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同步传输文件时系统不进入待机?

liujwcool1 2014-10-30 03:16:26
如题 通过usb与PC同步,拷贝一个大文件时,持续的时间比较久,wince系统可能会进入待机模式,文件传输就被打断了。如何避免?也就是usb传输文件时系统不认为是在空闲状态。
...全文
462 7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7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constantine 2014-11-0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改一下注册表然后事件通知系统,用完还原就行了。 休眠一般是你自己实现的,或者你可以添加自己的接口或者标记什么的。
liujwcool1 2014-11-0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引用 5 楼 accessysq 的回复:
可以,具体看下面连接 http://www.proarm.net/wince-disable-auto-suspend.html
多谢回复,这个是指在注册表中配置系统是否进入suspend状态。 请问有没有系统接口调用控制使能wince是否进入休眠状态?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可以,具体看下面连接 http://www.proarm.net/wince-disable-auto-suspend.html
liujwcool1 2014-11-0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引用 3 楼 accessysq 的回复:
确实没遇到过,如果是网络传送,系统是不会进入空闲状态的。usb同步系统会进入,这个不是我们自己控制的。 或者你在接上usb的时候暂时关闭系统进入空闲的功能。
应用程序能控制系统不进入待机吗?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确实没遇到过,如果是网络传送,系统是不会进入空闲状态的。usb同步系统会进入,这个不是我们自己控制的。 或者你在接上usb的时候暂时关闭系统进入空闲的功能。
91program 2014-10-3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引用 1 楼 liujwcool1 的回复:
怎么没有人回答呢?
可能是没有人遇到过类似的东东吧,偶们的 WinCE 系统在定制时都取消了自动进入待机的功能
liujwcool1 2014-10-3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怎么没有人回答呢?
  一.JAVA程序传送到手机的方法:   JAVA程序传送到手机的方法有4种,分别是手机上网直接下载安装,通过电脑下载到本地 后,然后通过读卡器,数据线,蓝牙,红外线传输JAVA程序到手机.具体方法说明如下.   1.手机上网下载:   通过手机上网下载以及使用短信定购的方式,直接在手机的个人文档或者应用程序中找 到(根据手机各不相同),无需在安装,直接可以在类似"我的文件夹"之类的选项找到。   使用电脑下载就需要将文件传送到手机上。   2. 读卡器:   1 新买的卡,先在手机上格式你的 TF 卡:设置 -- 手机状态 -- 存储存储设备 - - 卡 -- 菜单键 -- 格式 OK      或先安装 TF 卡到手机上采取拍照,录象的方式,激活 TF 卡的文件夹。 如果是 已经使用的就不必了...   2 .将我的电脑 -- 工具 - 文件夹选项 - 查看中的,隐藏文件文件夹 -- 选显示   3 .打开我的电脑 -- 工具 - 文件夹选项 - 查看,把 " 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 件 " 前面的勾去掉   4.然后用读卡器打开你的 TF ,就可以看见 TF 卡上的 KJAVA 了。 copy JAVA程序(包 括 *.JAR,*.JAD)到你 TF 卡的 KJAVA 目录里就行了   5 .安装 TF 卡到手机。   6 .进入手机 " 游戏 和应用程序)里安装新的程序 OK   3.数据线传输:   通过安装购买手机所附带的 软件 安装盘,安装其pc套件,用数据线接上手机与电脑, 通过管理 软件 把JAVA程序文件*.JAD,*.JAR传送到手机上;MIDWAY2.8 也可以传输 JAVA 程序,但是需要开启 JAVA 设置中的 "JAVA 加载器 "     二、安装问题-相关说明 1. 如何安装Kjava程序   JAVA平台的手机软件一般有两个文件,一个是jar,一个是jad。 诺基亚等品牌的机器 需要两个文件都传入手机中才能正常使用。   而索爱等品牌的手机只需要一个jar文件就可以用了。具体情况要根据你自己的手机来 确定。   如果你是下载至电脑本地安装,你的手机需要用到.jad文件才能完成安装. 通过数据 线,红外或蓝牙等方式把两个文件[.jar,.jad]存到手机上同一个目录中即可。      2.如何安装Symbian程序   Symbian软件安装包通常是.sis的压缩文件,其中包含许多组件文件。   安装步骤如下 :   (1) 安装文件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或红外连接发送至手机.   (2) 在手机收到信息后,打开新信息,选择打开->安装   (3) 按照提示一步一步操作下去,直到安装完成   3.如何安装微软SmartPhone智能手机软件    在使用微软操作系统的SmartPhone上安装软件,有三种方法:   1)直接拷贝法 与电脑类似,在智能手机上也流行"绿色软件"一说。这一类软件只须将相关文件 Copy到手机或存储卡上,然后建立一快捷方式,并将其拖入"Storage\windows\Start Menu" 文件夹。欲使用该软件,只须进入"开始"菜单即可。 小知识:与电脑不同,使用微软操作系统的SmartPhone并未自带资源管理器,因此 须要自行安装,否则无法进行文件操作。推荐使用Explorer 2003。   (2)CAB文件安装法   如果下载的软件为*.CAB格式,那么请先用数据线或者读卡器将该文件Copy到SD卡等 附加储存卡上(不推荐Copy到手机内置闪存上)。然后打开资源管理器(笔者使用的是 Explorer 2003中文版),选中文件按OK键执行安装。一般来说,系统会弹出警告,点击确 定即可。 有的软件可能会选择安装路径,选择安装路径,建议选择将软件安装到储存卡上。安装 完毕后,就可以在开始菜单中找到该软件的快捷方式了。   (3)EXE文件安装法    前两种文件的安装都比较简单,但如果遇到*.EXE文件,那么安装起来就稍显繁复。首 先,必须在电脑里安装Microsoft ActiveSync同步软件;其次,须要一根同步数据线或红外 /蓝牙适配器(推荐使用数据线)。当这两者都齐备后,就可以进行安装了。   Microsoft ActiveSync联线后,双击运行*.EXE文件会看到一个安装界面。选择一个目 录,单击安装,安装文件会自动解压并传送数据至手机。在电脑屏幕上弹出提示,就要换 为手机操作了。按照手机屏幕上的提醒,选择将软件安装在手机或者储存卡上即可。   安装java程序要有两个文件,一个是JAR和JAD, 但拷贝下来的游戏只
又名“Android Tuner Pro” 最全面的工具箱,可以节省电池,调整,调整,备份,保护和监控运行任何ROM,任何内核(从Android 2.3到Android L)的任何Android设备。 ☺轻松取代20多个应用,价值30欧元或更多☺☺ 入门:http: //www.3c71.com/getstarted☺应用截图 :http://www.3c71.com/screenshots☺应用程序基准测试:http:// www.3c71.com/benchmarks☺ 最好的根电话,也适用于股票手机 ◊请求的权限:http://www.3c71.com/permissions◊ 使用的开源API:http://www.3c71.com /开源 ♦♦功能集(一些需要root访问权限,首先尝试免费版本)♦♦ ►设备管理器* 1◊设备配置文件(CPU,IO,组件) ◊任务调度程序(应用程序管理,清理等) ◊设备观察器自动激活配置文件,运行任务或显示警报 ◊使用配置文件和任务节省电池 ►文件浏览器* 1◊批量复制/粘贴,压缩,删除,移动,共享和流式传输文件文件夹 ◊更改文件/文件夹权限和所有权 ◊全部访问您的Samba网络共享 ►应用程序管理器* 1◊备份和验证应用程序apk /数据(多个版本),短信和呼叫日志 ◊系统应用程序卸载程序和更新清理程序 ◊分享和备份应用程序到电子邮件,DropBox,GDrive等... ◊将任何应用程序移动到用户,系统,SD或link2SD◊ 冻结/解冻应用程序,结晶(例如休眠/绿化)和控制应用程序启动和事件◊Zip 对齐,清除缓存,擦除dalvik缓存,修复权限和优化数据库 ◊控制应用程序通知,权限,锁定(安全访问),旋转和强制屏幕开启* 2◊使用和待机统计(查找应用程序耗尽电池) ►网络管理器 ◊设置WiFi接入点优先级 ◊配置Android防火墙,TCP拥塞,DNS * 1►任务管理器 ◊检查CPU,网络和内存使用情况 ◊杀死(默认)或强制停止* 1任何应用程序或内核进程 ◊自动任务杀手,内存增强器,内存清理器 ►系统控制* 1◊CPU调速器,频率,电压,GPU控制,散热和MPDecision控制◊Build.prop 和sysctl编辑器(基本和高级模式) ◊提升,分析和基准测试SD卡 ◊Android的内存管理器,内存清理,SD连接器(目录粘合剂) ◊FSYNC,sweep2wake,γ和快速充电控制 ◊安全:恢复从应用程序或恢复和CPU设置默认的启动环 ►系统监控 ◊所有的Android应用程序或全部进程,电池,CPU,网络,内存 ◊组件状态(WiFi,蓝牙,GPS,3G,电话,APN) ►状态栏通知 ◊电池,CPU,内存,SD,温度可选配下拉图形 ◊在顶部或底部添加电池剩余条 ◊取出原装电池图标 ►高度可配置小部件 ◊可调整大小的仪表小部件 ◊1×1和2×1(仅限PRO) )文本小部件 ◊2×1-5×2图形小部件(仅限专业版) ◊1×1和4×1-1×4(专业版)切换小部件* 1◊4×4摘要小部件(仅限专业版) ►系统切换(手动小工具或配置文件) ◊GPS,WiFi本地化 ◊WiFi,BT,BT可发现,APN,NFC,飞机 ◊网络共享(USB,WiFi,BT) ◊亮度,屏幕超,保持清醒,手电筒 ◊振铃,振动,同步,背景数据 ◊调试(通过WiFi),未知来源,USB存储,重启 ►终端仿真器和脚本编辑器 ◊命令历史 ◊运行或测试任何脚本,可选择在启动 ◊共享脚本,命令和输出 ►系统日志阅读器* 1◊Logcat或内核消息 ◊高级过滤和搜索 以及更多令人满意的功能☺ * 1需要root和内核支持全功能 * 2需要root和Xposed框架 警告:对移动设备进行生根和刷根可能会影响其性能或导致故障。
无限制简体中文版,很好用的电子教室(电脑教室)管理软件 适用于Windows的课堂管理系统 NetSupport School 是一流的培训软件解决方案,让教师能够以个别方式、按预定小组或者对整个班级进行辅导、监视,并与学生们互动交流。 监听 最新版本的 NetSupport School v11.41.0007简体中文版 将先进的课堂 PC监视、实演示和加注工具同创新型客制化测验套件、互联网和应用程序控制、实音频监听、自动化课程设计、打印机管理、即通讯控制、内容监控及桌面安全等功能结合起来,可以完全应对和满足当今现代化课堂的挑战和要求。 NetSupport School 经过多年的演进,能够不断地应对当今现代化课堂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确保与日新月异的IT 环境保持兼容。 对于新版本来说,不仅着重于引入具有创新性的新功能,而且还检查现有功能的情况,确保其仍然适用且与现代教学实践相一致。 出于这种考虑,NetSupport School 11 版提供了大量的新功能和增强的功能以及性能的改进,并扩大对新兴技术的支持,所有这些全都打包在一个新颖美观的用户界面里。 问答模块 新的问答模块提供了一组简单而引人注目的工具,可促进课堂上对学习的积极评估。它让教师能够加强和巩固教学要点,即估量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 采用“游戏节目”的方法,教师可以快速向班级提出口头问题,允许根据回答速度、以小组方式或随机地选择学生。可以对个人或在适当情况下对小组给分并加以跟踪 此功能的核心是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提供同学间互评和对学生个别评价,同还向课堂引入的新提问方式,如“传球式”提问法。 抢答模式。 输入答案模式。 随机选择模式。 能够随机地将学生分成小组。 能够指定小组数量。 能够根据团组名/颜色创建小组。 能够将问题“传递”给下一个学生。 能够设置学生回答问题前的思考间。 能够设置学生回答问题的间限制。 能够将回答正确的学生从下一轮中排除。 能够将回答不正确的学生从下一轮中排除。 可选择同学间互评。 能够对整个小组或学生个人给分。 可选择回答不正确扣分。 Version 11 版引入了一个新组件,可从 Apple iTunes 和 Google Play 应用程序商店免费下载。 NetSupport 教师助理应用程序是传统桌面教师端应用程序的延伸,可在您现有的 NetSupport 管理的教室环境中使用,为教师提供了在 ICT 教学区周围更好的移动性,助教利用这一理想工具可以帮助监督学生进度。 兼容 iPad、iPod、iPhone、Android 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某一设备上安装后,该应用程序可与 NetSupport 桌面教师端软件配合,使教师能够自由地在教室周围走动,有助于保持主要控制功能和监视所有学生工作站。 平板电脑上支持的功能: 支持 Android 和 iPad 平板电脑。 查看学生缩略图。 向学生发送预设的消息。 阻止受限制的网站。 设定许可的网站。 阻止所有 Internet 访问。 锁定/解锁学生电脑。 注销学生电脑。 学生屏幕遮蔽/撤消遮蔽。 限制学生打印。 设定许可的应用程序。 阻止受限制的应用程序。 选择学生群组。 详情视图。 查看学生“请求帮助”通知。 对学生缩放。 按姓名/教师顺序对学生排序。 查看当前应用程序。 查看当前网站。 设置连接密码。 显示当前所连接教师助理数量的教师端徽章。 智能手机上支持的功能: 支持 Android 和 Apple iOS 智能手机。 向学生发送预设的消息。 阻止受限制的网站。 设定许可的网站。 阻止所有 Internet 访问。 锁定/解锁学生电脑。 注销学生电脑。 学生屏幕遮蔽/撤消遮蔽。 限制学生打印。 设定许可的应用程序。 阻止受限制的应用程序。 设置连接密码。 网络管理员控制台 11 版对网络管理员控制台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增强,主要围绕两个关键功能领域。首先是安全策略,对所有 PC可以按照预先定义的一组策略进行检查,即识别未启用杀毒软件、Windows 更新或 Internet 防护的电脑。 其次是策略管理工具,利用该工具可在全学校范围内永久地定义和实施NetSupport 限制。 当前,教室管理解决方案在课程持续期间实行使用控制,一旦教师 PC 断开连接,这些限制随即停止。在 NetSupport School 11 中,这些限制采用集中方式实施,一天 24 小有效。在某一课程进行中,可通过教师特定设置覆盖这些限制。 网络管理员控制台的新功能和增强功能包括: 查看/设置学生和教师的电源管理策略。 查看/设置学生和教师的 Windows 更新策略。 查看/设置学生和教师的用户访问控制策略。 查看学生和教师的杀毒软件状态。 查
目录 1 文中的缩写 24 1.1 寄存器描述表中使用的缩写列表 24 1.2 术语表 24 1.3 可用的外设 24 2 存储器和总线构架 25 2.1 系统构架 25 2.2 存储器组织 27 2.3 存储器映像 28 2.3.1 嵌入式SRAM 29 2.3.2 位段 29 2.3.3 嵌入式闪存 30 2.4 启动配置 33 3 CRC计算单元(CRC) 34 3.1 CRC简介 34 3.2 CRC主要特性 34 3.3 CRC功能描述 34 3.4 CRC寄存器 35 3.4.1 数据寄存器(CRC_DR) 35 3.4.2 独立数据寄存器(CRC_IDR) 35 3.4.3 控制寄存器(CRC_CR) 36 3.4.4 CRC寄存器映像 36 4 电源控制(PWR) 37 4.1 电源 37 4.1.1 独立的A/D转换器供电和参考电压 37 4.1.2 电池备份区域 38 4.1.3 电压调节器 38 4.2 电源管理器 38 4.2.1 上电复位(POR)和掉电复位(PDR) 38 4.2.2 可编程电压监测器(PVD) 39 4.3 低功耗模式 40 4.3.1 降低系统钟 40 4.3.2 外部钟的控制 40 4.3.3 睡眠模式 40 4.3.4 停止模式 41 4.3.5 待机模式 42 4.3.6 低功耗模式下的自动唤醒(AWU) 43 4.4 电源控制寄存器 44 4.4.1 电源控制寄存器(PWR_CR) 44 4.4.2 电源控制/状态寄存器(PWR_CSR) 45 4.4.3 PWR寄存器地址映像 46 5 备份寄存器(BKP) 47 5.1 BKP简介 47 5.2 BKP特性 47 5.3 BKP功能描述 47 5.3.1 侵入检测 47 5.3.2 RTC校准 48 5.4 BKP寄存器描述 48 5.4.1 备份数据寄存器x(BKP_DRx) (x = 1 … 10) 48 5.4.2 RTC钟校准寄存器(BKP_RTCCR) 48 5.4.3 备份控制寄存器(BKP_CR) 49 5.4.4 备份控制/状态寄存器(BKP_CSR) 49 5.4.5 BKP寄存器映像 51 6 小容量、中容量和大容量产品的复位和钟控制(RCC) 54 6.1 复位 54 6.1.1 系统复位 54 6.1.2 电源复位 54 6.1.3 备份域复位 55 6.2 钟 55 6.2.1 HSE钟 57 6.2.2 HSI钟 57 6.2.3 PLL 58 6.2.4 LSE钟 58 6.2.5 LSI钟 58 6.2.6 系统钟(SYSCLK)选择 59 6.2.7 钟安全系统(CSS) 59 6.2.8 RTC钟 59 6.2.9 看门狗钟 59 6.2.10 钟输出 59 6.3 RCC寄存器描述 60 6.3.1 钟控制寄存器(RCC_CR) 60 6.3.2 钟配置寄存器(RCC_CFGR) 61 6.3.3 钟中断寄存器 (RCC_CIR) 63 6.3.4 APB2外设复位寄存器 (RCC_APB2RSTR) 65 6.3.5 APB1外设复位寄存器 (RCC_APB1RSTR) 67 6.3.6 AHB外设钟使能寄存器 (RCC_AHBENR) 69 6.3.7 APB2外设钟使能寄存器(RCC_APB2ENR) 70 6.3.8 APB1外设钟使能寄存器(RCC_APB1ENR) 71 6.3.9 备份域控制寄存器 (RCC_BDCR) 74 6.3.10 控制/状态寄存器 (RCC_CSR) 75 6.3.11 RCC寄存器地址映像 77 7 互联型产品的复位和钟控制(RCC) 78 7.1 复位 78 7.1.1 系统复位 78 7.1.2 电源复位 78 7.1.3 备份域复位 79 7.2 钟 79 7.2.1 HSE钟 81 7.2.2 HSI钟 82 7.2.3 PLL 82 7.2.4 LSE钟 82 7.2.5 LSI钟 83 7.2.6 系统钟(SYSCLK)选择 83 7.2.7 钟安全系统(CSS) 83 7.2.8 RTC钟 83 7.2.9 看门狗钟 84 7.2.10 钟输出 84 7.3 RCC寄存器 85 7.3.1 钟控制寄存器(RCC_CR) 85 7.3.2 钟配置寄存器(RCC_CFGR) 86 7.3.3 钟中断寄存器(RCC_CIR) 88 7.3.4 APB2外设复位寄存器(RCC_APB2RSTR) 91 7.3.5 APB1外设复位寄存器(RCC_APB1RSTR) 92 7.3.6 AHB外设钟使能寄存器(RCC_AHBENR) 94 7.3.7 APB2外设钟使能寄存器(RCC_APB2ENR) 95 7.3.8 APB1外设钟使能寄存器(RCC_APB1ENR) 97 7.3.9 备份域控制寄存器(RCC_BDCR) 99 7.3.10 控制/状态寄存器(RCC_CSR) 100 7.3.11 AHB外设钟复位寄存器(RCC_AHBRSTR) 101 7.3.12 钟配置寄存器2(RCC_CFGR2) 101 7.3.13 RCC寄存器地址映像 103 8 通用和复用功能I/O(GPIO和AFIO) 105 8.1 GPIO功能描述 105 8.1.1 通用I/O(GPIO) 106 8.1.2 单独的位设置或位清除 107 8.1.3 外部中断/唤醒线 107 8.1.4 复用功能(AF) 107 8.1.5 软件重新映射I/O复用功能 107 8.1.6 GPIO锁定机制 107 8.1.7 输入配置 107 8.1.8 输出配置 108 8.1.9 复用功能配置 109 8.1.10 模拟输入配置 109 8.1.11 外设的GPIO配置 110 8.2 GPIO寄存器描述 113 8.2.1 端口配置低寄存器(GPIOx_CRL) (x=A..E) 113 8.2.2 端口配置高寄存器(GPIOx_CRH) (x=A..E) 114 8.2.3 端口输入数据寄存器(GPIOx_IDR) (x=A..E) 114 8.2.4 端口输出数据寄存器(GPIOx_ODR) (x=A..E) 115 8.2.5 端口位设置/清除寄存器(GPIOx_BSRR) (x=A..E) 115 8.2.6 端口位清除寄存器(GPIOx_BRR) (x=A..E) 115 8.2.7 端口配置锁定寄存器(GPIOx_LCKR) (x=A..E) 116 8.3 复用功能I/O和调试配置(AFIO) 116 8.3.1 把OSC32_IN/OSC32_OUT作为GPIO 端口PC14/PC15 116 8.3.2 把OSC_IN/OSC_OUT引脚作为GPIO端口PD0/PD1 117 8.3.3 CAN1复用功能重映射 117 8.3.4 CAN2复用功能重映射 117 8.3.5 JTAG/SWD复用功能重映射 117 8.3.6 ADC复用功能重映射 118 8.3.7 定器复用功能重映射 118 8.3.8 USART复用功能重映射 119 8.3.9 I2C1复用功能重映射 120 8.3.10 SPI 1复用功能重映射 120 8.3.11 SPI3复用功能重映射 120 8.3.12 以太网复用功能重映射 121 8.4 AFIO寄存器描述 121 8.4.1 事件控制寄存器(AFIO_EVCR) 121 8.4.2 复用重映射和调试I/O配置寄存器(AFIO_MAPR) 121 8.4.3 外部中断配置寄存器1(AFIO_EXTICR1) 126 8.4.4 外部中断配置寄存器2(AFIO_EXTICR2) 127 8.4.5 外部中断配置寄存器3(AFIO_EXTICR3) 127 8.4.6 外部中断配置寄存器4(AFIO_EXTICR4) 128 8.5 GPIO 和AFIO寄存器地址映象 129 9 中断和事件 130 9.1 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 130 9.1.1 系统嘀嗒(SysTick)校准值寄存器 130 9.1.2 中断和异常向量 130 9.2 外部中断/事件控制器(EXTI) 134 9.2.1 主要特性 134 9.2.2 框图 135 9.2.3 唤醒事件管理 135 9.2.4 功能说明 135 9.2.5 外部中断/事件线路映像 137 9.3 EXTI 寄存器描述 138 9.3.1 中断屏蔽寄存器(EXTI_IMR) 138 9.3.2 事件屏蔽寄存器(EXTI_EMR) 138 9.3.3 上升沿触发选择寄存器(EXTI_RTSR) 139 9.3.4 下降沿触发选择寄存器(EXTI_FTSR) 139 9.3.5 软件中断事件寄存器(EXTI_SWIER) 140 9.3.6 挂起寄存器(EXTI_PR) 140 9.3.7 外部中断/事件寄存器映像 141 10 DMA控制器(DMA) 142 10.1 DMA简介 142 10.2 DMA主要特性 142 10.3 功能描述 143 10.3.1 DMA处理 143 10.3.2 仲裁器 144 10.3.3 DMA 通道 144 10.3.4 可编程的数据传输宽度、对齐方式和数据大小端 145 10.3.5 错误管理 146 10.3.6 中断 146 10.3.7 DMA请求映像 147 10.4 DMA寄存器 149 10.4.1 DMA中断状态寄存器(DMA_ISR) 149 10.4.2 DMA中断标志清除寄存器(DMA_IFCR) 150 10.4.3 DMA通道x配置寄存器(DMA_CCRx)(x = 1…7) 150 10.4.4 DMA通道x传输数量寄存器(DMA_CNDTRx)(x = 1…7) 152 10.4.5 DMA通道x外设地址寄存器(DMA_CPARx)(x = 1…7) 152 10.4.6 DMA通道x存储器地址寄存器(DMA_CMARx)(x = 1…7) 152 10.4.7 DMA寄存器映像 153 11 模拟/数字转换(ADC) 155 11.1 ADC介绍 155 11.2 ADC主要特征 155 11.3 ADC功能描述 156 11.3.1 ADC开关控制 157 11.3.2 ADC钟 157 11.3.3 通道选择 157 11.3.4 单次转换模式 157 11.3.5 连续转换模式 158 11.3.6 序图 158 11.3.7 模拟看门狗 158 11.3.8 扫描模式 159 11.3.9 注入通道管理 159 11.3.10 间断模式 160 11.4 校准 161 11.5 数据对齐 161 11.6 可编程的通道采样间 161 11.7 外部触发转换 162 11.8 DMA请求 163 11.9 双ADC模式 163 11.9.1 同步注入模式 164 11.9.2 同步规则模式 165 11.9.3 快速交叉模式 165 11.9.4 慢速交叉模式 166 11.9.5 交替触发模式 166 11.9.6 独立模式 167 11.9.7 混合的规则/注入同步模式 167 11.9.8 混合的同步规则+交替触发模式 167 11.9.9 混合同步注入 + 交叉模式 168 11.10 温度传感器 168 11.11 ADC中断 169 11.12 ADC寄存器 170 11.12.1 ADC状态寄存器(ADC_SR) 170 11.12.2 ADC控制寄存器1(ADC_CR1) 171 11.12.3 ADC控制寄存器2(ADC_CR2) 173 11.12.4 ADC采样间寄存器1(ADC_SMPR1) 175 11.12.5 ADC采样间寄存器2(ADC_SMPR2) 175 11.12.6 ADC注入通道数据偏移寄存器x (ADC_JOFRx)(x=1..4) 176 11.12.7 ADC看门狗高阀值寄存器(ADC_HTR) 176 11.12.8 ADC看门狗低阀值寄存器(ADC_LRT) 176 11.12.9 ADC规则序列寄存器1(ADC_SQR1) 177 11.12.10 ADC规则序列寄存器2(ADC_SQR2) 177 11.12.11 ADC规则序列寄存器3(ADC_SQR3) 178 11.12.12 ADC注入序列寄存器(ADC_JSQR) 178 11.12.13 ADC 注入数据寄存器x (ADC_JDRx) (x= 1..4) 179 11.12.14 ADC规则数据寄存器(ADC_DR) 179 11.12.15 ADC寄存器地址映像 180 12 数字/模拟转换(DAC) 182 12.1 DAC简介 182 12.2 DAC主要特征 182 12.3 DAC功能描述 183 12.3.1 使能DAC通道 183 12.3.2 使能DAC输出缓存 184 12.3.3 DAC数据格式 184 12.3.4 DAC转换 185 12.3.5 DAC输出电压 185 12.3.6 选择DAC触发 185 12.3.7 DMA请求 186 12.3.8 噪声生成 186 12.3.9 三角波生成 187 12.4 双DAC通道转换 187 12.4.1 不使用波形发生器的独立触发 187 12.4.2 使用相同LFSR的独立触发 188 12.4.3 使用不同LFSR的独立触发 188 12.4.4 产生相同三角波的独立触发 188 12.4.5 产生不同三角波的独立触发 188 12.4.6 同软件启动 189 12.4.7 不使用波形发生器的同触发 189 12.4.8 使用相同LFSR的同触发 189 12.4.9 使用不同LFSR的同触发 189 12.4.10 使用相同三角波发生器的同触发 189 12.4.11 使用不同三角波发生器的同触发 190 12.5 DAC寄存器 191 12.5.1 DAC控制寄存器(DAC_CR) 191 12.5.2 DAC软件触发寄存器(DAC_SWTRIGR) 193 12.5.3 DAC通道1的12位右对齐数据保持寄存器(DAC_DHR12R1) 194 12.5.4 DAC通道1的12位左对齐数据保持寄存器(DAC_DHR12L1) 194 12.5.5 DAC通道1的8位右对齐数据保持寄存器(DAC_DHR8R1) 194 12.5.6 DAC通道2的12位右对齐数据保持寄存器(DAC_DHR12R2) 195 12.5.7 DAC通道2的12位左对齐数据保持寄存器(DAC_DHR12L2) 195 12.5.8 DAC通道2的8位右对齐数据保持寄存器(DAC_DHR8R2) 195 12.5.9 双DAC的12位右对齐数据保持寄存器(DAC_DHR12RD) 196 12.5.10 双DAC的12位左对齐数据保持寄存器(DAC_DHR12LD) 196 12.5.11 双DAC的8位右对齐数据保持寄存器(DAC_DHR8RD) 196 12.5.12 DAC通道1数据输出寄存器(DAC_DOR1) 197 12.5.13 DAC通道2数据输出寄存器(DAC_DOR2) 197 12.5.14 DAC寄存器映像 198 13 高级控制定器(TIM1和TIM8) 199 13.1 TIM1和TIM8简介 199 13.2 TIM1和TIM8主要特性 199 13.3 TIM1和TIM8功能描述 200 13.3.1 基单元 200 13.3.2 计数器模式 202 13.3.3 重复计数器 209 13.3.4 钟选择 210 13.3.5 捕获/比较通道 213 13.3.6 输入捕获模式 215 13.3.7 PWM输入模式 216 13.3.8 强置输出模式 216 13.3.9 输出比较模式 217 13.3.10 PWM模式 218 13.3.11 互补输出和死区插入 220 13.3.12 使用刹车功能 221 13.3.13 在外部事件清除OCxREF信号 223 13.3.14 产生六步PWM输出 223 13.3.15 单脉冲模式 224 13.3.16 编码器接口模式 225 13.3.17 定器输入异或功能 227 13.3.18 与霍尔传感器的接口 227 13.3.19 TIMx定器和外部触发的同步 229 13.3.20 定同步 232 13.3.21 调试模式 232 13.4 TIM1和TIM8寄存器描述 233 13.4.1 TIM1和TIM8控制寄存器1(TIMx_CR1) 233 13.4.2 TIM1和TIM8控制寄存器2(TIMx_CR2) 234 13.4.3 TIM1和TIM8从模式控制寄存器(TIMx_SMCR) 235 13.4.4 TIM1和TIM8 DMA/中断使能寄存器(TIMx_DIER) 237 13.4.5 TIM1和TIM8状态寄存器(TIMx_SR) 238 13.4.6 TIM1和TIM8事件产生寄存器(TIMx_EGR) 239 13.4.7 TIM1和TIM8捕获/比较模式寄存器1(TIMx_CCMR1) 240 13.4.8 TIM1和TIM8捕获/比较模式寄存器2(TIMx_CCMR2) 242 13.4.9 TIM1和TIM8捕获/比较使能寄存器(TIMx_CCER) 244 13.4.10 TIM1和TIM8计数器(TIMx_CNT) 246 13.4.11 TIM1和TIM8预分频器(TIMx_PSC) 246 13.4.12 TIM1和TIM8自动重装载寄存器(TIMx_ARR) 246 13.4.13 TIM1和TIM8重复计数寄存器(TIMx_RCR) 246 13.4.14 TIM1和TIM8捕获/比较寄存器1(TIMx_CCR1) 247 13.4.15 TIM1和TIM8捕获/比较寄存器2(TIMx_CCR2) 247 13.4.16 TIM1和TIM8捕获/比较寄存器3(TIMx_CCR3) 247 13.4.17 TIM1和TIM8捕获/比较寄存器(TIMx_CCR4) 248 13.4.18 TIM1和TIM8刹车和死区寄存器(TIMx_BDTR) 248 13.4.19 TIM1和TIM8 DMA控制寄存器(TIMx_DCR) 249 13.4.20 TIM1和TIM8连续模式的DMA地址(TIMx_DMAR) 250 13.4.21 TIM1和TIM8寄存器图 251 14 通用定器(TIMx) 253 14.1 TIMx简介 253 14.2 TIMx主要功能 253 14.3 TIMx功能描述 254 14.3.1 基单元 254 14.3.2 计数器模式 255 14.3.3 钟选择 263 14.3.4 捕获/比较通道 265 14.3.5 输入捕获模式 267 14.3.6 PWM输入模式 267 14.3.7 强置输出模式 268 14.3.8 输出比较模式 268 14.3.9 PWM 模式 269 14.3.10 单脉冲模式 271 14.3.11 在外部事件清除OCxREF信号 273 14.3.12 编码器接口模式 273 14.3.13 定器输入异或功能 275 14.3.14 定器和外部触发的同步 275 14.3.15 定同步 277 14.3.16 调试模式 281 14.4 TIMx寄存器描述 282 14.4.1 控制寄存器1(TIMx_CR1) 282 14.4.2 控制寄存器2(TIMx_CR2) 283 14.4.3 从模式控制寄存器(TIMx_SMCR) 284 14.4.4 DMA/中断使能寄存器(TIMx_DIER) 285 14.4.5 状态寄存器(TIMx_SR) 286 14.4.6 事件产生寄存器(TIMx_EGR) 287 14.4.7 捕获/比较模式寄存器1(TIMx_CCMR1) 288 14.4.8 捕获/比较模式寄存器2(TIMx_CCMR2) 290 14.4.9 捕获/比较使能寄存器(TIMx_CCER) 292 14.4.10 计数器(TIMx_CNT) 293 14.4.11 预分频器(TIMx_PSC) 293 14.4.12 自动重装载寄存器(TIMx_ARR) 293 14.4.13 捕获/比较寄存器1(TIMx_CCR1) 293 14.4.14 捕获/比较寄存器2(TIMx_CCR2) 294 14.4.15 捕获/比较寄存器3(TIMx_CCR3) 294 14.4.16 捕获/比较寄存器4(TIMx_CCR4) 294 14.4.17 DMA控制寄存器(TIMx_DCR) 295 14.4.18 连续模式的DMA地址(TIMx_DMAR) 295 14.4.19 TIMx寄存器图 296 15 基本定器(TIM6和TIM7) 298 15.1 TIM6和TIM7简介 298 15.2 TIM6和TIM7的主要特性 298 15.3 TIM6和TIM7的功能 299 15.3.1 基单元 299 15.3.2 计数模式 300 15.3.3 钟源 302 15.3.4 调试模式 303 15.4 TIM6和TIM7寄存器 303 15.4.1 TIM6和TIM7控制寄存器1(TIMx_CR1) 303 15.4.2 TIM6和TIM7控制寄存器2(TIMx_CR2) 304 15.4.3 TIM6和TIM7 DMA/中断使能寄存器(TIMx_DIER) 304 15.4.4 TIM6和TIM7状态寄存器(TIMx_SR) 305 15.4.5 TIM6和TIM7事件产生寄存器(TIMx_EGR) 305 15.4.6 TIM6和TIM7计数器(TIMx_CNT) 305 15.4.7 TIM6和TIM7预分频器(TIMx_PSC) 306 15.4.8 TIM6和TIM7自动重装载寄存器(TIMx_ARR) 306 15.4.9 TIM6和TIM7寄存器图 307 16 实钟(RTC) 308 16.1 RTC简介 308 16.2 主要特性 308 16.3 功能描述 308 16.3.1 概述 308 16.3.2 复位过程 309 16.3.3 读RTC寄存器 309 16.3.4 配置RTC寄存器 310 16.3.5 RTC标志的设置 310 16.4 RTC寄存器描述 311 16.4.1 RTC控制寄存器高位(RTC_CRH) 311 16.4.2 RTC控制寄存器低位(RTC_CRL) 311 16.4.3 RTC预分频装载寄存器(RTC_PRLH/RTC_PRLL) 312 16.4.4 RTC预分频器余数寄存器(RTC_DIVH / RTC_DIVL) 313 16.4.5 RTC计数器寄存器 (RTC_CNTH / RTC_CNTL) 313 16.4.6 RTC闹钟寄存器(RTC_ALRH/RTC_ALRL) 314 16.4.7 RTC寄存器映像 315 17 独立看门狗(IWDG) 316 17.1 简介 316 17.2 IWDG主要性能 316 17.3 IWDG功能描述 316 17.3.1 硬件看门狗 316 17.3.2 寄存器访问保护 316 17.3.3 调试模式 316 17.4 IWDG寄存器描述 317 17.4.1 键寄存器(IWDG_KR) 317 17.4.2 预分频寄存器(IWDG_PR) 318 17.4.3 重装载寄存器(IWDG_RLR) 318 17.4.4 状态寄存器(IWDG_SR) 319 17.4.5 IWDG寄存器映像 319 18 窗口看门狗(WWDG) 320 18.1 WWDG简介 320 18.2 WWDG主要特性 320 18.3 WWDG功能描述 320 18.4 如何编写看门狗超程序 321 18.5 调试模式 322 18.6 寄存器描述 322 18.6.1 控制寄存器(WWDG_CR) 322 18.6.2 配置寄存器(WWDG_CFR) 322 18.6.3 状态寄存器(WWDG_SR) 323 18.6.4 WWDG寄存器映像 323 19 灵活的静态存储器控制器(FSMC) 324 19.1 FSMC功能描述 324 19.2 框图 324 19.3 AHB接口 325 19.3.1 支持的存储器和操作 325 19.4 外部设备地址映像 326 19.4.1 NOR和PSRAM地址映像 327 19.4.2 NAND和PC卡地址映像 327 19.5 NOR闪存和PSRAM控制器 328 19.5.1 外部存储器接口信号 329 19.5.2 支持的存储器及其操作 330 19.5.3 序规则 330 19.5.4 NOR闪存和PSRAM控制器序图 330 19.5.5 同步的成组读 343 19.5.6 NOR闪存和PSRAM控制器寄存器 347 19.6 NAND闪存和PC卡控制器 352 19.6.1 外部存储器接口信号 352 19.6.2 NAND闪存/PC卡支持的存储器及其操作 353 19.6.3 NAND闪存、ATA和PC卡序图 353 19.6.4 NAND闪存操作 354 19.6.5 NAND闪存预等待功能 355 19.6.6 NAND闪存的纠错码ECC计算(NAND闪存) 356 19.6.7 NAND闪存和PC卡控制器寄存器 356 19.7 FSMC寄存器地址映象 362 20 SDIO接口(SDIO) 363 20.1 SDIO主要功能 363 20.2 SDIO总线拓扑 363 20.3 SDIO功能描述 366 20.3.1 SDIO适配器 367 20.3.2 SDIO AHB接口 374 20.4 卡功能描述 374 20.4.1 卡识别模式 374 20.4.2 卡复位 374 20.4.3 操作电压范围确认 375 20.4.4 卡识别过程 375 20.4.5 写数据块 376 20.4.6 读数据块 376 20.4.7 数据流操作,数据流写入和数据流读出(只适用于多媒体卡) 376 20.4.8 擦除:成组擦除和扇区擦除 377 20.4.9 宽总线选择和解除选择 378 20.4.10 保护管理 378 20.4.11 卡状态寄存器 380 20.4.12 SD状态寄存器 382 20.4.13 SD的I/O模式 385 20.4.14 命令与响应 385 20.5 响应格式 388 20.5.1 R1(普通响应命令) 388 20.5.2 R1b 388 20.5.3 R2(CID、CSD寄存器) 388 20.5.4 R3(OCR寄存器) 389 20.5.5 R4(快速I/O) 389 20.5.6 R4b 389 20.5.7 R5(中断请求) 390 20.5.8 R6(中断请求) 390 20.6 SDIO I/O卡特定的操作 390 20.6.1 使用SDIO_D2信号线的SDIO I/O读等待操作 390 20.6.2 使用停止SDIO_CK的SDIO读等待操作 391 20.6.3 SDIO暂停/恢复操作 391 20.6.4 SDIO中断 391 20.7 CE-ATA特定操作 391 20.7.1 命令完成指示关闭 391 20.7.2 命令完成指示使能 391 20.7.3 CE-ATA中断 392 20.7.4 中止CMD61 392 20.8 硬件流控制 392 20.9 SDIO寄存器 392 20.9.1 SDIO电源控制寄存器(SDIO_POWER) 392 20.9.2 SDIO钟控制寄存器(SDIO_CLKCR) 392 20.9.3 SDIO参数寄存器(SDIO_ARG) 393 20.9.4 SDIO命令寄存器(SDIO_CMD) 393 20.9.5 SDIO命令响应寄存器(SDIO_RESPCMD) 394 20.9.6 SDIO响应1..4寄存器(SDIO_RESPx) 395 20.9.7 SDIO数据定器寄存器(SDIO_DTIMER) 395 20.9.8 SDIO数据长度寄存器(SDIO_DLEN) 395 20.9.9 SDIO数据控制寄存器(SDIO_DCTRL) 396 20.9.10 SDIO数据计数器寄存器(SDIO_DCOUNT) 397 20.9.11 SDIO状态寄存器(SDIO_STA) 397 20.9.12 SDIO清除中断寄存器(SDIO_ICR) 398 20.9.13 SDIO中断屏蔽寄存器(SDIO_MASK) 399 20.9.14 SDIO FIFO计数器寄存器(SDIO_FIFOCNT) 401 20.9.15 SDIO数据FIFO寄存器(SDIO_FIFO) 401 20.9.16 SDIO寄存器映像 402 21 USB全速设备接口(USB) 403 21.1 USB简介 403 21.2 USB主要特征 403 21.3 USB功能描述 404 21.3.1 USB功能模块描述 405 21.4 编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406 21.4.1 通用USB设备编程 406 21.4.2 系统复位和上电复位 406 21.4.3 双缓冲端点 409 21.4.4 同步传输 410 21.4.5 挂起/恢复事件 411 21.5 USB寄存器描述 412 21.5.1 通用寄存器 412 21.5.2 端点寄存器 416 21.5.3 缓冲区描述表 419 21.5.4 USB寄存器映像 421 22 控制器局域网(bxCAN) 423 22.1 bxCAN简介 423 22.2 bxCAN主要特点 423 22.3 bxCAN总体描述 424 22.3.1 CAN 2.0B主动内核 424 22.3.2 控制、状态和配置寄存器 424 22.3.3 发送邮箱 424 22.3.4 接收过滤器 424 22.4 bxCAN工作模式 426 22.4.1 初始化模式 426 22.4.2 正常模式 426 22.4.3 睡眠模式(低功耗) 426 22.5 测试模式 427 22.5.1 静默模式 427 22.5.2 环回模式 427 22.5.3 环回静默模式 428 22.6 STM32F10xxx处于调试模式 428 22.7 bxCAN功能描述 428 22.7.1 发送处理 428 22.7.2 间触发通信模式 430 22.7.3 接收管理 430 22.7.4 标识符过滤 431 22.7.5 报文存储 434 22.7.6 出错管理 435 22.7.7 位间特性 436 22.8 bxCAN中断 438 22.9 CAN 寄存器描述 439 22.9.1 寄存器访问保护 439 22.9.2 CAN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439 22.9.3 CAN邮箱寄存器 447 22.9.4 CAN过滤器寄存器 451 22.9.5 bxCAN寄存器列表 454 23 串行外设接口(SPI) 457 23.1 SPI简介 457 23.2 SPI和I2S主要特征 457 23.2.1 SPI特征 457 23.2.2 I2S功能 458 23.3 SPI功能描述 459 23.3.1 概述 459 23.3.2 配置SPI为从模式 462 23.3.3 配置SPI为主模式 462 23.3.4 配置SPI为单工通信 463 23.3.5 数据发送与接收过程 463 23.3.6 CRC计算 468 23.3.7 状态标志 469 23.3.8 关闭SPI 470 23.3.9 利用DMA的SPI通信 470 23.3.10 错误标志 472 23.3.11 SPI中断 472 23.4 I2S功能描述 473 23.4.1 I2S功能描述 473 23.4.2 支持的音频协议 474 23.4.3 钟发生器 479 23.4.4 I2S主模式 482 23.4.5 I2S从模式 483 23.4.6 状态标志位 484 23.4.7 错误标志位 485 23.4.8 I2S中断 485 23.4.9 DMA功能 485 23.5 SPI和I2S寄存器描述 486 23.5.1 SPI控制寄存器1(SPI_CR1)(I2S模式下不使用) 486 23.5.2 SPI控制寄存器2(SPI_CR2) 487 23.5.3 SPI 状态寄存器(SPI_SR) 488 23.5.4 SPI 数据寄存器(SPI_DR) 489 23.5.5 SPI CRC多项式寄存器(SPI_CRCPR)(I2S模式下不使用) 489 23.5.6 SPI Rx CRC寄存器(SPI_RXCRCR)(I2S模式下不使用) 490 23.5.7 SPI Tx CRC寄存器(SPI_TXCRCR) 490 23.5.8 SPI_I2S配置寄存器(SPI_I2S_CFGR) 490 23.5.9 SPI_I2S预分频寄存器(SPI_I2SPR) 491 23.5.10 SPI 寄存器地址映象 492 24 I2C接口 493 24.1 I2C简介 493 24.2 I2C主要特点 493 24.3 I2C功能描述 494 24.3.1 模式选择 494 24.3.2 I2C从模式 495 24.3.3 I2C主模式 497 24.3.4 错误条件 499 24.3.5 SDA/SCL线控制 500 24.3.6 SMBus 501 24.3.7 DMA请求 502 24.3.8 包错误校验(PEC) 503 24.4 I2C中断请求 504 24.5 I2C调试模式 505 24.6 I2C寄存器描述 505 24.6.1 控制寄存器1(I2C_CR1) 505 24.6.2 控制寄存器2(I2C_CR2) 507 24.6.3 自身地址寄存器1(I2C_OAR1) 508 24.6.4 自身地址寄存器2(I2C_OAR2) 509 24.6.5 数据寄存器(I2C_DR) 509 24.6.6 状态寄存器1(I2C_SR1) 510 24.6.7 状态寄存器2 (I2C_SR2) 512 24.6.8 钟控制寄存器(I2C_CCR) 513 24.6.9 TRISE寄存器(I2C_TRISE) 514 24.6.10 I2C寄存器地址映象 515 25 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 516 25.1 USART介绍 516 25.2 USART主要特性 516 25.3 USART功能概述 517 25.3.1 USART 特性描述 518 25.3.2 发送器 519 25.3.3 接收器 521 25.3.4 分数波特率的产生 524 25.3.5 USART接收器容忍钟的变化 525 25.3.6 多处理器通信 526 25.3.7 校验控制 527 25.3.8 LIN(局域互联网)模式 528 25.3.9 USART 同步模式 530 25.3.10 单线半双工通信 532 25.3.11 智能卡 532 25.3.12 IrDA SIR ENDEC 功能模块 533 25.3.13 利用DMA连续通信 535 25.3.14 硬件流控制 537 25.4 USART中断请求 538 25.5 USART模式配置 539 25.6 USART寄存器描述 540 25.6.1 状态寄存器(USART_SR) 540 25.6.2 数据寄存器(USART_DR) 541 25.6.3 波特比率寄存器(USART_BRR) 542 25.6.4 控制寄存器1(USART_CR1) 542 25.6.5 控制寄存器2(USART_CR2) 544 25.6.6 控制寄存器3(USART_CR3) 545 25.6.7 保护间和预分频寄存器(USART_GTPR) 546 25.6.8 USART寄存器地址映象 548 26 USB OTG全速(OTG_FS) 549 26.1 OTG模块介绍 549 26.2 OTG_FS主要功能 549 26.2.1 通用功能 549 26.2.2 主机模式功能 550 26.2.3 设备模式功能 550 26.3 OTG_FS功能描述 551 26.3.1 OTG全速控制器 551 26.3.2 全速OTG PHY(物理接口) 551 26.4 OTG双角色设备(DRD) 552 26.4.1 ID信号检测 552 26.4.2 HNP双角色设备 552 26.4.3 SRP双角色设备 553 26.5 USB设备模式 553 26.5.1 具备SRP功能的设备 553 26.5.2 设备状态 554 26.5.3 设备端点 554 26.6 USB主机 556 26.6.1 具备SRP功能的主机 556 26.6.2 USB主机状态 557 26.6.3 主机通道 558 26.6.4 主机调度器 558 26.7 SOF触发 560 26.7.1 主机SOF 560 26.7.2 设备SOF 560 26.8 供电选项 560 26.9 USB数据FIFO 562 26.10 设备模式下的FIFO结构 563 26.10.1 设备模式下的接收FIFO 563 26.10.2 设备模式下的发送FIFO 563 26.11 主机模式下的FIFO结构 564 26.11.1 主机模式下的接收FIFO 564 26.11.2 主机模式下的发送FIFO 564 26.12 USB系统性能 565 26.13 OTG_FS中断 566 26.14 OTG_FS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566 26.14.1 CSR存储器映像 567 26.14.2 OTG_FS全局寄存器 570 26.14.3 主机模式下的寄存器 585 26.14.4 设备模式下的寄存器 593 26.14.5 OTG_FS电源和钟门控寄存器(OTG_FS_PCGCCTL) 608 26.14.6 OTG_FS寄存器映像 610 26.15 OTG_FS编程规则 617 26.15.1 控制器初始化 617 26.15.2 主机模式下的初始化 617 26.15.3 设备模式下的初始化 617 26.15.4 主机模式下的编程规则 618 26.15.5 设备模式下的编程规则 632 26.15.6 操作流程 633 26.15.7 最差情况下的响应间 646 26.15.8 OTG编程规则 648 27 以太网(ETH):具有DMA控制器的介质访问控制(MAC) 652 27.1 以太网模块介绍 652 27.2 以太网模块主要功能 652 27.2.1 MAC控制器功能 652 27.2.2 DMA功能 653 27.2.3 PTP功能 654 27.3 以太网模块引脚和内部信号 654 27.4 以太网模块功能描述:SMI、MII和RMII 655 27.4.1 站点管理接口(SMI) 655 27.4.2 独立于介质的接口:MII 657 27.4.3 精简的独立于介质的接口:RMII 659 27.4.4 MII/RMII的选择 660 27.5 以太网模块功能描述:MAC 802.3 660 27.5.1 MAC 802.3帧格式 661 27.5.2 MAC帧的传输 663 27.5.3 MAC帧的接收 669 27.5.4 MAC中断 673 27.5.5 MAC过滤 673 27.5.6 MAC自循环模式 675 27.5.7 MAC管理计数器:MMC 675 27.5.8 电源管理:PMT 676 27.5.9 精确间协议(IEEE1588 PTP) 678 27.6 以太网功能描述:DMA控制器操作 682 27.6.1 使用DMA发送的初始化步骤 683 27.6.2 主机总线突发访问 683 27.6.3 主机数据缓存对齐 684 27.6.4 缓冲区大小计算 684 27.6.5 DMA仲裁器 684 27.6.6 DMA错误响应 684 27.6.7 发送DMA设置 684 27.6.8 接收DMA设置 694 27.6.9 DMA中断 700 27.7 以太网中断 701 27.8 以太网寄存器描述 702 27.8.1 MAC寄存器描述 702 27.8.2 MMC寄存器描述 713 27.8.3 IEEE 1588间戳寄存器 716 27.8.4 DMA寄存器描述 719 27.8.5 以太网寄存器映像 729 28 器件电子签名 732 28.1 存储器容量寄存器 732 28.1.1 闪存容量寄存器 732 28.2 产品唯一身份标识寄存器(96位) 732 29 调试支持(DBG) 734 29.1 概况 734 29.2 ARM参考文献 735 29.3 SWJ调试端口(serial wire and JTAG) 735 29.3.1 JTAG-DP和SW-DP切换的机制 736 29.4 引脚分布和调试端口脚 736 29.4.1 SWJ调试端口脚 736 29.4.2 灵活的SWJ-DP脚分配 736 29.4.3 JTAG脚上的内部上拉和下拉 737 29.4.4 利用串行接口并释放不用的调试脚作为普通I/O口 737 29.5 STM32F10xxx JTAG TAP 连接 738 29.6 ID 代码和锁定机制 738 29.6.1 微控制器设备ID编码 738 29.6.2 边界扫描TAP 739 29.6.3 Cortex-M3 TAP 740 29.6.4 Cortex-M3 JEDEC-106 ID代码 740 29.7 JTAG调试端口 740 29.8 SW调试端口 741 29.8.1 SW协议介绍 741 29.8.2 SW协议序列 741 29.8.3 SW-DP状态机(Reset, idle states, ID code) 742 29.8.4 DP和AP读/写访问 742 29.8.5 SW-DP寄存器 742 29.8.6 SW-AP寄存器 743 29.9 对于JTAG-DP或SWDP都有效的AHB-AP (AHB 访问端口) 743 29.10 内核调试 744 29.11 调试器主机在系统复位下的连接能力 744 29.12 FPB (Flash patch breakpoint) 744 29.13 DWT(数据观察点触发data watchpoint trigger) 745 29.14 ITM (指令跟踪微单元 instrumentation trace macrocell) 745 29.14.1 概述 745 29.14.2 间戳包,同步和溢出包 745 29.15 ETM模块(嵌入式跟踪微单元Embedded Trace Macrocell) 746 29.15.1 概述 746 29.15.2 信号协议和包类型 746 29.15.3 主要的ETM寄存器 747 29.15.4 配置实例 747 29.16 MCU调试模块(MCUDBG) 747 29.16.1 低功耗模式的调试支持 747 29.16.2 支持定器、看门狗、bxCAN和I2C的调试 747 29.16.3 调试MCU配置寄存器 748 29.17 TPIU (跟踪端口接口单元 Trace Port Interface Unit) 750 29.17.1 导言 750 29.17.2 跟踪引脚分配 750 29.17.3 TPUI格式器 752 29.17.4 TPUI帧异步包 752 29.17.5 同步帧包的发送 752 29.17.6 同步模式 752 29.17.7 异步模式 753 29.17.8 TRACECLKIN在STM32F10xxx内部的连接 753 29.17.9 TPIU寄存器 753 29.17.10 配置的例子 754 29.18 DBG寄存器地址映象 754
目录 1. 第一章蓝牙概述和金瓯蓝牙开发平台介绍......... PAGEREF _TOC120615555 \H 12 1.1 蓝牙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556 \H 12 1.1.1 蓝牙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PAGEREF _Toc120615557 \h 12 1.1.2 蓝牙技术介绍................. PAGEREF _Toc120615558 \h 12 1.1.3 蓝牙协议体系结构........ PAGEREF _Toc120615559 \h 14 1.1.4 蓝牙应用模型及协议栈................. PAGEREF _Toc120615560 \h 17 1.1.5 蓝牙技术的应用............ PAGEREF _Toc120615561 \h 19 1.2 金瓯蓝牙开发平台介绍......... PAGEREF _TOC120615562 \H 20 1.2.1 平台简介....... PAGEREF _Toc120615563 \h 20 1.2.2 功能说明....... PAGEREF _Toc120615564 \h 20 1.2.3 使用说明....... PAGEREF _Toc120615565 \h 21 2 1.2.4 HCI.... PAGEREF _Toc120615566 \h 22 1.2.5 SDP... PAGEREF _Toc120615567 \h 26 1.2.6 RFCOMM........... PAGEREF _Toc120615568 \h 27 1.2.7 开发................ PAGEREF _Toc120615569 \h 27 1.2.8 硬件说明....... PAGEREF _Toc120615570 \h 27 2. 第二章无线技术协议............... PAGEREF _TOC120615571 \H 27 2.1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572 \H 27 2.2 频段及信道分配.... PAGEREF _TOC120615573 \H 27 2.3 发射机特性............. PAGEREF _TOC120615574 \H 27 2.3.1 基本数据速率................. PAGEREF _Toc120615575 \h 27 2.3.2 增强数据速率................. PAGEREF _Toc120615576 \h 27 2.4 接收机特性............. PAGEREF _TOC120615577 \H 27 2.4.1 基本速率....... PAGEREF _Toc120615578 \h 27 2.4.2 增强数据速率................. PAGEREF _Toc120615579 \h 27 3. 第三章基带协议...... PAGEREF _TOC120615580 \H 27 3.1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581 \H 27 3.1.1 蓝牙钟....... PAGEREF _Toc120615582 \h 27 3.1.2 蓝牙设备编址................. PAGEREF _Toc120615583 \h 27 3.1.3 接入码............ PAGEREF _Toc120615584 \h 27 3.2 物理信道................. PAGEREF _TOC120615585 \H 27 3.2.1 物理信道定义................. PAGEREF _Toc120615586 \h 27 3.2.2 基本匹克网物理信道.... PAGEREF _Toc120615587 \h 27 3.2.3 自适应匹克网物理信道................. PAGEREF _Toc120615588 \h 27 3.2.4 寻呼扫描物理信道........ PAGEREF _Toc120615589 \h 27 3.2.5 查询扫描物理信道........ PAGEREF _Toc120615590 \h 27 3.2.6 频率选择....... PAGEREF _Toc120615591 \h 27 3.3 物理链路................. PAGEREF _TOC120615592 \H 27 3.3.1 链路管理....... PAGEREF _Toc120615593 \h 27 3.4 逻辑传输................. PAGEREF _TOC120615594 \H 27 3.4.1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595 \h 27 3.4.2 逻辑传输地址(LT_ADDR)........ PAGEREF _Toc120615596 \h 27 3.4.3 同步逻辑传输................. PAGEREF _Toc120615597 \h 27 3.4.4 异步逻辑传输................. PAGEREF _Toc120615598 \h 27 3.4.5 收发过程....... PAGEREF _Toc120615599 \h 27 3.4.6 活动状态下的从设备广播传输.... PAGEREF _Toc120615600 \h 27 3.4.7 休眠模式下从设备广播传输......... PAGEREF _Toc120615601 \h 27 3.5 逻辑链路................. PAGEREF _TOC120615602 \H 27 3.5.1 链路控制逻辑链路(LC)............ PAGEREF _Toc120615603 \h 27 3.5.2 ACL 控制逻辑链路(ACL-C)......... PAGEREF _Toc120615604 \h 27 3.5.3 用户异步/同步逻辑链路(ACL-U)............. PAGEREF _Toc120615605 \h 27 3.5.4 用户同步数据逻辑链路(SCO-S)............... PAGEREF _Toc120615606 \h 27 3.5.5 用户扩展同步数据逻辑链路(eSCO-S).... PAGEREF _Toc120615607 \h 27 3.5.6 逻辑链路优先级............ PAGEREF _Toc120615608 \h 27 3 3.6 分组........ PAGEREF _TOC120615609 \H 27 3.6.1 通用格式....... PAGEREF _Toc120615610 \h 27 3.6.2 位顺序............ PAGEREF _Toc120615611 \h 27 3.6.3 接入码............ PAGEREF _Toc120615612 \h 27 3.6.4 分组头............ PAGEREF _Toc120615613 \h 27 3.6.5 分组类型....... PAGEREF _Toc120615614 \h 27 3.6.6 净荷格式....... PAGEREF _Toc120615615 \h 27 3.6.7 分组概要....... PAGEREF _Toc120615616 \h 27 3.7 比特流流程............. PAGEREF _TOC120615617 \H 27 3.7.1 差错检验....... PAGEREF _Toc120615618 \h 27 3.7.2 数据白化....... PAGEREF _Toc120615619 \h 27 3.7.3 纠错................ PAGEREF _Toc120615620 \h 27 3.7.4 1/3 比例前向纠错码.......... PAGEREF _Toc120615621 \h 27 3.7.5 2/3 比例前向纠错码.......... PAGEREF _Toc120615622 \h 27 3.7.6 ARQ 方案........... PAGEREF _Toc120615623 \h 27 3.8 链路控制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624 \H 27 3.8.1 状态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625 \h 27 3.8.2 待机状态....... PAGEREF _Toc120615626 \h 27 3.8.3 连接建立子状态............ PAGEREF _Toc120615627 \h 27 3.8.4 设备发现子状态............ PAGEREF _Toc120615628 \h 27 3.8.5 连接状态....... PAGEREF _Toc120615629 \h 27 3.8.6 活动模式....... PAGEREF _Toc120615630 \h 27 3.8.7 呼吸模式....... PAGEREF _Toc120615631 \h 27 3.8.8 保持模式....... PAGEREF _Toc120615632 \h 27 3.8.9 休眠状态....... PAGEREF _Toc120615633 \h 27 3.9 音频........ PAGEREF _TOC120615634 \H 27 3.9.1 对数PCM 编译码器(LOG PCM CODEC)............... PAGEREF _Toc120615635 \h 27 3.9.2 连续变化斜率增量调制编译码器(CVSD CODEC)............... PAGEREF _Toc120615636 \h 27 3.9.3 错误处理....... PAGEREF _Toc120615637 \h 27 3.9.4 一般音频要求................. PAGEREF _Toc120615638 \h 27 4. 第四章链路管理协议............... PAGEREF _TOC120615639 \H 27 4.1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640 \H 27 4.2 一般规则................. PAGEREF _TOC120615641 \H 27 4.2.1 消息传输....... PAGEREF _Toc120615642 \h 27 4.2.2 同步................ PAGEREF _Toc120615643 \h 27 4.2.3 分组格式....... PAGEREF _Toc120615644 \h 27 4.2.4 事务................ PAGEREF _Toc120615645 \h 27 4.2.5 差错处理....... PAGEREF _Toc120615646 \h 27 4.2.6 过程规则....... PAGEREF _Toc120615647 \h 27 4.2.7 通用应答消息................. PAGEREF _Toc120615648 \h 27 4.2.8 LMP 消息限制条件............ PAGEREF _Toc120615649 \h 27 4.3 设备特征................. PAGEREF _TOC120615650 \H 27 4 4.3.1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651 \h 27 4.3.2 特征定义....... PAGEREF _Toc120615652 \h 27 4.3.3 特征掩码定义................. PAGEREF _Toc120615653 \h 27 4.3.4 链路管理相互对策........ PAGEREF _Toc120615654 \h 27 4.4 过程规则................. PAGEREF _TOC120615655 \H 27 4.4.1 连接控制....... PAGEREF _Toc120615656 \h 27 4.4.2 安全................ PAGEREF _Toc120615657 \h 27 4.4.3 信息请求....... PAGEREF _Toc120615658 \h 27 4.4.4 主从角色转换................. PAGEREF _Toc120615659 \h 27 4.4.5 操作模式....... PAGEREF _Toc120615660 \h 27 4.4.6 逻辑链路....... PAGEREF _Toc120615661 \h 27 4.4.7 测试模式....... PAGEREF _Toc120615662 \h 27 5. 第五章主机控制器接口协议. PAGEREF _TOC120615663 \H 27 5.1 主机控制接口协议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664 \H 27 5.1.1 底层蓝牙软件栈............ PAGEREF _Toc120615665 \h 27 5.2 主机控制传输层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666 \H 27 5.2.1 USB 传输层....... PAGEREF _Toc120615667 \h 27 5.2.2 RS232 传输层... PAGEREF _Toc120615668 \h 27 5.2.3 HCI UART 传输层............. PAGEREF _Toc120615669 \h 27 5.2.4 HCI SD 传输层. PAGEREF _Toc120615670 \h 27 5.3 HCI 流控制.............. PAGEREF _TOC120615671 \H 27 5.4 HCI 数据格式......... PAGEREF _TOC120615672 \H 27 5.4.1 介绍................ PAGEREF _Toc120615673 \h 27 5.4.2 数据和参数格式............ PAGEREF _Toc120615674 \h 27 5.4.3 HCI 信息交换.... PAGEREF _Toc120615675 \h 27 5.5 开发平台上的命令和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PAGEREF _TOC120615676 \H 27 5.5.1 开发平台在执行HCI 初始化本地蓝牙设备命令后所产生的一些命令和事件:....... PAGEREF _Toc120615677 \h 27 5.5.2 开发平台在执行HCI 搜索蓝牙设备命令后所产生的命令和事件。........... PAGEREF _Toc120615678 \h 27 5.5.3 建立连接....... PAGEREF _Toc120615679 \h 27 5.5.4 传输ACL 数据1............ PAGEREF _Toc120615680 \h 27 5.5.5 传输ACL 数据2............ PAGEREF _Toc120615681 \h 27 5.5.6 断开连接....... PAGEREF _Toc120615682 \h 27 5.6 HCI 分组中数据的详细解释说明........... PAGEREF _TOC120615683 \H 27 5.6.1 HCI 链路控制命令............. PAGEREF _Toc120615684 \h 27 5.6.2 HCI 链路策略命令............. PAGEREF _Toc120615685 \h 27 5.6.3 主机控制器和基带命令................. PAGEREF _Toc120615686 \h 27 5.6.4 信息参数....... PAGEREF _Toc120615687 \h 27 5.6.5 状态参数....... PAGEREF _Toc120615688 \h 27 5.6.6 测试命令....... PAGEREF _Toc120615689 \h 27 5.6.7 事件................ PAGEREF _Toc120615690 \h 27 5.7 实现HCI 的部分源代码及其分析.......... PAGEREF _TOC120615691 \H 27 5.7.1 HCI 对上行数据流的处理过程......... PAGEREF _Toc120615692 \h 27 5 5.7.2 HCI 对下行数据流的处理过程......... PAGEREF _Toc120615693 \h 27 6. 第六章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 PAGEREF _TOC120615694 \H 27 6.1 L2CAP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695 \H 27 6.1.1 L2CAP 特征....... PAGEREF _Toc120615696 \h 27 6.1.2 L2CAP 的设计.. PAGEREF _Toc120615697 \h 27 6.1.3 适用范围....... PAGEREF _Toc120615698 \h 27 6.2 主要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699 \H 27 6.2.1 信道标识符... PAGEREF _Toc120615700 \h 27 6.2.2 设备间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701 \h 27 6.2.3 层间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702 \h 27 6.2.4 操作方式....... PAGEREF _Toc120615703 \h 27 6.3 数据分组格式......... PAGEREF _TOC120615704 \H 27 6.3.1 面向连接信道................. PAGEREF _Toc120615705 \h 27 6.3.2 无连接数据信道............ PAGEREF _Toc120615706 \h 27 6.3.3 在重传/流控制模式下的面向连接信道........ PAGEREF _Toc120615707 \h 27 6.4 信令分组格式......... PAGEREF _TOC120615708 \H 27 6.4.1 命令拒绝(代码0x01 ). PAGEREF _Toc120615709 \h 27 6.4.2 连接请求(代码0x02) PAGEREF _Toc120615710 \h 27 6.4.3 连接应答(代码0x03 ). PAGEREF _Toc120615711 \h 27 6.4.4 配置请求(代码0x04 ). PAGEREF _Toc120615712 \h 27 6.4.5 配置应答(代码0X05 ).............. PAGEREF _Toc120615713 \h 27 6.4.6 断开请求(代码0x06)... PAGEREF _Toc120615714 \h 27 6.4.7 连接断开应答(代码0x07)............ PAGEREF _Toc120615715 \h 27 6.4.8 回应请求(代码0x08).. PAGEREF _Toc120615716 \h 27 6.4.9 回应应答(代码0x09).. PAGEREF _Toc120615717 \h 27 6.4.10 信息请求(代码0X0A)............... PAGEREF _Toc120615718 \h 27 6.4.11 信息应答(代码0X0B)................ PAGEREF _Toc120615719 \h 27 6.4.12 扩展特征掩码................. PAGEREF _Toc120615720 \h 27 6.5 配置参数选项......... PAGEREF _TOC120615721 \H 27 6.5.1 最大传输单位................. PAGEREF _Toc120615722 \h 27 6.5.2 刷新超选项................. PAGEREF _Toc120615723 \h 27 6.5.3 服务质量选项................. PAGEREF _Toc120615724 \h 27 6.5.4 重传和流控制选项........ PAGEREF _Toc120615725 \h 27 6.6 状态机.... PAGEREF _TOC120615726 \H 27 6.6.1 状态机的常规规则........ PAGEREF _Toc120615727 \h 27 6.6.2 定器事件... PAGEREF _Toc120615728 \h 27 6.7 常规操作过程......... PAGEREF _TOC120615729 \H 27 6.7.1 配置过程....... PAGEREF _Toc120615730 \h 27 6.7.2 分段和重组... PAGEREF _Toc120615731 \h 27 6.7.3 服务数据单元的封装.... PAGEREF _Toc120615732 \h 27 6.7.4 错误的L2CAP SDU 的传输.......... PAGEREF _Toc120615733 \h 27 6.7.5 刷新超的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734 \h 27 6.7.6 无连接数据信道............ PAGEREF _Toc120615735 \h 27 6.8 流控制和重传过程PAGEREF _TOC120615736 \H 27 6 6.8.1 信息恢复....... PAGEREF _Toc120615737 \h 27 6.8.2 流控制和重传PDU 类型的功能.. PAGEREF _Toc120615738 \h 27 6.8.3 变量和序列号码............ PAGEREF _Toc120615739 \h 27 6.8.4 重传模式....... PAGEREF _Toc120615740 \h 27 6.8.5 流控制模式... PAGEREF _Toc120615741 \h 27 6.9 L2CAP 层数据分析................. PAGEREF _TOC120615742 \H 27 6.9.1 L2CAP_PDU..... PAGEREF _Toc120615743 \h 27 6.9.2 信令信道的L2CAP_PDU 分析.... PAGEREF _Toc120615744 \h 27 6.9.3 L2CAP 层通过0x40 通道发送Hello World..... PAGEREF _Toc120615745 \h 27 6.10 L2CAP 层源代码分析............. PAGEREF _TOC120615746 \H 27 6.10.1 L2CAP 层重要数据结构定义........ PAGEREF _Toc120615747 \h 27 6.10.2 L2CAP 发送接收数据流程............ PAGEREF _Toc120615748 \h 27 6.10.3 一般的连接建立过程、配置过程和断开连接过程...... PAGEREF _Toc120615749 \h 27 7. 第七章串口仿真协议............... PAGEREF _TOC120615750 \H 27 7.1 介绍........ PAGEREF _TOC120615751 \H 27 7.1.1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752 \h 27 7.1.2 设备类型....... PAGEREF _Toc120615753 \h 27 7.1.3 字节序列....... PAGEREF _Toc120615754 \h 27 7.2 RFCOMM 服务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755 \H 27 7.2.1 RS-232 控制信令............... PAGEREF _Toc120615756 \h 27 7.2.2 空MODEM 仿真............ PAGEREF _Toc120615757 \h 27 7.2.3 多串口仿真... PAGEREF _Toc120615758 \h 27 7.3 服务接口描述......... PAGEREF _TOC120615759 \H 27 7.3.1 服务定义模型................. PAGEREF _Toc120615760 \h 27 7.4 采用TS07.10 子集和对TS07.10 的修正后的RFCOMM....... PAGEREF _TOC120615761 \H 27 7.4.1 RFCOMM 的帧结构.......... PAGEREF _Toc120615762 \h 27 7.4.2 多路控制信道................. PAGEREF _Toc120615763 \h 27 7.4.3 汇聚层............ PAGEREF _Toc120615764 \h 27 7.5 流控制.... PAGEREF _TOC120615765 \H 27 7.5.1 L2CAP 流控制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766 \h 27 7.5.2 有线端口的流控制........ PAGEREF _Toc120615767 \h 27 7.5.3 RFCOMM 流控制............... PAGEREF _Toc120615768 \h 27 7.5.4 端口仿真实体串行流控制............. PAGEREF _Toc120615769 \h 27 7.6 与其它实体的互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770 \H 27 7.6.1 端口仿真和端口代理实体............. PAGEREF _Toc120615771 \h 27 7.6.2 服务注册和搜索............ PAGEREF _Toc120615772 \h 27 7.6.3 低层约束....... PAGEREF _Toc120615773 \h 27 7.7 RFCOMM 层数据分析部分... PAGEREF _TOC120615774 \H 27 7.7.1 建立连接....... PAGEREF _Toc120615775 \h 27 7.7.2 收发数据....... PAGEREF _Toc120615776 \h 27 7.7.3 断开连接....... PAGEREF _Toc120615777 \h 27 7.8 RFCOMM 层源代码分析部分................ PAGEREF _TOC120615778 \H 27 7 7.8.1 传输过程和重要数据结构............. PAGEREF _Toc120615779 \h 27 7.8.2 建立连接、断开、数据传输分析PAGEREF _Toc120615780 \h 27 8. 第八章对象交换协议............... PAGEREF _TOC120615781 \H 27 8.1 OBEX 协议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782 \H 27 8.2 OBEX 对象模型..... PAGEREF _TOC120615783 \H 27 8.2.1 OBEX 可选分组头.............. PAGEREF _Toc120615784 \h 27 8.2.2 头指示器(HI)详细描述............. PAGEREF _Toc120615785 \h 27 8.3 会话协议................. PAGEREF _TOC120615786 \H 27 8.3.1 会话协议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787 \h 27 8.3.2 连接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788 \h 27 8.3.3 连接断开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789 \h 27 8.3.4 推(PUT)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790 \h 27 8.3.5 拉(GET)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791 \h 27 8.3.6 取消(Abort)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792 \h 27 8.3.7 设置路径(Set Path)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793 \h 27 8.4 蓝牙下的OBEX 协议.............. PAGEREF _TOC120615794 \H 27 8.4.1 OBEX OVER RFCOMM..... PAGEREF _Toc120615795 \h 27 8.4.2 OBEX over TCP/IP............. PAGEREF _Toc120615796 \h 27 9. 第九章服务发现协议............... PAGEREF _TOC120615797 \H 27 9.1 介绍........ PAGEREF _TOC120615798 \H 27 9.1.1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799 \h 27 9.1.2 SDP 能够提供的服务能力................. PAGEREF _Toc120615800 \h 27 9.2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801 \H 27 9.2.1 客户服务器交互............ PAGEREF _Toc120615802 \h 27 9.2.2 服务记录....... PAGEREF _Toc120615803 \h 27 9.2.3 服务属性....... PAGEREF _Toc120615804 \h 27 9.2.4 属性ID.......... PAGEREF _Toc120615805 \h 27 9.2.5 属性值............ PAGEREF _Toc120615806 \h 27 9.2.6 服务类............ PAGEREF _Toc120615807 \h 27 9.2.7 服务搜索....... PAGEREF _Toc120615808 \h 27 9.2.8 服务浏览....... PAGEREF _Toc120615809 \h 27 9.3 数据表示................. PAGEREF _TOC120615810 \H 27 9.3.1 数据元............ PAGEREF _Toc120615811 \h 27 9.3.2 数据元素类型描述符.... PAGEREF _Toc120615812 \h 27 9.3.3 数据元尺寸描述符........ PAGEREF _Toc120615813 \h 27 9.3.4 数据元举例... PAGEREF _Toc120615814 \h 27 9.4 协议说明................. PAGEREF _TOC120615815 \H 27 9.4.1 字节传输顺序................. PAGEREF _Toc120615816 \h 27 9.4.2 协议数据单元格式........ PAGEREF _Toc120615817 \h 27 9.4.3 局部应答和延续状态.... PAGEREF _Toc120615818 \h 27 9.4.4 出错处理....... PAGEREF _Toc120615819 \h 27 9.4.5 服务搜索处理................. PAGEREF _Toc120615820 \h 27 9.4.6 服务属性事务................. PAGEREF _Toc120615821 \h 27 8 9.4.7 服务搜索属性事务........ PAGEREF _Toc120615822 \h 27 9.5 服务属性定义......... PAGEREF _TOC120615823 \H 27 9.5.1 通用属性定义................. PAGEREF _Toc120615824 \h 27 9.5.2 “服务搜索服务器”服务类属性定义.............. PAGEREF _Toc120615825 \h 27 9.5.3 “浏览组描述符”服务类属性定义PAGEREF _Toc120615826 \h 27 9.6 SDP 层数据分析部分.............. PAGEREF _TOC120615827 \H 27 9.6.1 服务搜索请求................. PAGEREF _Toc120615828 \h 27 9.6.2 服务搜索响应................. PAGEREF _Toc120615829 \h 27 9.6.3 服务属性请求................. PAGEREF _Toc120615830 \h 27 9.6.4 服务属性应答................. PAGEREF _Toc120615831 \h 27 9.6.5 服务搜索属性请求........ PAGEREF _Toc120615832 \h 27 9.6.6 服务请求属性应答........ PAGEREF _Toc120615833 \h 27 9.7 SDP 层源代码分析部分......... PAGEREF _TOC120615834 \H 27 9.7.1 重要数据元和结构体.... PAGEREF _Toc120615835 \h 27 9.7.2 数据流程和几个重要的接口函数PAGEREF _Toc120615836 \h 27 10. 第十章电话控制协议控制. PAGEREF _TOC120615837 \H 27 10.1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838 \H 27 10.1.1 介绍................ PAGEREF _Toc120615839 \h 27 10.1.2 设备间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840 \h 27 10.1.3 层间操作....... PAGEREF _Toc120615841 \h 27 10.2 呼叫控制(CC)... PAGEREF _TOC120615842 \H 27 10.2.1 呼叫状态....... PAGEREF _Toc120615843 \h 27 10.2.2 建立呼叫....... PAGEREF _Toc120615844 \h 27 10.2.3 呼叫清除....... PAGEREF _Toc120615845 \h 27 10.3 组管理(GM)...... PAGEREF _TOC120615846 \H 27 10.3.1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847 \h 27 10.3.2 无线用户组(WUG)... PAGEREF _Toc120615848 \h 27 10.3.3 获取访问权限................. PAGEREF _Toc120615849 \h 27 10.3.4 配置分布....... PAGEREF _Toc120615850 \h 27 10.3.5 成员间快速访问............ PAGEREF _Toc120615851 \h 27 10.4 无连接TCS(CL)................. PAGEREF _TOC120615852 \H 27 10.5 补充服务(SS).... PAGEREF _TOC120615853 \H 27 10.5.1 呼叫线路识别................. PAGEREF _Toc120615854 \h 27 10.5.2 DTMF 启动和终止....... PAGEREF _Toc120615855 \h 27 10.5.3 注册重呼....... PAGEREF _Toc120615856 \h 27 10.6 报文格式................. PAGEREF _TOC120615857 \H 27 10.6.1 呼叫控制报文格式........ PAGEREF _Toc120615858 \h 27 10.6.2 组管理报文格式............ PAGEREF _Toc120615859 \h 27 10.6.3 TCS 无连接报文格式... PAGEREF _Toc120615860 \h 27 10.7 报文编码................. PAGEREF _TOC120615861 \H 27 10.7.1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862 \h 27 10.7.2 协议标识....... PAGEREF _Toc120615863 \h 27 10.7.3 报文类型....... PAGEREF _Toc120615864 \h 27 10.7.4 其它信息元... PAGEREF _Toc120615865 \h 27 9 10.8 报文出错处理......... PAGEREF _TOC120615866 \H 27 10.8.1 协议标识出错................. PAGEREF _Toc120615867 \h 27 10.8.2 报文太短或未被识别.... PAGEREF _Toc120615868 \h 27 10.8.3 报文类别或报文顺序出错............. PAGEREF _Toc120615869 \h 27 10.8.4 信息元出错... PAGEREF _Toc120615870 \h 27 10.9 协议参数................. PAGEREF _TOC120615871 \H 27 10.9.1 协议钟....... PAGEREF _Toc120615872 \h 27 11. 第十一章蓝牙操作模式..... PAGEREF _TOC120615873 \H 27 11.1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874 \H 27 11.2 蓝牙串口操作模式PAGEREF _TOC120615875 \H 27 11.2.1 SPP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876 \h 27 11.2.2 SPP 链路....... PAGEREF _Toc120615877 \h 27 11.2.3 SPP 与各层协同工作性能要求.... PAGEREF _Toc120615878 \h 27 11.3 蓝牙头戴式设备操作模式..... PAGEREF _TOC120615879 \H 27 11.3.1 HSP 概述....... PAGEREF _Toc120615880 \h 27 11.3.2 HSP 功能描述................ PAGEREF _Toc120615881

19,500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硬件/嵌入开发 嵌入开发(WinCE)
社区管理员
  • 嵌入开发(WinCE)社区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