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在弱人工智能阶段,停留了很长时间了,是由于强人工智能的瓶颈无法突破导致的??

魍魉888 2021-09-02 10:12:35

目前已经在弱人工智能阶段,停留了很长时间了,是由于强人工智能的瓶颈无法突破导致的??

...全文
1912 1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
AI 作业
写回复
用AI写文章
1 条回复
切换为时间正序
请发表友善的回复…
发表回复
weixin_38498942 2021-09-02
  • 打赏
  • 举报
回复

是的,事实上,目前大多数的深度学习网络没能突破“特征检测”这个范畴。个人认为最大的限制是对脑神经科学的研究。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专注于KITTI数据集中的3D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集成了传统点云处理算法(如地面去除、聚类)与深度学习分割方法(包括PointNet++和PointNetRCNN)。通过实现同一数据集下多种分割算法的效果对比与可视化分析,旨在为算法评测与三维场景理解提供一套高效、开放的基准工具。 PCL主要方法与算法 地面分割 基于RANSAC算法自动从原始点云中分离地面和平面区域,精准区分地面点与地物点。 点云聚类(目标检测) 应用PCL的连通域聚类方法,对去除地面后的点云数据进行目标聚类识别,提取出场景中的不同障碍物、车辆等物体。 包围盒拟合 针对每个聚类目标点云通过几何拟合自动生成最小包围盒,为目标检测、空间定位和后续跟踪分析奠定基础。 可视化与结果保存 支持多种方式的结果可视化(地面与目标分区域着色,检测物体带包围框显示),并可批量保存分割和检测结果,便于分析和展示。 优点: 检测目标全面,能够发现绝大多数场景中的实体对象(包括常规及未标注目标),不依赖标签训练。 算法原理直观,易于定制、调参,适用场景广泛。 易融合多种点云预处理、过滤器等增点云质量。 缺点: 无法进行目标类别识别(不能区分车辆、行人、骑行者等,只能发现“物体”)。 对点云密度、质量敏感,遇到遮挡和复杂场景时聚类效果受影响。 检测精度、中小目标或邻接目标分割有限,存在误分割、漏检现象。 无法利用点云中的高层次几何或上下文信息。 编译与运行 cd Multi-Object-Tracking-PCL mkdir build cd build cmake .. make ./kitti3d_segmentation 请将PCD点云文件放入指定的数据目录(如./data/pcd/)。程序执行后可交互式浏览各帧点云的分割检测效果。

5,379

社区成员

发帖
与我相关
我的任务
社区描述
本论坛以AI、WoS 、XR、IoT、Auto、生成式AI等核心板块组成,为开发者提供便捷及高效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高通开发者专区主页:https://qualcomm.csdn.net/
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学习 技术论坛(原bbs) 北京·东城区
社区管理员
  • csdnsqst0050
  • chipseeker
加入社区
  • 近7日
  • 近30日
  • 至今
社区公告
暂无公告

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