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观音》有感---对于北京,那种割舍不下的感觉一直缠绕着我,似乎那里才是我的家,也许我曾经的一段最重要的东西留在那里,所以我不打算

shibichen 2004-03-02 02:23:55

那是2000年吧,我刚去北京,什么都不会,跟着哥哥在中关村晃悠。
后来稀里糊涂的去了瓦瑟,赶鸭子上架折腾ASM开始职业程序生涯的第一步,
应该感谢小何,感谢陈sir,感谢自己那点的破解欲,
crixy166+的机器,win98,Uedit,ml.bat,当然最重要的是之前在理想大厦申请到的QQ,那是我的第一个QQ,尽管后来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但是我不会忘记在理想大厦8楼的那个忘记了名字的office一帮同龄人的快乐,一块骑着自行车每天去各个电子市场晃悠,回来交2篇稿子.
应该算是从一张<中国青年报>的连载看到玉观音的片断,记得最醒目的一句"我在那个透过阳光的空旷的跆拳道的训练馆大厅下,第一次见到了,安心",于是后来上joyo成为会员,在瓦瑟的那个56kmodem下开始了我的人生第一次电子商务,----购买了<玉观音>.因为书里面曾经提到过我们楼下的"星期五餐厅",我感觉小说跟我的生活是那么的相近,开始喜欢上那个城市,就象安心说的"我喜欢北京,喜欢这里大大的楼,谁也不认识谁".
在书的扉页郑重的写下我的名字,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被杨瑞的执著所感动,也希望自己是一个那样的人,企盼我也会在北京发生同样的事情......
故事中的人物一个个的出现在我面前,高渊--应该算是我QQ的第一个网友,一个北京男孩,我似乎从他身上感受到了海言小说中的那个杨瑞,至今一听到地道的北京话仍然会想起小说中杨瑞的影子,交错在脑海中.
后来在下班后来的公车上接到苹果的第一个电话,还有曾经在QQ上为我们搭线的那几个华师的女生,真的,那个时候好开心好开心,哥哥送我的第一个爱立信788c手机,.....现在看着自己辗转漂泊以后空空的行囊,如果不是那些曾经的信笺静静的陪着我,我都怀疑我是否有国那么一段开始的岁月.

记忆中的好多都是从瓦瑟开始的.
那年的元旦,去了无锡,第一次去见网友,那个叫苹果的女孩.
我想,如果那个时候有谁在我不安的心里给一点现在的引导的话,我会很幸福和快乐的,可惜的是那个时候的年少无知和任性.
后来认识了QQ上叫lotus的杨琳,还有一个lotus给我介绍的一个女孩,小何见证,虽然我现在对于那次吃饭的餐厅的名字和地点一点印象都没有,但是它肯定发生过,肯定.
没有忘记的还有牡丹园,北京展览馆附近的建筑学院,当然还有动物园.
27路车,"郭林家常菜",白斩鸡,这些都应该是我记忆中的一部分.
至于那束在新街口买的鲜花和展览馆前黑色的长群,我想只有我还会记得....
开始有张柏芝的<星愿>,生活中开始有老韩的进入,还有那个很帅气的小高,和吸毒后的他的模样.
联想公司的同事,小健(原谅我没有记住你的性,兰州的一个男孩),跟哥哥老韩一块喝酒后放肆的在牡丹园游逛,6楼的那几个莫名其妙的男女和那天夜里的翘门.
故事慢慢的就开始了,可是谁能在当时把握的住呢?
至今有两个手机号我仍然能在丢了10个手机以后依然清晰的记得,除了小河,就是杨琳.



最后一次打给杨琳的电话就是在积水滩那个立交桥下拨打的,我记得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我告诉她父亲去世了,口气淡淡的,她也祝我快乐,我没有想到那是我最后一次联系到她,至此再没有她的消息......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对于北京,那种割舍不下的感觉一直缠绕着我,似乎那里才是我的家,也许我曾经的一段最重要的东西留在那里,所以我不打算遗忘,但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全文
54 7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7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662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提出问题
其他 技术论坛(原bbs)
社区管理员
  • community_281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