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写的一个留言要版,老是报错请给指点指点!!谢谢(比较急、在线等)

wsbjava 2004-04-28 02:05:16
错误是:
Microsoft VBScript 编译器错误 错误 '800a03f6'

缺少 'End'

/iisHelp/common/500-100.asp,行242

Microsoft JET Database Engine 错误 '80040e10'

至少一个参数没有被指定值。

/notes/adofunctions1.asp,行25
adofunctions1.asp如下:
<!-- #include file="adovbs.inc" -->
<%
Dim objConn
Function GetRecordset(FileName, TableName)
'使用Connection对象打开数据库文件
Set obj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objConn.ConnectionString =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 & _
"Data Source=" & Server.MapPath(FileName)
objConn.Open

'从数据表中读取记录并存放在Recordset对象中
Set GetRecordset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GetRecordset.Open TableName, objConn, adOpenKeyset, adLockOptimistic, adCmdTable
End Function

Function GetSQLRecordset(strSQL, FileName, TableName)
'使用Connection对象打开数据库文件
Set obj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objConn.ConnectionString =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 & _
"Data Source=" & Server.MapPath(FileName)
objConn.Open

'从数据表中读取符合SQL语句的记录并存放在Recordset对象中
Set GetSQLRecordset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GetSQLRecordset.Open strSQL, objConn, adOpenKeyset, adLockOptimistic, adCmdText
End Function

Function GetSecureRecordset(FileName, TableName, Password)
'使用Connection对象打开数据库文件
Set obj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objConn.ConnectionString =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 & _
"Data Source=" & Server.MapPath(FileName) & _
";Jet OLEDB:Database Password=" & Password
objConn.Open

'从数据表中读取记录并存放在Recordset对象中
Set GetSecureRecordset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GetSecureRecordset.Open TableName, objConn, adOpenKeyset, adLockOptimistic, adCmdTable
End Function
%>
主程序是:guestbook.asp如下:

<!-- #include file="adofunctions1.asp" -->
<%
'showpage 子程序负责配置表格颜色及插图,然后显示 pageno参数所指定的页次的所有记记录
sub showpage(objrs,pageno)
redim fig(objrs.pagesize-1),bg(objrs.pagesize-1)
randomized
for i=0 to objrs.pagesize-1
fig(i)=int(rnd*9)+1 &".gif"
next
bg(0)="#D9D9FF"
bg(1)="#FFCAEE"
bg(2)="#FFFFCC"
bg(3)="#B9EEB9"
bg(4)="#B9E9FF"
'显示留言并加以格式化
response.write"<table align='center'width='90%'>"
objrs.absolutepage=pageno
for i=1 to objrs.pagesize
response.Write"<tr bgcolor="&bg(i-1)&">"
response.write"<td width='15%'><img.src="&fig(i-1)&"></td>"
response.write"<td width='85%'>作者:"&objrs("作者")&"<br>主题:"&objrs("主题")&_
"<br>时间:"&objrs("时间")&"<hr>"& objrs("内容")&"</td></tr>"
objrs.movenext
if objrs.eof then exit for
next
response.write"</table>"
end sub
%>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留言薄</title>
</head>
<body>
<center><img src="fig.jpg"></center>
<% dim objrs
'读取“留言板”文件表的所有记录并依照时间递减顺序排列
'strsql="select * from 留言板 order by 时间 desc"
set objrs=getsqlrecordset("select * from 留言板 order by 时间 desc","books.mdb","留言板")

'设置分页大小,您可视实际情况设置其他数值
objrs.pagesize=5
'显示页次超级链接
pageno=request("pageno")
response.write"["
for i=1 to objrs.pagecount
if i=clnt(pageno) then
response.write i &" | "
else
response.write"<a href='guestbook.asp?pageno="&i&"'>"&_
i&"</a>"&" | "'超级连接到guestbook.asp并将页次作为参数传送
end if
next
response.write"]<hr>"
%>
<%
if pageno<>"" then
showpage objrs,1
end if
objrs.close
set objrs=nothing
objconn.close
set objconn=nothing
%>
<hr>
<!-显示输入新留言表单-->
<from method="post"action="post.asp">
<table border="0" width="90%" align="center" cellspacing="0">
<tr height="40" bgcolor="#0084CA"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
<td colspan="2"><font color="#FFFFFF">请在此输入新的留言</font></td>
</tr>
<tr height="40" bgcolor="#D9F2FF"aliggn="center" valign="middle">
<td width="15%">作者</td>
<td width="85%"><input type="text"name="username"size="50"></td>
</tr>
<tr height="40"bgcolor="#84D7FF" align="center"valign="middle">
<td width="15%">主题</td>
<td width="85%"><input type="text" name="title"size="50"></td>
</tr>
<tr height="250"bgcolor="#D9F2FF"align="center" valign="middle">
<td width="15%">内容</td>
<td width="85%"><textarea name="content" cols="50"rows="10"></textarea></td>
</tr>
<tr>
<td colspan="2" height="40" bgcolor="#FFFFFF" align="center">
<input type="submit"value="张贴留言">   
<input type="reset" value="重新输入"></td>

</tr>
</table>
</form>
</body>
</html>
...全文
70 13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13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wsbjava 2004-04-2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haigang()改成你说的这个,也有错误,就是加end if这句有错,
haigang 2004-04-2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上面的错误了,看看下面的在if objrs.eof then exit for 下面加一个 end if

"<br>时间:"&objrs("时间")&"<hr>"& objrs("内容")&"</td></tr>"
objrs.movenext
if objrs.eof then exit for
end if
next
response.write"</table>"
end sub
haigang 2004-04-2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把这个改一下试试

"<br>时间:"&objrs("时间")&"<hr>"& objrs("内容")&"</td></tr>"
objrs.movenext
if objrs.eof then
exit for
next
response.write"</table>"
end sub
wsbjava 2004-04-2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大家有空给看看吧!困绕了我一晚上也找不出毛病!!谢谢大家给仔细看看吧!!!
wsbjava 2004-04-2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ttkkyy() 按你说的还是不行,和上面一样的错误!!!
ttkkyy 2004-04-2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GetSQLRecordset.Open strSQL, objConn, adOpenKeyset, adLockOptimistic, adCmdText
改为
GetSQLRecordset.Open strSQL, objConn, 1, 3试试
wsbjava 2004-04-2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QQgenie(妖魔鬼怪)你说的那几个值都是默认值,
QQgenie 2004-04-2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那就先显示一下GetSQLRecordset.Open strSQL, objConn, adOpenKeyset, adLockOptimistic, adCmdText这里的值看看。
QQgenie 2004-04-2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分段调试
wsbjava 2004-04-2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25行,我以前做过其它的程序没有毛病!
bigluckyfox 2004-04-2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GetSQLRecordset.Open strSQL, objConn, adOpenKeyset, adLockOptimistic, adCmdText

行25是这一行吗?
请检查这些是否在数据库里存在,或者是检查这些参数是否正确
wsbjava 2004-04-2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给看看吧!!谢谢啦!!
若白师妹 2004-04-2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沒耐心看阿,so long
deeplearning4j是基于java的深度学习库,当然,它有许多特点,但暂时还没学那么深入,所以就不做介绍了 需要学习dl4j,无从下手,就想着先看看官网的examples,于是,下载了examples程序,结果无法运行,总是出错,如下: 查看一周的错误,也没有成功,马上就要放弃了,结果今天在论坛一大牛指导下,终于成功跑起,下面,将心酸的环境配置过程记录如下,以备自己以后查阅,同时,也希望各种高手可以指点,毕竟,本人还是菜鸟一枚 1.安装JAVA运行环境 该部分,网上有许多教程,这里不再赘述,首先,就是安装一个JDK,然后,再安装一个自己喜欢的IED,这里,以eclispe为例 好了,java的运行环境配置好了,接下来,开始配置dl4j的运行环境,它的官网上给了好复杂的设置步骤,照着做看一些后,发现根本无法进行,结果发现,不需要全部设置完成,就可以运行它的例子了,所以,本人并没有按照官网的教程全部设置,只是设置到了可以运行官网的examples为止,可能存在隐患吧,但本人能力有限,实在无从下手,还期待高手指定 2.按照Maven 按照教程安装Maven,该教程讲述非常详细 (1)下载Maven3,3,3,以win7 64位为例 下载地址:https://maven.apache.org/download.cgi (2)将Maven解压到某个文件夹中,这里以“C:\Program Files\apache-maven-3.3.3”为例 (3)配置环境变量:将maven中的bin的路径添加到system variables的PATH中 (4)测试maven是否安装成功 在命令行中输入mvn -version 如果如下下图所示结果,证明配置正确 3. 下载dl4j的examples,网址为: https://github.com/deeplearning4j/dl4j-0.4-examples 4.打开eclipse,导入刚刚下载的dl4j的examples,具体地: 打开eclipse后->File->import->Maven Existing Maven Projects,在Root Directory中选择examples的文件夹 然后,Finish 这样,examples被成功导入 当然,由于Maven会自动导入程序所需的jar文件(在配置文件pom.xml中所提及),所以,会花费一些时间自动下载这些文件 点击运行,出现如下错误: 这个问题困扰了本人一周,终于解决,是因为系统缺少dll文件所致 5. 下载dll文件,地址为https://www.dropbox.com/s/6p8yn3fcf230rxy/ND4J_Win64_OpenBLAS-v0.2.14.zip?dl=1 下载后,将该文件随意放入一个文件夹中,这里以“C:/BLAS”为例 将所有下载得到的dll文件放入该文件夹,并且,将该路径添加至环境变量Path中 6.此时,再运行刚刚的examples,发现程序终于可以正常运行了!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 目 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树的实现 1、课程设计的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各种基本抽象数据类型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操作实现算法,以及它们在程序中的使用方法。 使学生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进行规范化软件设计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使用各种计算机资料和有关参考资料,提高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1) (1)以回车('\n')为输入结束标志,输入数列L,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T; (2)对二叉排序树T作中序遍历,输出结果; (3)计算二叉排序树T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 (4)输入元素x,查找二叉排序树T,若存在含x的结点,则删该结点,并作中序遍历(执行操作2);否则输出信息“无x”; (5)用数列L,生成平衡的二叉排序树BT:当插入新元素之后,发现当前的二叉排序树BT不是平衡的二叉排序树,则立即将它转换成新的平衡的二叉排序树BT; (6)计算平衡的二叉排序树BT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 3、主要参考文献 [1]刘大有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严蔚敏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3]William Ford,William Topp,《Data Structure with C++》清华大学出版社 [4]苏仕华等,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第1天 完成方案设计与程序框图 第2、3天 编程序代码 第4天 程序调试分析和结果 第5天 课程设计报告和总结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年 月 日 学生(签字): 接受任务时间: 年 月 日 注: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 课程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 题目名称 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树的实现 评分项目 分值 得分 评价内涵 工作 表现 20% 01 学习态度 6 遵守各项纪律,工作刻苦努力,具有良好的科学工作态度。 02 科学实践、调研 7 通过实验、试验、查阅文献、深入生产实践等渠道获取与课程设计有关的材料。 03 课题工作量 7 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 能力 水平 35% 04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0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05 应用文献的能力 5 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提出并较好地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06 设计(实验)能力,方案的设计能力 5 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装置安装、调试、操作等实验工作,数据正确、可靠;研究思路清晰、完整。 07 计算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5 具有较强的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能运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处理和辅助设计等。 08 对计算或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0 具有较强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综合的能力。 成果 质量 45% 09 插图(或图纸)质量、篇幅、设计(论文)规范化程度 5 符合本专业相关规范或规定要求;规范化符合本文件第五条要求。 10 设计说明书(论文)质量 30 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 11 创新 10 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 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摘要及关键字 本程序中的数据采用“树形结构”作为其数据结构。具体采用的是“二叉排序树”。 二叉排序树(又称二叉查找树):(1)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2)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节点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3)它的左右子树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二叉平衡树:若不是空树,则(1)左右子树都是平衡二叉树;(2)左右子树的深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 本次实验是利用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达到以下目的:(1)以回车('\n')为输入结束标志,输入数列L,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T;(2)对二叉排序树T作中序遍历,输出结果;(3)计算二叉排序树T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 (4)输入元素x,查找二叉排序树T,若存在含x的结点,则删该结点,并作中序遍历(执行操作2);否则输出信息“无x”;(5)用数列L,生成平衡的二叉排序树BT:当插入新元素之后,发现当前的二叉排序树BT不是平衡的二叉排序树,则立即将它转换成新的平衡的二叉排序树BT; (6)计算平衡的二叉排序树BT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 关键字:数列L,结点,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        目录 摘要…………………………………………………………………………… 3 1 绪论………………………………………………………………………… 5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5 1.2 相关知识的阐述…………………………………………………………… 5 1.2.1一位数组的存储结构…………………………………………………… 5 1.2.2建立二叉排序树……………………………………………………… 5 1.2.3中序遍历二叉树………………………………………………………… 5 1.2.4平均查找长度…………………………………………………………… 6 1.2.5平均二叉树(AVL树)…………………………………………………… 6 1.2.6平衡因子………………………………………………………………… 7 1.2.7平衡二叉树的调整方法…………………………………………………… 7 2 方案设计……………………………………………………………… 8 2.1 模块功能………………………………………………………………………8 3 算法设计…………………………………………………………………… 8 3.1 算法流程图…………………………………………………………………… 8 4 详细设计……………………………………………………………… 10 4.1 主程序………………………………………………………………… 10 4.2 定义二叉树结构……………………………………………………………… 11 4.3 建立二叉树…………………………………………………………………… 11 4.3.1二叉排序树的查找…………………………………………………………11 4.3.2二叉排序树的插入…………………………………………………………11 4.4 中序遍历…………………………………………………………………12 4.5 平均查找长度…………………………………………………………………12 4.6 删除节点…………………………………………………………………12 4.7 判断平衡二叉树……………………………………………………………… 13 5 调试分析………………………………………………………………………… 14 5.1 时间复杂度的分析………………………………………………………………14 5.2 运行结果………………………………………………………………… 14 5.3 结果分析………………………………………………………………… 15 6 课程设计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1 绪论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各种基本抽象数据类型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操作实现算法,以及它们在程序中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进行规范化软件设计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使用各种计算机资料和有关参考资料,提高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 1.2 相关知识的阐述 1.2.1 一维数组的存储结构 建立二插排序树,首先用一个一维数组记录下读入的数据,然后再用边查找边插入的方式将数据一一对应放在完全二叉树相应的位置,为空的树结点用“0” 补齐。 1.2.2 建立二叉排序树 二叉排序树是一种动态树表。其特点是:树的结构通常不是一次生成的,而是在查找过程中,当树中不存在关键字等于给定值的节点时再进行插入。新插入的结点一定是一个新添加的叶子节点,并且是查找不成功时查找路径上访问的最后一个结点的左孩子或右孩子结点。 插入算法: 首先执行查找算法,找出被插结点的父亲结点; 判断被插结点是其父亲结点的左、右儿子。将被插结点作为叶子结点插入; 若二叉树为空,则首先单独生成根结点。 注意:新插入的结点总是叶子结点。 1.2.3 中序遍历二叉树 中序遍历二叉树算法的框架是: 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 否则(1)中序遍历左子树(L); (2)访问根结点(V); (3)中序遍历右子树(R)。 中序遍历二叉树也采用递归函数的方式,先访问左子树2i,然后访问根结点i,最后访问右子树2i+1.先向左走到底再层层返回,直至所有的结点都被访问完毕。 1.2.4 平均查找长度 计算二叉排序树的平均查找长度时,采用类似中序遍历的递归方式,用s记录总查找长度,j记录每个结点的查找长度,s置初值为0,采用累加的方式最终得到总查找长度s。平均查找长度就等于s/i(i为树中结点的总个数)。  假设在含有n(n>=1)个关键字的序列中,i个关键字小于第一个关键字,n-i-1个关键字大于第一个关键字,则由此构造而得的二叉排序树在n个记录的查找概率相等的情况下,其平均查找长度为:          ASL(n,i)=[1+i*(P(i)+1)+(n-i-1)(P(n-i-1)+1)]/n 其中P(i)为含有i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的平均查找长度,则P(i)+1为查找左子树中每个关键字时所用比较次数的平均值,P(n-i-1)+1为查找右子树中每个关键字时所用比较次数的平均值。又假设表中n个关键字的排列是“随机”的,即任一个关键字在序列中将是第1个,或第2个,…,或第n个的概率相同,则可对上式从i等于0至n-1取平均值。最终会推导出:          当n>=2时,ASL(n)<=2(1+1/n)ln(n) 由此可见,在随机的情况下,二叉排序树的平均查找长度和log(n)是等数量级的。 另外,含有n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其判定树不是惟一的。对于含有同样一组结点的表,由于结点插入的先后次序不同,所构成的二叉排序树的形态和深度也可能不同。 而在二叉排序树上进行查找时的平均查找长度和二叉树的形态有关:  ①在最坏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是通过把一个有序表的n个结点依次插入而生成的,此时所得的二叉排序树蜕化为棵深度为n的单支树,它的平均查找长度和单链表上的顺序查找相同,亦是(n+1)/2。  ②在最好情况下,二叉排序树在生成的过程中,树的形态比较匀称,最终得到的是一棵形态与二分查找的判定树相似的二叉排序树,此时它的平均查找长度大约是lgn。  ③插入、删除和查找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lgn)。 1.2.5 平衡二叉树( AVL树 ) ①平衡二叉树(Balanced Binary Tree)是指树中任一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大致相同。     ②任一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均相同(如满二叉树),则二叉树是完全平衡的。通常,只要二叉树的高度为O(1gn),就可看作是平衡的。     ③平衡的二叉排序树指满足BST性质的平衡二叉树。     ④AVL树中任一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在最坏情况下,n个结点的AVL树的高度约为1.44lgn。而完全平衡的二叉树高度约为lgn,AVL树是最接近最优的。 1.2.6 平衡因子 二叉树上任一结点的左子树深度减去右子树的深度称为该结点的平衡因子,易知平衡二叉树中所有结点的因子只可能为0,-1和1。 平衡二叉排序树的在平衡因子绝对值等于2时开始调整到绝对值为1或0,在平衡因子绝对值为2时,二叉排序树会出现四种不同的情况的树形,因此这时需要分别单独讨论来降低平衡因子。 1.2.7 平衡二叉树的调整方法   平衡二叉树是在构造二叉排序树的过程中,每当插入一个新结点时,首先检查是否因插入新结点而破坏了二叉排序树的平衡性,若是,则找出其中的最小不平衡子树,在保持二叉排序树特性的前提下,调整最小不平衡子树中各结点之间的链接关系,进行相应的旋转,使之成为新的平衡子树。具体步骤如下: (1)每当插入一个新结点,从该结点开始向上计算各结点的平衡因子,即计算该结点的祖先结点的平衡因子,若该结点的祖先结点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均不超过1,则平衡二叉树没有失去平衡,继续插入结点; (2)若插入结点的某祖先结点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大于1,则找出其中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 (3)判断新插入的结点与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的关系,确定是哪种类型的调整; (4)如果是LL型或RR型,只需应用扁担原理旋转一次,在旋转过程中,如果出现冲突,应用旋转优先原则调整冲突;如果是LR型或LR型,则需应用扁担原理旋转两次,第一次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先不动,调整插入结点所在子树,第二次再调整最小不平衡子树,在旋转过程中,如果出现冲突,应用旋转优先原则调整冲突; (5)计算调整后的平衡二叉树中各结点的平衡因子,检验是否因为旋转而破坏其他结点的平衡因子,以及调整后的平衡二叉树中是否存在平衡因子大于1的结点。 2 方案设计 2.1 模块功能 1.建立二叉树:要求以回车('\n')为输入结束标志,输入数列L,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T。 2.中序遍历并输出结果:要求将第一步建立的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并将结果输出。 3.平均查找长度并输出:要求计算二叉排序树T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 4.删除节点:要求输入元素x,查找二叉排序树T,若存在含x的结点,则删该结点,并作中序遍历(执行操作2);否则输出信息“无x”。 5.生成平衡二叉树:要求用数列L,生成平衡的二叉排序树BT:当插入新元素之后,发现当前的二叉排序树BT不是平衡的二叉排序树,则立即将它转换成新的平衡的二叉排序树BT; 6.平均查找长度:计算平衡的二叉排序树BT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 3 算法设计 3.1 算法流程图 建立二叉树流程图: YES NO 主程序流程图: 中序遍历流程图: 删除节点流程图: 4 详细设计 4.1 主程序 void main() { node T=NULL; int num; int s=0,j=0,i=0; int ch=0; node p=NULL; printf("输入一组数字并输入0为结束符:"); do{ scanf("%d",&num); if(!num) printf("你成功完成了输入!\n"); else insertBST(&T,num); }while(num); printf("\n\n---操作菜单---\n"); printf("\n 0: 退出" ); printf("\n 1: 中序遍历"); printf("\n 2: 平均查找长度"); printf("\n 3: 删除"); printf("\n 4: 判断是否是平衡二叉树"); while(ch==ch) { printf("\n 选择操作并继续:"); scanf("%d",&ch); switch(ch){ case 0: exit(0); /*0--退出*/ case 1: printf(" 中序遍历结果是:\n "); inorderTraverse(&T); break; case 2: s=0;j=0;i=0; calculateASL(&T,&s,&j,i); printf(" ASL=%d/%d",s,j); break; case 3: printf(" 输入你想删除的数字:"); scanf("%d",&num); if(searchBST(T,num,NULL,&p)) { T=Delete(T,num); printf(" 你已成功删除该数字!\n "); inorderTraverse(&T); else printf(" 没有你想要删除的节点 %d!",num); break; case 4: i=0; balanceBST(T,&i); if(i==0) printf(" OK!这是平衡二叉树!"); else printf(" NO!"); break; default: printf("你的输入有误!重新输入!\n"); break; } } } 4.2 定义二叉树结构 #include typedef struct Tnode { int data; struct Tnode *lchild,*rchild; }*node,BSTnode; 4.3 建立二叉树 4.3.1 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searchBST(node t,int key,node f,node *p){ /*在根指针t所指二叉排序树中递归地查找其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若查找成功,则指针p指向该数据元素节点,并返回(1),否则指针p指向查找路径上访问的最后一个节点并返回(0),指针f指向t的双亲,其初始调用值为NULL*/ if(!t) {*p=f;return (0);} /*查找不成功*/ else if(key==t->data) {*p=t;return (1);} /*查找成功*/ else if(keydata) searchBST(t->lchild,key,t,p); /*在左子树中继续查找*/ else searchBST(t->rchild,key,t,p); /*在右子树中继续查找*/ } 4.3.2 二叉排序树的插入 insertBST(node *t,int key){ /*当二叉排序树t中不存在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时,插入key并返回(1),否则返回(0)*/ node p=NULL,s=NULL; if(!searchBST(*t,key,NULL,&p)) /*查找不成功 */ { s=(node)malloc(sizeof(BSTnode)); s->data=key; s->lchild=s->rchild=NULL; if(!p) *t=s; /*被插入节点*s为新的根节点*/ else if(keydata) p->lchild=s; /*被插节点*s为左孩子*/ else p->rchild=s; /*被插节点*s为右孩子*/ return (1); } else return (0); /*树中已有关键字相同的节点,不再插入*/ } 4.4 中序遍历 inorderTraverse(node *t) /*中序遍历*/ { if(*t){ if(inorderTraverse(&(*t)->lchild)) { printf("%d ",(*t)->data); if(inorderTraverse(&(*t)->rchild)); } } else return(1); } 4.5 平均查找长度 calculateASL(node *t,int *s,int *j,int i) /*计算平均查找长度*/ {if(*t){ i++; *s=*s+i; if(calculateASL(&(*t)->lchild,s,j,i)) { (*j)++; if(calculateASL(&(*t)->rchild,s,j,i)) {i--; return(1);} } } else return(1); } 4.6 删除节点 node Delete(node t,int key) { /*若二叉排序树t中存在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时,则删除该数据元素节点 */ node p=t,q=NULL,s,f; while(p!=NULL) { if(p->data==key) break; q=p; if(p->data>key) p=p->lchild; else p=p->rchild; } if(p==NULL) return t; if(p->lchild==NULL) { if(q==NULL) t=p->rchild; else if(q->lchild==p) q->lchild=p->rchild; else q->rchild=p->rchild; free(p); } else{ f=p; s=p->lchild; while(s->rchild) { f=s; s=s->rchild; } if(f==p) f->lchild=s->lchild; else f->rchild=s->lchild; p->data=s->data; free (s); } return t; } 4.7 判断平衡二叉树 int balanceBST(node t,int *i) /*判断平衡二叉树*/ { int dep1,dep2; if(!t) return(0); else { dep1=balanceBST(t->lchild,i); dep2=balanceBST(t->rchild,i); } if((dep1-dep2)>1||(dep1-dep2)dep2) return(dep1+1); else return(dep2+1); } 5 调试分析 5.1 时间复杂度的分析 为了保证二叉排序树的高度为lgn,从而保证然二叉排序树上实现的插入、删除和查找等基本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lgn)。 5.2 运行结果 图5.1.1 调试界面 在程序调试过程当中,编译时并没有报错,但是运行时总是出错,在查阅资料和同学的帮助下,发现程序未对数组初始化。添加数组初始化代码: s=(node)malloc(sizeof(BSTnode)) 输入一组数列,以结0结束: 图5.2.2运行界面一 中序遍历: 图5.2.3运行界面二 计算平均查找长度 图5.2.4运行界面三 删除已有结点: 图5.2.5运行界面四 删除失败: 图5.2.6运行界面五 判断是否是平衡二叉树: 图5.2.7运行界面六 5.3 结果分析 通过运行程序和严密的求证,运行结果无误,不过对于转换平衡二叉树和平衡二叉树平均查找长度未能实现,同时也无法实现图像显示。 6 课程设计总结 在这一周的课程设计中,其实对我来说还是收获颇多。这不光提高了我的程序设计能力,更为我的就业增加了筹码。对我们来说,独立完成这样课程设计是比较困难,其中包括模块的组成分析和模块功能的实现。最后我不得不从网上下载源程序,借助课本,困难地将几个模块串起来。最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课程设计。 这次实验中我也出现过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在用一维数组顺序表结构编程序时我错误的运用静态链表来实现函数功能。这是我对基本概念理解的模糊不清造成的。我原以为只要采用一维数组作为存储结构它就一定也是顺序表结构,而实质上这根本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后来在同学的指点下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过收获也很不少。至少我又练习了运用静态链表来实现同样的功能,同时我也发现两者在很多函数上是互通的,只需稍作修改即可移植。 另外程序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实现对0这个数字的存储,可以通过改变数字的存储结构方式来实现,如使用二叉链表来作为数据的存储结构,即可实现该功能。还有就是可能自己学的还不够,对于最后两个要求未能完成,不得不说这是自己学艺不精。 现在觉得以前我对数据结构的认识是那么的肤浅,因此我下定决心寒假一定好好的把数据结构复习一遍。而且本次课程设计不光增强了我程序调试的能力,还有在面对一个较大的程序要冷静,不要浮躁,先分析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再把模块划分,最后到一个一个得模块实现,并且要不断地练习,这样,一个大的程序对我来说将不成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大有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严蔚敏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3]William Ford,William Topp,《Data Structure with C++》清华大学出版社 [4]苏仕华等,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8,409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ASP即Active Server Pages,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
社区管理员
  • ASP
  • 无·法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