会溢出一次。HT48R05A-1的WDT溢出时间计算公式是:256*Div*Tclock。其中Div是指wdt预分频数1~128,Tclock是指时钟来源周期。如果使用内部RC振荡作为WDT的时钟来源(RC时钟周期为65us/5V),最大的WDT溢出时间为2.1秒。 当我们得到了WDT溢出时间Twdt后,一般选择在Twdt/2左右的时间进行喂狗,以保证看门狗不会溢出,同时喂狗次数不会过多。 软件运行时间是根据不同的运行路线来决定的,如果可以预见软件运行的路线,那么可以根据T=n*T1来计算软件的运行时间。n是指运行的机器周期数,T1是指机器周期。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单片机是RISC结构,大部分指令由一个机器周期组成,只需要知道软件运行了多少条指令,就可以算出运行时间了。HOLTEK-p.htm" target="_blank" title="HOLTEK货源和PDF资料">HOLTEK的编译软件HT-IDE3000中,就有计算运行时间的工具。但是对于CISC结构的单片机,一条指令可以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那么就需要根据具体执行的指令来计算了。 44. 我们是一家开发数控系统的专业厂,利用各种单片机和CPU开发了很多产品,在软件开发上也采用了很多通用的抗干扰技术,如:软件陷阱、指令允余、看门狗和数字滤波等等,但实际运用中还是很不可靠,如:经常莫名其妙地死机、程序跳段、I/O数据错误等,并且故障的重复性很不确定,也不是周期性地重复。往往用户使用中出现故障,但又无法重现,很让人头痛。反复检查硬件也设查出原因,所以对软件的可靠性很是怀疑。怎么办? 答:防止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去除干扰源、隔断干扰路径,但往往很难做到,所以只能看单片机抗干扰能力够不够强了。单片机干扰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复位;至于程序跑飞,其实也可以用软件陷阱和看门狗将程序拉回到复位状态;所以单片机软件抗干扰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复位状态。 一般单片机都会有一些标志寄存器,可以用来判断复位原因;另外也可以自己在RAM中埋一些标志。在每次程序复位时,通过判断这些标志,可以判断出不同的复位原因;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志直接跳到相应的程序。这样可以使程序运行有连续性,用户在使用时也不会察觉到程序被重新复位过。 可以在定时中断里面设置一些暂存器累加,然后加到预先设定的值(一个比较长的时间),SET标志位,这些动作都在中断程序里面。而主程序只需要查询标志位就好了,但是注意标志位使用后,记得清除,还有中断里面的时基累加器使用以后也要记得清除。
第1章 单片机基础 1.1 单片机技术发展状况 1.2 51系列单片机体系结构 1.2.1 内部结构 1.2.2 存储器组织结构 l.2.3 内部功能模块 l.2.4 外部引脚 1.2.5 系统资源扩展 1.3 单片机的编程方法 第2章 C语言编程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概述 2.1.2 变量与算术表达式 2.1.3 for语句 2.1.4 符号常量 2.2 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2.2.1 C语言的数据类型 2.2.2 常量与变量 2.2.3 整型数据 2.2.4 实型数据 2.2.5 字符型数据 2.2.6 运算符 2.2.7 表达式 2.3 程序控制语句 2.3.1 程序的3种基本结构 2.3.2 条件控制语句 2.3.3 程序应用举例 2.4 循环控制语句 2.4.1 while语句 2.4.2 dowhile语句 2.4.3 for语句 2.4.4 break与continue语句 2.4.5 程序应用举例 2.5 小结 第3章 C语言高级编程 3.1 函数与程序结构 3.1.1 函数的基本知识 3.1.2 返回非整数值的函数 3.1.3 外部变量 3.1.4 作用域规则 3.1.5 头文件 3.1.6 静态变量 3.1.7 寄存器变量 3.1.8 分程序结构 3.1.9 初始化 3.1.10 递归 3.2 数组 3.2.1 一维数组 3.2.2 维数组 3.2.3 多维数组 3.2.4 数组的初始化 3.3 指针 3.3.1 指针与指针变量. 3.3.2 指针变量的定义与引用 3.3.3 指针运算符与指针表达式 3.3.4 指针与数组 3.3.5 指针的地址分配 3.3.6 指针数组 3.3.7 指向指针的指针 3.4 占构体与共用体 3.4.1 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和引用 3.4.2 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3.4.3 结构体指针的定义和引用 3.4.4 共用体 3.5 小结 第4章C51程序设计 4.1 C51对标准C语言的扩展 4.1.1 存储区域 4.1.2 数据变量分类 4.1.3 存储器模式 4.1.4 绝对地址的访问 4.1.5 指针 4.1.6 函数 4.2 C5 1函数库 4.2.1 字符函数CTYPE.H 4.2.2 一般I/O函数STDIO.H 4.2.3 字符串函数STRING.H 4.2.4 标准函数STDLIB.H 4.2.5 数学函数MATH.H 4.2.6 绝对地址访问ABSACC.H 4.2.7 内部函数INTRINS.H 4.2.8 变量参数表STDARG.H 4.2.9 全程跳转SETJMPH 4.2.10 访问SFR和SFR bit地址REGxxx.H 4.3 C51程序编写 4.3.1 C程序基本结构 4.3.2 编写高效的C51程序及优化程序 第5章 Windows集成开发环境μVision2 5.1 μVision2编辑界面及其功能介绍 5.1.1 μVision2界面综述 5.1.2 主菜单栏 5.1.3 μVision2功能按钮 5.1.4 μVision2窗口环境 5.2 应用μVision2开发流程介绍 5.2.1 建立新项目 5.2.2 常用环境配置 5.2.3 代码优化 5.2.4 目标代码调试 5.3 CPU仿真 5.3.1 μVision2调试器 5.3.2 调试命令 5.3.3 存储器空间 5.3.4 表述(Expressions) 5.3.5 技巧 5.4 深入了解μVision2 5.4.1 μVision2的项目管理 5.4.2 使用技巧 5.4.3 μVision2调试函数 第6章 C5l编译器 6.1 预处理 6.1.1 宏定义 6.1.2 文件包含 6.1.3 条件编译 6.1.4 其他预处理命令 6.2 C51编译器控制指令详解 6.2.1 源控制指令 6.2.2 列表控制指令 6.2.3 目标控制指令 6.3 C5l的高级配置文件 6.3.1 目标程序启动配置文件——STARTUP.A51. 6.3.2 CPU初始化文件——START751.A51 6.3.3 静态变量初始化文件——INT.A51 6.3.4 专用变量初始化文件——INIT751.A51 第7章 C51的典型资源编程 7.1 中断系统设计 7.2 定时/计数器的使用 7.3 I/O口的使用 7.4 扩展存储器 7.4.1 外部ROM 7.4.2 外部RAM 7.4.3 外部串行E2PROM 7.5

19,468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VC/MFC 图形处理/算法
社区管理员
  • 图形处理/算法社区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