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
社区成员




这是我参加''朝闻道"知识分享大赛的第八篇文章
实验四的第二个小实验; 实验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2.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显微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方法。用于细胞总数的测定。优点:直观,快速,缺点: 所测得的结果通常是死菌体和活菌体的总和;如结合活菌染色,微室培养等方法可达到只计
数活菌体的目的。 血细胞计数板由两条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
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九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计数室是由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共计400个小方格。 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 以及大方格中的总菌数,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三 、实验器材
1.菌种:酿酒酵母2、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四、实验步骤
1.盖上盖玻片,在10x和40x下找到计数室
2.将摇匀的酿酒酵母菌悬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动进入计数室
3.静置5min,先用低倍镜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在高倍下(40x)计数:对两个计数室计数方法: 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4个角和中央的一个中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25即为大方格中的总菌数,最后换算成lml菌液中的总菌数。 对于分布在刻线上的细胞,依照"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进行计数
5.最后的结果是两个计数室所记菌数的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
A: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 B:菌液稀释倍数
1mL菌液中的总菌数=A /5x25x10⁴xB= 241/25x10⁴x1=1.205x10⁷
六、思考题
1根据你的体会,说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应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力求准确?
答:菌液没有摇匀,使啤酒酵母分布不均匀,计数板可能未清洗干净、粘有其他杂菌;有的细菌可以运动
减少误差:将菌液充分混和,快点计数,保持有耐心,重复多做几次实验,求取平均值,使用计数板前确保其干净, 若不干净用酒精清洗干净并晾干后再使用。
微生物实验
实验五: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微生物稀释平板计数及划线分离技术
2.初步观察细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3.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
1.采用适宜(选择)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有利于目标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分离获得目标微生物的纯培养:常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
2.分离细菌用牛肉膏培养基,分离放线菌用高氏培养基, 分离真菌用马丁氏一孟加拉红培养基
3.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4.依据一个单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可以长成一菌落,从而推算样品中含有多少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的活菌数目。5.土壤是微生物生存的大本营,种类和数量及
其丰富
三、主要器材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水、灭菌培养皿、 锥形瓶、灭菌吸菌、灭菌试管、移液枪、枪头、离心管、镊子、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
从土壤中稀释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如下:
(1)土壤悬液的制备:称10克土壤放入带玻璃珠的90ml瓶装无菌水中 ,手摇振荡(30min),使土样分散
(2)倒固体琼脂培养基平板:(从此步聚开始,在操净台上操作)取一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50ml左右/瓶)熔化后,待冷至55-60°C时,倒平板
(3)稀释平板分离法
1.悬液稀释:十倍梯度稀释法
2.悬液涂布:无菌操作(从稀至浓将菌液涂布均匀)
采用10⁻³.10⁻⁴、10⁻⁵稀释液各0.1ml涂布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三个稀释度,每
个稀释度涂布2个平板,共6个平板)
(4)吹干,将已涂布好的平皿皿盖半揭开,置于无菌台上吹干
(五)培养:待吹干后,将平板用报纸包好(每个平板方向一致),写上班级和姓名,皿底朝上,置于37°C培养箱培养
(六)检查结果(20h后)
五、结果与分析
1.计数(以小组为单位):
2.我所计数的平板稀释度是:10⁻⁵,单菌落数 112 、33。
3.活菌数目/每克土壤=72x10⁵x10 =7.2x10⁷=菌数形成单位(CFU)/每克土壤(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每克土壤中菌落形成单位数=同一稀释度二次重复的平均菌落数x稀释倍数x10]
4. 分析:第1组的稀释浓度为10⁻³、10⁻⁴的平板,无法计数的原因:①溶液振荡不充分导致②涂布不均匀
六、思考题
1.你所做的涂布平板和划线平板是否较好的得到了单菌落,如果不是,请分析原因: 答:我所做的划线平板较好的得到 单菌落,涂布平板未较好的得到单菌落,可能原因:①溶液振荡不充分导致②涂布不均匀
2.怎样判断稀释涂布平板记数数据是否可靠?需要掌握哪几关键?
答:①无菌操作 ②稀释良好,不会太浓或太稀
③菌落生长时间控制好,不会长的太大不便区分,也不至于太小影响计数
④因为将待测样品作一系列解释,稀释度的选择很重要,以三个稀释度中的第二个稀释度倒平板所出现的平均菌落数在50个左右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