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43
社区成员




print
和输出input
之后,我开始尝试写出判断语句python
weight=80
height=1.75
bmi= weight/height^2
if bmi<18.5:
print("过轻")
if 18.5<=bmi>=25:
print("正常")
elif 25<bmi>28:
print("过重")
elif 28<=bmi>=32:
print("肥胖")
elif bmi>32:
print("严重肥胖")
pow(a,b)
weight=input("weight:")
height=input("height:")
bmi= weight/height**2
if bmi<18.5:
print("过轻")
if 18.5<=bmi>=25:
print("正常")
elif 25<bmi>28:
print("过重")
elif 28<=bmi>=32:
print("肥胖")
elif bmi>32:
print("严重肥胖")
input()
返回的数据类型是str
,str
不能直接和整数比较,必须先把str
转换成整数。int()
函数可以解决python
a= input("weight:")
b= input("height:")
weight=int(a)
height=int(b)
bmi= weight/height**2
if bmi<18.5:
print("过轻")
elif 18.5<=bmi>=25:
print("正常")
elif 25<bmi>28:
print("过重")
elif 28<=bmi>=32:
print("肥胖")
else :
print("严重肥胖")
int()
不支持浮点数,所以我又换成了float()
这下执行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我怎么输入数值都只有过轻和正常两种结果。names = ['Mike', 'Bob', 'Alice']
scores = [95, 80, 85]
但全校的人数过于庞大,用list的话,list越长,耗时越长,查找起来速度较慢。
如果用dict实现,只需要一个“名字”-“成绩”的对照表,直接根据名字查找成绩,无论这个表有多大,查找速度都不会变慢。用Python写一个dict如下:
>>>d = {'Mike': 95, 'Bob': 80, 'Alice': 85}
>>>d['Mike']
95
为什么dict可以这么快?就拿查字典来举例,list就是不按拼音部首直接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找,而dict是按照拼音部首对应的页码精准查询!
dict使用键-值(key-value)存储,具有极快的查找速度。
把数据放入dict的方法,除了初始化时指定外,还可以通过key放入:
>>>d['Mike'] = 90
>>>d['Mike']
90
由于一个key只能对应一个value,所以,多次对一个key放入value,后面的值会把前面的值冲掉:
>>>d['Jack'] = 90
>>>d['Jack']
90
>>>d['Jack'] = 88
>>>d['Jack']
88
假设名单里没有这位同学的名字,我们用dict去查询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d['小明']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KeyError: '小明'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有两种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in判断key是否存在
>>>'小明' in d
False
二是通过dict提供的get()方法,如果key不存在,可以返回None,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
>>>d.get('小明')
>>>d.get('小明', -1)
-1
如果我们不小心错误的添加了一个同学的信息,由于数量较大,不方便查找,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用pop(key)来删除这个同学和他所对应的value
>>>d.pop('Bob‘)
80
>>>d
{'Mike': 95, 'Alice': 85}
请务必注意,dict内部存放的顺序和key放入的顺序是没有关系的
和list比较,dict有以下几个特点:
1.查找和插入的速度极快,不会随着key的增加而变慢;
2.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内存浪费多。
而list相反
1.查找和插入的时间随着元素的增加而增加;
2.查找和插入的时间随着元素的增加而增加;
记住一点,dict的key必须是不可变对象,因为dict是根据key来计算value的位置,如果key的值会变,就会导致每次计算的value都不同,这样dict的内部就混乱了。
set
要创建一个set,需要提供一个list作为输入集合:
>>>s = set([1, 2, 3])
>>>s
{1, 2, 3}
这里,[1,2,3]是一个list,而{1,2,3}是表示set内部的有1,2,3这三个元素。
我们可以通过add(key)来添加set中的元素,
>>>s.add(4)
>>>s
{1, 2, 3, 4}
>>>s.add(4)
>>>s
{1, 2, 3, 4}
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我们重复添加了一个4,但并没有显示出来,原因是set会自动过滤掉重复的元素。
通过remove(key)可以删除元素:
>>>s.remove(4)
>>>s
{1, 2, 3}
>>>s1 = set([1, 2, 3])
>>>s2 = set([2, 3, 4])
>>>s1 & s2
{2, 3}
>>>s1 | s2
{1, 2, 3, 4}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清楚了,dict和set的唯一区别就是有没有存储对应的value。
但是,set的原理和dict一样,所以,同样不可以放入可变对象,因为无法判断两个可变对象是否相等,也就无法保证set内部“不会有重复元素”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不可变对象呢?
可变对象,比如list
>>>a = ['c','b','a']
>>>a.srot()
>>>a
['a','b','c']
对于不可变对象,比如str
>>>a = 'abc'
>>>a.replace('a','A')#我们将a替换成A
'ABC'
>>>a
'abc'#what?居然没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用b指向'Abc'看看会怎么样
>>> a = 'abc'
>>> b = a.replace('a', 'A')
>>> b
'Abc'
>>> a
'abc'
原来如此,当我们用replace()的时候,replace实际上是作用在字符串’abc‘上,虽然replace的意思是替换,但相反,replace创建了一个新的字符串’Abc‘,当我们用b来指向这个字符串的时候,就容易理解了!
a= input("weight:")
b= input("height:")
weight=float(a)
height=float(b)
bmi= weight/height**2
if bmi<18.5:
print("过轻")
elif 18.5<=bmi>=25:
print("正常")
elif 25<bmi>28:
print("过重")
elif 28<=bmi>=32:
print("肥胖")
else :
print("严重肥胖")
问题是在执行代码的过程中,无论怎么输入数值,得到的结果都只有过轻和正常两种结果。
在论坛发帖后,有位热心的码友回复了我,原因竟然是。。。。。。
for...in...
和while
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
我们先来看for...in...
这里以我最亲密的三位同学举例
names = ["小红","小明","李华"]
for name in names:
print(name)
执行这段代码,会依次打印names的每一个元素:
小红
小明
李华
所以for x in ...
循环就是把每个元素代入变量x,然后执行缩进块的语句。
接下来是while
循环
sum=0
n=10
while n>0:
sum=sum+n
n=n-2
print(sum)
结果正确
30
break
如果我们想提前结束程序,比如当sum
>10的时候就结束,break
语句可以办到这件事情
sum=0
n=10
while n>0:
sum=sum+n
if sum>10:
break
n=n-2
print(sum)
OK,运行结果正确
18
可见break
的作用是提前结束循环。
continue
n = 0
while n < 10:
n = n + 1
if n % 2 == 0: # 如果n是偶数,执行continue语句
continue # continue语句会直接继续进行下一轮循环,后面的print()语句不会执行
print(n)
结果没有问题
1
3
5
7
9
可见continue
的作用是提前结束这一轮循环,并直接进行下一轮。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吧!大家都早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