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Windows Phone 7中文开发中心开放

jv9 2010-10-28 12:15:48
加精










Apple的App Store的成功,推动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移动应用开发大会时,众多业内知名公司和专家,纷纷表示2011年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新一轮的焦点。而世界级的移动应用服务商也逐渐将目光聚焦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市场上。Windows Phone 7是微软新一代移动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完全兼容Silverlight应用以及XNA框架游戏开发。为了方便更多中国开发人员学习Windows Phone 7应用开发,微软MSDN推出Windows Phone 7中文开发网站,其中包括了开始学习如何开发、Silverlight 实验室、XNA 框架实验室等栏目,还提供了Windows Phone 7 开发人员训练包(中文版)为中国开发者提供了本地化方便。



Windows Phone 7中文开发中心

Windows Phone 7范例程序代码以及开发文档下载

更多Windows Phone 7资源下载

Windows Phone 7开发资料汇总

从iPhone开发转战Windows Phone 7思维导图



学习Windows Phone 7开发技术,可以参考以下网址:

微软官方提供的“Windows Phone 7开发教程”, http://www.silverlight.net/learn/tutorials/windows-phone-7-tutorials/

Windows Phone 7视频开发教程, http://www.silverlight.net/learn/videos/windows-phone/

Jake Lin,微软Windows Phone领域MVP , http://www.cnblogs.com/procoder/

施炯,微软MVP,http://www.cnblogs.com/dearsj001/

马宁,微软MVP, http://www.cnblogs.com/aawolf/

陈凯(chenkai),http://www.cnblogs.com/chenkai

小镇的博客,http://www.cnblogs.com/randylee/

银光中国网, Windows Phone 7版, http://www.silverlightchina.net/html/wp7/

Windows Phone 7爱好者, http://www.iwp7.com/

WPMind资讯网, http://www.wpmind.com/

口袋互联,http://www.wpzune.com/






...全文
4115 195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195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覃祖甘 2012-04-1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good
zjing_19835 2010-11-0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学习一下。。。
cwlzpl 2010-11-0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好资源。呵呵呵
lukkqq 2010-11-0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值得学习下!
xlg3030 2010-11-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支持。。。学习
weisen_zhang 2010-11-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学步过来,先搞搞ANDOID再来搞其他
shinianjingmeng 2010-11-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看看。。。。。。
liuxinqiang3 2010-11-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支持WIN7快点出来!!!!!
hyzx000 2010-11-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个必须学习,哈哈哈哈哈
hyzx000 2010-11-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Margriet 2010-11-0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有用,十分感谢分享
cddice 2010-11-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很不错的东东!
人生无回头路 2010-11-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支持,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xch8880007 2010-11-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支持!!!!!!!!!!!!!
xiguapixx 2010-11-0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我是来赚积分的,顺道把帖子顶上去
dzjia007 2010-11-0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WP7在国内的开发者情况如何啊?
yuhuangc 2010-11-0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微软加油啊,把andriod给干下去。
fujye 2010-11-0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我去。。。。mark下
solarheart 2010-11-0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中国可是手机消费大国
MS不会笨到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主动放弃中国市场
blue601 2010-11-0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支持楼主,学习学习
加载更多回复(108)
那么可能有人说目前所有的三方库都是开源的,都开放,那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我们选择语言、框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指标: 一:开放性。尽量选择开放性的,或者说是开源的语言和框架,用的人多了,才能火起来。 二:热度。热度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参与的总人数,另一个持续增加的人数。总人数少了不行,近期活跃度低的也不行,缺一不可。如果总人数太少,持续增加的人较多,那你还是等等。微软出产品一般规律是:一版本是看着花哨,二版本是试着用用,三版本才算定型,过了三版之后,还能稳定,你再介入吧。 三:后台硬不硬。关键看支持的研究机构或公司牛不牛,不牛的公司当然也可能成功,但概率较低。现在马云要干点什么,比人民群众要容易的多,谁让他的钱多的烧不完呢。 四:应用广度。应用广度是指语言或框架的应用领域是否丰富,Java适用于服务端,Web端、移动端,但C#基本只用于服务端和台式机,尽管Sliverlight也用于移动端,但基本上也就是Windows Phone的一亩三分地上了。 五:先进性。语言或框架是否有成熟的理论支持,关系数据库统治了那么多年,面向对象的将面向过程拍死在沙滩上,我个人认为还是背后理论的强大。 好了,指标列出来了,你可以做一个二维表格,将各个前端框架放进去一一比较了。有兴趣的可以对比一下,我只挑React说说。 React几乎全部满足以上条件。我们可以看看React的个人条件: 一:React开源。不仅React开源,React的核心库、React的生态圈都开源。 二:React开发者众。React的开发者持续增加,最新的统计数据中,不少前端开发者从其它框架转向了React,相反,React开发者却很少转向其他框架。 三:React由FaceBook支持,MIT许可。 四:React应用极广,大家熟知的是Reactjs、ReactNative,分别支持Web端和移动端。并且同时支持Android 和IOS。另外还有处于起步阶段的React VR,支持虚拟现实,可以运用于虚拟现实设备中,支持360度视角。是不是有些小兴奋。来张React VR的Helloworld图。 五:React是完全的基于组件化的,大量采用函数式编程,Java8中也引进了stream的函数式编程方式。另外React与Angular最大的不同是:React是以Javascript为中心,而Angular是以html为中心,一种是动态语言,一种是展示语言,高下立现。 加群:460499457
领域热词:生态系统、数据、信息运营商、云计算 2011年最热的关键词恐怕非平台莫属。原因很简单,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与平台息息相关。 在芯片层,ARM架构已经占据移动设备的大部分份额,对曾经无可争议的霸主Intel造成极大压力。其中Nvidia的成功转型尤为典型,它借助基于ARM的Tegra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2011年11月发布4核移动芯片,巩固了自己与高通、TI、三星等一道作为一线ARM厂商的地位。而Tilera等众核芯片、GPGPU等异构计算架构在云计算环境下也具有很大潜力。 在操作系统层,Windows 8和Mac OS X Lion两个新版本的用户界面已经不约而同地受到移动设备的强烈影响。 而iOS和Android两大移动平台迅速崛起,不仅大幅抢占了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MeeGo、webOS、Symbian、BlackBerry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不动声色地将PC降低为普通设备,更使Google和Apple两大平台公司如虎添翼,HTC、三星、华为、中兴一干新锐野蛮成长,同时却让微软、Intel、惠普、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黑莓等巨头都纷纷进入多事之秋,换帅的换帅,收购的收购,裁员的裁员。 什么是平台? 我们最熟悉的是技术平台(或称开发平台、计算平台),指软件应用能够在其上运行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硬件体系结构、操作系统、API、运行库、编程框架等都是常见的平台。随着Web的普及,浏览器及其插件如Flash和Silverlight也都成为平台。企业软件开发中,又有WebSphere、JBoss等中间件和各种面向领域的业务平台,也都是平台。 Web 2.0、云计算发展起来后,为了共享数据,提供更无缝的体验和增值,很多互联网网站和服务开始提供开放API,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在其上开发软件应用,访问平台的数据或其他功能。这就是我们已经听得耳朵起茧子的开放平台。 这些当然都是重要的平台。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平台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含义。 2011年2月,诺基亚新任CEO Stephen Elop一份语气非常罕见的内部备忘录曝光。 Engadget评论这是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和有趣的CEO备忘录之一。其中他向芬兰的同事们宣布,已经决定与微软战略结盟,并同时将Symbian、MeeGo和Qt三大拥趸颇众的平台打成遗留系统。还记得他是怎么说的吗? “设备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我们的竞争对手并非通过设备抢占市场份额,而是通过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决定建立、促成或加入一个生态系统…… “诺基亚,我们的平台着火了。” 虽然外界对Elop一直争议不断,而且将近一年之后的今天,他还没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但他却说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观点:平台就是生态系统。他还这样明确地给出了生态系统的定义:“不仅包括设备的软硬件,还包括开发人员、应用、电子商务、广告、搜索、社交应用、地理位置服务、统一通信及其他许多内容。” Elop很可能是看到了未来竞争的残酷性和诺基亚的战斗力不足,才最终选择了结盟,加入一个现成的生态系统。 平台之战 全球范围内,有实力成为全局性平台级生态系统的公司,其实并不多。2011年5月Google董事长Eric Schmidt在AllThingsD D9会议上提出了“四驾马车论”,称未来十年驱动创新的主要力量将是Google、Apple、Amazon和Facebook四家公司,它们将史无前例地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除了这四大之外,他还提到PayPal和Twitter作为候补,却明确将微软排除在外。 这种说法虽然是一家之言,但得到了广泛认可。2011年11月《Wired》的采访中,Amazon CEO Jeff Bezos基本同意这一说法,只是认为微软应该在列。他随后还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一个公司不应该沉迷于暂时的辉煌(shiny),因为不可持续。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服务对客户有价值。一些公司还没有经历困难时期,没有得到真正的考验。”乍看shiny一词还以为他在说Apple,但最后一句又似乎是在说Facebook和Google。 《Fast Company》杂志2011年11月刊登了“The Great Tech War Of 2012”长文,讲述的也正是这四家之间的大战。 四驾马车的确是全球性平台级生态系统的最有力竞争者。它们都是消费互联网公司的代表,可以作为Marc Andreessen所说的互联网正在吞噬世界的绝佳注脚。虽然各家目前的主营业务并不特别重合,但是大势所趋,竞争所迫,这些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都会不断扩充业务,延揽盟军,成为全能战士,变得越来越像。2011年,这一趋势已经非常明显:Amazon发布Kindle Fire直接成为iPad的劲敌,Google除了在社会化产品上与Facebook针锋相对之外,又收购摩托罗拉,加强与Apple的对抗能力。图书、杂志、音乐和影视、游戏、软件等内容的销售分成是兵家必争之地,四家都已经加入战团,虎视眈眈。在统一通信方面,则除了Amazon之外,其他三家都已经重兵布局。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不会设定自己的经营边界,而且对远景的看法有诸多相似:都相信自己能够大大改善而非仅仅取代现有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2012年,平台之战已经一触即发。 我在2011年4月撰写的“云计算: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才刚刚开始”一文中写到: “云计算将极大地改变原有的信息产业格局。计算机软硬件、通信、互联网、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行业中的大型平台性厂商将最早受到影响,它们之间将发生剧烈的竞争和整合。…… “由于互联网天然具有无边界服务的特性,这种竞争是全球性的,如果没有主权、国家体制等限制,理论上全世界只需要几家大型的云计算运营商和几家大型的设备提供商。这意味着,现有的几十家市值数百亿以上美元的技术公司,最后只会剩下几家。”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词:云计算运营商,也可以称之为信息运营商或计算运营商。与同义词平台或者生态系统不同的地方是,这个说法主要针对最终用户而言。 顾名思义,所谓信息运营商,就是为付费的订阅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司,它们与用户的关系与今天的电信运营商提供电信服务类似,而不同的是,它们经营的是全面整合的信息获取、推荐和处理等服务。简单说,下一步你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屏幕、任何设备,获取你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系统是非常智能化的,可以做各种推荐(广告变成了有用的信息),就像现实生活中对你知根知底的小秘一样。而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有统一的ID登录系统和足够多具有黏性的用户。用户只需要登录,系统就可以根据以往用户的行为历史,进行智能推荐(现实生活的商品、媒体内容……),从而实现无缝的用户体验。正如华为高级副总徐直军所说的:“计算、技术本身将最终被淡化、忽略掉,取而代之的是消费和体验的过程。” 平台之争中开发者的地位至关重要。如果你能在收入上、用户获取和保留上、技术支持上、网络效应推广上真正地帮助开发者,建立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也就成功了一半。 最终,平台/生态系统/信息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是数据的竞争。“数据是云计算时代的石油”,谁能拥有更多数据并能做各种深入分析、善于运用,支持平台本身发展的决策,谁就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竞争分析 在我看来,Google、Apple、Amazon和Facebook四家中,都有各自的软肋,这场大战的输赢还很难预料。 Google的主营业务——搜索是四家中唯一一种无需用户登录就能使用的服务,对用户的长期黏性最弱。从这个角度来看,Gmail是Google的战略性资产,也难怪Google推Wave、Buzz和Google+都需要从这里入手。但Gmail的用户数大约是2.6亿,还不如3.5亿的Hotmail和3.1亿的Yahoo Mail,而且邮箱用户与其他三家的ID往往绑着信用卡或者支付手段相比,转换性也差得多。这正是Google+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原因。当然Android、YouTube和Chrome都是有数以亿计用户的终端,可以打的牌还很多。但Google现在内部的研发文化味道已经不对,反而是最大隐患。 Apple的问题在两方面,一是它本身还不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云端的技术储备不够,这一点从乔布斯演讲时有些外行地宣扬自己的数据中心里设备都很贵可见一斑。二是主要收入来自硬件销售,内容销售占比太低,不符合长期趋势。在信息运营商的背景下,硬件是倾向于补贴和免费的,这和今天电信运营商会补贴终端类似。Kindle Fire就是很好的例子。Amazon每卖一部要倒贴20美元,但他们肯定有把握从媒体内容的销售中回收。一旦其他运营商将硬件免费赠送,而Apple又无对应之策(他们应该有),将有可能面临毁灭性打击。 Facebook目前最弱小,但路线最清晰,只要保持最大人群和目前的用户黏性,向各处发展似乎都不会太难。唯一但是致命的例外是它对移动终端毫无控制,丧失了重要的天王山。毕竟,你在iOS设备上是没法继续作为平台与应用分成的。Zynga一家独大也是隐患。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要保证用户体验,难度也不小。 至于Amazon,最大的挑战是填补或者加强目前缺乏的各种必需服务(统一通信、社交、地图、开发者社区),并从纯粹的电子商务网站(大部分用户过来基本上满脑子想的是买东西)扩展为更通用的平台。以Bezos的长线思维,Amazon的想象空间还很大。 而微软呢,其实手里有大量的好牌——Windows用户数以十亿计,Live Messenger、Hotmail、Skype、各版本IE也都有几亿的用户。他们所缺的,是全面系统的战略和Google+那样的中枢应用,将零散在各处的用户和体验统一起来。Windows 8看来有这个趋势,但新版本能渗透到什么程度,要看产品的执行。 技术的影响 HTML5对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局势影响巨大。如果HTML5成为主流,Apple将丧失对生态系统的大部分控制,App Store的辉煌也将成为历史。但移动互联网恐怕不容易出现PC互联网上IE一统天下之后,再在这一平台上出现Yahoo、Google、Facebook等众多新贵的景象。因为那时候用户已经被瓜分殆尽了。 Siri为代表的自然用户界面+开放平台也是一种具有潜在爆炸力的技术。正如Robert Scoble在近两年前Siri被Apple收购时撰文所指出的,Siri代表了继1990年代“通过域名找页面”、2000年代“通过页面交互聚人”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交互模式:“消除网页,将API与人直接联系在一起”。如果能在技术上比较好地实现推荐引擎和前端自然语言理解,Siri真的可以成为数字秘书的具体化,从而将Web变成遗留技术。 2012年,敬请观赏平台之战。
个性化,网速快,可登录合为一体 Google公司出版的浏览器,超好用 软件概述 Google Chrome是由Google开发的一款设计简单、高效的Web浏览工具。 Chrome Android Chrome Android Google Chrome的特点是简洁、快速。GoogleChrome支持多标签浏览,每个标签页面都在独立的“沙箱”内运行,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一个标签页面的崩溃也不会导致其他标签页面被关闭。此外,Google Chrome基于更强大的JavaScript V8引擎,这是当前Web浏览器所无法实现的。 另有手机版的Chrome浏览器,于2012年发布了Chrome浏览器移动版,提供IOS系统、安卓系统以及Windows Phone系统的Chrome浏览器,在保持浏览器原有特点的情况下,实现了多终端使用浏览器,具有共享收藏历史信息等功能,是手机浏览器的一次巨大突破。随着Android系统的份额不断扩大而市场占有率不断飙升。 ·Chrome浏览器基于开源引擎WebKit、Blink,其中包含谷歌Gears。 ·Chrome提供了浏览器扩展框架,可以制作与Adobe-AIR类似的混合应用。 ·包含V8 Javascript虚拟机,这个多线程的虚拟机可以加速Javascript的执行。 ·具备隐私浏览模式,可以让用户无需在本地机器上登录即可使用,这个功能与微软IE8中的Incognito类似。 ·浏览器将内置防止“网络钓鱼“及恶意软件功能。 Google曾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中宣布在Beta版Chrome25 中将加入网络语音API(Web SpeechAPI),让用户在某些嵌入了JavaScript的网页中可以更方便地使用语音指令、听写等功能。同时新版本在内容安全策略标头(Content Security Policy header)方面也有所改进,开发者可以创建网页、资源白名单,以此来提升浏览器的安全性。 软件名称 Google Chrome浏览器 Google Chrome浏览器 Google Chrome,又称谷歌浏览器,是一个由Google(谷歌)公司开发的免费网页浏览器。“Chrome”是化学元素“铬”的英文名称;过去也用Chrome称呼浏览器的外框。本软件的程式码是基于其他开放源代码软件所撰写,包括WebKit和Mozilla,目标是提升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软件的名称是来自于又称作“Chrome”的网络浏览器图形使用者界面(GUI)。 软件优点 不易崩溃  最新版Google Chrome 最新版Google Chrome Chrome最大的亮点就是其多进程架构,保护浏览器不会因恶意网页和应用软件而崩溃。每个标签、窗口和插件都在各自的环境中运行,因此一个站点出了问题不会影响打开其它站点。通过将每个站点和应用软件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这种架构,这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速度快 使用WebKit引擎。WebKit简易小巧,并能有效率的运用存储器,对新开发者来说相当容易上手。Chrome具有DNS预先截取功能。当浏览网页时,“Google Chrome”可查询或预先截取网页上所有链接的IP地址。目标网页。Chrome具有GPU硬件加速:当激活GPU硬件加速时,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那些含有大量图片之网站时可以更快渲染完成并使页面滚动时不会出现图像破裂的问题。 2013年4月份,Google宣布称将为Chrome浏览器开发新的自主浏览器引擎Blink,在最新的Chrome开发版本中,Blink已经正式现身。 [7] 几乎隐身 说Chrome的界面简洁不足以说明其简洁程度。Chrome几乎不像是一款应用软件,屏幕的绝大多数空间都被用于显示用户访问的站点,屏幕上不会显示Chrome的按钮和标志。Chrome的设计人员表示,他们希望用户忘记自己在使用一款浏览器软件,他们的目标基本上实现了。 搜索简单 Chrome的标志性功能之一是Omnibox--位于浏览器顶部的一款通用工具条。用户可 以在Omnibox中输入网站地址或搜索关键字,或者同时输入这两者,Chrome会自动执行用户希望的操作。Omnibox能够了解用户的偏好,例如, 如果一名用户喜欢使用PCWorld网站的搜索功能,一旦用户访问该站点,Chrome会记得PCWorld网站有自己的搜索框,并让用户选择是 否使用该站点的搜索功能。如果用户选择使用PCWorld网站的搜索功能,系统将自动执行搜索操作。 标签灵活 Chrome为标签式浏览提供了新功能。用户可以“抓住”一个标签,并将它拖放到单独的窗口中。用户可以在一个窗口中整合多个标签。Chrome在启动时可以使用用户喜欢的某个标签的配置,其它浏览器需要第三方插件才能够提供这一功能。 更加安全 黑名单(Blacklists):“Google Chrome”会定期地更新防止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的黑名单,并在用户试图浏览可能造成电脑损害的网站时予以警告。这项服务也可通过使用其他的免费自由应用程序接口(API)“GoogleSafe Browsing API” 来取得。在更新维护这些黑名单的同时,Google也会通知被列入的网站,以避免网站持有者本身不知道网站存有恶意软件。 沙箱(Sandboxing):“Google Chrome”中的每一个标签页都是一个沙箱(sandbox),以防止“恶意软件破坏用户系统”或“利用标签页影响其他标签页”。遵守最小权限原则,每个动作的权限都会被限制,仅能运算而无法写入文件和从敏感区域读取文件(如我的文档、桌面)。沙盒小组(Sandbox Team)是一种表示他们“使用了现有的运行程序限制,并让这些限制变成一座监狱”,例如在其中一个标签页运作的恶意软件,将无法窃取信用卡号码、干扰鼠标运作,或告诉系统在启动时运行某个程序,并且恶意软件会在标签页关闭时立即中止。 插件(Plugins):插件通常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无法像标签页般沙盒化。这些通常需要运行在浏览器本身的安全等级或更高的等级。为了降低被攻击的风险,插件是独立运行的。从5.0版本起,“Google Chrome”内置Adobe Flash Player以确保使用的为最新版本降低被攻击的风险。其后在9.0版本将Flash播放器内置在沙盒中独立运行。这项技术是Chrome安全性进步的一座里程碑。对Windows XP用户特别重要,因为它是平台上唯一提供Flash嵌入沙盒运行的浏览器。从8.0版本起,“Google Chrome”内置在沙盒中独立运行的PDF阅读器。 多进程(Multiprocessing):能容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而互不影响,每个网页标签独立于窗口程序存在,当资源过高或崩溃时,不会因为一个停顿而整个程序当掉。 任务管理器(Task Manager):非常有特色的工具,用户可以查看哪些网站占用了最多的内存、下载流量和CPU资源,有利于管理各个标签页与插件,也便于用户终止恶意操作。 诈骗和恶意程序保护:当“Google Chrome”侦测到浏览网站可能有害时,便会发出实时警告。浏览器会将造访网址的一部分传送给Google,以了解该网址是否列在诈骗与恶意网站清单中。(网络钓鱼及恶意软件的侦测功能)。 自动更新(Auto-updates):为确保受到最新版安全性更新的保护,“Google Chrome”会定期检查更新,以确保更新永远为最新版本。更新检查可确保会使用最新版的安全性功能与修正程序,浏览器自动更新新的版本,不需要用户采取任何动作,更新后会在下一次启动中自动使用。 专业测评 HTML5测试 HTML5测试(3张) CSS3测评 Acid1及Acid2均顺利通过。 早先,在Acid3中只能获得78分,最新的测试版已达到100分,部分WebKit核心浏览器已取得100分通过。 CSS3 Selectors Test中578项全部通过。 HTML5测评 支持W3C最新WEB协议HTML5且表现良好支持HTML5视频编号格式有 H.264 OggTheora WebM 版本发布编辑 2015年8月21日正式版(44.0.2403.157)发布 [1] 1. 修复了部分网页加载缓慢的问题 2015年8月11日正式版(44.0.2403.155)发布 1、 关于内部审计的各种修正、模糊测试和其他措施等;   2、改善运行速度、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硬件兼容性;   3、大幅提升 64 位版 Chrome 的安全性;   4、增强 64 位版 Chrome 稳定性,渲染器处理崩溃率大大降低;   5、内置组件 Adobe Flash Player 更新至 v18.0.0.232正式版; 2015年4月15日正式版(42.0.2311.90)发布 [8] 1、内置Adobe Flash Player已更新至17.0.0.169   2、新增海量应用扩展和Web平台API   3、大幅提升软件性能和稳定性   4、Chrome 42 正式停止对NPAPI插件的支持,现在默认安装仅支持5款PPAPI插件   5、向“生命、宇宙以及万事终极答案”致敬!(根据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42是“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因此,42这个数字也经常被用来向这一作品致敬) 2014年9月3日下午正式版(37.0.2062.103)发布 [9] 该版本首发于9月3日下午,更新编号为37.0.2062.119(平台版本为5978.80.0/5978.81.0)。 新增加的特性有: 1、多用户登录支持(Multi Sign),多账户切换更便捷; 2、Chrome启动器中已可查看应用信息(App Info); 3、设置(Setting)窗口不再出现在新标签页中; 4、隐身模式(Incognito Mode)新增“保存到Google Drive”功能; 5、可通过chrome.enterprise.platformKeys API使用客户端证书管理器(Client Certificate Management); 6、书签管理(Managed Bookmarks)--推送和管理你的书签; 7、新增加密码管理工具。 2014年1月14日 正式版(32.0.1700.76)发布 Chrome 32.0.1700.76包含以下几个bug修复和体验提升: 1、在音频、视频、摄像头等标签上展示对应的图标; 2、Win8 Metro模式的新形象; 3、自动阻止恶意软件; 4、提供一些新的app或扩展的API; 5、更多高级功能。 2013年12月5日 正式版(31.0.1650.63)发布 Chrome 31.0.1650.63包含15个安全修复,例如同步会话的302定向、v8缓冲区溢出、模态对话框中的地址栏欺诈…… Chrome 31支持Web支付,在用户的授权下,Web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程序调用浏览器的自动填充数据。这样,在支付时,用户可以直接选择存储在浏览器上的数据,或者通过一个浏览器界面来输入新的支付信息,然后开发人员再继续他们现有的支付流程。 Chrome 31还新增了便携式本机客户端(PNaCl,Portable Native Client),可以让开发者一劳永逸,只需一次编译就能在任何硬件平台上运行。 2013年10月16日Chrome 30正式版(30.0.1599.101)发布: 修复了5个安全漏洞以及一些之前版本存在的Bug,完善了浏览器性能。 2013年8月20日Chrome 29正式版(Chrome 29.0.1547.57)发布: 1、基于你曾经访问的站点对 Omnibox 建议进行改进;   2、可以重置个人 Profile 到之前的状态;   3、很多新的应用和扩展API;   4、大量稳定性和性能的提升;   5、安全相关问题修复。 2013年7月10日Chrome 28新版特性: 1、使用Blink内核; 2、开始支持通知中心服务。 2013

8,735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WPF/Silverlight相关讨论
社区管理员
  • WPF/Silverlight社区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