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组合赋值操作符

花川学院 2023-01-12 15:14:30

课时名称课时知识点
3.5组合赋值操作符
...全文
74 回复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原书名: Core Python Programming (2nd Edition) 原出版社: Prentice Hall PTR 作者: (美)Wesley J. Chun 译者: 宋吉广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78503 上架时间:2008-6-23 出版日期:2008 年7月 开本:16开 页码:654 版次:2-1 第1部分 python核心  第1章 欢迎来到python世界    1.1 什么是python    1.2 起源    1.3 特点     1.3.1 高级     1.3.2 面向对象     1.3.3 可升级     1.3.4 可扩展     1.3.5 可移植性     1.3.6 易学     1.3.7 易读     1.3.8 易维护     1.3.9 健壮性     1.3.10 高效的快速原型开发工具     1.3.11 内存管理器     1.3.12 解释性和(字节)编译性    1.4 下载和安装python    1.5 运行python     1.5.1 命令行上的交互式解释器  .   1.5.2 从命令行启动脚本     1.5.3 集成开发环境     1.5.4 其他的集成开发环境和执行环境    1.6 python文档    1.7 比较python(python与其他语言的比较)    1.8 其他实现    1.9 练习   第2章 快速入门    2.1 程序输出,print语句及“hello world!”    2.2 程序输入和raw_input()内建函数    2.3 注释    2.4 操作符    2.5 变量和赋值    2.6 数字    2.7 字符串    2.8 列表和元组    2.9 字典    2.10 代码块及缩进对齐    2.11 if语句    2.12 while循环    2.13 for循环和range()内建函数    2.14 列表解析    2.15 文件和内建函数open()、file()    2.16 错误和异常    2.17 函数     2.17.1 如何定义函数     2.17.2 如何调用函数     2.17.3 默认参数    2.18 类    2.19 模块     2.19.1 如何导入模块     2.19.2 如何访问一个模块函数或访问一个模块变量    2.20 实用的函数    2.21 练习   第3章 python基础    3.1 语句和语法     3.1.1 注释(#)     3.1.2 继续(\)     3.1.3 多个语句构成代码组(:)     3.1.4 代码组由不同的缩进分隔     3.1.5 同一行书写多个语句(;)     3.1.6 模块    3.2 变量赋值     3.2.1 赋值操作符     3.2.2 增量赋值     3.2.3 多重赋值     3.2.4 “多元”赋值    3.3 标识符     3.3.1 合法的python标识符     3.3.2 关键字     3.3.3 内建     3.3.4 专用下划线标识符    3.4 基本风格指南     3.4.1 模块结构和布局     3.4.2 在主程序中书写测试代码    3.5 内存管理     3.5.1 变量定义     3.5.2 动态类型     3.5.3 内存分配     3.5.4 引用计数     3.5.5 垃圾收集    3.6 第一个python程序    3.7 相关模块和开发工具    3.8 练习   第4章 python对象    4.1 python 对象    4.2 标准类型    4.3 其他内建类型     4.3.1 类型对象和type类型对象     4.3.2 none--python的null对象    4.4 内部类型     4.4.1 代码对象     4.4.2 帧对象     4.4.3 跟踪记录对象     4.4.4 切片对象     4.4.5 省略对象     4.4.6 xrange 对象    4.5 标准类型操作符     4.5.1 对象值的比较     4.5.2 对象身份比较     4.5.3 布尔类型    4.6 标准类型内建函数     4.6.1 type()     4.6.2 cmp()     4.6.3 str()和repr()(及``操作符)     4.6.4 type()和isinstance()     4.6.5 python类型操作符和内建函数总结    4.7 类型工厂函数    4.8 标准
原书名: Core Python Programming (2nd Edition) 原出版社: Prentice Hall PTR 作者: (美)Wesley J. Chun 译者: 宋吉广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78503 上架时间:2008-6-23 出版日期:2008 年7月 开本:16开 页码:654 版次:2-1 第1部分 python核心  第1章 欢迎来到python世界    1.1 什么是python    1.2 起源    1.3 特点     1.3.1 高级     1.3.2 面向对象     1.3.3 可升级     1.3.4 可扩展     1.3.5 可移植性     1.3.6 易学     1.3.7 易读     1.3.8 易维护     1.3.9 健壮性     1.3.10 高效的快速原型开发工具     1.3.11 内存管理器     1.3.12 解释性和(字节)编译性    1.4 下载和安装python    1.5 运行python     1.5.1 命令行上的交互式解释器  .   1.5.2 从命令行启动脚本     1.5.3 集成开发环境     1.5.4 其他的集成开发环境和执行环境    1.6 python文档    1.7 比较python(python与其他语言的比较)    1.8 其他实现    1.9 练习   第2章 快速入门    2.1 程序输出,print语句及“hello world!”    2.2 程序输入和raw_input()内建函数    2.3 注释    2.4 操作符    2.5 变量和赋值    2.6 数字    2.7 字符串    2.8 列表和元组    2.9 字典    2.10 代码块及缩进对齐    2.11 if语句    2.12 while循环    2.13 for循环和range()内建函数    2.14 列表解析    2.15 文件和内建函数open()、file()    2.16 错误和异常    2.17 函数     2.17.1 如何定义函数     2.17.2 如何调用函数     2.17.3 默认参数    2.18 类    2.19 模块     2.19.1 如何导入模块     2.19.2 如何访问一个模块函数或访问一个模块变量    2.20 实用的函数    2.21 练习   第3章 python基础    3.1 语句和语法     3.1.1 注释(#)     3.1.2 继续(\)     3.1.3 多个语句构成代码组(:)     3.1.4 代码组由不同的缩进分隔     3.1.5 同一行书写多个语句(;)     3.1.6 模块    3.2 变量赋值     3.2.1 赋值操作符     3.2.2 增量赋值     3.2.3 多重赋值     3.2.4 “多元”赋值    3.3 标识符     3.3.1 合法的python标识符     3.3.2 关键字     3.3.3 内建     3.3.4 专用下划线标识符    3.4 基本风格指南     3.4.1 模块结构和布局     3.4.2 在主程序中书写测试代码    3.5 内存管理     3.5.1 变量定义     3.5.2 动态类型     3.5.3 内存分配     3.5.4 引用计数     3.5.5 垃圾收集    3.6 第一个python程序    3.7 相关模块和开发工具    3.8 练习   第4章 python对象    4.1 python 对象    4.2 标准类型    4.3 其他内建类型     4.3.1 类型对象和type类型对象     4.3.2 none--python的null对象    4.4 内部类型     4.4.1 代码对象     4.4.2 帧对象     4.4.3 跟踪记录对象     4.4.4 切片对象     4.4.5 省略对象     4.4.6 xrange 对象    4.5 标准类型操作符     4.5.1 对象值的比较     4.5.2 对象身份比较     4.5.3 布尔类型    4.6 标准类型内建函数     4.6.1 type()     4.6.2 cmp()     4.6.3 str()和repr()(及``操作符)     4.6.4 type()和isinstance()     4.6.5 python类型操作符和内建函数总结    4.7 类型工厂函数    4.8 标准类型的分类     4.8.1 存储模型     4.8.2 更新模型     4.8.3 访问模型    4.9 不支持的类型    4.10 练习   第5章 数字    5.1 数字简介     5.1.1 如何创建数值对象并用其赋值(数字对象)     5.1.2 如何更新数字对象     5.1.3 如何删除数字对象    5.2 整型     5.2.1 布尔型     5.2.2 标准整型     5.2.3 长整型     5.2.4 整型和长整型的统一    5.3 双精度浮点型    5.4 复数    5.5 操作符     5.5.1 混合模式操作符     5.5.2 标准类型操作符     5.5.3 算术操作符     5.5.4 *位操作符(只适用于整型)    5.6 内建函数与工厂函数     5.6.1 标准类型函数     5.6.2 数字类型函数     5.6.3 仅用于整型的函数    5.7 其他数字类型     5.7.1 布尔“数”     5.7.2 十进制浮点型    5.8 相关模块    5.9 练习   第6章 序列:字符串、列表和元组    6.1 序列     6.1.1 标准类型操作符     6.1.2 序列类型操作符     6.1.3 内建函数(bif)    6.2 字符串    6.3 字符串和操作符     6.3.1 标准类型操作符     6.3.2 序列操作符切片([]和[:])    6.4 只适用于字符串的操作符     6.4.1 格式化操作符(%)     6.4.2 字符串模板: 更简单的替代品     6.4.3 原始字符串操作符(r/r)     6.4.4 unicode字符串操作符(u/u)    6.5 内建函数     6.5.1 标准类型函数     6.5.2 序列类型函数     6.5.3 字符串类型函数    6.6 字符串内建函数     6.7 字符串的独特特性     6.7.1 特殊字符串和控制字符     6.7.2 三引号     6.7.3 字符串不变性    6.8 unicode     6.8.1 术语     6.8.2 什么是unicode     6.8.3 怎样使用unicode     6.8.4 codec是什么     6.8.5 编码解码     6.8.6 把unicode应用到实际应用中     6.8.7 从现实中得来的教训     6.8.8 python的unicode支持    6.9 相关模块    6.10 字符串关键点总结   6.11 列表    6.12 操作符     6.12.1 标准类型操作符     6.12.2 序列类型操作符     6.12.3 列表类型操作符和列表解析    6.13 内建函数     6.13.1 标准类型函数     6.13.2 序列类型函数     6.13.3 列表类型内建函数    6.14 列表类型的内建函数    6.15 列表的特殊特性    6.16 元组    6.17 元组操作符和内建函数     6.17.1 标准类型操作符、序列类型操作符和内建函数     6.17.2 元组类型操作符和内建函数、内建方法    6.18 元组的特殊特性     6.18.1 不可变性给元组带来了什么影响     6.18.2 元组也不是那么“不可变”     6.18.3 默认集合类型     6.18.4 单元素元组     6.18.5 字典的关键字    6.19 相关模块    6.20 *拷贝python对象、浅拷贝和深拷贝    6.21 序列类型小结    6.22 练习   第7章 映像和集合类型    7.1 映射类型:字典     7.1.1 如何创建字典和给字典赋值     7.1.2 如何访问字典中的值     7.1.3 如何更新字典     7.1.4 如何删除字典元素和字典    7.2 映射类型操作符     7.2.1 标准类型操作符     7.2.2 映射类型操作符    7.3 映射类型的内建函数和工厂函数     7.3.1 标准类型函数[type()、str()和cmp()]     7.3.2 映射类型相关的函数    7.4 映射类型内建方法    7.5 字典的键     7.5.1 不允许一个键对应多个值     7.5.2 键必须是可哈希的    7.6 集合类型     7.6.1 如何创建集合类型和给集合赋值     7.6.2 如何访问集合中的值     7.6.3 如何更新集合     7.6.4 如何删除集合中的成员和集合    7.7 集合类型操作符     7.7.1 标准类型操作符(所有的集合类型)     7.7.2 集合类型操作符(所有的集合类型)     7.7.3 集合类型操作符(仅适用于可变集合)    7.8 内建函数     7.8.1 标准类型函数     7.8.2 集合类型工厂函数    7.9 集合类型内建方法     7.9.1 方法(所有的集合方法)     7.9.2 方法(仅适用于可变集合)     7.9.3 操作符和内建方法比较    7.10 集合类型总结表    7.11 相关模块    7.12 练习   第8章 条件和循环    8.1 if语句     8.1.1 多重条件表达式     8.1.2 单一语句的代码块    8.2 else语句    8.3 elif(即else-if)语句    8.4 条件表达式(即“三元操作符”)    8.5 while语句     8.5.1 一般语法     8.5.2 计数循环     8.5.3 无限循环    8.6 for语句     8.6.1 一般语法     8.6.2 用于序列类型     8.6.3 用于迭代器类型     8.6.4 range()内建函数     8.6.5 xrange() 内建函数     8.6.6 与序列相关的内建函数    8.7 break语句    8.8 continue语句    8.9 pass语句    8.10 再谈else语句    8.11 迭代器和iter()函数     8.11.1 什么是迭代器     8.11.2 为什么要迭代器     8.11.3 如何迭代     8.11.4 使用迭代器     8.11.5 可变对象和迭代器     8.11.6 如何创建迭代器    8.12 列表解析    8.13 生成器表达式    8.14 相关模块    8.15 练习   第9章 文件和输入输出    9.1 文件对象    9.2 文件内建函数(open()和file())     9.2.1 工厂函数file()     9.2.2 通用换行符支持(uns)    9.3 文件内建方法     9.3.1 输入     9.3.2 输出     9.3.3 文件内移动     9.3.4 文件迭代     9.3.5 其他     9.3.6 文件方法杂项    9.4 文件内建属性    9.5 标准文件    9.6 命令行参数    9.7 文件系统    9.8 文件执行    9.9 永久存储模块     9.9.1 pickle和marshal模块     9.9.2 dbm风格的模块     9.9.3 shelve模块    9.10 相关模块    9.11 练习   第10章 错误和异常    10.1 什么是异常     10.1.1 错误     10.1.2 异常    10.2 python 中的异常    10.3 检测和处理异常     10.3.1 try-except语句     10.3.2 包装内建函数     10.3.3 带有多个except的try语句     10.3.4 处理多个异常的except语句     10.3.5 捕获所有异常     10.3.6 “异常参数”     10.3.7 在应用使用我们封装的函数     10.3.8 else子句     10.3.9 finally子句     10.3.10 try-finally语句     10.3.11 try-except-else-finally:厨房一锅端  10.4 上下文管理     10.4.1 with语句     10.4.2 *上下文管理协议    10.5 *字符串作为异常    10.6 触发异常    10.7 断言    10.8 标准异常    10.9 *创建异常    10.10 (现在)为什么用异常    10.11 到底为什么要异常    10.12 异常和sys模块    10.13 相关模块    10.14 练习   第11章 函数和函数式编程    11.1 什么是函数?     11.1.1 函数vs过程     11.1.2 返回值与函数类型    11.2 调用函数     11.2.1 函数操作符     11.2.2 关键字参数    11.2.3 默认参数     11.2.4 参数组    11.3 创建函数     11.3.1 def语句     11.3.2 声明与定义比较     11.3.3 前向引用     11.3.4 函数属性     11.3.5 内部/内嵌函数     11.3.6 *函数(与方法)装饰器    11.4 传递函数    11.5 formal arguments     11.5.1 位置参数     11.5.2 默认参数    11.6 可变长度的参数     11.6.1 非关键字可变长参数(元组)     11.6.2 关键字变量参数(字典)     11.6.3 调用带有可变长参数对象函数    11.7 函数式编程     11.7.1 匿名函数与lambda     11.7.2 内建函数apply()、filter()、map()、reduce()     11.7.3 偏函数应用    11.8 变量作用域     11.8.1 全局变量与局部变量     11.8.2 globa语句     11.8.3 作用域的数字     11.8.4 闭包     11.8.5 作用域和lambda     11.8.6 变量作用域和名称空间    11.9 *递归     11.10 生成器     11.10.1 简单的生成器特性        11.10.2 加强的生成器特性    11.11 练习   第12章 模块    12.1 什么是模块    12.2 模块和文件     12.2.1 模块名称空间     12.2.2 搜索路径和路径搜索    12.3 名称空间     12.3.1 名称空间与变量作用域比较     12.3.2 名称查找、确定作用域、覆盖     12.3.3 无限制的名称空间    12.4 导入模块     12.4.1 import语句     12.4.2 from-import语句     12.4.3 多行导入     12.4.4 扩展的import语句(as)    12.5 模块导入的特性     12.5.1 载入时执行模块     12.5.2 导入(import)和加载(load)     12.5.3 导入到当前名称空间的名称     12.5.4 被导入到导入者作用域的名字     12.5.5 关于__future__     12.5.6 警告框架     12.5.7 从zip文件中导入模块     12.5.8 “新的”导入钩子    12.6 模块内建函数     12.6.1 __import__()     12.6.2 globals()和locals()        12.6.3 reload()    12.7 包     12.7.1 目录结构     12.7.2 使用from-import导入包    12.8 模块的其他特性     12.8.1 自动载入的模块     12.8.2 阻止属性导入     12.8.3 不区分大小的导入     12.8.4 源代码编码     12.8.5 导入循环     12.8.6 模块执行    12.9 相关模块    12.10 练习   第13章 面向对象编程    13.1 引言    13.2 面向对象编程     13.2.1 面向对象设计与面向对象编程的关系     13.2.2 现实中的问题     13.2.3 *常用术语    13.3 类     13.3.1 创建类     13.3.2 声明与定义    13.4 类属性     13.4.1 类的数据属性     13.4.2 methods     13.4.3 决定类的属性     13.4.4 特殊的类属性    13.5 实例     13.5.1 初始化:通过调用类对象来创建实例     13.5.2 __init__()“构造器”方法     13.5.3 __new__()“构造器”方法     13.5.4 __del__()“解构器”方法    13.6 实例属性     13.6.1 “实例化”实例属性(或创建一个更好的构造器)     13.6.2 查看实例属性     13.6.3 特殊的实例属性     13.6.4 建类型属性     13.6.5 实例属性vs类属性    13.7 绑定和方法调用     13.7.1 调用绑定方法     13.7.2 调用非绑定方法    13.8 静态方法和类方法     13.8.1 staticmethod()和classmethod()内建函数     13.8.2 使用函数修饰符    13.9 组合    13.10 子类和派生    13.11 继承     13.11.1 __bases__类属性     13.11.2 通过继承覆盖方法     13.11.3 从标准类型派生     13.11.4 多重继承    13.12 类、实例和其他对象的内建函数     13.12.1 issubclass()     13.12.2 isinstance()     13.12.3 hasattr()、getattr()、setattr()、delattr()     13.12.4 dir()     13.12.5 super()     13.12.6 vars()    13.13 用特殊方法定制类     13.13.1 简单定制(roundfloat2)     13.13.2 数值定制(time60)     13.13.3 迭代器(randseq和anyiter)     13.13.4 *多类型定制(numstr)    13.14 私有化    13.15 *授权     13.15.1 包装     13.15.2 实现授权    13.16 新式类的高级特性(python 2.2+)     13.16.1 新式类的通用特性     13.16.2 __slots__类属性     13.16.3 __getattribute__()特殊方法     13.16.4 描述符     13.16.5 元类和__metaclass__    13.17 相关模块和文档    13.18 练习   第14章 执行环境    14.1 可调用对象     14.1.1 函数     14.1.2 方法     14.1.3 类     14.1.4 类的实例    14.2 代码对象    14.3 可执行的对象声明和内建函数     14.3.1 callable()     14.3.2 compile()     14.3.3 eval()     14.3.4 exec     14.3.5 input()     14.3.6 使用python在运行时生成和执行python代码    14.4 执行其他(python)程序     14.4.1 导入     14.4.2 execfile()     14.4.3 将模块作为脚本执行    14.5 执行其他(非python)程序     14.5.1 os.system()     14.5.2 os.popen()     14.5.3 os.fork()、os.exec*()、os.wait*()     14.5.4 os.spawn*()     14.5.5 subprocess 模块     14.5.6 相关函数    14.6 受限执行    14.7 结束执行     14.7.1 sys.exit() and systemexit     14.7.2 sys.exitfunc()     14.7.3 os._exit() 函数     14.7.4 os.kill() function    14.8 各种操作系统接口    14.9 相关模块    14.10 练习  第2部分 高级主题  第15章 正则表达式    15.1 引言/动机    15.2 正则表达式使用的特殊符号和字符     15.2.1 用管道符号(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简介 1 1.1 什么是Verilog HDL? 1 1.2 历史 1 1.3 主要能力 1 第2章 HDL指南 4 2.1 模块 4 2.2 时延 5 2.3 数据流描述方式 5 2.4 行为描述方式 6 2.5 结构化描述形式 8 2.6 混合设计描述方式 9 2.7 设计模拟 10 第3章 Verilog语言要素 14 3.1 标识符 14 3.2 注释 14 3.3 格式 14 3.4 系统任务和函数 15 3.5 编译指令 15 3.5.1 `define和`undef 15 3.5.2 `ifdef、`else 和`endif 16 3.5.3 `default_nettype 16 3.5.4 `include 16 3.5.5 `resetall 16 3.5.6 `timescale 16 3.5.7 `unconnected_drive和 `nounconnected_drive 18 3.5.8 `celldefine 和 `endcelldefine 18 3.6 值集合 18 3.6.1 整型数 18 3.6.2 实数 19 3.6.3 字符串 20 3.7 数据类型 20 3.7.1 线网类型 20 3.7.2 未说明的线网 23 3.7.3 向量和标量线网 23 3.7.4 寄存器类型 23 3.8 参数 26 第4章 表达式 28 4.1 操作数 28 4.1.1 常数 28 4.1.2 参数 29 4.1.3 线网 29 4.1.4 寄存器 29 4.1.5 位选择 29 4.1.6 部分选择 29 4.1.7 存储器单元 30 4.1.8 函数调用 30 4.2 操作符 30 4.2.1 算术操作符 31 4.2.2 关系操作符 33 4.2.3 相等关系操作符 33 4.2.4 逻辑操作符 34 4.2.5 按位操作符 35 4.2.6 归约操作符 36 4.2.7 移位操作符 36 4.2.8 条件操作符 37 4.2.9 连接和复制操作 37 4.3 表达式种类 38 第5章 门电平模型化 39 5.1 内置基本门 39 5.2 多输入门 39 5.3 多输出门 41 5.4 三态门 41 5.5 上拉、下拉电阻 42 5.6 MOS开关 42 5.7 双向开关 44 5.8 门时延 44 5.9 实例数组 45 5.10 隐式线网 45 5.11 简单示例 46 5.12 2-4解码器举例 46 5.13 主从触发器举例 47 5.14 奇偶电路 47 第6章 用户定义的原语 49 6.1 UDP的定义 49 6.2 组合电路UDP 49 6.3 时序电路UDP 50 6.3.1 初始化状态寄存器 50 6.3.2 电平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0 6.3.3 边沿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1 6.3.4 边沿触发和电平触发的混合行为 51 6.4 另一实例 52 6.5 表项汇总 52 第7章 数据流模型化 54 7.1 连续赋值语句 54 7.2 举例 55 7.3 线网说明赋值 55 7.4 时延 55 7.5 线网时延 57 7.6 举例 57 7.6.1 主从触发器 57 7.6.2 数值比较器 58 第8章 行为建模 59 8.1 过程结构 59 8.1.1 initial 语句 59 8.1.2 always语句 61 8.1.3 两类语句在模块中的使用 62 8.2 时序控制 63 8.2.1 时延控制 63 8.2.2 事件控制 64 8.3 语句块 65 8.3.1 顺序语句块 66 8.3.2 并行语句块 67 8.4 过程性赋值 68 8.4.1 语句内部时延 69 8.4.2 阻塞性过程赋值 70 8.4.3 非阻塞性过程赋值 71 8.4.4 连续赋值与过程赋值的比较 72 8.5 if 语句 73 8.6 case语句 74 8.7 循环语句 76 8.7.1 forever 循环语句 76 8.7.2 repeat 循环语句 76 8.7.3 while 循环语句 77 8.7.4 for 循环语句 77 8.8 过程性连续赋值 78 8.8.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简介 1 1.1 什么是Verilog HDL? 1 1.2 历史 1 1.3 主要能力 1 第2章 HDL指南 4 2.1 模块 4 2.2 时延 5 2.3 数据流描述方式 5 2.4 行为描述方式 6 2.5 结构化描述形式 8 2.6 混合设计描述方式 9 2.7 设计模拟 10 第3章 Verilog语言要素 14 3.1 标识符 14 3.2 注释 14 3.3 格式 14 3.4 系统任务和函数 15 3.5 编译指令 15 3.5.1 `define和`undef 15 3.5.2 `ifdef、`else 和`endif 16 3.5.3 `default_nettype 16 3.5.4 `include 16 3.5.5 `resetall 16 3.5.6 `timescale 16 3.5.7 `unconnected_drive和 `nounconnected_drive 18 3.5.8 `celldefine 和 `endcelldefine 18 3.6 值集合 18 3.6.1 整型数 18 3.6.2 实数 19 3.6.3 字符串 20 3.7 数据类型 20 3.7.1 线网类型 20 3.7.2 未说明的线网 23 3.7.3 向量和标量线网 23 3.7.4 寄存器类型 23 3.8 参数 26 第4章 表达式 28 4.1 操作数 28 4.1.1 常数 28 4.1.2 参数 29 4.1.3 线网 29 4.1.4 寄存器 29 4.1.5 位选择 29 4.1.6 部分选择 29 4.1.7 存储器单元 30 4.1.8 函数调用 30 4.2 操作符 30 4.2.1 算术操作符 31 4.2.2 关系操作符 33 4.2.3 相等关系操作符 33 4.2.4 逻辑操作符 34 4.2.5 按位操作符 35 4.2.6 归约操作符 36 4.2.7 移位操作符 36 4.2.8 条件操作符 37 4.2.9 连接和复制操作 37 4.3 表达式种类 38 第5章 门电平模型化 39 5.1 内置基本门 39 5.2 多输入门 39 5.3 多输出门 41 5.4 三态门 41 5.5 上拉、下拉电阻 42 5.6 MOS开关 42 5.7 双向开关 44 5.8 门时延 44 5.9 实例数组 45 5.10 隐式线网 45 5.11 简单示例 46 5.12 2-4解码器举例 46 5.13 主从触发器举例 47 5.14 奇偶电路 47 第6章 用户定义的原语 49 6.1 UDP的定义 49 6.2 组合电路UDP 49 6.3 时序电路UDP 50 6.3.1 初始化状态寄存器 50 6.3.2 电平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0 6.3.3 边沿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1 6.3.4 边沿触发和电平触发的混合行为 51 6.4 另一实例 52 6.5 表项汇总 52 第7章 数据流模型化 54 7.1 连续赋值语句 54 7.2 举例 55 7.3 线网说明赋值 55 7.4 时延 55 7.5 线网时延 57 7.6 举例 57 7.6.1 主从触发器 57 7.6.2 数值比较器 58 第8章 行为建模 59 8.1 过程结构 59 8.1.1 initial 语句 59 8.1.2 always语句 61 8.1.3 两类语句在模块中的使用 62 8.2 时序控制 63 8.2.1 时延控制 63 8.2.2 事件控制 64 8.3 语句块 65 8.3.1 顺序语句块 66 8.3.2 并行语句块 67 8.4 过程性赋值 68 8.4.1 语句内部时延 69 8.4.2 阻塞性过程赋值 70 8.4.3 非阻塞性过程赋值 71 8.4.4 连续赋值与过程赋值的比较 72 8.5 if 语句 73 8.6 case语句 74 8.7 循环语句 76 8.7.1 forever 循环语句 76 8.7.2 repeat 循环语句 76 8.7.3 while 循环语句 77 8.7.4 for 循环语句 77 8.8 过程性连续赋值 78 8.8.1 赋值—重新赋值 78 8.8.2 force与release 79 8.9 握手协议实例 80 第9章 结构建模 83 9.1 模块 83 9.2 端口 83 9.3 模块实例语句 83 9.3.1 悬空端口 84 9.3.2 不同的端口长度 85 9.3.3 模块参数值 85 9.4 外部端口 87 9.5 举例 89 第10章 其他论题 91 10.1 任务 91 10.1.1 任务定义 91 10.1.2 任务调用 92 10.2 函数 93 10.2.1 函数说明部分 93 10.2.2 函数调用 94 10.3 系统任务和系统函数 95 10.3.1 显示任务 95 10.3.2 文件输入/输出任务 97 10.3.3 时间标度任务 99 10.3.4 模拟控制任务 99 10.3.5 定时校验任务 100 10.3.6 模拟时间函数 101 10.3.7 变换函数 102 10.3.8 概率分布函数 102 10.4 禁止语句 103 10.5 命名事件 104 10.6 结构描述方式和行为描述方式的 混合使用 106 10.7 层次路径名 107 10.8 共享任务和函数 108 10.9 值变转储文件 110 10.9.1 举例 111 10.9.2 VCD文件格式 112 10.10 指定程序块 113 10.11 强度 114 10.11.1 驱动强度 114 10.11.2 电荷强度 115 10.12 竞争状态 116 第11章 验证 118 11.1 编写测试验证程序 118 11.2 波形产生 118 11.2.1 值序列 118 11.2.2 重复模式 119 11.3 测试验证程序实例 123 11.3.1 解码器 123 11.3.2 触发器 124 11.4 从文本文件中读取向量 126 11.5 向文本文件中写入向量 127 11.6 其他实例 128 11.6.1 时钟分频器 128 11.6.2 阶乘设计 130 11.6.3 时序检测器 132 第12章 建模实例 136 12.1 简单元件建模 136 12.2 建模的不同方式 138 12.3 时延建模 139 12.4 条件操作建模 141 12.5 同步时序逻辑建模 142 12.6 通用移位寄存器 145 12.7 状态机建模 145 12.8 交互状态机 147 12.9 Moore有限状态机建模 150 12.10 Mealy型有限状态机建模 151 12.11 简化的21点程序 153 附录 语法参考 157 参考文献 172

1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花川学院作为移动互联网教育新势平台,汇集老镇,小波等众多资深讲师参与培训,教程涉及iOS,Android,Swift,Xcode,Cocos2d-x等,实例讲解,同讲师组队项目实战,技术社区分享交流,创新教育花川学院。
社区管理员
  • 花川学院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