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硕3班-郭兴君-2022222279-第三章作业

全部都AC 2022-12-30 17:24:38

1、学习内容总结和心得体会

1.1 动态规划算法

动态规划法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重叠的子问题,每个子问题对应问题求解过程的一个阶段,在各阶段子问题求解中,计算子问题的解并填入表中,当下一阶段需要再次计算此问题时,可以通过查表获得该子问题的船而不用再次求解,从而避免了大量重复计算。动态规划法利用最优决策表保存已解决子问题的答案,在计算其他子问题,若需要使用已解决子问题解时,只需从决策表找出已求答案,以避免大量重复计算,改善算法效率。

动态规划的四个步骤:

(1)分析问题的最优解结构;

(2) 递归的定义最优值: 分析问题是否满足最优性原理,找出动态规划函数的递归式;
(3) 构造算法求解: 以递推计算各个子问题的最优值,逐步构造出整个问题的最优值;
(4) 根据计算最优值时得到的信息,以 (3) 中的相反方向构造最优解。

1.2 最优化问题

有n个输入,问题解经由n个输入的一个子集组成,这个子集必须满足某些事先给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称为约束条件。满足约束条件的解称为问题的可行解。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解不唯一,使得判别优劣的目标函数取得极值的可行解成为最优解。这一类问题就是最优化问题。

1.3 动态规划问题实例

(1)0-1背包问题

(2) 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

(3) 矩阵连乘问题

1.4 学习心得

    动态规划就是我从初学开始遇到的最神奇的解法,它不同于暴力搜索,也不同于一般的贪心,能够以出乎人意料的时间复杂度(近似于O(n^2))解决一些难题,算法远远优于一般的深搜(O(2^n))。不过,动态规划的思维性比较强,必须会设好状态,正确写出状态转移方程,并且能够准确判断有无最优子结构。

 其实有点像贪心,但是它有局部最优解推导向整体最优解的过程,形象一点说,动态规划的“眼光”比贪心更长远,有一个更新最优解的过程,发现问题了可以“反悔”。它还有一点分治的味道,通过对问题划分各个阶段,对各个阶段分别求解,最后推向整体的过程。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有些子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而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的子问题的答案。不管该子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只要它被计算过,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这就是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路。具体的动态规划算法多种多样,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填表格式。

 学习动态规划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慢慢领悟,去体会动态规划的奥义。显然,多做题,多思考是必需的,坚持下去,慢慢就能学会了。

2.以{0-1}背包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设计为例,陈述对伪多项式时间复杂度概念的理解

2.1 0-1背包问题

{0-1}背包问题:背包大小为w,物品个数为n,每个物品的重量与价值分别对应的 w[i]与 v[i],要求使得放入背包中物品的总价值最大。如果 对于第 i 个物品放入背包后价值量最大,则前 i-1 个物品在背包容量为 w-w[i] 的情况下能够取到最大的价值。因为第 i 个物品可以放入,对应要占用背包 w[i] 的容量,所以 w-w[i] 的背包容量就是前 i-1 个物品所共有的总容量。因此需要搞懂三点知识点,

1.0-1背包问题中最重要的点是弄清楚背包容量是多少,物品是哪些

2.其次,我们要注意遍历顺序为先遍历物品后遍历背包容量

3.最后,我们要注意要统计的是有关最大价值类问题还是组合数的问题。

2.2 伪多项式理解

如果一个算法的传统时间复杂度是多项式时间的,而标准时间复杂度不是多项式时间的,则我们称这个算法是伪多项式时间的。当一个算法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依据输入的数量级的时候,我们就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伪多项式时间。若一个数值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表示为输入数值规模N的多项式,但其运行时间与输入数值规模N的二进制位数呈指数增长关系,则称其时间复杂度为伪多项式时间复杂度。这是由于N的值是N的位数的幂,故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实际上应视为输入数值N的位数的幂。

3. 算法实验1:采用动态规划算法计算任意两个字符序列的最长公共子序列;总结实验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3.1问题分析

设序列X={x1,x2,...,xm}和Y={y1,y2,...yn}的最长公共子序列为Z={z1,z2,...zk},则

(1)若xm=yn,则zk=xm=yn,且Zk-1是Xm-1和Yn-1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2)若xm≠yn且zk≠xm,则Z是Xm-1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3)若xm≠yn且zk≠yn,则Z是X和Yn-1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引入二维表c,用c[i][j]记录序列Xi和Yj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其中Xi={x1,x2,...,xi},Yj={y1,y2,...yj}

可建立递归关系如下:

3.2 过程分析

(1)步骤一: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最优子结构;

(2)步骤二:定义求解问题最优值的递归结构;

(3)步骤三:计算最优值;

(4)步骤四:构造最优解。

3.3 代码求解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stack>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LCS(string s1,string s2)
{
    int m=s1.length()+1;
    int n=s2.length()+1;
    int **c;
    int **b;
    c=new int* [m];
    b=new int* [m];
    for(int i=0;i<m;i++)
    {
        c[i]=new int [n];
        b[i]=new int [n];
        for(int j=0;j<n;j++)
            b[i][j]=0;
    }
    for(int i=0;i<m;i++)
        c[i][0]=0;
    for(int i=0;i<n;i++)
        c[0][i]=0;
    for(int i=0;i<m-1;i++)
    {
        for(int j=0;j<n-1;j++)
        {
            if(s1[i]==s2[j])
            {
                c[i+1][j+1]=c[i][j]+1;
                b[i+1][j+1]=1;          //1表示箭头为  左上
            }
            else if(c[i][j+1]>=c[i+1][j])
            {
                c[i+1][j+1]=c[i][j+1];
                b[i+1][j+1]=2;          //2表示箭头向  上
            }
            else
            {
                c[i+1][j+1]=c[i+1][j];
                b[i+1][j+1]=3;          //3表示箭头向  左
            }
        }
    }
    for(int i=0;i<m;i++)                //输出c数组
    {
        for(int j=0;j<n;j++)
        {
            cout<<c[i][j]<<' ';
        }
        cout<<endl;
    }
    stack<char> same;                   //存LCS字符
    stack<int> same1,same2;             //存LCS字符在字符串1和字符串2中对应的下标,方便显示出来
    for(int i = m-1,j = n-1;i >= 0 && j >= 0; )
    {
        if(b[i][j] == 1)
        {
            i--;
            j--;
            same.push(s1[i]);
            same1.push(i);
            same2.push(j);
        }
        else if(b[i][j] == 2)
                i--;
             else
                j--;
    }
    cout<<s1<<endl;                     //输出字符串1
    for(int i=0;i<m && !same1.empty();i++)      //输出字符串1的标记
    {
        if(i==same1.top())
        {
            cout<<1;
            same1.pop();
        }
        else
            cout<<' ';
    }
    cout<<endl<<s2<<endl;                //输出字符串2
    for(int i=0;i<n && !same2.empty();i++)      //输出字符串2的标记
    {
        if(i==same2.top())
        {
            cout<<1;
            same2.pop();
        }
        else
            cout<<' ';
    }
    cout<<endl<<"最长公共子序列为:";
    while(!same.empty())
    {
        cout<<same.top();
        same.pop();
    }
    cout<<endl<<"长度为:"<<c[m-1][n-1]<<endl;
    for (int i = 0; i<m; i++)
    {
        delete [] c[i];
        delete [] b[i];
    }
    delete []c;
    delete []b;
}
int main()
{
    string s1="ABCPDSFJGODIHJOFDIUSHGD";
    string s2="OSDIHGKODGHBLKSJBHKAGHI";
    LCS(s1,s2);
    return 0;
}

3.4 问题及解决方式

此,我们只需要从c[0][0]开始填表,填到c[m-1][n-1],所得到的c[m-1][n-1]就是LCS的长度

但是,我们怎么得到LCS本身而非LCS的长度呢?

也是用一个二维数组b来表示:

在对应字符相等的时候,用↖标记

在p1 >= p2的时候,用↑标记

在p1 < p2的时候,用←标记

若想得到LCS,则再遍历一次b数组就好了,从最后一个位置开始往前遍历:

如果箭头是↖,则代表这个字符是LCS的一员,存下来后 i-- , j--

如果箭头是←,则代表这个字符不是LCS的一员,j--

如果箭头是↑ ,也代表这个字符不是LCS的一员,i--

如此直到i = 0或者j = 0时停止,最后存下来的字符就是所有的LCS字符


4. 算法实验2:利用动态规划算法编程求解矩阵连乘问题;总结实验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问题分析

由于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故计算矩阵的连乘积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计算次序。这种计算次序可以用加括号的方式来确定。若一个矩阵连乘积的计算次序完全确定,也就是说该连乘积已完全加括号,则可以依此次序反复调用2个矩阵相乘的标准算法计算出矩阵连乘积。

       完全加括号的矩阵连乘积可递归地定义为:

     (1)单个矩阵是完全加括号的;

     (2)矩阵连乘积A是完全加括号的,则A可表示为2个完全加括号的矩阵连乘积B和C的乘积并加括号,即A=(BC)

       例如,矩阵连乘积A1A2A3A4有5种不同的完全加括号的方式:(A1(A2(A3A4))),(A1((A2A3)A4)),((A1A2)(A3A4)),((A1(A2A3))A4),(((A1A2)A3)A4)。每一种完全加括号的方式对应于一个矩阵连乘积的计算次序,这决定着作乘积所需要的计算量。

      看下面一个例子,计算三个矩阵连乘{A1,A2,A3};维数分别为10*100 , 100*5 , 5*50 按此顺序计算需要的次数((A1*A2)*A3):10X100X5+10X5X50=7500次,按此顺序计算需要的次数(A1*(A2*A3)):10*5*50+10*100*50=52500次

      所以问题是:如何确定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量达到最小化。   

4.2 设计思路

例:设要计算矩阵连乘乘积A1A2A3A4A5A6,其中各矩阵的维数分别是:

      A1:30*35;     A2:35*15;     A3:15*5;     A4:5*10;     A5:10*20;     A6:20*25 

4.3 建立递推关系

设计算A[i:j],1≤i≤j≤n,所需要的最少数乘次数m[i,j],则原问题的最优值为m[1,n]。

      当i=j时,A[i:j]=Ai,因此,m[i][i]=0,i=1,2,…,n
      当i<j时,若A[i:j]的最优次序在Ak和Ak+1之间断开,i<=k<j,则:m[i][j]=m[i][k]+m[k+1][j]+pi-1pkpj。由于在计算是并不知道断开点k的位置,所以k还未定。不过k的位置只有j-i个可能。因此,k是这j-i个位置使计算量达到最小的那个位置。

      综上,有递推关系如下:

4.4 构建最优解

若将对应m[i][j]的断开位置k记为s[i][j],在计算出最优值m[i][j]后,可递归地由s[i][j]构造出相应的最优解。s[i][j]中的数表明,计算矩阵链A[i:j]的最佳方式应在矩阵Ak和Ak+1之间断开,即最优的加括号方式应为(A[i:k])(A[k+1:j)。因此,从s[1][n]记录的信息可知计算A[1:n]的最优加括号方式为(A[1:s[1][n]])(A[s[1][n]+1:n]),进一步递推,A[1:s[1][n]]的最优加括号方式为(A[1:s[1][s[1][n]]])(A[s[1][s[1][n]]+1:s[1][s[1][n]]])。同理可以确定A[s[1][n]+1:n]的最优加括号方式在s[s[1][n]+1][n]处断开...照此递推下去,最终可以确定A[1:n]的最优完全加括号方式,及构造出问题的一个最优解。


4.5 算法代码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
int A[N];//矩阵规模
int m[N][N];//最优解
int s[N][N];
void MatrixChain(int n)
{
	int r, i, j, k;
	for (i = 0; i <= n; i++)//初始化对角线
	{
		m[i][i] = 0;
	}
	for (r = 2; r <= n; r++)//r个矩阵连乘
	{
		for (i = 1; i <= n - r + 1; i++)//r个矩阵的r-1个空隙中依次测试最优点
		{
			j = i + r - 1;
			m[i][j] = m[i][i]+m[i + 1][j] + A[i - 1] * A[i] * A[j];
			s[i][j] = i;
			for (k = i + 1; k < j; k++)//变换分隔位置,逐一测试
			{
				int t = m[i][k] + m[k + 1][j] + A[i - 1] * A[k] * A[j];
				if (t < m[i][j])//如果变换后的位置更优,则替换原来的分隔方法。
				{
					m[i][j] = t;
					s[i][j] = k;
				}
			}
		}
	}
}
void print(int i, int j)
{
	if (i == j)
	{
		cout << "A[" << i << "]";
		return;
	}
	cout << "(";
	print(i, s[i][j]);
	print(s[i][j] + 1, j);//递归1到s[1][j]
	cout << ")";
}
int main()
{
	int n;//n个矩阵
	cin >> n;
	int i, j;
	for (i = 0; i <= n; i++)
	{
		cin >> A[i];
	}
	MatrixChain(n);
	cout << "最佳添加括号的方式为:";
	print(1, n);
	cout << "\n最小计算量的值为:" << m[1][n] << endl;
	return 0;
}


4.6 实验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暂无

 

 

 

 

...全文
161 回复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145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高校教学社区
软件工程 高校
社区管理员
  • dainwnu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