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
社区成员




这是我参加“朝闻道”知识分享大赛的第5篇文章
1.数字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提出的挑战:
(1)数字经济发展对生产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提出的挑战:数字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日益模糊,生产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局限于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作为消费者的居民个人与住户也加入了生产者的行列,出现了C2C这种供求新模式,对生产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提出挑战。
(2)数字经济发展对投资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提出的挑战: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只计算建筑物、机器和设备等硬件设施。SNA 2008扩展了固定资本的核算范围,将作为数字经济重要内容之一的软件纳入核算范围。但是,对软件进行统计调查的难度较大。
(3)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提出的挑战:数字经济时代,中高收入家庭样本代表性不足、居民收入数据精度不高和收入水平低估等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拒绝接受调查的住户增多;另一方面,许多收入信息的统计调查难度更大。
(4)数字经济发展对价格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提出的挑战:数字经济条件下,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提高、生命周期缩短,新产品不断涌现,在线销售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日益增多,所占比例也不断提高,而且,在线销售商品价格相对低廉,且价格变动灵活,对价格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带来挑战。
2.数字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统计标准提出的挑战:
(1)数字经济发展对机构部门分类标准提出的挑战: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不断创新,涌现出了许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从而对机构部门的划分产生了重要影响。
(2)数字经济发展对行业分类标准提出的挑战:相对于不断涌现的新产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修订比较滞后,不能及时详细地反映这些新兴经济活动的发展情况;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使得一些经济活动在统计实践中难以准确归类。
(3)数字经济发展对产品分类标准提出的挑战: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有形数字产品和无形数字产品。这些新产品不能及时地被列入产品分类目录,相关的生产、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统计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反映,从而使与产品相关统计数据的精确性受到影响,同时,也不利于进行相关产品的国际比较分析。
(4)数字经济发展对职业分类标准提出的挑战:数字经济条件下,新的职业不断出现,需要不断调整职业分类标准。
(5)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分类标准提出的挑战:数字经济条件下,现行的就业统计标准无法准确地反映“零工”呈现出来的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许多采取灵活工作方式且有收入的人员可能被统计为非就业人员。
3.数字经济发展对政府统计应用提出的挑战
(1)大数据应用对政府统计应用提出的挑战:政府统计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政府的统计调查体系受到挑战;政府统计的数据处理模式受到挑战。
(2)微观数据应用对政府统计应用提出的挑战: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政府统计部门提供微观数据成为可能。但是,微观数据的应用,会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既能保护好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又能充分开发利用微观数据资源,是政府统计应用面临的主要难题。
1.国内外学术界对数字经济增加值测算方法的探讨:
(1)数字经济增加值核算范围的界定
(2)数字产业细分行业增加值的估算
(3)传统产业中数字经济增加值的剥离
2.美国经济分析局对数字经济增加值的测算:
(1)BEA测算数字经济增加值的基本范围
(2)BEA测算数字经济增加值的基本方法
(3)BEA测算数字经济增加值的主要结果
3.国内外对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探索:
(1)OECD的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数字经济卫星账户(DESA),是一种用于反映所有机构部门进行数字经济活动过程的卫星账户
(2)中国的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目前,中国的数字经济卫星账户还处于学术探索阶段
1.指数及其编制方法概述:
(1)指数的概念:指数是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广义的指数是指一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 狭义的指数是指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特殊相对数。统计学和经济学中的指数通常指狭义的指数。
(2)综合评价指数的编制方法:
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首先,明确综合评价的目的。 其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再次,对评价指标进行同向化和同度量化处理。然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2.国外数字经济指数的编制:
(1)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的ICT发展指数
(2)欧盟的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
(3)OECD的数字经济评估体系
(4)澳大利亚的数字包容性指数
3.国内数字经济指数的编制:
(1)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
(2)赛迪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指数
(3)腾讯研究院的数字中国指数
(4)财新数联的中国数字经济指数
(5)新华三集团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
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理区域之间在获取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机会以及在各种活动中使用互联网方面的差距
可分为三类:
一级数字鸿沟,指从固定电话、广播和电视到互联网、移动电话、卫星服务等各种信息通信技术设备的可获取和接入差异,强调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差距
二级数字鸿沟,指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之间在获得ICT的机会以及在使用上存在的差距,强调了使用者能力和技能差异
三级数字鸿沟,强调了由于信息不平等所产生的进一步影响,包括国家间信息技术不平等导致的全球鸿沟、不同地区间接入信息技术的差异导致的社会鸿沟、以及利用信息资源参与公众生活的差异导致的民主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