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遗漏作业内容,这里有一份checklist方便你快速查阅
- 认真阅读组队相关事宜
- 前置准备,填写前后端意愿
- 阶段一,如果想成为队长,在文档中填写信息并发起组队
- 阶段二,想申请成为前6个组员,在文档中查看信息并联系队长申请入队
- 阶段三,随机分配事宜
- 完成作业
- 在csdn上创建一个团队账号,并加入班级社区中
- 填写团队组队情况表
-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讨论选题
-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明确团队考核制度
- 借助NABCD模型,制作选题ppt
- 制作评审表,用以打分
- 提交一份团队博客作业
- 撰写博客
- 包含作业描述和目录
- 核对评分标准
- 响亮的队名
- 团队描述
- 队员风采
- 创意合照
- 团队考核方案
- 团队愿景
格式
为了方便其他学校的老师或者助教了解课程实况,请大家在作业开头添加格式描述: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班级的链接>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作业要求的链接> |
团队名称 | <写上团队名称即可>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写上具体方面> |
其他参考文献 | .... |
作业要求
组队事宜请看文末详情(重要!!!)
一个好的团队是队员们彼此相互帮助、知识互补。开发经验较为丰富的同学应该多带带相对落后的同学,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引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进自己的项目把控能力。一个项目的成功关键在于有好的idea,和队员们的相互配合,那么现在就招兵买马,并展示你们的队伍风采吧!请看这次作业的要求:
- 1、每组10人&选择一个组长
- 2、结合《构建之法》中关于需求的章节,选定一个学期项目题目
- 3、团队每个成员都阅读《构建之法》中的团队绩效考核、团队成员投入程度的相关内容,在组内积极讨论,最终说明自己团队如何考核每个成员的绩效,形成初步的考核文档,嵌入在ppt中进行报告,并在团队博客内容中介绍绩效考核方法
- 4、借助NABCD模型,形成选题PPT,小组指定一个报告人在8min内完成选题意义分析
- 5、小组自行设计评审表(腾讯文档,10分制),其他组和老师助教共同对其打分
- 6、每个团队在csdn上创建一个团队账号,团队账号命名为团队名称,并将团队账号加入到班级社区中
- 如果遇到团队名称被占用无法作为用户名可以适当放松条件,比如加个后缀
- 团队账号注册成功,群内@助教 让助教把你拉入社区
- 7、在微信班级群填写腾讯共享文档——团队组队情况表
- 请确保在deadline之前填写好表格,否则这次作业只取实际得分 * 0.5
- 这是为了方便之后的分数统计
- 8、提交1篇博客发表在班级的社区当中,博客标题设置为“XXX(团队名称)——团队展示”,并提交作业
- 团队作业只需要用团队账号发布一篇博客作为作业回答,而不需要团队每个成员都发布博客。
- 这次作业团队成员得分和团队博客得分一致,之后的作业会要求划分贡献度,助教会按照贡献度评分。
- 这次作业组内可共享,组员可以发布这次作业到自己的博客,但是并不作为分数依据,助教只会评测团队博客。
如何成为种子队伍&种子队伍的福利
攻略:
- 借助NABCD模型分析选题
- 具有实用意义的选题
- 简洁美观的PPT
-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告&报告清晰
- 其他队伍和老师助教对报告进行打分
福利:
本次总分前5的小组选题将作为种子队,期末团队成绩获得10分(折算前)加分
- 总分= 0.25 * 小组评分总和 / (总组数-1) + 0.35 * 助教打分总和 / 助教人数 + 0.4 * 老师打分总和 / 老师人数}。即(小组评分,助教评分,老师评分)各占总分的(25%,35%,40%)。
种子队伍的继承
本次专业除了自选题目之外,也有提供去年的种子队伍的项目供大家选择!
种子项目一共有3个,其项目迭代开发交接博客如下:
当然,同学们也可不仅限于以上提出的功能和优化,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每个种子项目只能被一个团队所选择,先到先得。
选择种子项目的队伍,请在种子项目组队表上填写相关信息。
承接已有项目的开发,是软件工程师工作的必要技能,为鼓励选取种子项目的团队,我们将会:
- 为选取种子项目团队的队员每人在期末总分上加上1.5分
- 提供对应项目的技术员指导
博客要求与评分标准
(70') 基本要求一【覆盖课程目标1】
(30') 基本要求二【覆盖课程目标7】
提交规则
- 在deadline前交,得实际得分 * 100%;
- 补交:在deadline 后两天内提交视为补交,得实际得分 * 50%;
- 缺交:在deadline 之后两天未补交视为博客缺交,实际得分 -100%(注意是倒扣喔)!;
附录
1、组队事宜
阶段一和阶段二部分于3.17日09:00截止!!!请同学们遵守规则,积极组队
阶段一
在团队作业中,各小组需要开发自定义的应用。你是否早就开始孕育某个想法,还没来得及实现?或者,你是否对于今后的职业有了了明确的规划,想在软工课程专注某项技术的实践?如果是的话,你可以选择成为某个项目的发起者,其他同学可以加入你:
- 在共享表格中登记你的姓名和学号,描述你的应用设想;或者你想开发的应用形式(web,移动端,小程序,游戏,等等...)以及计划使用的技术
- 设想和形式技术,两者必填其一,可以都填写。比如你只有设想,具体形式和技术待定,就只填写前者。
- 对其他申请加入的同学的要求。仅考虑技术志向以及品质,不可以用项目经历/成绩等等作为评价标准。大家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都很强,愿意学习就可以。
- 另外最多有6人申请加入你的团队,加上你自己,总共7人;其余3人待阶段三随机分配。若在截止时间小组总人数超出7人,则小组解散。
- 截止时间后人数不足的小组将被解散
规定最终小组数目为9
如果队伍数目超出规定:助教老师决定解散某些队伍,优先级从高到低:
- 倾向于解散班级内部抱团。
- 倾向于保留占少数的方向。例如3组web,1组游戏,则解散web
如果队伍数目少于规定:
- 填写前后端意向表格
- 由助教随机组队并完成老师指定的项目。
阶段二
也可能你还没有具体的想法,或者你还在探索今后的职业规划,或者你样样技术精通。如果是的话,你可以在共享表格中寻找你感兴趣的发起者,在班级群内联系ta,双方确认后在共享表格的相应队伍填写你的名字。
- 每个团队最多加入6人(加上发起者,共7人);先到先得,由发起者和后续确认加入的组员共同决定。
- 避免因为“想要和熟悉的人一起做作业/ta好厉害我要抱大腿”就草草申请。你认同该发起者的初步规划吗?你满足ta的组员要求吗?ta打算采用的技术/方向对你今后的发展有帮助吗?
阶段三
其他由于人数满或者队伍被取消而没有所属的同学,在意愿表格填写五个你想要加入的小组。老师助教随机决定你会加入其中的哪一个
- 不是真随机,助教老师会倾向于把你分配到包含更多其他班级同学的小组
经历以上三个阶段,小组形成,利用其余时间好好规划你们的项目。
2、《构建之法》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