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nternet 用Winsock的TCP协议传送数据一次send()多少可以达到最高效率?1K?10K?100K?

noname1 2001-03-11 12:22:00
在 Internet 用Winsock的TCP协议传送数据一次send()多少可以达到最高效率?1K?10K?100K?

两台主机都是通过Modem拨号上网.
...全文
224 4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4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cqjiang 2001-03-1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5M,从来没失败,如果UDP,<512BYTE
ddddh 2001-03-1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个要看当时的网络速度, 没有一定的

事实上, 底层的代码可以决定一次发送多少最合适, 你不必操心的
ddddh 2001-03-1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个要看当时的网络速度, 没有一定的

事实上, 底层的代码可以决定一次发送多少最合适, 你不必操心的
ddddh 2001-03-1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个要看当时的网络速度, 没有一定的

事实上, 底层的代码可以决定一次发送多少最合适, 你不必操心的
Internet普及的今天,作为Internet工作基础的TCP/IP协议及其编程已经成了IT人业人员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打开国内外各大知名网站的招聘页面,都可以看到类似于“熟悉TCP/IP协议、掌握socket通讯开发”等字样的要求。本书就是为了满足读者在这方面知识的需求而编写的一本TCP/IP协议与基于TCP/IP编程方面的书籍。 本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内容的组织上按照协议原理与协议编程分为上、下篇。上篇主要介绍TCP/IP协议簇中的常用协议,下篇专门介绍网络编程知识与技能。 (2)具体在编写每一节的内容时将原理知识与实用技能融为一体。以方便读者学习。 (3)考虑到TCP/IP协议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全书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专业术语,而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问题,努力将书打造成一本人人都读懂书籍。 (4)初学网络程序设计的人员,往往感到网络程序设计内容多,学习进来比较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本书在讲解网络程序设计时,根据网络程序固有的特点,先总结了网络程序设计的通用模式,然后再举例说明网络程序的设计,使读者易于入手。 (5)Winsock函数内容多,使用起来比较复杂,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写作时将常用的Winsock函数分散到各种实例中去介绍,然后在最后一章将所有常用的Winsock函数一一作了较为详细说明,并在每个函数后面加入了其应用实例或使用说明。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内容,上篇内容包含6章,各章主要如下: 第1章:介绍了TCP/IP协议的产生、结构和工作原理,另外本章内容中还简要介绍一一下ISO/OSI RM。 第2章:介绍TCP/IP协议层次结构中网络接口层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的相关知识。 第3章:介绍TCP/IP协议层次结构中网络层及其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有IP数据报格式、IP层的功能、IP地址、ICMP协议、地址转换协议并介绍了IP的最新版本IP v6等。 第4章:介绍TCP/IP协议层次结构中传输层及其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有端口的概念、TCP协议和UDP协议协议数据格式、协议原理和TCP协议与UDP协议的比较等内容。 第5章:介绍TCP/IP协议层次结构中应用层及其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有应用层常用协议DNS、FTP、Telnet、HTTP、POP和SMTP的格式、工作原理、协议实例等内容。 第6章:简要的介绍了一下TCP/IP协议在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下的实现原理TCP/IP协议的二进制代码。 下篇包含以下6章内容: 第7章:介绍了网络程序设计有关的基础知识、一个网络程序入门实例和Winsock中编写网络程序常用的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关闭连接等有关的函数。 第8章:介绍了TCP程序设计流程、基于C/C++的TCP程序设计实例和基于Java技术的TCP程序设计实例。 第9章:介绍了UDP程序设计流程、基于C/C++的UDP程序设计实例和基于Java技术的UDP程序设计实例。 第10章:介绍了使用MFC中提供的有关类进行网络程序设计知识。 第11章:介绍了Winsock API中各种函数的功能,并举例说明了些函数的使用方法。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邮电出版和刘博等编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和提出宝贵的意见,可发邮件到。
一、WinSock简介 Socket(套接字)最初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Berkeley(伯克利)分校为UNIX操作系统开发的网络通信接口,随着UNIX的广泛使用,Socket成为当前最流行的网络通信应用程序接口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由Sun Microsystems,JSB,FTP software,Microdyne和Microsoft等几家公司共同定制了一套标准,即Windows Socket规范,简称WinSock。 VB编写网络程序主要有两种方式:1.winsock控件 2.winsockAPI 二、WinSock控件的使用 1.WinSock控件的主要属性 LocalHostName属性 本地机器名 LocalIP属性 本地机器IP地址 LocalPort属性 本地机器通信程序的端口(0<端口<65536) RemoteHost属性 远程机器名 RemotePort属性 远程机器的通信程序端口 Protocol属性 通过Protocol属性可以设置WinSock控件连接远程计算机使用的协议。可选的协议TCP和UDP对应的VB的常量分别是sckTCPProtocol和sckUDPProtocol,Winsock控件默认协议TCP。注意:虽然可以在运行时设置协议,但必须在连接未建立或断开连接后。 SocketHandle属性 返回当前socket连接的句柄,这是只读属性。 RemoteHostIP属性 属性返回远程计算机的IP地址。在客户端,当使用了控件的Connect方法后,远程计算机的IP地址就赋给了RemoteHostIP属性,而在服务器端,当ConnectRequest事件后,远程计算机(客户端)的IP地址就赋给了这个属性。如果使用的是UDP协议那么当DataArrival事件后,发送UDP报文的计算机的IP才赋给了这个属性。 ByteReceived属性 返回当前接收缓冲区中的字节数 State属性 返回WinSock控件当前的状态 常数 值 描述 sckClosed 0 缺省值,关闭。 SckOpen 1 打开。 SckListening 2 侦听 sckConnectionPending 3 连接挂起 sckResolvingHost 4 识别主机。 sckHostResolved 5 已识别主机 sckConnecting 6 正在连接。 sckConnected 7 已连接。 sckClosing 8 同级人员正在关闭连接。 sckError 9   错误 2.WinSock主要方法 Listen方法 方法用于服务器程序,等待客户访问。格式:Winsock对象.listen Connect方法 用于向远程主机发出连接请求。格式:Winsock对象.connect [远程主机IP,远程端口] Accept方法 用于接受一个连接请求。格式:Winsock对象.accept Request ID Senddata方法 用于发送数据。格式:Winsock对象.senddata 数据 Getdata方法 用来取得接收到的数据。格式:Winsock对象.getdata 变量 [,数据类型 [,最大长度]] Close方法 关闭当前连接。格式:Winsock对象.close Bind方法 用Bind方法可以把一个端口号固定为本控件使用,使得别的应用程序不能再使用这个端口。 Listen方法Listen方法只在使用TCP协议时有用。它将应用程序置于监听检测状态。 Connect方法 当本地计算机希望和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时,就可以调用Connect方法。Connect方法调用的规范为:Connect RemoteHost,RemotePort Accept方法 当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后,服务器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客户端的请求。 SendData方法当连接建立后,要发送数据就可以调用SendData方法,该方法只有一个参数,就是要发送的数据。 GetData方法 当本地计算机接收到远程计算机的数据时,数据存放在缓冲区中,要从缓冲区中取出数据,可以使用GetData方法。GetData方法调用规范如下:GetData

16,471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VC/MFC相关问题讨论
社区管理员
  • 基础类社区
  • Web++
  • encoderlee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VC/MFC社区版块或许是CSDN最“古老”的版块了,记忆之中,与CSDN的年龄几乎差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MFC技术渐渐的偏离了开发主流,若干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面对着微软的这个经典之笔,内心充满着敬意,那些曾经的记忆,可以说代表着二十年前曾经的辉煌……
        向经典致敬,或许是老一代程序员内心里面难以释怀的感受。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期待着MFC技术能够恢复其曾经的辉煌,或许这个期待会永远成为一种“梦想”,或许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希望这个版块可以很好的适配Web时代,期待更好的互联网技术能够使得MFC技术框架得以重现活力,……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