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展示博客要求
项目展示博客主要分为两部分
- 项目与团队亮点,这部分旨在于精简快速地向大家展现整个项目和团队在Beta阶段的亮点。这部分也将作为课上展示环节的主要展现部分,请各团队尽量简洁地、图文并茂地展现项目和团队风采和质量。
- 项目与团队总结,这部分旨在于对亮点部分形成支撑(例如活跃用户数据的统计方式,采集结果,指标定义等,需要充分明确且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并对项目的细节部分进行补充。
项目展示博客的内容,课程组要求按照下面的模板来展现:
项目与团队亮点
- 团队成员与分工简介,并说明团队是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的。
- 项目的典型用户场景,以及最终的软件如何满足该场景。
- 项目的杀手级功能,与竞品相比最特色的功能展现。
- 项目发布时团队做了哪些努力,实际活跃用户数据如何?
- 团队代码的软件工程质量如何?如何用数据来证明?
- 为方便展示,请预留2-3分钟做项目的demo展示(或提前录制视频放在博客中)。
项目与团队总结
- 项目管理
团队成员的简介和个人博客地址。
团队是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的?相比于Alpha阶段有什么改进?
团队的成员如何分工协作的?有什么经验教训?相比于Alpha阶段有什么改进?
团队成员如何沟通和对接的?有什么记录留存?
团队如何平衡 时间/质量/资源 争取如期完成任务的?
团队项目的实际进展如何(拷贝那些 scrum 过程中的燃尽图即可)?在项目管理中,scrum的燃尽图是如何真实反映项目的状态的?或者燃尽图美化了状态?
既然同学们选择上这个软件工程课,那么就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参与到软件工程实践中来。当然,同学们的投入程度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就把大家做了哪些工作亮相给大伙看看,把这些情况量化出来,摆在大家面前。 酱油在哪里,大腿在哪里就一目了然。这样我们的团队贡献分就很好决定了。所以,请各团队列出成员在 Beta 阶段的角色和具体贡献(课程组将据此核算团队各成员得分是否合理):
名字 | 角色 | 团队贡献分 | 具体的, 可衡量的, 可验证的贡献 |
---|
马小哥 | PM | n | 写了多少文档/博客/推广活动/多少次用户调查/多少次推广 |
牛大哥 | Dev | p | 写了多少行代码, 多少注释, 多少文档 |
板砖哥 | Test | q | 写了多少测试计划, 测试用例, 发现多少bug?多少bug 被修复了 |
用户场景
- 项目开发前的目标,预期的典型用户场景,预期的功能描述。
- 项目发布的功能(拷贝发布文档),在哪里发布了软件。
- 项目发布后是否满足了全部典型场景?剩下的为何没有满足?
- 项目发布后真正符合用户需求了吗?列出目标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和评价。
用户日活
- 项目发布时团队做了哪些努力来推广项目?
- 软件的日活跃用户量是否达到了预先定义的数量?如果没有达到,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你们认为还有什么指标可以佐证你们的软件对用户“有用”?
- 是否有用户在功能改进上有所反馈?可以提供用户反馈的截屏。
- 是否有用户在Bug上有所反馈?有什么样的bug?这是预料之中的还是没想到的?
特色功能
- 项目的杀手级功能,与竞品相比最特色的功能展现。
- 思考一下竞品出于什么原因并没有囊括该特色功能,团队凭借什么样的优势实现了它?
- 团队成员对这些功能的自我评价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什么?
- 用户对这些功能的评价如何,是否认为这些功能富有特色,为什么?
软件工程质量
- 项目有完善的文档吗,是否有约定代码规范?
- 项目是否有出现代码混乱,没有注释,没有详细文档的问题?明年的同学继续开发这个项目,会不会出现以上抱怨?如果一个新学生在一台新机器上想编译并运行你的项目, 请问能顺利完成么?有什么样的文档能指导新学生?
- 项目是否有单元测试,测试用例数目,代码覆盖率等。
- 项目是否采用了CI/CD等软件工程工具,并说明理由。
- 学到的经验和教训:整个团队在Beta阶段学到了什么,对软件工程有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评价标准:软件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软件本身的质量,平均日活用户数量,是否用了真实的数据,团队协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