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5年入的大学,学习的自动化专业,大学的时候完成了英语六级、软考中级网工、CCNA的考试,毕业以后一直从事着通信方面的工作,2017年有空考了在职研究生、计算机技术专业。把这些写出来的意思是告诉大家,以下的东西至少不是一个白痴所思所想,即使全是错误,想来错误中应该也有一些值得参考的有价值的思想。
最早的时候,我一直想要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全面的国产化,后来当我发现打印机、传真机这些东西的核心部件都被他国申请了专利技术的情况下,非常无奈。很多东西,如何去看待,比去理解他为何会存在更有意义。如今,华为之事,作为程序员们,我觉得你们的话题应该已经不再是996、997之类了。想要说明白如何做好该做的事情去搞好支援或是声援,首先需要说明白或是讲明白关于软件开发的几个问题,既然是闲扯,我就自问自答好了。
为什么国产的东西都那么不好用?不是不好用,是没人用的东西不好用,没有用户就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完善优化,没有生命力。微信、QQ、支付宝、淘宝(想到哪个就先写哪个,不存在谁强谁弱的问题)这些个软件的1.0版本应该都是简单粗暴的,用的人多了,至今也还是需要不断的升级优化,不断满足大家日益变化和增长的新的需求。
为什么这些个软件没有人说他不好用呢?因为有商家专门投入资金做了营销、因为企业不想尽办法让大家使用就意味着没有利益,没有money,投资失去了回报,生死存亡、性命攸关。
为什么国产操作系统之类的软件没人专门做营销呢?做了一些,但做的不够。因为研发这些软件的单位多数有政府背景,也可能国家层面上不适合大张旗鼓推广,研发单位层面上,没有生存存亡的压力和足够的利益驱动,专业技术人员主动想去改变的也不多。而且即使大量投入也很难快速见效,因为大家用惯了,没有非常感同深受的原因,用户习惯很难改变。
是没有有识之士吗?不是,有识之士很多,但都被现实迫住了。这些年,金钱至上的思想深入各个角落,要做国产化这样的事情,就是意味着要独辟蹊徑、损失眼前利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联想在关键节点上的选择问题(与倪光南有关,可能是这个名字)。
换国产的操作系统有多难?对于普通的办公用户而言,不难。对于设计、研发等专业用户而言,很难。这里面有个叫做软件生态的东西,基于别个操作系统的软件太多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非常难以打破。
我们的优势在哪里?人多,不开玩笑,就是人多。人多意味着用户体量大,意味着问题反馈效率高,意味着任何一个产品在实用中得到优化完善的机会多,意味着只要决心去做,就能够花比别人更少的时间建立起另一套生态。如果别的国家搞要10年、20年,我们可能只要一半的时间,前提是决心去做,前提是所有人对软件系统生态建立过程中的痛苦要共同承担、尽最大程度宽容,前提是对当前的现状要有客观、清醒 的认识,硬件是别人的、软件是别人的、开发硬件开发软件的工具也还是别人的。所以,要不要去做,如果要做,分几个步骤去做都至关重要。
为什么总觉得国外的月亮比较圆?不存在的,在代码界,发展到一定体量一定规模的软件都是屎山(这点感悟源自知乎上的某讨论),不是有说法说某操作系统的几坨核心代码,至今无人敢动嘛。只不过,我们的围城思想比较严重罢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需要提高。老外是拿着一个満是漏洞的货物就敢全世界招摇,我们是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还要再完善。以武器来说,实战检验一定比理论研究和实验室实验效果要好的多的多。
推广一个软件、硬件最重要的是什么?用,玩命的去用。跟所有其他的产品一样,只要做产品的人真心想把产品做好,用的人越多,产品优化完善的越快。我参与推广过两个软件系统,可以说都是攒出来的系统,没有经过完备的需求设计阶段快速开发出来的系统。推广的经验和成果就一条,想尽一切办法让用户去用,只要用户在用,就有完善优化的机会,告诉用户软件开发是有固有时间周期的,这样他才能够理智的接受软件应用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
说完了以上这些东西,下面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贸易战是不是战争,打不打贸易战,这些我们没有必要再讨论了,现实摆在眼前。已经不是讨论要不要自立的阶段了,而是怎么去自立。老任把女儿都搭进去了,同为华夏子孙,理应做点什么。集中力量办大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更重要的是有智的出智。因为建立一套自立的软硬件生态系统,意味着,很多专家、学者半生及至一生的知识积累可能要打半折甚至清零,这也是国产的软硬件起不来的一个关键因素,会影响到很多技术人员一时的生计,需要很多人重新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如何在自立的生态中延续工作。从业人员对于此事的态度,比其他人的态度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引领风气的问题。其实,只要不放弃学习,在新的生态建立过程中,从业人员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何况,一个生态的建立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分阶段、有节奏的实施,这是肯定的。第一个阶段可以做点什么呢?现有的体制内计算机全部换成国产的操作系统好不好,国产的操作系统有几个,可以分片多试点几个,也可以指定一个,直接全国铺开用,并集中技术力量做好应对全国优化完善的准备。搞起来复杂不复杂呢?也不是很复杂,第一阶段只换那些外设连接少的计算机或是只用来打字处理文档的计算机,装了各种业务软件的计算机先不换,慢慢来。你就打个字、处理一些文档,换个操作系统真的不难。为了验证这个事情,我是去年初装的Ubuntu,用mysql完成的数据库课程实验,又沉浸式体验了一年,正常处理文档、上上网什么的没有多少问题,满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日常办公足够了。office有的功能libreoffice和WPS都可以有,一个是开源的,一个是国产的。上网,没问题的,开源的浏览器一大把,再不行,重写一个都来的及。至于简单的图片编辑什么的,也都有替代产品。如果打印机、传真机什么的也有阻碍了,直接全部无纸化好了,有难度,但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走下去。第一阶段只换那些用来办公的电脑,没有太大问题。发的操作系统安装包可以直接预置好各种常用软件,配套说明、教学什么的,半年或者一年时间,足够全国部署到位,冲击也不会很大,适应的过程也不会很长,搞的好了,全国用为日常办公只处理文档的计算机都可以换、主要基于浏览器展开日常工作的计算机都可以换、社会各界人士根据自己需要也可以换,还有很多。期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至于升级也好办,政务内网、外网都是可以架设服务器的,互联网也是可以架设服务器的,都不太难。对于我们国家的网络技术,大家要有信心,为什么,还是因为人多,人多了,我们的网络用户基数最大,用户体验最多,问题暴发最快,解决也最快。要不是因为5G技术领先所携带的巨大潜在利益,也不会有这么多破事的发生。至于那些有各种业务软件的,想要换起来难不难呢?应该也不会很难吧。作为国家意志,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在上述的半年至一年时间内,按照已有的业务系统模型,重构系统,还可以顺带完善优化系统功能,将屎山深度净化。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是一个态度的表达,既然你讲国家安全,我也是为了国家安全,我也不强制民间单位和个人做什么,但他们主动做什么,我也干涉不了,并且我也不是全部都换,只换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可以保证某公司继续生存下去,我也需要他的存在,有必要的话以后再慢慢换。第一阶段换操作系统的这部分计算机,都是只运行简单功能的计算机,功能简单但用户基数应该很大,因为人多。
第一个阶段完成以后干什么呢?骑驴看唱本,到时候再说。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会是一个里程碑,三大战役是靠人民的小推车推出来的,继续走下去,也需要国内算上算不上巨头的那几家通力合作才能搞的定。贸易战可不可以启用国防动员体制,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夜了,先就写这些,现在不是怎么选的问题了,而是已经不用选了。怎么走下去的事情,有人已经帮助我们做好了决定,我们只有打赢一条路可以走。国内所有相关企业、个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万不可心存侥幸、抱有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