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微软发了一封简历

wing120 2005-07-18 07:17:18
由于朋友的介绍,我发了一封简历给微软.微软的人说八月初会有一个电话面试,面试的重点是IMS还有一个什么东西.因为是说英语,我一下没听懂是什么意思了.
我想问问大家IMS是什么东西?
还希望去微软面试过的兄弟们,给我一点经验啊.
...全文
1113 20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20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noway8881 2005-08-0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哦,兄弟,gl & hf
topycsdn 2005-08-0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那些题我怎么都会做?奇怪?
Jasonchen82 2005-07-2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学习一下先!!
julong88 2005-07-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见识
cyokin 2005-07-26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对哦 我面试的时候 算法题居多 不过大多是排序和进制转换之类的。 关键是最快的速度 还有尽量用while 少用for 我想目的也很明确地说。。
zeusvenus 2005-07-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微软面试对基础知识如算法考也不少,楼主注意了。
wing120 2005-07-25
  • 打赏
  • 举报
回复
非常感谢各位!
namhyuk那篇回帖确实对我来说对微软等这些大型企业的招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也仔细思考过那些问题,发现一个问题:基本上,很难.不过,我很赞成里面的一个观点:一个人能力和潜力如何,只有到实际工作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被真正地发现。而不是这么几个回合的招聘.个人感觉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还是上进,好学,并且永不言败.
我自己现在主要还是在增加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毕竟还是到了外企.以后慢慢的训练读写吧.过了面试再说.

还有一个就是,微软那边要我自己先熟悉RMS和SPS这个东东,说实话这个服务器方面的东东在学校确实接触的非常少。所以,最近一直在网络上查资料。可是有关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希望能有高手给我扫扫盲.
tanjy 2005-07-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不是问 1+1在什么时候不等于2吗?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楼上的不要误导楼住,微软有好几到关口,前几道都是关于技术上的,也有笔试,网上
有些人喜欢胡说八道,以为微软只出智力测验题.
kylike 2005-07-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需要聪明、好学、踏实、自信,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较强的团队精神的“人”。
正解!

有容德及大,无求品自高。

--------------------------------------------------------------------
比尔盖茨 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
kwer 2005-07-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回复人: lhx1977(清水无鱼)
明天我也发一份面试简历。
//=========================
I thinks I can do it.
chenzhanyiczy 2005-07-20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呵呵,不错
snow7725 2005-07-20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样也太恶心了吧?我们没接受像美国那种教育,当然去面试时没有像他们那样的思维方式,段时间内根本想不到的啊!
李洪喜 2005-07-20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明天我也发一份面试简历。
acheqi 2005-07-20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晕,这些题,太强了
namhyuk 2005-07-20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微软怪异面试题:难就一个字

--------------------------------------------------------------------------------

 微软要的是“人”——聪明、好学、踏实、自信,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较强的团队精神的“人”。谜语题也好,推理题也好,所要考察的,都是冲着一个“人”字。一个优秀的“人”,正是一些著名的企业孜孜以求的,也是他们这一系列测试“怪题”的指向所在。

 为什么下水道井盖是圆的?

 这个问题,是微软公司向面试者提出的。翻阅众多名企招聘时所提出的问题,类似这样的“怪题”比比皆是。类似的题目还有,怎样移动富士山?估算一下美国有多少辆汽车?香港有多少建筑设计师?将汽车钥匙插入车门向哪个方向旋转可以打开车锁?说起来这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干微软何事?但这确实就是他们郑重其事地考察一批批优秀应聘者的题目和录取标准。

 要知道,微软是全世界年轻人都向往的少数大企业之一,每年都有大量高素质的年轻人参加他们的入门考试。而他们出的这些题目,却不像是在严肃地考核这些有着高学历的人。任何一个人,只要具备一定的智力水平,都可以来测试。

 事实上,我们现在知道,已经不单单是微软,很多名企,尤其是外企,在招聘新加盟者时,都或多或少地用上了这种“怪题”的招数。

 试举几例:

 1、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给工人的回报是一根金条。金条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时给他们一段金条,如果只许你两次把金条弄断,你如何给你的工人付费?

 2、请把一盒蛋糕切成8份,分给8个人,但蛋糕盒里还必须留有一份。

 3、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4、一群人开舞会,每人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帽子只有黑白两种,黑的至少有一顶。每个人都能看到其他人帽子的颜色,却看不到自己的。主持人先让大家看看别人头上戴的是什么帽子,然后关灯,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戴的是黑帽子,就打自己一个耳光。第一次关灯,没有声音。于是再开灯,大家再看一遍,关灯时仍然鸦雀无声。一直到第三次关灯,才有劈劈啪啪打耳光的声音响起。问有多少人戴着黑帽子?

 可以说,类似这样的题目,曾经难坏了许许多多学习成绩优秀、踌躇满志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在经过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考核,一路过关斩将之后,许多人在名企往往多达数轮的面试中,就栽倒在这些“怪题”上。以微软为代表的这些名企,他们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一些考题,他们究竟想要考察应聘者什么方面的才能?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他们所需要的呢?

 我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考试”方式,以上这些怪题,对于许多人来说,确实让人措手不及,无计可施。

 正确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

 那么,名企们这么做,究竟意欲何为呢?作为大部分世界知名的公司,共同的特点就是视人才如生命,他们是极为重视网罗人才的,绝不会拿着招聘这样的重要活动作秀、玩噱头。比尔·盖茨曾提出过一个经典的“怪题”:怎样移动富士山?当被问到微软出这样的“怪题”究竟是想寻找什么样的人才时,比尔·盖茨回答,我们要考察应征者是不是按照逻辑来解决问题。类似于怎样移动富士山这样的问题,正确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原来如此。今年3月份,上海微创软件在复旦大学举行了一场校园招聘活动,在一道考察专业知识的编程题之外,又有一道“怪题”:请估算一下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质量。这道题与盖茨的“富士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得出的结论不是最重要的,其中关键的,是你要让考官看到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比如你怎样快速估算支架和柱子的高度、球的半径,算出各部分的体积等等。

 类似的题目还有:不用称,怎样测量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重量?估算一下一个行进在小雨中的人5分钟内身上淋到雨的质量。这些问题,都是通过猝不及防的一问、短时间内的回答,考察你的判断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精力集中程度,从而看出你全方位的能力。而这些,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对于可增可减的知识来说,可能更是成功的关键。

 看来,名企的“怪题”并不促狭怪异,实际上他们更棋高一着。正是通过这样一张更加灵活、更加精巧的大网,网罗更优秀、更有潜力的人才。之所以有很多人觉得不习惯于他们出题时的怪招,主要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应试教育,头脑里有许多僵化的教条,脑子不能灵活地转动而已。实际上,这样的考试在国外的招聘中早已屡见不鲜,很多公司都有了这方面专门的题库。只要我们有意识地转变思路,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多一些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怪题”也就不那么让人感觉奇怪了。“怪题”怪乎哉?不怪也。平时多做一些这样的题,对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是非常有益的。

 回到上文所说的白帽子黑帽子的问题,你知道舞场里有多少人戴黑帽子了吗?实际上这道题考的是你的逻辑推理能力。你必须首先做假设。假如只有一个人戴黑帽子,那他看到所有人都戴白帽,在第一次关灯时就应自打耳光,所以应该不止一个人戴黑帽子;如果有两顶黑帽子,第一次两人都只看到对方头上的黑帽子,不敢确定自己的颜色,但到第二次关灯,这两人应该明白,如果自己戴着白帽,那对方早在上一次就应打耳光了,因此自己戴的也是黑帽子,于是也会有耳光声响起;可事实是第三次才响起了耳光声,说明全场不止两顶黑帽,依此类推,应该是关了几次灯,有几顶黑帽。

 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唐骏说,计算机业一年一更新,你在大学里学的东西再多,也很难是完全合适的“才”。微软要的是“人”——聪明、好学、踏实、自信,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较强的团队精神的“人”。谜语题也好,推理题也好,所要考察的,都是冲着这一个“人”字。一个优秀的“人”,这正是名企孜孜以求的,也正是他们这一系列测试“怪题”的指向所在。

 你面前放的一个碗里混放着红豆和绿豆,再给两个空碗,要求你在10分钟内把红豆拣到一个碗,把绿豆放进另一个碗。这个题目好做吗?它的奥妙在于,考官故意多给了你一个碗,不要上当,直接挑出红豆放到一个空碗里,挑完了,原来的碗里就只有绿豆了。怎么样?是不是从中可以看出此类题的机杼所在?

 逻辑题回答不出来不表示不具有逻辑性思维

 名企新异的招聘方法,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多企业开始向他们学习,也在自己的招聘考试中加入了一些灵活的试题。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方法也不是战无不胜的法宝。唐骏就曾坦言微软的考题也是有缺陷的,比如逻辑题回答不出来,并不表示考生不具有逻辑性思维。因为有些题目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可能有很多优秀的人会在这样的考试中与企业失之交臂。

 同时,许多名企为了使自己的招聘更为科学合理,都对考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使他们有着极专业的水准。因为这种以考察一个人的深度思维为指向的测试,得出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官的个人判断和感觉。所以看起来这样的考试简单易行,实际上需要更高的配置,并不是随便拿几个题来,问一问答案就能了结的。

 而现在我们有的企业,在学习这种招聘时,却走入了歧途,甚至把好端端的招聘搞成了一场闹剧。比如有一家公司给女大学生出的题目是“如果在工作中需要出卖肉体,你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无论你考察的目的多么白璧无瑕,都是让人反感和困惑的。还有一家公司给两名女性应聘者出的题目是:戴上薄型塑胶手套,100只大白鼠被放进空房里,要求在10分钟内徒手捉到老鼠。当她们好不容易从惊恐中安静下来进入角色时,这场“考试”的时间却到了,她们一只老鼠也没捉到。考官对她们说:“本来接下去还要考试解剖老鼠,现在你们已经失去机会了……”这样的题目,才是真正的“怪题”;这样的考试,不只是怪异,简直都有些恐怖了。

 对于选拔优秀人才来说,无论哪种招聘方式都不可能是一锤定音。一个人能力和潜力如何,只有到实际工作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被真正地发现。“真金不怕火炼”、“天生我才必有用”,所有的求职者只要在平时多注意学习,锻炼自己的创新、思考和判断能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真正优秀的“人”,相信总会遇到好机会。即便在名企的一次两次考试中失利败北,也总会东山再起,前途无量的。
huaxianz 2005-07-20
  • 打赏
  • 举报
回复
IMS stands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我觉得可能考察SDLC方面的知识
oyljerry 2005-07-1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估计英语听力要求比较高
fanruinet 2005-07-1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Systems (IMS)
Alden 2005-07-1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17,747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NET技术 .NET Framework
社区管理员
  • .NET Framework社区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