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推荐阅读] 高通风云录:如何一步步走上移动芯片王座

yilonglucky 2014-03-12 02:31:35
注:论坛太冷清了,自己散分给大家转载一篇文章
=======================================
除了知名的OEM厂商之外,有一家公司借着智能手机的东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就是高通。
这家跨国电信和半导体巨头在无线技术领域发家壮大,其市值目前已经超过了1230亿美元,比英特尔还要高出40亿美元。从率先倡导CDMA到推动LTE并占领整个移动芯片市场,高通显然并不缺乏远见。
高通一直在寻求着下一个发展方向。他们已经开始力推低端芯片,并和中国移动进行合作,为的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即将到来的LTE浪潮当中获利。他们掌握的无数专利也确保了智能手机厂商和网络供应商的“进贡”。在目前的移动处理器市场上,高通显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的骁龙系列芯片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已经被应用于数以百万计的智能手机当中。

那么高通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如今这个位置的?他们能否保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住自己的阵地,甚至是进一步扩张呢?科技网站Android Authority日前就对高通的发展历史和前景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从学者到商人

在1968年,三位来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犹太学者——Irwin M. Jacobs,Andrew Viterbi和Leonard Kleinrock——成立了Linkabit。这是一家顾问公司,主要业务是为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和美国航天局这样的政府部门解决问题。Kleinrock随后离开了公司,并继续在互联网的发展当中保持着自己的影响力。在2007年,他获得了美国政府办法的国家科学奖章。而Jacobs和Viterbi随后成立了高通。

在1985年,Irwin Jacobs在自己位于圣地亚哥的家中召集了Franklin Antonio,Adelia Coffman,Andrew Cohen,Klein Gilhousen, Andrew Viterbi和Harvey White,他们都同意创建一家专注于“高质量通讯(Quality Communications)”的新公司,这也正是高通(Qualcomm)这个名字的由来。

就像Jacobs随后在接受访问时说的那样:“在高通,我们没有商业计划,我们的脑子里也没有产品,我们没有投入多少资金。但我们都懂无线技术,这个领域里一定有好玩的东西。在头6个月时间里,我们想出了不少点子,这些点子也让我们一直忙到了现在。”

高通的第一份合同是和美国军方签订的CDMA技术研究项目。但这并非唯一的侧重。在1988年,高通发布了基于OminiTRACS卫星的数据通讯系统,来确保卡车公司能够追踪和监控自己的车队。但是,真正确立了高通发展方向的是他们在1989 年向50家无线产业领导者所进行的CDMA展示。

CDMA崛起

在1993年,高通得以通过CDMA来展示自己的数据服务,这也为更好的移动网络连接扫清了道路。美国电信工业协会采纳了CDMA这种蜂窝网络标准,高通也很快开始向合作伙伴们供应网络基础设施和芯片,并对自己的技术进行授权。到了1999年,国际电信联盟把CDMA选作是3G(第三代无线网络)背后的技术。

1998年,世界首款CDMA智能手机降生,那就是高通和Palm联合开发的pdQ。这款设备基本上就是将Palm Pilot和手机整合在了一起,它不仅块头很大,同时价格不菲。但具备互联网功能的手机就此开始崛起。

高通非常善于设计、制作和销售集成芯片,他们同时也会为手机和无线网络提供软件服务。广博的研究让高通积累了大量的专利,他们也从其他公司那里获取到了更多——最近,高通又从惠普那里购买了一个专利组合。创新硬件和软件的销售,再加上专利授权的收益,这些都维持了高通非常健康的状态。

在2000年,高通在自己的多媒体CDMA芯片和系统软件当中集成了GPS,这也就把GPS和互联网、MP3和蓝牙功能结合在了一起。在随后的几年里,高通的芯片又获得了更多的能力,包括大幅增长的处理性能和改良的电源管理。这也确保了他们在2007年成为世界领先的移动芯片提供商。

骁龙和Android

高通并没有就此满足,他们在2007年年末推出了骁龙芯片平台。该系列芯片也把手机的功能、性能和节能性带到了新的水平。

高通还和HTC合作,为世界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2008年10月问世的T-Mobile G1——制作了处理芯片。虽然骁龙系列还兼顾了黑莓、Windows Mobile和Windows Phone设备,但它们真正的成功来自于Android平台。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大厂都采用了骁龙芯片,包括三星、索尼、LG、摩托罗拉等等。

高通想做的还不止于此。他们还想要提供智能手机当中的所有通讯部件。他们的RF360解决方案打算以较小的身材来支持尽可能多的LTE频段,同时把功耗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在未来将会造就真正的世界手机。

芯片生产之外

通过名为Toq的智能手表,高通还在推广着自己的低功耗彩色显示屏技术Mirasol。Toq实际上是高通面向其他厂商推出的参考设计,而非是他们去征服智能手表市场的尝试。就像现任总裁Steve Mollenkopf最近在接受访问时说的:“我们制作它主要是为了展示Mirasol技术和无线充电……对于我们来说,这并不是一门生意。”

高通想要去启发其他厂商来使用自己的技术,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名为QRD的参考设计项目来把设备生产商和部件供应商、软件开发者凑在一起。


高通还在谈论所谓的“Internet of Everything”,在物联网之上把数十亿的设备无线连接在一起。高通正在寻求利用现有技术将移动技术融入到汽车、可穿戴和家庭自动化当中。王位的觊觎者

在苹果发布首款64位处理芯片A7之后,高通给出了一些负面的评价,并称其为“营销噱头”,但他们随后也撤回了这些言论。不过很快的,高通自己也推出了具备64位支持的骁龙410处理器。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当中,我们介绍了高通在市场中的位置,以及威胁着他们主导地位的挑战者。高通的确处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但他们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高通虽然主导着智能手机市场,但除了Kindle FIre HDX和Nexus 7之外,他们在平板领域并未取得多大的成功,而NVIDIA和英特尔的份额却在不断增长。在经历了缓慢且不平坦的开端之后,英特尔想要在移动市场上异军突起。在上个月的CES展上,他们还展示了自己的可穿戴参考设计。但英特尔可能并非是高通目前最大的威胁。

Strategy Analytics的高级分析师Sravan Kundojjala解释道:“由于在LTE基带市场上的统治地位,高通的基带收益在去年三季度增长到了66%。在过去4年里,高通在研发上花费了140美元,这帮助他们在LTE基带领域当中获得了超过95%的收益。虽然高通在LTE基带技术和市场份额方面的领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认为,某些竞争者的产品已经准备好投产,并可能在今年从高通手里夺走一定的份额,特别是在中低端领域。”

通过在低端Android手机领域的发展,联发科和Broadcom都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这两家厂商在今年预计会在LTE市场上有大动作。中国和印度的新兴市场将成为新的战场。

高通能搞定中国市场吗?

身为世界最大运营商的中国移动已经开始逐步推广LTE,而高通也打算趁此机会打入中国市场。“随着一个技术迁移在中国的发生,我们的业务也走到了最前线,”高通总裁Mollenkopf这样告诉路透社,“对于我们来说,世界最大的运营商敞开了自己的怀抱。”

但是,高通也碰到了麻烦,他们目前就正在接受发改委有关反垄断的调查。高通能否以美国市场上的那套方法来占领中国市场,这还有待观察。随着手机平均价格的下降,他们的大部分收益依然需要依赖专利授权,而这些收益也在不断萎缩。

高通在目前的竞争当中依然领先了一步。他们会继续保持这个优势吗?时间会说明一切。
...全文
1875 1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1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宁道奇 2014-03-1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这文章值得一读!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基于稀疏增强动态模态分解(SPDMD)算法对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介质响应参数的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极化电流谱线,计算增强稀疏幅值向量,确定Debye模型支路数量并计算支路元件参数。相比传统方法,SPDMD算法具有更高的辨识精度,特别是在极化电流分析上表现出色。文中提供了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涵盖数据预处理、DMD模态计算、稀疏优化、Debye参数识别及结果可视化等步骤。此外,还讨论了该方法在电缆老化评估中的应用,包括抗噪性能、极化电流与去极化电流的对比、老化特征提取及击穿电压预测等方面。 适合人群:电气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特别是从事电缆绝缘状态监测和评估工作的专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XLPE电缆绝缘介质的弛豫过程和老化机理;②开发电缆绝缘状态在线监测系统;③评估电缆老化程度并预测剩余寿命;④提高电缆维护效率,预防突发性故障。 其他说明:该方法不仅在理论上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展示了良好的性能。建议在具体应用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参数,如窗口长度、稀疏系数等,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对于噪声较大的环境,可以采用中值滤波等预处理手段提高数据质量。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多种开发者工具及其对开发效率的提升作用。首先,介绍了两款集成开发环境(IDE):IntelliJ IDEA 以其智能代码补全、强大的调试工具和项目管理功能适用于Java开发者;VS Code 则凭借轻量级和多种编程语言的插件支持成为前端开发者的常用工具。其次,提到了基于 GPT-4 的智能代码生成工具 Cursor,它通过对话式编程显著提高了开发效率。接着,阐述了版本控制系统 Git 的重要性,包括记录代码修改、分支管理和协作功能。然后,介绍了 Postman 作为 API 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可创建、测试和文档化 API,缩短前后端联调时间。再者,提到 SonarQube 这款代码质量管理工具,能自动扫描代码并检测潜在的质量问题。还介绍了 Docker 容器化工具,通过定义应用的运行环境和依赖,确保环境一致性。最后,提及了线上诊断工具 Arthas 和性能调优工具 JProfiler,分别用于生产环境排障和性能优化。 适合人群:所有希望提高开发效率的程序员,尤其是有一定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和技术团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选择合适的 IDE 提升编码速度和代码质量;②利用 AI 编程助手加快开发进程;③通过 Git 实现高效的版本控制和团队协作;④使用 Postman 管理 API 的全生命周期;⑤借助 SonarQube 提高代码质量;⑥采用 Docker 实现环境一致性;⑦运用 Arthas 和 JProfiler 进行线上诊断和性能调优。 阅读建议:根据个人或团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工具,深入理解每种工具的功能特点,并在实际开发中不断实践和优化。

4,662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本论坛以AI、WoS 、XR、IoT、Auto、生成式AI等核心板块组成,为开发者提供便捷及高效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高通开发者专区主页:https://qualcomm.csdn.net/
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学习 技术论坛(原bbs) 北京·东城区
社区管理员
  • csdnsqst0050
  • chipseeker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