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
社区成员




这是我参加“朝闻道”知识分享大赛的第十九篇文章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依碳源不同:
异养型heterotrophs(不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
自养型autotrophs(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
依能源不同:
光能营养型phototrophs(光反应产能)
化能营养型chemotrophs (物质氧化产能)
以供氢体不同:
无机营养型
有机营养型
以生长因子的不同:
营养缺陷型
原养型或野生型
根据微生物对能源、氢供体、基本碳源的需要,这样可将微生物分成四种营养类型
光能无机营养型
光能有机营养型
化能无机营养型
化能有机营养型
上述营养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在它们中间存在着很多过渡类型。例如:氢细菌,在完全是无机养料的环境中,通过氢的氧化获得能量,同化二氧化碳,营自养生活;当环境中有有机物时,直接利用有机物碳架物质而营异养生活。又如:红螺菌,在光照下和厌氧条件下,能利用光能同化CO2,在暗处有氧条件下,可通过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实现生长,表现为化能营养型。
为避免混乱,一般认为依据营养型分类以最简单的营养条件为根据,即光能营养型先于化能营养型,自养型先于异养型。
自养与异养的区别不在于能否利用CO2,而在于是否以CO2或碳酸盐为唯一的碳源。自养型以无机碳化物为碳源,异养型虽然也可利用CO2,但必须在有机碳存在情况下。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营养物吸收至胞内被利用,代谢物分泌到胞外以免积累,这就是物质运输过程。
通透性与吸收是不同概念。
一般大分子:先水解为小分子,再吸收。
脂溶性物质:易透过
离子化合物:弱快强慢(极性)
一、营养物吸收
1、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
依靠胞内外溶液浓度差,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代谢能,无特异性。水、二氧化碳、氧气、甘油、乙醇等。
2、促进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借助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耗能,有特异性。载体蛋白(渗透酶)有底物特异性,是诱导产生的。硫酸根、磷酸根、糖(真核)
3、主动运输 active transport
吸收营养物的主要机制。
逆浓度梯度运输,耗能,需载体蛋白,有特异性。氨基酸、乳糖等糖类、钠、钙等无机离子。 亲和力改变?蛋白构象改变?耗能
上述3种方式中,被运输的溶质分子都不发生改变。
4、基团转位 group translocation
属主动运输,但溶质分子发生化学修饰-定向磷酸化。主要依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和磷酸转移酶系统(PTS)。
PEP+
HPr<=>丙酮酸+P-HPr (EI)
糖+P-HPr<=>糖-P+HPr (EII)
膜对大多数磷酸化合物具有高度的不渗透性。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嘌呤、核苷、脂肪酸等。
第四节 培养基
选用各种营养物质,经人工配制用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
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基质。
一、选择和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一)四个原则
1、目的明确
培养什么微生物,获得什么产物,用途
2、营养协调
恰当配比,尤其是C/N比(100/0.5-2)
3、物理化学条件适宜
pH,考虑区别,培养基调节能力。采用磷酸缓冲液或假如碳酸钙,流加酸碱。 渗透压和水活度 aw : 等渗适宜。 aw表示在天然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含量。微生物适宜生长的aw为0.6-0.998之间。氧化还原电位Eh:好氧微生物+0.1v以上;兼性厌氧+0.1v以上行好氧呼吸, +0.1v以下行发酵;厌氧微生物+0.1v以下生长。
4、经济节约
以粗代精、以废代好、以简代繁等。
(二)四种方法
1、生态模拟
2、查阅文献
3、精心设计
4、实验比较
二、培养基类型
1、依来源不同:合成、天然、半合成。
2、依状态不同:固体、半固体、液体。
3、依功能不同:选择、鉴别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5.1 学习要点
5.1.1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1 碳源
定义:凡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功能:碳源、能源
来源:无机含碳化合物:如CO2和碳酸盐等。
有机含碳化合物:糖类,脂类以及各种含氮的化合物。
2. 氮源
定义:凡用来构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源。
功能:氮源,少数细菌用作能源。
来源:无机氮:铵盐、硝酸盐、N2
有机氮: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如胨、肽、氨基酸等)、牛肉膏、鱼粉等
3. 能源
定义: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的能量来源
来源:化学能:化能异养微生物;有机物
化能自养微生物:无机物
光能:光能营养微生物
4 生长因子
定义: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但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极微量的有机物。包括:维生素、AA、碱基等。
功能:辅酶或酶活化
来源:酵母膏、玉米浆、麦芽汁等,复合维生素。
5 无机盐
为微生物细胞生长提供碳、氮源以外的多种重要元素物质,多以无机盐的形式供给。
主要功能:构成菌体成分;酶活性基组成或维持酶活性;调节渗透压、pH的稳定;化能自养微生物能源等。
6. 水
存在状态:游离态(溶媒)和结合态(结构组成)
主要功能::组成成分;是细胞中生化反应的良好介质,物质运输的媒体;水的比热高,能有效的吸收代谢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不致使细胞的温度骤然上升;维持细胞的膨压。
5.1.2微生物营养类型
依碳源不同:
异养型heterotrophs(不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
自养型autotrophs(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
依能源不同:
光能营养型phototrophs(光反应产能)
化能营养型chemotrophs (物质氧化产能)
这样可将微生物分成四种营养类型
1. 光能无机营养型
以C0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以无机物如水、硫化氢、硫代硫酸钠或其他无机硫化物为供氢体,还原CO2合成细胞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叫光能自养微生物。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包括蓝细菌(含叶绿素)、红硫细菌和绿硫细菌等少数微生物(含细菌叶绿素),由于含有光合色素,因而能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ATP),供机体直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