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取消或者结束服务器端已经投递的WSARecv投递?

亚细亚 2019-05-20 04:24:01
socket上投递了WSARecv,那么如何取消该投递或者结束该投递?也就是说:如果客户端不发送数据的话,是否可以在服务器端怎么处理一下,让WSARecv接收到一个数据包,从而结束该投递;
...全文
294 13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13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xian_wwq 2019-07-09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查下这个overlap指针在数据处理中有没有 做移动或者其他操作
赵4老师 2019-06-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崩溃的时候在弹出的对话框按相应按钮进入调试,按Alt+7键查看Call Stack即“调用堆栈”里面从上到下列出的对应从里层到外层的函数调用历史。双击某一行可将光标定位到此次调用的源代码或汇编指令处,看不懂时双击下一行,直到能看懂为止
亚细亚 2019-06-21
  • 打赏
  • 举报
回复
closesocket(s)
free(overlap)
提示:

如果不释放overlap,那么就不会出错。可是overlap必须要释放,这问题如何解决?
亚细亚 2019-05-28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引用 9 楼 Eleven 的回复:
你是怎么分配给WSARecve的OL结构?

用calloc分配的空间:
(WSAOVERLAPPED *)calloc(1, sizeof(WSAOVERLAPPED));
Eleven 2019-05-27
  • 打赏
  • 举报
回复
你是怎么分配给WSARecve的OL结构?
亚细亚 2019-05-24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执行closesocket(s)后,接着free(ovl)[这个ovl就是WSARecv中的一个参数]。接着就出现错误提示:堆损坏。
天外怪魔 2019-05-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IOCP现在缺少权威点的文档,谁有麻烦分享下链接。
zgl7903 2019-05-23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引用 2 楼 亚细亚 的回复:
[quote=引用 1 楼 zgl7903 的回复:] 用异步模式 或者 closesote
WSARecv就是采用的异步模式,closesote是什么意思?[/quote] 误写 closesocket
引用 6 楼 天外怪魔 的回复:
IOCP现在缺少权威点的文档,谁有麻烦分享下链接。
I/O Completion Ports
smwhotjay 2019-05-2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引用 3 楼 亚细亚 的回复:
网上有些资料说只要closesocket(s),那么已经投递的WSARecv就会自动释放,但是在ICOP中测试根本就不可能。
closesocket会导致已经投递的WSARecv完成。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会得到这个完成状态,就可以删除对应的OVERLAPPED内存了
worldy 2019-05-2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closesock 会发出最后的 一个完成消息给完成端口的线程函数
亚细亚 2019-05-2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网上有些资料说只要closesocket(s),那么已经投递的WSARecv就会自动释放,但是在ICOP中测试根本就不可能。
亚细亚 2019-05-2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引用 1 楼 zgl7903 的回复:
用异步模式 或者 closesote

WSARecv就是采用的异步模式,closesote是什么意思?
zgl7903 2019-05-2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用异步模式 或者 closesote
结构层次及相互联系 (1)、工作线程:响应连接的IO投递返回并负责投递读请求,并将IO返回结果投递给处理线程,可设定参数决定工作线程数量; (2)、处理线程:处理线程调用回调函数将信息传递给应用层或协议栈,可设定参数决定工作处理数量; (3)、看守线程:响应Accept事件调用AcceptEx,检测连接和心跳超时 ,将信息投递给工作线程,模块仅有一个看守线程。 1. 技术要求 (1)、线程同步:Lock指令、临界段; (2)、主要Socket API:WSASend、WSARecv、AcceptEx、DisconnectEx; (3)、内存管理:连接池(句柄重用)、内存池; (4)、数据0拷贝:通过内置处理线程,上层应用可以避免自建线程池及复制数据的过程。同时提供GBuf内存分配功能,应用层获得分配地址及填充数据之后亦可直接投递给内核/驱动层; (5)、数据顺序同步:同一个连接同时只有一个处理线程响应其IO事件; (6)、IO请求投递:单投递读、多投递写; (7)、0缓冲读投递:可条件编译实现,以适用大规模连接要求。 (8)、超时机制:可设置空连接(连接不发送数据)超时时间以防止DOS攻击,也可设置心跳超时时间防止网络故障导致的现有连接成为虚连接避免耗尽系统资源。 (9)、接口技术:API、回调函数、客户句柄(客户连接句柄)。 (10)、主、被动发送:不使用HASH、MAP及LIST技术,即可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客户连接句柄,以实现服务器端主被动发送数据功能; (11)、PerHandleData的回收不以IO投递的计数器或链表来做依据但仍能安全回收,同时尽量避免在高频的读写操作时做其他无关的操作以提高读写效率。 (12)、处理线程和工作线程有着良好分工界限,繁重的工作交给处理线程完成,工作线程工作量最大限度的减少,仅响应投递返回及读投递的操作; (13)、支持AWE,模块自动识别AWE是否开启(需手动开启),“否”则使用虚拟内存机制。 2. 功能要求 (1)、多IP多端口监听,每个监听可设置不同的回调函数,以高效的区别处理数据 (2)、可设置每秒最大的连接并发量和空连接(连接不发数据)超时时间以防止DOS攻击造成的服务瘫痪、具有心跳处理(防网络异常造成的虚连接)功能 (3)、不加协议的透明传输,可适用广泛的网络通讯环境 (4)、可现实主、被动发送数据,但不会因兼顾主动发送而额外增加降低效率的工作 (5)、内置处理线程,上层应用可不必自建线程池处理数据,所有IO事件按顺序调用回调函数并可以在回调函数内直接处理数据,不必担心多线程造成的接收数据乱序的问题。 (6)、高效率的数据对应关联机制,在初次连接并根据登录数据设置每个连接对应的宿主(Owner)之后,再接收的数据即可立即获得该连接对应的宿主,而不必再做额外的查询工作,并且模块内部采用的是指针关联方式,对于长连接、主动发送的服务器系统而言是高效率的。 (7)、可兼容IPv6 3. 注意事项 因硬件环境和应用环境不同,不合理的配置会出现效率及性能上的问题,因此以下情况出现时,请务必与作者联系以确保获得更好的参数配置: (1)、连接量超过1000个的。超过的应结合具体硬件配置和网络带宽等因素综合设定运行参数。 (2)、带宽使用率超过20%的。工作线程和处理线程数量的设置也是综合考虑数据吞吐量和数据处理负载的因素来设置的,过多的线程会在调度上浪费时间,同时也应该综合考虑线程优先级别来设置工作线程和处理线程数量,两者的设置也不一定能相等。 (3)、服务器端有主动发送需求的、短连接(含网络故障造成的连接断开)出现频率高的。 压力测试工具介绍: 一、 使用G-TcpClient模块 二、 可以设定间隔时间发起大规模长、短连接 三、 可以发起密集数据包,包括即时和定时发送,1M的光纤带宽最大可以达到100K/S(单向)以上,100M本地网最大可以达到10M/S(单向)以上 四、 数据发送仅由一个独立线程但当,每点击一次Connect就创建一个线程根据当前参数发起连接。 五、 测试前提:服务器接收客户端数据后立即原样返回给客户端

18,363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VC/MFC 网络编程
c++c语言开发语言 技术论坛(原bbs)
社区管理员
  • 网络编程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