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译后程序的bytecode(字节码)展示出了实质: 在用String类对象直接拼接时,JVM会创建一个临时的StringBuffer类对象,并调用其append()方法完成字符串的拼接,这是因为String类是不可变的,拼接操作不得不使用StringBuffer类(并且--JVM会将"You are nice."和"I love you so much."创建为两个新的String对象)。之后,再将这个临时StringBuffer对象转型为一个String,代价不菲!可见,在这一个简单的一次拼接过程中,我们让程序创建了四个对象:两个待拼接的String,一个临时StringBuffer,和最后将StringBuffer转型成为的String--它当然不是最初的str了,这个引用的名称没变,但它指向了新的String对象。
而如果直接使用StringBuffer类,程序将只产生两个对象:最初的StringBuffer和拼接时的String("I love you so much."),也不再需要创建临时的StringBuffer类对象而后还得将其转换回String对象。
因为String被设计成一种安全的字符串, 避免了C/C++中的尴尬。因此在内部操作的时候会频繁的进行对象的交换, 因此它的效率不如StringBuffer。 如果需要频繁的进行字符串的增删操作的话最好用StringBuffer。 比如拼SQL文, 写共函。 另: 编绎器对String的+操作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x = "a" + 4 + "c"
会被编绎成
x = new StringBuffer().append("a").append(4).append("c").toString()
但:
x = “a”;
x = x + 4;
x = x + “c”;
则不会被优化。 可以看出如果在一个表达式里面进行String的多次+操作会被优化, 而多个表达式的+操作不会被优化。
摘自:《Java API Using, Tips And Performance Tu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