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自然语言、编程语言)仅仅是人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吗?

A_Zhao 2012-07-14 10:02:49
语言(自然语言、编程语言)仅仅是人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吗?

在CU的C版上,版友__BlueGuy__列举了版友狗气球的一些言论,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的:

[Quote]
语言基本上决定了思维——至少思想无法超越语言。
[/Quote]

狗气球的这句话,引来了多方大虾热烈讨论,我也来谈谈吧……

首先,我要直截了当地说:

狗气球的这个表述,是完全正确的。

只要将我们的视阈稍稍放大一些,其正确性就相当显著:

人的思维模式,是被后天构造和养成的。在这个被构造与养成的过程中,亲代的语言,起到了决定性功用。

语言是交互性(用当代哲学的话说,叫“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的存在;但思维却不是,思维是主体内的封闭性存在。

在主体内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线索。思维突破了语言的框架,将丧失逻辑性。

原始的意识,是没有逻辑性的。原始意识迈向具有逻辑性思维的飞跃,必须由语言作为路标。

逻辑和语言,在希腊精神中,是同一个词(即同一个概念)。

(BTW,在我华夏文明中,也有类似的洞见,如“道”这个词。)

这个词,叫“λόγος(拉丁字转写:Logos)”。

我们日常用到的“Logo(徽标)”、“Logic(逻辑)”、“Lexical(词汇的)”、“Lex(词法分析器软件)”、“Alexia(失读症)”、“Law(法律)”、“Legal”、“Dialogue(对话)”、“Dialect(方言)”、”Lecture(演说) ”、“Lesson(讲课、教训)”、“Legend(传奇、图例、“联想”的老商标)”、“Elect(选择)”、“Select”、“Elite([被选出的]精英)”、“Collect”、“Legion([被集结的]军团、老黑客们都知道的软件)”、“Neglect(忽视)”、“Religion(信仰、信念)”、“Ratio-(迻译到拉丁语)”、“Reason(理由、理性、理智)”、“Rational”……等等等等,都是出自 λόγος(Word、话语)这个词。

还有,随处可见的“Ology(科学)” —— Technology(技术)、Topology(拓扑学)、Geology(地质学)、Biology(生物学)、Neurology(神经病学)、Psychology(心理学)、Ontology(本体论)、Theology(神学)、Sociology(社会学)、Phonology(语韵学)、Lexicology(词汇学)、Anthropology(人类学)、Archaeology(考古学)、Chronology(年代学)、Genealogy(谱系学)、Terminology(术语学)、Philology(文献学)、Mythology(神话学)、Musicology(音乐学)、Astrology(占星学)、Zoology(动物学)、Cytology(细胞学)、Ecology(生态学)、Synecology(生物群生态学)、Odontology(齿科学)、Ophthalmology(眼科学)、Immunology(免疫学)、Epidemiology(流行病学)、Dermatology(皮肤病学)、Gynecology(妇科学)、Pharmacology(药理学)、Zymetology(酶学)、Toxicology(毒物学)、Nutriology(营养学)、Thermology(热学)、Photology(光学)、Chromatology(色彩学)、Spectrology(光谱分析学)、Radiology(放射学)、Pedology(土壤学/儿科学)、Petrology(岩石学)、Mineralogy(矿物学)、Volcanology(火山学)、Hydrology(水文学)、Seismology(地震学)、Aerography/Meteorology(气象学)、Hygrology(湿度学)、Oceanology(海洋学)、Horology(钟表学)、Typology(类型学)、Morphology(形态学)、Semiology(符号学)、Phenomenology(现象学,看我在CU上的“自定义头衔”,呵呵……)

当然,在汉文化圈子,也有类似情况:茶道、剑道、花道、弓道、武道、武士道、一贯道、“一本道”、“盗亦有道”、《C指针编程之道》……

对于这麽多Ology(道),可以形象地说,你入了某一行,就要学那一行的话、讲那一行的话、用那一行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教我们数学的一位PLA的教授,在课堂上,发过这么一通牢骚:

“还搞什么搞……?标准、符号、规范,都是人家欧美国家的人早就定好了的,我们再怎么搞,搞死了,也是在人家搭好的框框里面搞!有什么用?”

教授的这番话,是很有道理的。

引入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 S. Kuhn)的“范式(Paradigm)”观念,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

就算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口号喊得再高声,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在人家创造好的范式底下,自慰自赏、过足玉凤姐的瘾而已。

就拿C语言编程来说,任你在代码编辑器、编译器、链接器、调试器之间折腾死了,也只不过是在C语言标准下、在库函数的定义下、在其他软件的API下、在既有的数据结构下、在既有的算法下、在机器指令集下,运用它们既定的范式而已。

说白了,就是你在应用人家教你的语言,去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而已。

(BTW,所以,我总建议那些编程语言的初学者们,最好就拿该门语言的设计者所写的书,作为第一本入门书,比如D. Ritchie的《TCPL》、B. Stroustrup的《TC++PL》、L. Wall的《Learning Perl》、Matz的《TRPL》……当然,那些误认为谭老教授是“C语言之父”的学生们,受其编程理念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

或许有人要反驳了—— “那么,在编程时,程序员所付出的智慧和汗水,就毫无价值了吗?”

这当然不是。

当程序员付出的创造性智慧,越过一个编程语言(或其他范式)的临界处时,他/她就让自己的角色,飞跃成为一个新的范式创造者。新的编程语言(如C -> C with Classes -> C++)、新的库、新的算法、新的架构、新的体系结构的产生,就是如此。不过,这仍然不能脱离语言的框架:

(1)新的范式创造者内在的思维,仍然要以基本(Foundational)语言作为逻辑范式、载体和线索。

(2)新的范式,能被表达、被刻画、被他人所运用,仍必然要俯在语言这个不可超越的“存在之家”的辖治之内。

思维无法超越语言,正如思维无法超越逻辑。

最后说一句,做为总结:

人总以为“语言只是用来表达我思想的工具而已”,其实,人才是语言彰显它自己的工具。

以上,仅供参考,呵呵……
...全文
256 4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4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pathuang68 2012-07-1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对楼主的学识之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语言的确是思维的载体,试想想我们平常在想问题的时候,脑海里就在默默地使用语言...
q2920 2012-07-1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uote=引用 1 楼 的回复:]

[/Quote]抢我沙发...
q2920 2012-07-1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亲 你的帖子 我必须顶 我还想这你的书呢
  • 打赏
  • 举报
回复

15,440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C/C++ 非技术区
社区管理员
  • 非技术区社区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