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C的高手们帮我一把。
一.问题描述:
该实例是一个电梯载客问题,问题的描述如下:
某贸易中心共10层,设有载客电梯1部。为了处理问题的方便,有以下的限定条件:
(1) 电梯的运行规则是:可到达每层。
(2) 每部电梯的最大乘员量均为K人(K值可以根据仿真情况在10~20人之间确定)。
(3) 仿真开始时,电梯随机地处于其符合运行规则的任意一层,为空梯。
(4) 仿真开始后,有N人(>20人)在该国际贸易中心的1层,开始乘梯活动。
(5) 每个人初次所要到达的楼层是随机的,开始在底层等待电梯到来。
(6)
每个人乘坐电梯到达指定楼层后,再随机地去往另一楼层,依此类推,当每人乘坐过L次(L值可以根据仿真情况在3~10次之间确定)电梯后,第L+1次为下至底层并结束乘梯行为。到所有人结束乘梯行为时,本次仿真结束。
(7) 电梯运行速度为S秒/层(S值可以根据仿真情况在1~5之间确定),每人上下时间为T秒(T值可以根据仿真情况在2~10之间确定)。
(8) 电梯运行的方向由先发出请求者决定,不允许后发出请求者改变电梯的当前运行方向,除非是未被请求的空梯。
最后开发的软件要求:
(1)
设计一个易于理解的界面,动态显示各梯的载客与运行情况(上、下或停止),动态显示各楼层的人员停留情况与要求乘梯情况;动态显示从仿真开始到目前的时间。
(2) 可变动的参数(K、N、M、L、S、T)应在程序开始时从对话框输入。
二.系统分析与设计:
采用OOP分析的关键就是要对问题的对象空间的分类(类的分析与设计,这一点跟面向过程的流程图设计不太一样),也就是在整个系统中包括那几个类,每个类包含那些属性特征和行为特征。对于上面的电梯问题,很明显有两个类:即电梯类和乘客类(从所设计到的对象描述可以观察到,但是有的问题即使这一步也要仔细分析)。电梯类应该反映所有关于电梯状态和行为的信息,而乘客类也应该反映这些信息。综合上面问题的表述,现在将分析结果整理如下:
乘客类:
Cpassenger
{
bool bInLift; //是否在电梯里
bool bSignal; //发出请求标志
bool bStart; //仿真启动标志(false标志仿真结束)
Cstring flag; //标识每个人得序号以及需求层数
Int iAtFloor; //所在楼层
Int iToFloor; //要去得楼层
Int iLifts; //已经乘坐电梯得次数了
Int number; //乘客得序号
}
电梯类:
Celevator
{
bool bStart; //仿真开始标志
int iAtFloor; //当前所处得层数得起点
int iToFloor; //即将去得层数
int iPassengers; //电梯里得人数
bool bStop; //电梯停止标志
bool bIsEmptyOperation; //电梯是否空载运行
CArray<CPassenger,CPassenger&> m_passengers; //存放载处于电梯里面得乘客
}
这里说明一下,CArray<CPassenger,CPassenger&>是MFC里面的一个模板集合类,第一个参数表示该集合所存储的类别,第二个参数表示对该集合里面的元素所采取的访问方式,这里采用的是引用的访问方式,这种方式通过传递32位指针来进行访问,它同时兼有地址访问(效率高)和值传递的双重优势,现在一般对大的对象的存取一般提倡使用这种方式。
另外,这里也引用了view类,定义如下:
class CLiftsimulationView : public CFormView
{
UINT m_nTimer;
int k;
int n;
int l;
int s;
int t;
int floor;
CPassenger m_passenger[100]; //最大为100个乘客
CElevator m_elevator; //一个电梯
int iSrcFloor,iDesFloor; //分别代表载客时得起始楼层和终结楼层,用在ontimer中
int iEmptySrcFloor,iEmptyDesFloor; //分别代表空载时得起始楼层和终结楼层,用在ontimer中
int itimes[41];
DWORD ElapseTime;
void DeleteColor(int src);
void DrawColor(int src,int increment);
};
这里大致把各个对象的成员设定出来了,为了方便存储,将所有的变量定义为public的类型,这样可以提高存储的效率,当然了,它也破坏了OOP封装的思想,降低了对象与对象之间的隔离性。这里因为问题不是很复杂,所以我们采用前面的方法。至此,类设计基本结束了,当然了,很多时候不是一开始就可以把类设计得很好,往往都是要先设计一部分,然后在后面得问题得处理中,还要对原来设计的类结构进行添加和删除工作的。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类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降低系统的耦合,达到程序逻辑与数据之间的分离,更有利于代码的编制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