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社区成员




项目信息项 | 内容说明 |
---|---|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202501福大-软件工程实践-W班 |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 软件工程实践团队作业——团队组建与实践选题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1. 组建一支分工明确、高效协作的软件工程团队。 2. 完成一个有实际社会价值的软件项目的选题与架构设计。 3. 实践NABCD模型分析、团队绩效考核等软件工程核心方法。 4. 展示我们团队的专业风采与项目愿景。 |
其他参考文献 | 《构建之法(第三版)》 |
冰鉴InsightNews
我们团队的名称,就是我们的项目名称,冰鉴语出江淹《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言镜洁如冰,比喻明察,我们希望我们的项目也能明察假新闻,达到冰鉴所至、真相澄明的效果,替代更多人类基础脑力劳动。
我们是一支由4位同学组成的敏捷开发团队,各有所长,职责清晰。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智能检测、科普教育、社区互动于一体的新闻真实性综合服务平台——“冰鉴InsightNews”。
N (Need - 需求)
A (Approach - 做法)
我们将基于已有的伪造新闻检测算法核心,重点投入软件工程实践,构建一个由移动端、后端和Web管理端组成的完整平台。
B (Benefit - 好处)
C (Competitors - 竞争)
D (Delivery - 推广)
我们期望“冰鉴InsightNews”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检测工具,更能成为一个功能全面、内容丰富的交流平台。未来,我们希望它能连接每一个对信息真实性有追求的个体,帮助用户接触多样化观点。用户在这里不仅能得到检测结果,更能通过科普文章学习辨别方法,通过社区讨论进行深度的观点交流。我们致力于将“冰鉴”打造成一个可信赖的事实检验平台和媒介素养提升工具,通过技术应用改善网络信息环境的真实性与理性,最终目标是提升用户的数字信息素养。
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并公正地评价每位成员的贡献,我们制定了本绩效考核方案。
目标:
原则:
我们的考核模型结合了“角色贡献”的静态权重和“冲刺表现”的动态评估。它包含PM评估、团队互评和个人贡献量化,力求全面、客观。
每位成员在每个冲刺周期(两周)的最终绩效得分由三部分构成:
最终绩效分 = (角色贡献分 × 50%) + (冲刺表现分 × 50%) + 额外贡献加分
(注:最终得分上限为100分)
此分数用于体现成员承担的核心职责与工作负载,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基准分。它在项目初期根据分工确定。
姓名 | 核心职位 | 职责描述 | 角色贡献分 |
---|---|---|---|
袁昊 | 组长 / PM / 后端 / UI设计 | 负责项目整体规划、进度管理、团队协调、后端架构与开发、以及应用的UI/UX设计,承担多维度的核心职责。 | 95 |
蒋嘉会 | Android开发 | 负责Android客户端的核心架构与主要功能模块的开发实现。 | 85 |
郭昀琪 | Android开发 | 负责Android客户端的辅助功能模块开发,并与蒋嘉会协同完成整体应用的交付与测试。 | 85 |
胡喆昶 | Web管理端开发 | 负责Web后台管理系统的独立开发,为平台运营提供数据支撑。 | 85 |
此分数用于评估成员在每个冲刺周期内的动态表现,完全基于当期的实际产出和协作情况。
冲刺表现分 = (任务完成度 × 60%) + (工作质量 × 20%) + (团队协作 × 20%)
任务完成度 (60%)
工作质量 (20%)
团队协作 (20%)
用于奖励超出本职工作范围的杰出贡献,直接累加到最终绩效分。
+5分/次
:攻克重大技术难点,为项目扫除关键障碍。+3分/次
:提出建设性想法或设计方案并被团队采纳,显著提升产品体验或开发效率。+3分/次
:主动承担无人认领的棘手任务(如修复历史遗留的复杂Bug)。+2分/次
:撰写高质量的技术分享文档或博客,帮助团队共同成长。为了确保我们的绩效考核方案能够透明、高效地执行,我们将依赖以下协作工具来管理项目流程并沉淀过程数据,为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GitHub:代码与质量管理核心
工作质量
(Code Review)、任务完成度
(Commit记录)、额外贡献
(解决Issues)。飞书: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中枢
任务完成度
(飞书项目看板)、团队协作
(会议纪要与讨论记录)、额外贡献
(飞书文档)。1.是否要引入AIGC检测?有专人负责?2.竞品是针对某一领域,你们产品是要一网打尽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