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社区成员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班级链接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要求 |
团队名称 | 土木工程爆破队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完善项目、总结beta冲刺 |
1、小程序端部分功能还未完整实现、且功能较少
2、项目工作人员分配不均,后端基本已经实现,前端工作量较大
3、用户界面还不够美观
4、还未对项目整体进行完整的测试
5、项目还未上线
1、针对前端功能的实现,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前后端线下面对面交流对功能的描述进一步完善,让前后端再次清楚各个功能是如何实现如何,用户是如何使用的;但是实际上大家的课程较繁忙,没有办法拿出多次大块的时间一起交流对接,因此我们转变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边对接边交流,保证在一个功能整合之前,相关成员可以清楚的知晓项目的具体流程,而不是在珍贵的共同对接的时间里还要再找bug修bug。
2、针对人手分配不均的问题,临时也无法让后端去学习前端再参与前端开发,只得让前端的小组成员加把劲了(:,后端则留下2人继续更新功能,维护代码,其余的人派去进行测试工作与交流工作,或是进行一些信息的采集(例如虚拟合影的背景拍摄、前端所需图片资源的获取、校园内部用于定位打卡各个地点的位置信息等等)。
3、针对上线这一问题,我们的项目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的上线,一是web网页管理端的前端页面上线服务器,二是管理端与小程序端的后端上线服务器,三是小程序上线微信。针对不同的上线需求,分配三批人分别学习上线相关技术与知识并成功将其上线。在实际的解决过程中,由于我们组也没有对服务器操作的经验,一切的一切都是盲人摸象慢慢摸索出来的,网页部署和后端部署各自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部署成功,期间大家都被Linux服务器折磨坏了,但好在部署成功了(ps:宝塔面板我们是真的不会用,感觉一点也不好用,最后还是用xshell +winscp通过命令行安装好了各种依赖和配置,要是一开始没有用这个的话也不至于被折磨半天了吧),其中最为麻烦的就是微信小程序的上线,微信小程序的个人小程序上线限制略多,也因为许多限制导致一些功能无法实现只得修改或是砍去,这是我们一开始需求分析时没有将小程序的限制考虑进去的原因,需求分析还是很重要滴!
4、测试方面我们使用接口测试工具可以轻松进行测试,测试工作安排给了专门的测试人员,上线服务器后时不时进行测试,在前端访问后端出现问题时前端先与测试人员对接口进行测试,再与后端交流,这样效率较高。服务器我们使用的2g2核的服务器,性能还算不错,目前还没有出现程序异常停止的情况。
用户活动图
管理员活动图
用户类图
管理员类图
虚拟合影时序图
获取对方定位功能还在审核,其余功能已上线
接口测试使用apipost
web管理端测试文档
小程序端测试文档
用apipost对接口进行自动化测试
网页管理端
用户名:root 密码:****(答辩后改,怕搞破坏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吴晨捷:这次团队协作又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习了服务器的使用方法,学习了小程序上线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作为负责后端的成员,原先阿法冲刺时就已经将后端就写的差不多了,以为接下来的任务轻轻松松就可以解决搞定,结果并不是这样的,前端对接在阿法冲刺时已经有了部分的经验,在beta冲刺时对接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本次冲刺任务主要还是上线服务器以及上线小程序这一方面,服务器这玩意,一弄就是弄一整天,配置环境和依赖啥的摸索了半天才搞出个所以然,经过上线这一段时间的折磨我也算是熟悉了Linux服务器的大致使用方法了,这可比上Linux实验课有用多了(悲。在团队合作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有时候自己做的快、着急完成内容也不能太过勉强团队其他成员,大家都是小白真的很不容易,我想要是一个人崩溃了那团队也会像多米若骨牌一样寄了;在开发的时候我也经常鼓励大家总能做出来的,船到桥头自然直,然而我自己一开始却是不信的,开始的那段时间可以说一直在催眠自己,到后来没想到还真能做出来,是我太小看大家了。感觉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真的是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情。真要说收获了什么,我觉得一方面是相关技术上的学习与运行,例如Java、spring boot、服务器上ngnix网页服务、云端接口技术的调用方法等等,另一方面就是团队合作的经验,如何与共同工作的队友交流,如何安排好团队项目的时间,学会调控好大家的情绪等等,这才是大头。我也想感谢一下辛勤付出的团队成员,真的很感谢大家!!
——陈一丹:在这个学期之前,我真不敢相信自己能有模有样的做一个项目,一开始手足无措,到后面在不断地摸索,最后胸有成竹。可以说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我们这个团队从不成熟到成熟默契的全过程,虽然我们都没有什么开发项目的经验,但是通过这个大作业的机会,经历了一次洗礼。从安装配置,到分析需求和设计,有各种团队合作的问题,还好我们核心队员wcj大佬的心理素质过硬,面对这些困难和精神上的痛苦,我们越战越勇。随着项目的进行,我们逐渐熟悉了开发工具,手中的代码也能随心运用起来。多亏了前期做的铺垫工作,我们在后期写的代码就不用做太多修改,所以说每一步脚踏实地完成每天的预期工作量是非常重要的。收获总结:这个学期从零开始学习java,javaweb,springboot、SSM。JAVA 相比于C降低了不少编程的复杂度,语言也相对简洁非常多,使用起来真的让人回不去。学习javaweb知道了怎么用servlet,还有添加相关依赖。了解了cookie和session;还有熟悉了http协议的特点,建立连接,获取响应,关闭连接,数据包格式、请求方式和他们的运行过程。通过一定的练习,对数据的增删改查已经熟练了,对完成一个作业的步骤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springboot用idea写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springboot能自动生成原来的springmvc,mybatis等配置,连接上数据库偶尔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bug,不过随着同学们的齐心合作,问题迎刃而解。View层放置页面展示,controller层负责业务模块流程的控制,service层负责业务逻辑设计,Dao层负责跟数据库联络,实体层定义规范完整。
——骆柳涓:本次团队协作历时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协作能力、沟通交流、学习能力、代码规范、项目管理等等。我在本次团队协作中是进行前端的开发,从刚开始不太了解,到最后完成项目,经历了很多,中间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与问题,虽然有点艰难,但也都在队员的帮助下一一解决了,而且解决问题的快乐与轻松的感觉让我很有成就感。本次实践不仅让我的代码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项目实践有了更多的了解与体会,更加熟悉了软件开发的具体流程,更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魅力,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侯晶莹:本次大作业完成了部分前端页面的编写与排版。 通过这次作业学习了vue,并且对其的掌握更加的深刻,并且可以熟练的使用其约束属性如表单验证,让输入的数据不能为空,并且发送到后端;还学会了对页面里进行排版,如导航栏的编写与跳转,输入框的大小的调整,位置的调整等等。本次实验花费了较长完成。通过本次实验我发现了团队合作中分工的重要性,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工作,就可以最大的发挥每个人的能力,遇到困难也可以也可以和负责相同模块的交流,进一步的提高了效率。
——陈赫:本次冲刺最大的收获我认为在于通过实践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体会到了为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编码只占20%。在和队友的讨论过程中,交流大家的不同想法,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探讨不同的情况,最后得出大家都同意的方案,不仅让大家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还逐步学会了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在编码过程中,一步一步学会新的数据库与测试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在于他人的合作中,加深了自己对于代码规范的理解。最后,通过本次实验真切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
——甘炜博:本次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与麻烦。很多时候解决完一个bug就会接着出现另一个bug,等忙活完回过神来很可能已经三四个小时甚至五六个小时过去了,非常考验操作者的耐心和组内其他成员的耐心,不得不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但是忙活的同时也能好好锻炼自己与其他合作完成的组内伙伴的沟通能力。第一次体会操作服务器,有非常非常多未知的东西等着你去做,会找很多很多的博客去挨个操作,因为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就算博客大体方针是对的,那他的源代码之类的又有没有错..要做成功基本只能靠自己的小心翼翼和按部就班去完成这项工作。
——罗奋铉:这次学习微信小程序来做校庆软件,收获颇多。学会了微信小程序的前端开发,也搞清楚了前后端的接口对接。也感受到了团队作业与个人作业的不同,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他人合作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沟通很重要,在写接口文档的时候,因为沟通不及时,接口文档一改再改,出现了多次因接口文档更改而去改代码的情况,总结应该在最开始就完整的确定初版的接口文档,而不应该写一点代码,就写一点接口文档。微信小程序虽然简单,但也限制了很多内容,而且个人开发审核部署麻烦,以后应该先了解清楚每个技术的特点与缺陷在选择是否使用该技术。
——陈声滨:经过一学期的团队编程,我感触很深,收获也很大,对自己的缺点也有了很多的认识,回首本学期前端学习,重点还是在学习了前端的工作流程和相关的代码、框架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原本作为一只啥也不会的小白,通过本次结队编程,我自己对项目流程更加熟悉和对整体项目的把握更加清楚,学习前端的设计和后端的连接,还有一些代码的编写,这些都是这次团队编程巨大的收获。很多知识点以前没有学过,但我也没有去研究,实际编写时突然间觉得自己真的有点无知,虽然现在去看依然可以解决问题,但要浪费许多时间,还是要依靠队友的帮助,这一点是我必须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督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此次团队编程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询问队友,不断解决,知识也就在这一点一滴中积累。虽然这样,我依旧能感觉到与他人的差距,以后依旧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王倩倩:学习了这门课程,还有老师们的多元化教课,不但让我从理论上掌握软件工程,还有从不同的实例,让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整一个学期下来,总的来说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有很多地方是值得肯定的,其实在我看来,软件工程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是一门思想。是一个如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这程,应该说其范畴已经远远不止局限于该门课程,成为了一个综合的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思想集合。
——陈伟钦:本次团队协作是我进修本专业以来第一次大型团队开发设计,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个人感觉,团队协作有三方面挺重要的。
首先是开发技术。整个项目实现的根本是在于有没有开发的相关技术去支持。有同学互相指点交流如何去一项新的技术,这比一个人摸索更加明确和高效。
其次是团队配合。不管是职责分配还是沟通交流,要一起出色地完成一项团队作业,沟通是第一要素。一次次的会议也让我提前感受到以后就业上班的氛围。
最后是开发规范性。从文档的规范化、开发框架的决定和相关约定,先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分工合作,最后合并成一个大项目。如果真的有按规范开发,这样真的效率高好多。还有一个深刻体会就是,要有同伴可以交流。不止是本次软工实践,本学期也有很多实践大作业。这么多大作业都告诉我们,要高效地完成一个项目,一个人单打独斗就很煎熬的,如果有个同伴可以交流分享经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