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聊到quant的变化趋势,其中之一就是,从少数精英甚至天才主导的小作坊模式到自动化,未来可能不需要人的介入,机器就可以完成全部的交易。
她问我,为什么一定要用机器替代人?
当时的回答还比较片面,只是从人力成本和风控的角度讲了讲。
今天看到这个案例,其实更全面,更立体,而且更形象。
资本天然逐利,比起要吃喝拉撒、时不时还要撂挑子、要求涨薪的工人,当然是24小时可运作的机器人更划算。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没有被取代,不仅是因为人工智能不够智能,更是因为人力比机器便宜。
你有市场,只是因为你cheap。
同时,资本还有避险要求。人的不确定性太多,太大,机器也会有问题,但整体还是可想象、可控。工业化以后,被框在流水线上的人不断向机器靠拢,各种流程制度,就是为了保证系统不因为某个螺丝钉bug而出错。
但,人终究不是机器。人聚在一起就是江湖,七情六欲,鱼龙混杂,啥问题都可能出现。别说资本家,顶层设计的人,都想规避这些风险。
最后,还有环境。做人,做企业,一定要顺势、看环境。引进技术,不仅可以削减成本,还可以拿补贴。一石二鸟,何乐不为?
说到底,哪有一上来就做自己的,都是适者生存。千奇百样,进化使然。
否则,连被看到的可能性都没有。
人类发展至今,谁能说不是一个巨大的幸存者偏差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