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作业6——事后诸葛亮分析

朱宏集 2022-11-30 23:57:09

基本信息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广工软件工程课程学习社区
这个作业要求*团队作业6——复审与事后分析*
这个作业的目标Alpha阶段程序复审以及事后诸葛亮分析
队伍名随机组合队
队伍人员朱宏集、陈力正、王辉、黄永昌、翁良鹏、梁萍、梁林霞

目录

  • 基本信息
  • 设想和目标
  • 计划
  • 资源
  • 变更管理
  • 设计/实现
  • 测试/发布
  •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 总结:

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主要想解决私密聊天和内网聊天的保密性的问题。一般针对的是不适用市面上聊天软件的,想要确保通信安全的用户及场景

  1.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达到了一半吧,主要功能都做完了,经过了组内的测试,但是并没有其他用户使用

3.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交流中需要明确需求,不断把需求精确下来。同时定期交流,提前安排好时间,不能每次都赶在ddl前面

计划

  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有的,但是计划并没有被很好的执行

  1.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互通每个人情况和对产品的理解,做到求同存异,确保时间和可行性

  1.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没有,注册功能以及用户登录功能的完善并没有做好,主要是时间问

  1.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并不是,前后端的一些功能其实并不想我们一开始想得可以分离,他们常常是一个方法里面写有前端的样式以及相对应的监听器(方法),这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1.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并没有,项目中我们有个同学生病住院了,使得我们大家对开发的信心降低了,同时还要和这个同学交接任务,因为当时没有留存文档和写好注释,沟通起来非常麻烦

  1.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有的,因为我们常常错估了一个功能的开发时间,长时间的停滞多亏了缓冲区我们才能即时赶完

  1.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少任务多完善、多优化功能,以最少的需求换取开发的高质量以及后期开发的稳健

资源

  1.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有的

  1.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并不足够;确实低估了,我们原本预想着前端设计就好了,但是发现这样后端的压力过大,使得前端也有加入写代码、学习的道路上

  1.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有的,数据库一些功能的实现完全可以给让同学做,这部分功能网上有很多现成的车轮子,找几个csdn帖子就可以让其他同学完成了

变更管理

  1.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前后期主要通过微信,中期试着采用项目看板、Issue来管理,但是发现这个增加了沟通成本以及学习成本,这对时间本不充裕的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后还是决定一直在微信上把变更给管理好

  1.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主要是线下讨论和微信群讨论

  1.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主要是我们内部觉得这个功能没有bug了,我们就认定它"做好了"

设计/实现

  1.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开始的时候完成的,主要有项目管理的三个同学 王辉、陈力正、朱宏集

  1.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不断沟通,减少需求以及复杂度

  1.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有的,我们有使用java自带的单元测试junit测试。这些工具在开始的时候确保了了我们的功能能够够被正常执行,但是一旦变更需求了之后有需要我们调试,之后我们的函数编写也没有在使用这个了

  1.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前端的展示bug最多,应为设计到UI的相关监听器功能的设置,保证ui的内部逻辑不会乱,这点我们再开发中并没有想到

  1.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主要是组内负责这部分的代码的人来向同伴说明,让组内成员对代码提出要求、规范

测试/发布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有一个不算完整的内部测试计划,主要是对各个功能进行使用,检查是否有bug

  1.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很多团队用大量低效率的手动测试,请提出改进计划:至少一个方面的测试要用自动化的测试工具,自动化的测试结果报告,比较测试结果的差异,等等。

我们的测试主要是手动+自动测试,前期对于方法会写一些测试方法来调用他们,但是相当多的测试还是依赖手动

  1.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Performance)的?压力测试(Stress Test)呢? 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并没有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1.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主动报名的,虽然人尽其才,但是工作量分配比较不均衡

  1.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有的

3.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协商,沟通,精简需求,由开发的同学最后下手

总结:

  1. 代码管理的质量具体应该如何提高? 代码复审和代码规范的质量应该如何提高?

多写注释文档,同时

  1. 整个程序的架构如何具体提高? 如何通过重构等方法提高质量,如何衡量质量的提高?

使用优秀的框架如springboot和maven来

  1. 项目管理有哪些具体的提高?

对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的沟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项目管理的核心在人以及沟通

  1. 对于软件工程的理论,规律有什么心得体会或不同意见? 请看阅读作业。

觉得

  1.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CMM

  1.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萌芽

7.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配合以及基本的代码功底要加强,同时协作的思想要放在重要地位,编程时应该考虑同伴要如何理解你的代码,如何让组员便于理解

团队贡献分计算

姓名学号分工贡献分
朱宏集(组长)3119003006项目管理、后端开发21
陈力正3120005060项目管理、后端开发20
王辉3120002988后端开发、测试20
黄永昌3120005068后端开发、测试17
翁良鹏3120000075后端开发、测试16
梁萍3220004910前端开发、博客撰写19
梁林霞3220004956博客撰写、辅助开发21
...全文
130 回复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203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高校教学社区
其他 高校 广东省·广州市
社区管理员
  • ryue.zh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