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40
社区成员




全球能源协同创新:跨国技术融合与产业链整合开启零碳新时代
从挪威特隆赫姆的海上风电制氢平台到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绿氢产业园,全球能源合作正在打破地域界限,形成技术共生、资本共融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2025年4月,北欧能源巨头Equinor与日本三菱重工在挪威北海联合投运的全球首个商业化海上风电制氢项目,标志着海洋能源开发进入新阶段。该项目采用中国远景能源提供的16兆瓦智能风机,配合德国西门子能源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年制氢能力达4万吨,可满足800辆氢能重卡的全年需求。
与传统陆上制氢相比,该平台创新性地采用浮式风电-制氢一体化设计,通过海底电缆将电力直接转化为氢气后输送上岸,使能源转换效率提升12%,平准化氢成本降至3.5美元/千克以下。项目整合了挪威的海洋工程经验、中国的风机技术和德国的电解设备,成为跨国能源协作的标杆案例。
数字能源革命:智能微网重塑城市电力生态
新加坡裕廊岛工业区正在上演一场能源管理革命。2025年5月,新加坡能源集团与法国施耐德电气合作建设的东南亚最大工业微电网投入运营,该系统整合了23兆瓦屋顶光伏、8兆瓦/32兆瓦时储能及智能调度平台,为岛上50家化工企业提供清洁电力。
微电网核心是施耐德提供的EcoStruxure微网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可同时协调2000个以上分布式能源节点。当主电网出现波动时,系统能在0.3秒内完成孤岛切换,并通过AI算法动态优化各工厂用电优先级,确保关键生产线持续运转。项目采用"能源即服务"(EaaS)模式,用户无需承担设备投资,仅按实际用电量付费,预计帮助园区企业降低15-20%的能源支出。
新加坡能源局首席技术官表示:"这种数字孪生技术赋能的微电网,将成为未来工业园区标准配置。"目前该模式已在马来西亚槟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等地区复制推广。
新兴市场破局:本土化生产破解绿色技术壁垒
非洲大陆正迎来光伏制造业的历史性跨越。2025年7月,中国晶科能源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IDC)合资建设的5GW组件工厂在开普敦投产,这是非洲首条采用TOPCon 4.0技术的全自动化产线。工厂本土化率超65%,包括支架、接线盒等辅材均由当地企业供应,年产值预计达12亿美元。
合作突破传统技术转让模式,晶科不仅提供设备,更将N型电池技术研发中心落户约翰内斯堡大学,培养首批200名非洲光伏工程师。工厂生产的双面组件转换效率达25.8%,特别适应南非高温干旱气候,相比进口产品发电量提升7%。南非矿产巨头Sibanye-Stillwater已签订10年硅料供应协议,实现从资源出口到高附加值制造的转变。
同期,摩洛哥建成非洲最大储能项目。中国电建联合意大利Enel建设的800兆瓦时磷酸铁锂储能系统,整合了华为的智能组串式技术和西门子的电网交互系统,可平滑该国40%的可再生能源波动,每年减少燃气发电8亿立方米。
材料闭环革命:跨国联盟构建电池绿色供应链
2025年巴黎气候峰会期间,由瑞典Northvolt、韩国LG新能源和中国华友钴业发起的"全球电池循环倡议"正式启动。该倡议联合30家产业链企业,目标到2035年实现新电池中再生材料占比超50%,全生命周期碳足迹降低60%。
倡议包含三大支柱:建立跨国回收网络,在欧盟、东南亚等地建设10个超级回收中心;开发新型湿法冶金技术,使锂回收率从85%提升至95%;推行电池护照系统,通过区块链追溯材料来源。华友钴业董事长陈雪华透露:"我们正在印尼建设的镍钴回收项目,将实现电动车电池材料的区域闭环。"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评价:"这种覆盖采矿-制造-回收的全链条合作,是应对关键材料短缺的最佳方案。"据测算,该体系每年可减少2亿吨采矿废弃物,创造5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
电力系统进化:分布式能源聚合改写电网规则
欧洲输电运营商联盟(ENTSO-E)2025年报告显示,欧盟虚拟电厂(VPP)容量已突破40GW,相当于60座大型燃气电站。德国Next Kraftwerke公司运营的欧洲最大VPP网络,聚合了12万个分布式资源,包括生物质电站、工业备用电源甚至家庭热水器。
创新性的是,该系统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可提前24小时预测可再生能源出力,并通过高频交易在欧盟统一电力市场套利。2024年,参与VPP的德国家庭平均获得623欧元收益。荷兰皇家壳牌推出的"车网互动"(V2G)计划更进一步,将3万辆电动车变为移动储能单元,在电价峰值时段向电网放电获取收益。
ENTSO-E主席指出:"到2030年,欧洲90%的灵活性资源将来自分布式聚合,这需要全新的市场规则和技术标准。"目前欧盟正在制定《虚拟电厂导则》,中国国家电网也加入了标准制定工作组。
传统能源转型:油气巨头跨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5年第二季度,沙特阿美宣布与韩国三星物产、中国电建组建联合体,投资50亿美元建设红海综合能源基地。项目包含3GW光伏、1.6GW风电和全球最大单体液流储能(1.2GWh),将为NEOM新城供应100%可再生能源。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基地采用的"光热+"混合技术:白天光伏发电,多余能量加热熔盐;夜间通过热交换推动汽轮机发电,实现24小时稳定供电。沙特阿美技术总裁表示:"我们将石油开采中积累的地质储能经验应用于熔盐系统,使储热效率提升至98%。"
这种跨界融合正在全球蔓延。埃克森美孚与微软合作开发碳捕集AI模型,bp收购英国最大电动车充电运营商,传统能源公司正通过合作重塑核心竞争力。
全球能源发展已进入协同创新时代,从北欧海上风电制氢到非洲本土光伏制造,从电池材料闭环到虚拟电厂聚合,跨国界、跨行业的技术融合正在创造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当沙特石油工程师调试光热电站,当南非大学生研发TOPCon电池,当德国家庭通过热水器参与电力市场,能源转型不再是技术替代的零和游戏,而是人类智慧共同编织的可持续发展网络。这种深度协作所释放的创新能量,或许正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最强动力。
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将是您展示品牌、拓展合作、洞察行业趋势的绝佳机会。欲了解更多展位预订、参展流程及相关支持政策,可以访问展会官网: (https://www.ideesz.com/)或联系主办方获取详细资料。
扫码预订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